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刻帖

刻帖

刻帖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绘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专利文献4743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文物世界、文物天地、艺术百家等; 刻帖的相关文献由12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雪峰、冉晓芹、施安昌等。

刻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 占比:2.57%

专利文献>

论文:4743 占比:97.43%

总计:4868篇

刻帖—发文趋势图

刻帖

-研究学者

  • 李雪峰
  • 冉晓芹
  • 施安昌
  • 曹建
  • 王澄
  • 王鸿宾
  • 祝帅
  • 程渤
  • 陈振濂
  • 马一恒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德华
    • 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黄道周《致倪献汝札》(图1),纸本,行草书,纵24.6cm,横20.6cm,凡8行,计89字。著录于《中国书法全集》第56卷(1994年版),右下角钤有清人“王望霖”私印,左下角亦有王望霖“天香楼”收藏印,可知该札于乾嘉年间应归上虞王氏所有。此札亦载于清人陈寿祺编《黄漳浦文集》卷二十二,题名为《质园山中与倪献汝书》,案见于浙中倪黄合刻帖。该帖收录黄道周书与倪献汝的信札共六封,其中墨迹本《致倪献汝札》位列第二。
    • 周利锋
    • 摘要: 清代嘉道时期的鉴藏活动对当时的书法风尚起到了极大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彼时的书法艺术也与鉴藏活动相适应,对鉴藏活动产生了影响,嘉道时期的书法生态圈由此形成。嘉道时期的文人雅集、书画鉴藏活动等文化行为构成了这一时期书法生态的重要维度,影响着当时的书风走向。
    • 马一恒
    • 摘要: 民国书家多是以收藏、评述碑拓为主,对刻帖的关注相对较少,偶有著录帖学的学者也多有“述而不作”之意,而张伯英则是民国书家中研究刻帖的集大成者。张伯英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首次对北宋以来几百种刻帖进行细致、周密的考订,提出“勿以代远为贵”的刻帖辑录观,又对前人的鉴赏能力进行品第。张伯英的帖学著述代表了民国书家研究刻帖的最高成就。
    • 田振宇
    • 摘要: 出身于华亭世家的沈荃,是活跃于康熙一朝早期的重要书法家,对于清初朝野崇董书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康熙帝的青睐,清宫内府保留了大量沈荃书作,而在其过世后,又由沈荃之子奉敕在家乡松江刊刻成帖,即《落纸云烟帖》.今松江博物馆中尚保留了一部分该帖残石.本文通过对这批残帖石的整理,结合文献著录,为探讨沈荃书法艺术成就和在清代帖学中的地位提供新线索.
    • 吴晓懿; 胡小龙
    • 摘要: 北宋初期所刻的《淳化阁帖》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家书法作品的法帖,因其摹勒逼真、世代流传而被誉为"丛帖始祖".这部法帖对前代的书法文献传播和后世的书法教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宋四家生活在艺术丰富而多彩的时代,他们追求不受法度约束、直抒胸臆而自由创作之精神,在书法风格上亦表现出卓然独立、意态各异的艺术特点.本文拟以《淳化阁帖》为出发点,来初步探讨宋四家的"尚意"书学理论及书法传播与教育等问题.
    • 马一恒
    • 摘要: 民国书家多是以收藏、评述碑拓为主,对刻帖的关注相对较少,偶有著录帖学的学者也多有"述而不作"之意,而张伯英则是民国书家中研究刻帖的集大成者.张伯英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首次对北宋以来几百种刻帖进行细致、周密的考订,提出"勿以代远为贵"的刻帖辑录观,又对前人的鉴赏能力进行品第.张伯英的帖学著述代表了民国书家研究刻帖的最高成就.
    • 贾锦涛
    • 摘要: 书法复制品是学习和普及书法的重要资料.从古代的手工摹刻到现代的机器印刷,尽管书法复制品已达到"下真迹一等"的程度,但其与原作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古今书法的复制方法入手,重点分析刻帖拓本与印刷品在线条厚度、墨色变化、气脉连贯、"贼光"显现等四个方面的审美差异.正是这些微妙的变化,影响到书法复制品的整体韵味,使其很难与真迹相媲美.
    • 梁理; 王守民
    • 摘要: 一、摹、仿刻的定义与宋金摹、仿刻碑刻留存情况摹刻、仿刻是碑刻传承中两种刻碑的方法。在宋代刻帖中摹刻、仿刻是书法拓本传承的主要手段。可以说,如果不是摹刻与仿刻的出现,宋代的书法于今天便是另一种境遇。宋金时期书体完备,书风日趋成熟,呈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态势。
    • 许景怡; 刘洪强; 胡海若; 梅跃辉
    • 摘要: 尽管从帝王、名臣的视角对书法史进行观照的传统由来已久,比如诸多刻帖的编排等,但这些社会精英的政治生活、艺术创作本身,仍然是很多艺术史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这些社会精英,当然也是文化精英,有的醉心翰墨,有的痴迷收藏,有的精于品鉴,构成了主流书法史最为重要的部分。去年,我刊曾推出三篇"帝王视角"的书画研究论文,介绍了三位在书画创作以及收藏等方面表现颇为不俗的帝王。今年,我们将连载三篇“丞相视角”的系列研究文章,管中窥豹,为读者展示这些"位极人臣"的政治家们在书画方面的作为。
    • 张家伟; 曹建
    • 摘要: 苏轼存世书迹以墨迹、法帖、碑刻三种形式为主。由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合作编撰的《苏轼书法全集》(简称《全集》),收录了苏轼墨迹70件,刻帖71种422件,碑刻47件,去重后共计502件。传为东坡的同一文本的作品有不同墨本者,如《与友人东武帖》《与董君获见帖》《中山松醪赋卷》等有不同版本的墨迹存世。同一文本的作品也有初刻或者翻刻、再翻之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