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洪范

洪范

洪范的相关文献在193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法音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等;洪范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涵、丁四新、吴锐等。

洪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97.6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5 占比:1.98%

总计:253篇

洪范—发文趋势图

洪范

-研究学者

  • 郑涵
  • 丁四新
  • 吴锐
  • 杨向奎
  • 曹松罗
  • 傅娟
  • 刘高远
  • 古求能
  • 和洪范
  • 张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于天雪
    • 摘要: 《尚书》是我国儒家经典文本之一,是以追溯古代事迹为主的一部著作。《洪范》是《尚书》中的重要篇章。寥寥一千余字却是我国古代早期较为系统论述政治构想的名作。《洪范》托箕子与周武王的对话,详尽叙述了“天地大法”。其中“乂用三德”展示了治理国家的三种不同方法。这部作品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传扬,对于后世政治治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历史的思考。
    • 刘文琪
    • 摘要: “建用皇极”出自《尚书·洪范》,王道之义、王道之道、王道之路都由皇极而行,皇极不只是王道的价值导向,也是治国的实践。本文主要从天、君、臣、民四者的伦理秩序方面总结建用皇极思想中包含的大中之道、惟皇作极、君王之道的内涵,从后代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精神思想和道德规范,以此为现代发展提供价值启示。
    • 惠翔宇
    • 摘要: “彝伦”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要理解“彝伦”精义,当从两重维度进行把握。一则,“彝伦”为周代史官探索宇宙本体的思想结晶,是对天道、人道及其运行规律的高度抽象,以阐释天人之际的哲学架构与政治伦理。从这一维度观察,“彝伦”类同于老子的“道”。二则,“彝伦”等同于先秦两汉话语体系中的“伦理”“人伦”和“人事”,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等差秩序、现实社会的典章制度及其价值系统。从这一视界理解,“彝伦”又近同于现代伦理学的三个维度——人伦关系、政治秩序与个人品质。“彝伦”的上述维度,反映了周代史官的整体视界。
    • 张照
    • 摘要: 《洪范》篇是《尚书》中的重要篇目,被誉为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大法.文章通过解读该篇目,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顺应天意、选贤无偏、内省爱民等贤能政治思想.贤能政治需要自律和他律两方面得以实现.鉴于此,今天的贤能政治建设需要发挥党员的遵纪守法、倾听民意、自我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 张照
    • 摘要: 《洪范》篇是《尚书》中的重要篇目,被誉为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大法。文章通过解读该篇目,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顺应天意、选贤无偏、内省爱民等贤能政治思想。贤能政治需要自律和他律两方面得以实现。鉴于此,今天的贤能政治建设需要发挥党员的遵纪守法、倾听民意、自我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 陈徽
    • 摘要: 《洪范》总结了西周以前的治世理念和政治智慧,开启、影响了此后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精神.它既开儒家的道统观念之源,也初步确立了道统与治统之别,并试图以道统来统摄治统.这一思想高扬了道的至上性,消解了.君权的神圣性,激励着后世儒家"弘道""践道"的价值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洪范》所论"九畴"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关系密切,互为呼应,且诸畴因"皇极"之"建用"而汇聚、贯通为一体.借助"九畴"之说,《洪范》构建了一个寓意丰富、体系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展现了先民深厚的生存智慧和深刻的治世理念.而在关于王道理想的构建中,《洪范》对于君道的阐释与发挥尤为令人深思:君极之立与否,实际上构成了其能否召唤、凝聚天下人心以及王道能否得立的关键性因素.
    • 朱晓鹏
    • 摘要: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的解读路径,认为《洪范》正是最典型地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书》教大义的经典文本,借《中庸》的尽性之说作为解《洪范》九畴的根本纲领和基本宗旨,把《洪范》作为"为尽性之书"阐发其"修德行仁事义",展示古代圣贤以德教施于政事,垂于后世、化治天下的推展过程.马一浮以此不仅将《洪范》完全纳入其以道德化取向为主导的解读、诠释框架中,实现了在《洪范》诠释史上的独特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也据此构建起了其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
    • 唐旭东
    • 摘要: "《范》"体文是殷商西周之际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章体裁,以《尚书·洪范》为代表,《逸周书》中保存最多.其文体学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治国方略为内容,以问答为形式,数字化政治概念的运用及阐释.这类作品主要产生繁荣于殷末周初,且在殷末周初逐步演化完善并成为一时之风尚,而后又突然消失.其作为史官记言散文问答以及问略答详的形式有可能对后世设辞类赋体作品或者对问体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后世条分缕析的论说文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为这类文章撰写的条理性奠定了基础.
    • 任蜜林
    • 摘要: 与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相比,刘歆的《洪范》五行说主要有两方面的不同:一是在《洪范》学上所表现出的《春秋》左氏学立场,一是对夏侯始昌以来的《洪范五行传》思想所作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包含对《洪范五行传》"各传"的命名、灾异内容的调整和修改以及在解释灾异的时候更加注重运用分野说等.除此之外,与《洪范五行传》、刘向不同,刘歆对于《洪范》还有一套总体上的认识,即认为《洪范》是一部反映"天人之道"的著作.
    • 杨世文
    • 摘要: 巴蜀地区文献丰富、种类繁多,许多著作具有原创性和唯一性,在易学、文学、史学、语言学、道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引领全国学术著作发展。第一部易经《连山》,第一部政典《洪范》,第一部志怪地理《山海经》,第一部拟经《太玄》《法言》,第一部方言著作《方言》,第一部完整方志《华阳国志》,第一部易学集成《周易集解》,第一部词集《花间集》,第一部儒家十三经《蜀石经》,第一部板刻佛经《蜀藏》等等,都产生于巴蜀大地;文献记载的巴蜀人创造发明“第一”(诸如阴阳、三才、五行、南音、大赋、唐诗、宋词、火井、交子等等),也非常之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