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邕

李邕

李邕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人文杂志、杜甫研究学刊、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广东省书法研究生论坛等;李邕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娅、王鼐、赵永远等。

李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99.0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93%

总计:108篇

李邕—发文趋势图

李邕

-研究学者

  • 李娅
  • 王鼐
  • 赵永远
  • 乔长阜
  • 唐立
  • 张诗洋
  • 朱佩弦
  • 赵社英
  • 邓振宇
  • 骆礼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勋
    • 摘要: 唐先天元年(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称帝,即将开启开元盛世。少年李白从四川江油境内的大匡山走出,从成都再到渝州(今重庆),去拜见渝州刺史李邕。当时,从成都到重庆虽有小路相连,但山路上人迹罕至,常有毒蛇猛兽出没,人们一般选择走水路。成都到重庆的水道,从今九眼桥的合江亭码头或者从蜀州(今崇州)的岷江码头登船,顺江而下到达眉州(今眉山)、嘉州(今乐山),在戎州(今宜宾)汇入长江,最终抵达渝州。等待李白的,除了两岸旖旎的风光,还有未来的不确定。
    • 郑利权
    • 摘要: 唐代楷书诸家,最具个性,最富有特色的当首推李邕。唐代楷书体势端庄子正,匀称协调,而独李邕以行楷入碑,体势欹侧,结构奇险,而能独步书坛。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为行书碑法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邕学书,初从二王入手,得二王似奇反正、若断还连的体势,在结字上独抒新意,形成欹侧取势、笔力雄健、险峭疏朗的独特风格。《宣和书谱》谓:“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 摘要: 麓山寺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南面护碑亭内。唐开元十八年(730),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前人谓李邕化名,真伪无考)勒石。原刻在古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词章华丽,笔力雄健,刻艺精湛。
    • 赵永远
    • 摘要: 李邕作为唐代的书法名家,其书法在北宋因时而风行,对当时很多书法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晚年师承李邕的书学经历,亦得到了当代多数人的肯定,只是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尚未明了。本文结合历代文献与二人书法作品,从书体、用笔结字以及书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李邕对于苏轼书法的影响,不仅在于风格的传承,还有行真书体和书学观念的影响。
    • 赵永远
    • 摘要: 李邕《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向来为艺林所重,而《李秀碑》却由于好的拓本不多,流传不广,知之者甚少.文章结合李邕其他书迹,分别从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角度对《李秀碑》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李秀碑》雄浑深厚,沉着痛快中兼有含蓄浑融之妙,可被视为李邕晚年书风的典范.此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且这种风格的形成对于唐代书风从初唐向盛唐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唐立
    • 摘要: 李邕是书史上最典型的二王书风继承者.其书学主张力图独树一帜,与时风相抗衡.有唐三百年间,欧、虞、褚、薛,颜、柳,是以法度严谨的楷书而闻于世,张旭和怀素则以草书而声名大噪.然而中唐的李邕等却没有引起时人注意.那么李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又是怎么样的呢?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将从其书风的追随者和历代书家对其评价两个方面,重新思考李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 李乃庆
    • 摘要: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人,一说江夏人。天资聪慧,幼承家学,因为才华出众,且精于书法,擅长辞章,少年即成名,很年轻时即被召为左拾遗,历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陈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七十岁时,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宁死不屈,被酷吏活活打死。
    • 唐立
    • 摘要: 李邕是书史上最典型的二王书风继承者。其书学主张力图独树一帜,与时风相抗衡。有唐三百年间,欧、虞、褚、薛,颜、柳,是以法度严谨的楷书而闻于世,张旭和怀素则以草书而声名大噪。然而中唐的李邕等却没有引起时人注意。那么李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又是怎么样的呢?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将从其书风的追随者和历代书家对其评价两个方面,重新思考李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 杨阳; 王晶
    • 摘要: 嵌藏于灵岩寺鲁班洞遗址内的唐李邕撰《灵岩寺碑颂并序》碑,久为历代文人史家所关注,该碑是现存记载灵岩寺历史最久、内容最多、信息量最为丰富的碑刻史料,涉及灵岩创始及唐高祖、唐高宗护持兴建寺宇等情况,是填补盛唐以前史料记载的重要文献.
    • 赵永远
    • 摘要: 李邕书法"碑版照四裔",在唐代却不以善书之名见于正史.而北宋时期,李邕书迹不仅被官私刻帖多次收录,其墨迹与碑版书迹都得到了时人的追捧,诸多书家一如欧阳修、苏轼和黄庭坚等不仅在实践上学习李邕书法,且对李邕书风作出了高度评价.这意味着李邕书法在唐时的不公正待遇已经彻底得到了转变,其书法地位不仅得到了北宋朝野上下的认可,也得到了此后元明清历代书家的认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