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哲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欧洲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888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科学与无神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研究生世界史冬季论坛、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不可知论的相关文献由193位作者贡献,包括丁立新、何昌、冒从虎等。

不可知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6 占比:4.5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888 占比:95.39%

总计:4076篇

不可知论—发文趋势图

不可知论

-研究学者

  • 丁立新
  • 何昌
  • 冒从虎
  • 崔永杰
  • 廖爽爽
  • 张军霞
  • 李本先
  • 李磊
  • 杨洁
  • 王贵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盈俐
    • 摘要: 恩格斯数十年一直坚持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论断。该论断是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命题。它所蕴含的矛盾和多种发展方向,既是我们正确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恩格斯展示德国古典哲学之出路的一个典型案例。康德坚持自在之物论断的原因,一是他误解了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来源;二是他不理解行动对认识的本源性意义;三是他将方法论上的自我中心困境默认为人类认识本身的困境。恩格斯诉诸实验和工业等实践活动对自在之物论断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恩格斯的批判遭到了马赫主义者切尔诺夫的攻击,也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的误解。列宁对切尔诺夫的有力反击和卢卡奇的自我检讨都进一步确证了恩格斯自在之物批判的真理性。
    • 李才华; 李乔
    • 摘要: 库恩强调科学发现过程的细节和社会事件的偶然性,而忽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在科学认识活动的“主体-中介-客体”的结构中,库恩强调主体方面,忽视科学活动的客体。库恩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转向历史主义,开启了社会建构论。若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观察,可以发现库恩科学观的局限性,即割裂逻辑与历史的矛盾关系、片面夸大科学活动中社会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延续西方的不可知论传统,这些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相悖。
    • 何昌; 廖爽爽
    • 摘要: "自我意识"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诸多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胡塞尔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三人论证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并不相同:康德着眼于将自由因衔接于人类认识的起源,却引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黑格尔则是从康德的自由问题出发衍生了自己的哲学;胡塞尔的自我意识并未直接继承康德,却深入探讨了康德所提出的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问题.
    • 何昌; 廖爽爽
    • 摘要: “自我意识”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诸多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胡塞尔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三人论证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对自我意识的研究并不相同:康德着眼于将自由因衔接于人类认识的起源,却引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黑格尔则是从康德的自由问题出发衍生了自己的哲学;胡塞尔的自我意识并未直接继承康德,却深入探讨了康德所提出的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问题。
    • 吴凡波
    • 摘要: 18世纪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亚当·斯密作为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宏图伟愿就是像牛顿揭示自然科学中的伟大发现一样,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的"万有引力"。然而,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以及休谟的不可知论在斯密头脑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使得斯密在研究资本主义规律的方法选择上出现了缺陷和混乱。60多年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最初形式,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选择上站到了"巨人"肩膀上,正如马克思所写,"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
    • 赵晓磊; 赵磊
    • 摘要: 晚近以来,以"不确定性原理"否定认识对象的客观性,进而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已然成为流行的学术思潮.在此背景下,热衷于"只谈概率统计,不谈因果关系"的问题导向,竟然成了经济学衡量科学含金量的定性标准.造成这种状况的理论源头之一,就在于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误读和误导.(1)爱因斯坦等人指出的"EPR佯谬"表明,"不确定性原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新近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确定原理,从而对经典的"不确定性原理"提出了挑战.(2)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到底是"观测结果"的不确定,还是量子世界"自身性质"的不确定,这仍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3)在辩证逻辑看来,所谓"不确定性"不过是事物存在的正常状态;然而在形式逻辑看来,"不确定性"却是事物存在的悖谬.(4)只有在辩证法的视域中,量子世界才能得到"确定的"认识;只有辩证逻辑"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四维时空中的人类社会.(5)把"不确定性原理"解读成微观世界甚至宏观世界在本质上是"不可知"的,是一种"过度自信"的表现.
    • 刘盈君
    • 摘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是古典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最为雄辩的代言人,他的思想继承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带有强烈的经验主义和不可知论色彩.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深远,不但引领了英美在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策,还为日后席卷全球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打下哲学和理论基础.
    • 杨奥
    • 摘要: 霍桑的多部短篇小说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与虚幻并存的世界,梦境、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假,扑朔迷离,令读者难以分辨.然而,这种将真实与虚幻并置的运用绝非哗众取宠,在不同的文本语境中,体现了不同的功能,揭示了别样的寓意,也隐喻了霍桑本人一种具有不可知论色彩的哲学观.
    • 刘博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用物质决定意识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认为已知世界是客观的。未知世界虽然还未被人类所认识,但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一定是物质的。人在将未知世界转化为已知世界的过程中将认识对象分为未知客体、待知客体、在知客体和已知客体。未知世界通过认识主体的社会实践向已知世界转化。因此,未知世界是客观的。
    • 董晓烨; 赵姝昕
    • 摘要: 1961年,韦恩·布思结合形式主义研究和对作者的关注,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这是对作者研究的一次突破和创新.然而,自布思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中西方学界围绕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展开持续讨论,美国叙事学家苏珊·兰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对隐含作者的概念、形成缘由和相关争论加以梳理,并以《隐含作者:不可知论的宣言》为基础,分析兰瑟对隐含作者这一问题的看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