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8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05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3606篇;相关期刊3286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第十二届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等;自我意识的相关文献由1150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闳、本刊编辑部、邓晓芒等。

自我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05 占比:75.45%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3606 占比:24.07%

总计:14983篇

自我意识—发文趋势图

自我意识

-研究学者

  • 张闳
  • 本刊编辑部
  • 邓晓芒
  • 陈也奔
  • 刘丽
  • 孙正聿
  • 李薇
  • 平燕婷
  • 王伟
  • 倪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威
    • 摘要: 《博士论文》作为公认的马克思终生思想的历史开端,是其早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时,主要是对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进行一定的对比,从而能够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差别。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理论更加能够促进自我意识觉醒,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宗教的批判,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并赋予了其以现实性的同时,拿起“否定”武器对德意志基督教进行了深刻批判。
    • 李惠珍
    • 摘要: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锻炼逻辑思维、发展数学能力的学科。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对高年龄段的小学生进行教学分析。从幼童到青春期之间,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也日渐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也有不同的兴趣。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较好的教学语言,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徐天瑶; 张高煜; 朱怡玟
    • 摘要: 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激发了数字化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群体接触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在数字化新媒体所带来的同侪压力的影响下,普遍缺乏自我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极易被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所影响,进而引发群体盲思,缺乏全面且理性的思考,最终造成大学生群体产生心理危机,长期影响心理健康。本文研究能够在数字化新媒体时代下,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提升和完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监控与干预,同时优化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并对营造正向的协同培养环境,有效弱化同侪压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发挥高校心理育人的作用,为我国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思想健全的有力人才,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戴晶静
    • 摘要: 2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尝试一些过去不会做的事情,并坚持自己的做法。同时,幼儿开始出现占有意识,对属于自己的物品,不愿意让他人接触。在这一时期,随着幼儿的自我意识萌芽,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也开始发展。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也是儿童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基础。成人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 孟鲁; 尹晨祖; 蒙丽凤
    • 摘要: 研究采用自我意识量表(SCS)和人际需求问卷(INQ)对381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探究自我意识与人际需求的关系,同时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意识、人际需求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需求感差异显著;(2)不同学科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差异显著;(3)自我意识和人际需求呈现显著负相关;(4)性别和学科调节着自我意识对人际需求感的预测,具体而言,在语文方向的女生群体和全科方向的男生群体中,自我意识对人际需求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 摘要: 根植于自我的先天素质与价值观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世界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和动荡,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定义生存所需的先天素质?要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我们必须拥有这三种能力:灵活性.直觉和决断力。展望未来,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同时守护好支撑我们人类的价值体系,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将看到社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应该彼此相互促进。当人们直面生活时,他们的光芒是最耀眼的。
    • 杨子江
    • 摘要: 绘本在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小学高年级正处于青春期初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感叹号》的绘本教学,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内心观念、冲突投射到绘本情节中,增加认同感,引发对自我的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沈利丹
    • 摘要: 内疚指的是当个体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自己的行为切实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由此产生的不安、紧张等消极情绪体验,个体会付诸行动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已有关于内疚的研究分类不清晰,缺乏研究逻辑梳理。本文旨在梳理领域内对内疚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探讨内疚情绪研究的未来发展。
    • 杨南龙
    • 摘要: 主体性问题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大学时期追求主体的自我意识哲学,《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开始探索无产阶级主体的革命作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转而研究作为劳动主体的工人的异化问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实践主体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无产阶级主体的历史使命,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展开对资本的主体性批判,标志着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不同时期的马克思的文本,发现可以从主体性的视角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思想演变的历史逻辑。
    • 李星颖
    • 摘要: 【活动背景】新生命教育是朱永新教授[1]提出的,指新教育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它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理念,提出了三重生命的概念: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使学生产生对充满生机的世界的热爱[2]。高年级段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时期,逐渐产生“我是谁,我为何而活”的思考。个别不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学生,容易因为生活挫折而降低自我价值感,甚至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