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
郑孝胥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书法、篆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0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北方论丛、读书、紫禁城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等;郑孝胥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爱霞、宋玖安、李君等。
郑孝胥
-研究学者
- 孙爱霞
- 宋玖安
- 李君
- 王庆祥
- 于宏威
- 仇宏斌
- 傅道彬
- 剑武
- 劳柯
- 周劭
- 周英杰
- 周逢琴
- 崔自默
- 张冉
- 张惠鲜
- 张鸣
- 徐徽
- 朱静
- 李剑波
- 李秉星
- 王晓军
- 王澄
- 王秀臣
- 葛春蕃
- 谷林
- 邹典飞
- 郑孝胥
- 丁伟
- 丁志可
- 于宏喆
- 侍问樵
- 俞栋1
- 俞泉江
- 信志刚
- 傅国涌
- 刘仰东
- 刘住
- 刘威
- 刘建萍
- 刘振永
- 刘树人
- 则鸣
- 劳祖德
- 包立民
- 北村
- 南帆1
- 卞云和
- 叶雷
- 同人
- 吴相
-
-
祝童
-
-
摘要:
考索明清民国文献,倪元璐在书法史上之接受,晚明以良朋推许为主,入清因赐谥受到关注,至清中期则逐渐沉寂。晚清民国,一方面因碑学大兴,倪书中之变革元素,被碑学家引为变法之历史参照;另一方面,因其时干戈扰攘,伦理派书学抬头,拥有变革书家和殉国良臣双重身份之倪元璐,成为人书俱传之典型代表,始确立其历史地位。就此个案考察,不难发现,以倪元璐为代表之晚明变革书风本身缺乏典范意义,书家在书法史上亦多以群体面貌出现,而且只有在特殊之历史时期,通过伦理视角,才能得到广泛审视。
-
-
陈永祥
-
-
摘要:
郑孝胥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担任广西边防督办,是其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也是近代广西边防史上的重要一页。《督办广西边防函电存稿》保存了郑孝胥在任期间致各方的函电及公文底稿676件(通),其中所涉人物、事件甚多,内容丰富,且多为《郑孝胥日记》《广西边事旁记》所缺载,具有原始性、私密性、唯一性的特点,对研究辛亥革命前的郑孝胥和清末广西边防以及相关历史人物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
穆青;
苏金成
-
-
摘要:
毛公鼎拓本流传众多,陈介祺、端方、叶恭绰、陈永仁都曾命人捶拓过,流传的拓本种类繁多.现藏西安秦宝斋艺术馆的毛公鼎拓片,上有朱孝臧、郑孝胥、王秉恩、陈三立、王乃征、陈曾寿、余肇康等八人的题跋,题跋内容丰富多样,从中可知毛公鼎在20世纪初的流传经历以及民国时期上海遗民圈的文人交游状况.
-
-
靳永
-
-
摘要:
一、蒋维崧先生以书法篆刻名世,很多人也知道他是学养深湛渊博的学者,但他在诗词曲等传统文学样式创作上的造诣,却少有人知。因为他深自敛抑,不干时誉,年轻时候虽然得到诗坛名宿的激赏,却从不自表曝。后来因为政治气候的原因,他更是甘于避席,束手不做。但他对旧体文学样式的兴趣,既广且笃,垂老不倦。举例来说,郑孝胥在清末民初的诗坛享有大名,但因为有伪满洲国的劣迹,他的《海藏楼诗》一直在禁书之列。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近代文学丛书》,把此书列入。
-
-
林昊;
潘崇
-
-
摘要:
郑孝胥是活动于清末民国时期一个复杂而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郑氏在世期间,已有时人对其人品、诗歌、书法等方面作出评价,但此类评价尚不能称之为学术研究.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末,得益于学术风气的转变和郑孝胥相关史料的出版,郑孝胥研究开始步入学术正轨.21世纪以来,学界对郑孝胥研究渐趋客观多元,将郑氏一生划分为若干阶段开展研究,在郑孝胥与晚清政局、人际交往、诗学思想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学界对郑氏的研究在史料挖掘、多学科协作、人物整体性研究、人物与时代关系等方面则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
李秉星
-
-
摘要:
张謇与郑孝胥是清末政治运动的同路人,也是辛亥革命后影响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两人不仅在清季实业创办与政治改革上拥有密切的合作,也留下了诸多互动的诗文创作.以抒情言志为主要功能的诗歌在展现个人才华的同时,更能显露作者深层情感的轨迹.考察张、郑的诗歌交往,既可以重新发掘相关公共的历史细节,亦可深入了解双方私人的交往世界.
-
-
李秉星
-
-
摘要:
张謇与郑孝胥是清末政治运动的同路人,也是辛亥革命后影响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两人不仅在清季实业创办与政治改革上拥有密切的合作,也留下了诸多互动的诗文创作。以抒情言志为主要功能的诗歌在展现个人才华的同时,更能显露作者深层情感的轨迹。考察张、郑的诗歌交往,既可以重新发掘相关公共的历史细节,亦可深入了解双方私人的交往世界。
-
-
丁志可
-
-
摘要: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开始,他便以逊清遗老自居。为了复辟,他不惜与日本人勾结,向侵略者“屈尊”,换来的却是更多的耻辱。最终,这个昔日的遗老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就是郑孝胥。1924年9月,冯玉祥直接进人北京城,软禁了当时的总统曹银,紫禁城的内城守卫队被国民军缴械,神武门换上了国民军的岗哨。
-
-
狄马
-
-
摘要:
二〇一五年一月,《中国历代经典碑帖·近现代部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丛书以人物分卷,以单行本的形式,收录了许多广为人知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潘天寿、张大千、弘一法师等;还有一些不仅是在书画方面,甚至是在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和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于右任、郑孝胥等;而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套大型经典碑帖丛书里,也收录了一些以往不仅是在政治文化领域内名不见经传,即使在书法界也少有所闻的人物,如王雪樵就是其中的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