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化美学

文化美学

文化美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美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278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等;文化美学的相关文献由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冶、张晓静、李应龙等。

文化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1.9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4278 占比:98.01%

总计:4365篇

文化美学—发文趋势图

文化美学

-研究学者

  • 张冶
  • 张晓静
  • 李应龙
  • 杨岚
  • 杨萌
  • 林宇
  • 林少雄
  • 王振复
  • 董丽
  • 袁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管宁
    • 摘要: 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主体性是体现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当代实践等不同维度与领域之中的价值观、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基因特征。从文化政治意涵看,文化主体性既内在地决定着政治制度,又受现行国家制度的规约;传统“仁政德治”、崇尚善治等思想,成为现行制度文化内在智慧构成;海纳百川、天下为公的思想理念,使马克思主义从被接受到中国化成为可能,为文化主体性建构提供了制度支撑。从文化美学意涵看,文化主体性中的“文化思想”逻辑虽然来自“政治历史”逻辑,却具有跨越民族、跨越国度的更广阔更深厚的内涵。传统文化美学不仅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而且能以独特的美学风格与气质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构筑起文化主体性的本体支撑。从文化实践意涵看,文化政治意涵是文化主体性政治理想的呈现形态,文化美学意涵是文化主体性理论认知的呈现形态,而文化实践意涵则是文化主体性现实具体的呈现形态。文化政治、审美意识形态所确立的文化价值向度、审美取向,必须由文化实践创造的成果作为实现形式,文化实践还将随着社会变迁、时代进步而提出新的问题与诉求,从而不断推动文化政治、文化美学的更新发展,成为文化主体性的动力支撑。
    • 杨梅
    • 摘要: 现阶段,审美教育的实质是希望通过认识美的事物,发现事物的美来美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语文中设置审美教育,旨在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良好的审美教育设计有助于学生从文化美学的角度理解语文教学中的每一篇文章,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涵养。
    • 杨萌; 董丽; 张冶; 林宇
    • 摘要: 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轨道交通车辆外观设计中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以赋予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美学;通过对"京剧脸谱"、"中国红"等经典中国文化元素进行特征型线与色彩的提炼,并运用到北京新机场线车辆外观造型与配色设计中,实现现代工业产品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美学取向;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车辆外观设计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体现中国文化美学、区域文化特征。
    • 杨萌; 董丽; 张冶; 林宇
    • 摘要: 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轨道交通车辆外观设计中应用进行探讨研究,以赋予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美学;通过对"京剧脸谱"、"中国红"等经典中国文化元素进行特征型线与色彩的提炼,并运用到北京新机场线车辆外观造型与配色设计中,实现现代工业产品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美学取向;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车辆外观设计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以体现中国文化美学、区域文化特征.
    • 周钰;
    • 摘要: "农产品不应只停留在称斤论两的传统阶段,品牌应结合文化美学让农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得到更好的重视,让农产品品牌拥有打动人心的生命力。"这是来自北京的品牌文化设计工作室容品牌(Rong Brand)一直以来秉承的设计理念。成立于2009年的容品牌,在设计中兼顾实用认知与感受美学的平衡之美。在过去的十年中,容品牌为多个国内农产品品牌打造了有温度的创意包装以及品牌策划。
    • 侯文佳
    • 摘要: 随着近期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关于宋代的器物陈列和文化美学不断涌入观众视野,其中瓷器的出镜率颇高,有简约素雅的白釉温酒壶,还有温润如玉的青瓷茶盏……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载体之一,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凝聚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对于美的认知。但是陶瓷质硬易损,早期的民间修补主要为了恢复使用功能,后随着修复工艺水平的提高,陶瓷修复也附加了修复者的审美,上升到了艺术层面。
    • 邱春来
    • 摘要: 苏作蓝染工艺的保护性理论研究已基本成型,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对苏作蓝染工艺的文化美学特征抽取并系统化研究的文献与资料较少,可以进阶到更深入的应用研究阶段.苏作蓝染工艺的色彩与材料等方面与其文化美学特征不是——对应的关系,而是在系统中存在并列的交集关系,一种材料或色彩有时会承载多种文化美学特征.其美学特征势必是扎根于地域文化的.文章将主要从苏作蓝染工艺的制作过程,产品本身和历史演进等方面探讨其对吴文化美学特征的承载和传达方式.
    • 王弋戈
    • 摘要: 用数字化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这一领域当下最热门的方法,也是讨论的热点.然而,文化遗产所固有的文化特质,在新技术应用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产生于高级文化在扁平化后与大众文化交汇所产生的文化对冲、文化美学的价值转译、与观众人文沟通将如何再次搭建,以及数字化的文化遗产究竟是解构还是重建.本文将通过六个部分,分别列举出矛盾所在,并分析矛盾成因和矛盾走向.矛盾无法消除,但总有办法找到平衡点.
    • 邱春来
    • 摘要: CMF(色彩、材料与表面处理)属于交叉学科,是产品设计的细分研究领域.CMF的文化美学特征主要来源于各时期典型风格及当代留存的物件,物件包含工艺美术品,家具,工业产品等多种内容.由于其学科交叉和理论体系尚处于构建阶段的特征,研究路径可以从多种相关学科进行借鉴,例如从历史学角度展开,宏观角度可以对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发展等特征进行整理,进而形成对某种风格特征的宏观印象,微观角度可以对典型物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进而对物件的CMF设计进行具体的特征总结;研究也可以借鉴心理学实验的方法和成果,例如收集物件并设计试验环节,测试面对色彩、材料、表面处理或综合呈现效果时,受试者对于样本的文化美学特征的判断,进而总结本时代人在CMF和文化美学方面的对应关系;研究还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展开,例如通过色彩营销方法和规律对一个产品或产品系列的CMF文化美学演化进行横向的分析和判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