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感染性克隆

感染性克隆

感染性克隆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462700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6第六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2016年联合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等;感染性克隆的相关文献由854位作者贡献,包括袁世山、张波、童光志等。

感染性克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62700 占比:99.97%

总计:462859篇

感染性克隆—发文趋势图

感染性克隆

-研究学者

  • 袁世山
  • 张波
  • 童光志
  • 袁志明
  • 邓成林
  • 徐富强
  • 贾凡
  • 刘湘涛
  • 刘长明
  • 危艳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雪阳; 王后坤; 朱丽霖; 方春; 梁雄燕; 杨玉莹
    • 摘要: 为了获得背景明确清晰的禽白血病病毒K亚群(ALV-K)毒株,对地方性ALV-K毒株HB2018003采用酶切和同源重组两种方法进行感染性克隆构建及病毒拯救。使用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经酶切、连接和同源重组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Topo-003-ABC和Topo-003-K12,测序结果表明无任何突变,进而将重组质粒转染进鸡胚成纤维细胞(DF-1)中,经群特异性抗原P27 ELISA、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结果均表明成功拯救出病毒,将其命名为R-rHB2018003(同源重组法)和E-rHB2018003(酶切法)。本研究为深入探讨ALV-K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林小枫; 刘梅雪; 袁玮艺; 张琼歌; 朱磊; 杜谦
    • 摘要: 本试验旨在获得临床上逐渐增多的猪圆环病毒2d基因型毒株(PCV2d),并对其引入生物素标记。首先从陕西咸阳某临床发病猪场采集了2头发病仔猪和15头未发病仔猪的组织样本,对其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将获得的PCV2d基因型毒株基因组orf 2中226~246 bp序列替换为生物素受体肽(BAP)编码序列并克隆入质粒载体,同时稳定构建表达原核生物素连接酶(BirA)的PK15细胞系,将替换有BAP的PCV2d基因组酶切并环化后转染稳定表达BirA的PK15细胞,连续盲传5代后鉴定获得的重组病毒。结果显示,检测的组织样本中共有5头仔猪的样本为PCV2阳性,其中1份样本为PCV2d基因型,4份样本为PCV2b基因型;在获得BAP序列替换的PCV2d,构建重组质粒T-PCV2d-BAP和稳定表达BirA的PK15细胞系后,将环化的PCV2d-BAP转染稳定表达BirA的PK15细胞并盲传5代,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均为PCV2阳性,且能被链酶亲和素识别。本试验成功获得的生物素标记重组PCV2d基因型毒株为后续探究PCV2d基因型毒株免疫逃避机制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 陈俊成; 袁栩; 马子月; 李晓齐; 曹红; 王永强; 郑世军; 高丽
    • 摘要: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鸡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禽业。为了构建CIAV Cux-1株的感染性克隆,本试验通过PCR扩增CIAV全基因组序列,与pcDNA3.1载体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Cux-1。进一步通过对pcDNA3.1-Cux-1酶切、环化得到CIAV Cux-1环状DNA。将环状DNA电转染导入MSB1细胞并连续传代,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重组病毒的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拯救出CIAV重组病毒rCux-1(recombinant Cux-1),重组病毒rCux-1携带有特定的遗传标记,并且与亲本株复制能力和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本试验成功构建的CIAV Cux-1株感染性克隆为进一步研究CIAV的致病机理和研制新型疫苗提供了试验基础。
    • 于尹; 冯飞; 马艳龙; 朱云凯; 叶荣; 张荣
    • 摘要: 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是研究冠状病毒的模式病毒,但传统的病原学研究方法局限于自然界分离的病毒,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可快速获得研究所需的重组病毒,为研究MHV及其他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功能开辟了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将MHV的原始毒株A59全长基因组分成6个片段进行扩增,分别克隆到质粒载体,经酶切、体外连接和转录获得全长基因组RNA,然后电转细胞并进行病毒扩增。结果显示,重组病毒rA59与原始毒株的复制特性相似,其为研究MHV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实验工具。为方便检测病毒的复制水平,在病毒基因组开放阅读框4(open reading frame 4,ORF4)内分别插入绿色荧光蛋白ZsGreen(Zoanthus s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和荧光素酶Nluc(NanoLuc luciferase)报告基因,获得rA59-ZsGreen和rA59-Nluc重组报告病毒。结果显示,报告病毒所携带的报告基因并不影响病毒复制,可很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特性。使用这两种病毒验证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抗病毒活性,分别检测药物处理后病毒的荧光亮度和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rA59-ZsGreen和rA59-Nluc重组报告病毒适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MHV A59毒株六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研究MHV的生物学特性和测试抗病毒药物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王淼; 陈雪阳; 王兴明; 梁雄燕; 杨玉莹
    • 摘要: 【目的】为探明引起禽白血病病毒K亚型(ALV-K)两不同毒株之间致瘤性差异的原因,进一步探索ALV-K的致病机理,实现两株ALV-K重组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拯救。【方法】以前期构建的ALV-K毒株HB2018003和HB2015032的感染性克隆为模板,PCR扩增分别获取两毒株单独的5′-端长末端重复序列(5′-LTR)基因片段和剩余目的基因片段。切胶回收目的片段后将两毒株的5′-LTR互换,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连接产物。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后涂布Amp抗性平板过夜培养,挑取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提取重组质粒TOPO-003-032和TOPO-032-003并送检测序。将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至易感细胞DF-1中盲传3代,使用群特异性抗原P27 ELISA、多重PCR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拯救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测序和重组感染性克隆PCR鉴定的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5′-LTR互换的重组质粒,多重PCR结果显示在目的片段大小处出现ALV-K预期条带,未出现ALV-A和ALV-J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接种拯救病毒的DF-1细胞出现明显的亮绿荧光,阴性对照则没有出现荧光。综合以上结果,说明两株重组病毒拯救成功,并将其分别命名为rHB2022050(TOPO-032-003)和rHB2022051(TOPO-003-032)。【结论】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5′-LTR互换的感染性克隆TOPO-003-032和TOPO-032-003,并成功拯救出病毒rHB2022050(TOPO-032-003)和rHB2022051(TOPO-003-032)。
    • 郭妍妍; 梁灿新; 李锦群; 董欣怡; 廖明; 曹伟胜
    • 摘要: 为了解目前广东地方品种鸡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K)的分子特征,于2020-2021年,从广东7家(A~G)正在进行外源性ALV净化的、外观健康的规模化种禽场核心群采集抗凝血样品共8042份。通过血浆接种DF-1细胞、ELISA检测p27抗原,共检出357份阳性,并对ELISA结果S/P值0.2~0.6的150份阳性样品进行PCR鉴定和env基因测序,共分离到32株ALV-K,进一步选取16株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这16株ALV-K全长为7481~7496 bp,基因组符合5′-LTR-UTR-gag-pol-env-UTR-LTR-3′典型的反转录病毒结构,不含已知致癌基因;其gp85基因与ALV-K参考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且相似性最高(>94.0%);其pol、gp37基因均比较保守,与ALV各亚群相似性均较高(>94.0%);其LTR与内源性ALV及大多数ALV-K参考株相似性最高(91.4%~99.5%),且LTR U3区与内源性ALV LTR有相同的转录调控元件;此外,观察到31.3%(5/16)的分离株在gag基因373-384位核苷酸存在12 bp的缺失,进一步以缺失株GD20 JM10为亲本,通过PCR分段扩增和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构建了缺失株(rGD20 JM10)和回补株(rGD20 JM10 A12)的cDNA克隆,将其转染DF-1细胞,ELISA和IFA结果表明,病毒拯救成功;体外复制动力学结果显示,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所调查的广东7个种禽场的ALV-K流行株均携带内源性LTR,且分子特征较为稳定,故采用更敏感的检测技术在开展ALV净化时尤为重要,此外,gag基因373—384位核苷酸的规律性缺失对病毒的体外复制能力无显著影响。
    • 卜研; 闫喜军; 赵建军; 李海涛; 赵传芳; 薛向红
    • 摘要: 以国内商品化水貂犬瘟热病毒疫苗所用毒株CDV-3为模板,构建犬瘟热病毒感染性cDNA克隆,为犬瘟热病毒新型疫苗研制、致病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设计13对引物对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单一酶切位点,将CDV-3的全长分5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经酶切拼接,将5个片段顺次插入到酶切位点改造后的真核载体pcDNA3.2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处,同时在Fl首端和F5末端分别加入锤头状核酶和丁型肝炎核酶序列,获得CDV-3株的全长cDNA质粒(pcDNA3.2-CDV-3).构建表达CDV-3 N、P、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 2000将全长质粒和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3d后,将上清接种到Vero细胞.观察犬瘟热病毒典型合胞体病变,对重组病毒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和标签鉴定.最后,比较wtCDV-3和rCDV-3的生长特性.全长质粒和辅助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序均正确.拯救的重组病毒能在Vero细胞上形成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鉴定,证明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CDV-3株.rCDV-3的病毒滴度最高达到107.667 TCID50/mL,比wtCDV-3的滴度106.667 TCID50/mL高出约10倍.rCDV-3感染Vero细胞后,迅速大量增殖,于感染后36 h达到最高病毒滴度.而wtCDV-3增殖平缓,感染后72 h时病毒含量达到最大.文中建立的高效CDV-3株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为犬瘟热病毒新型疫苗研制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 程彤; 薛亮; 吴清平; 张菊梅
    • 摘要: 诺如病毒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致病原,由于变异快且缺乏稳健的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及小动物感染模型,限制了我们对该病原体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可培养鼠源诺如病毒的发现、人源诺如病毒肠道细胞培养体系的开发,以及诺如病毒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构建为系统研究该病原提供了有力工具,加深了我们对其复制机制、致病机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等的了解.本文主要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用于诺如病毒研究的工作进展,并讨论了该技术在诺如病毒分子病毒学研究、药物筛选和疫苗制备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诺如病毒防控策略的制定及药物靶点的挖掘提供有益参考,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 郭承意; 仝丽娜; 周雷; 李增魁; 文英; 刘海金; 杨增岐; 高小龙
    • 摘要: 以pEGFP-N1和pAdTrack-CMV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GFP基因序列和Kan基因序列;以胶回收的目的序列为模板,通过Overlap PCR扩增获得GFP-Kan基因序列.回收GFP-Kan基因序列,插入至pCI-neo载体上,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CI-GFP/Kan.再将设计合成的linker基因序列通过酶切、连接克隆至pCI-GFP/Kan载体上,涂布Kan抗性平板进行阳性克隆筛选,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CI-infect,即为新城疫病毒全长cDNA双启动子克隆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pCI-infect载体构建成功.
    • 赵永强; 吴艳虹; 韦韬; 丛丽; 岳志刚; 肖家美; 邵西群
    • 摘要: 细小病毒感染的动物宿主广泛,包括猫科、犬科、猪科、牛科、鸭科和鼬科等动物,是动物的一种重要病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是在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构建感染性克隆,通过DNA重组、定点突变、插入、缺失等遗传修饰手段创造突变体,并研究突变体所造成的表型效应,从而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论文对ssDNA细小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细小病毒同科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平台的建立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