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怀疑

怀疑

怀疑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心理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1篇、专利文献7篇;相关期刊1343种,包括青年博览、医药与保健、诗选刊等; 怀疑的相关文献由2297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卢新宁、高玉等。

怀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1 占比:99.72%

专利文献>

论文:7 占比:0.28%

总计:2538篇

怀疑—发文趋势图

怀疑

-研究学者

  • 佚名
  • 卢新宁
  • 高玉
  • 池莉
  • 马志国
  • 徐广垠
  • 朱晖
  • 呼振璞
  • 姚谦
  • 布鲁斯·卡梅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刘彬; 袁毓林
    • 摘要: 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是语言中的两大重要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疑问和否定之间具有语义相通性。这种相通性主要体现在非现实性、疑问词与否定词关系密切、允准否定极项和向下蕴涵等方面;并且,疑问本身就包含了一种隐性否定语义,这是疑问和否定相通的语义基础。当然,疑问和否定语义相通是有条件的,即反问是疑问与否定相通的桥梁,是促使疑问向否定转化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反问这种疑问的强化形式与否定在语义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现在:它们都是对某个预先假设的命题的否认或反驳,且都带有语义确定性。而惊异、怀疑分别是推动疑问向否定转化的重要语义动因和心理机制。简言之,疑问和否定语义相通是反问、惊异和怀疑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 郑淑花
    • 摘要: 阙疑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治学方法。朱熹在传道著书中,重视“疑”与“阙疑”。他怀疑经典文本的语言文字、义理之道,怀疑往圣前贤、时人师友,提出“待其可疑而后疑之”“疑其所当疑”“无疑者须教有疑”“当为疑词以见之”等怀疑之道,表现出破除迷信、探究新知和阐发新说的创新精神;同时,他又倡导治学应“阙疑”,提出“阙疑处不强解”“遵从旧说”“于不可晓处,而意义深远处,自当推究玩索”的“阙疑”之道,是其对客观事实、学术传统和儒家经典的守正传承。朱熹的“阙“”疑”之道蕴含着“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精神。
    • 谢嘉齐
    • 摘要: 《狂人日记》的独特之处在于:启蒙的故事外面还有一件疯狂叙事的外衣,构成了鲁迅启蒙叙事的别样风貌。带有文化原罪的疯人是《狂人日记》的不可靠叙述者。疯人是一个先觉的启蒙者,病愈后,启蒙主体彻底瓦解。基于对进化论的相信,鲁迅获得了保持启蒙姿态的动力。但是,鲁迅又通过对“孩子”形象的续写,表达了对启蒙的怀疑。启蒙者的悲剧在于明知道自己为之牺牲生命的“庸众”却不能理解启蒙的真正意义,但是,启蒙者只有在面对庸众,并拯救庸众的过程中才能彰显自己的生存意义和本质力量。鲁迅对启蒙的怀疑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从启蒙一开始就关注到了启蒙者的命运,关注到了自我以及自我之外的,与自我相互认同或相互隔膜的他者。
    • 马丁哥哥; 童心童画(图)
    • 摘要: 马丁探长准备去郊区的鱼塘钓鱼,他驾车行驶在前往郊区的空旷山路上,却瞧见马路边躺着一个男人!马丁探长将车靠边停下,赶紧下车查看男人的情况。听完男人的描述后,马丁探长确认男人在撒谎,并且怀疑他是名抢劫犯。马丁探长将男人带回警局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证实了马丁探长的怀疑
    • 安希孟
    • 摘要: 哲学是双向对话交流,是问答哲学。知识是学问。学,而且问。研究,穷根究底,即,问。哲学之谜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定于一尊的答案。自以为无所不知,贸然对一切问题发表滔滔宏论,乃是不智之举。发问表明好奇,表明诡谲。哲学因而同发问联系在一起。只有喜欢哲学沉思的人才能发问。他发问,如同童稚。不喜欢哲学的人不知发问。他一味地包打天下,声称能解决一切难题。不喜欢发问的人,也不喜欢哲学。发问,就是发难。问题就是难题。乃人生的本然实相。有困境,乃有疑难。问题就是难题。哲人富于想象,喜欢发问。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思想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问题表示态度和立场,表示疑问和期待,所以要解决问题。问题需要智慧。有了问题,才需要答复。无问题,便无努力。有问题,才有主义。任何研究的对象都是问题。任何问题都是研究的对象。
    • 陈青
    • 摘要: 很多家长其实是分不清自己家孩子是多动症还是顽皮的。不管是哪一种,都让家长感觉到很心累,但相比孩子淘气顽皮来讲,多动症更让人伤神。曾有过一个孩子来看诊,在家一直都是“破坏王”。没有一刻能闲下来,看到什么破坏什么,亲朋好友都怀疑是不是多动症。家长带孩子到我这里,经过一系列检查,孩子并不是多动症,只是成长期的正常活动,家长也就瞬间放心了。
    • 蔡咏灿
    • 摘要: 世界是一座泥沙俱下却又暗含宝藏的金矿。怀疑,是剔除, 是摒弃;相信,是接纳,是珍藏。怀疑却不相信,只会在抛却 泥沙的同时错失宝藏,让你的世界黯然失色;相信却不怀疑, 是为了珍重宝石而放低身段收纳散落沙砾,你的人生便只剩匍 匐。
    • 孟倩倩
    • 摘要: 本文从人物出发,对话剧《怀疑》进行重新解读,从人物的行动动机切入,试图走进人物的内心,挖掘人物的潜在特征。同时,对该剧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探讨,从而更进一步理解这部戏的深刻意义。
    • 韩铭; 胡新圆
    • 摘要: 历史上,大家对于"艺术"概念的解释,你言我言,争论不一。随着20世纪先锋派艺术的出现,使得原本有点眉目的"艺术"概念变得模糊不清、难以界定,甚至开始怀疑艺术。当打开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一书时,便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不假思索地会认为贡布里希在怀疑艺术。至此,"艺术"一词的模糊性使得学者不再谈及艺术,也不再企图为艺术定义。
    • 德歌德
    • 摘要: 儿童是现实主义者:他对自己的存在深信不疑,正如他对梨和苹果的存在深信不疑一样。青年人变成了理想主义者。他处于内在激情的风暴之中,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内心,于是预感到他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成年人有一切理由成为怀疑主义者:他完全应当怀疑他所选择的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是否正确。他在行动之前和行动当中,有一切理由使他的理智总是不停地活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