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90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77篇;相关期刊666种,包括管子学刊、法制与社会、理论导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湖南省第五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湖湘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分论坛、北京大学图书馆第十届五四科学讨论会、2007年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高层会议等;思想渊源的相关文献由98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洪军、孔毅、欧阳湘等。

思想渊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5 占比:21.9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3177 占比:77.89%

总计:4079篇

思想渊源—发文趋势图

思想渊源

-研究学者

  • 李洪军
  • 孔毅
  • 欧阳湘
  • 刘佳奇
  • 吴远华
  • 柴军应
  • 毛莉
  • 苏丽
  • 董彩荣
  • 颜广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平尚
    • 摘要: 欧阳玄在元代史学、文学、哲学方面成就卓著,这源于他既承蒙家学播下理学之种子,又师从宋遗老继承了他们的学术思想,与揭傒斯等同游于理学大师金履祥的高足许谦之门,参列“许门四杰”,故而受理学的影响很深。他与虞集、揭傒斯等文人交往密切,彼此之间惺惺相惜,这些人对欧阳玄的学术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陈悦; 林原
    • 摘要: 人类社会的进步源于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其中,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经被认可和重视。钱学森基于科学与技术互动而提出的技术科学思想,对于科技体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技术科学作为现代科技体系中的"桥梁",是推进工程技术进步、带动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要纽带。一套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孕育和支撑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根本,先进的技术科学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意义非凡。从历史的视角,追溯了自17世纪培根提出的"自然哲学实践论"以来技术科学的5个发展阶段,即"以科学和实验为基础""基于产业的科学""打上军工烙印的科技""以技术域为特征"和今天的"多学科工程技术的会聚融合"。梳理技术科学的历史形态变化,对于理解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1)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作为技术科学研究的战略导向;(2)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来承担技术科学的研究任务;(3)完善与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发展相匹配的学科布局和教育体系。
    • 郭庆松
    • 摘要: 对“做数学”的思想渊源及课程实施做简要的梳理,有利于深入理解“做数学”的内涵,把握“做数学”的教学。“做数学”改变了从定义出发,进而介绍性质、规则、方法等,以“例题—习题”的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接受形式化知识体系的数学教学方式,体现了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从行动和感受开始”,以及弗赖登塔尔“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的思想。在各国数学课程的实施中,对手脑协同以及数学活动体验的关注和强调,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要求,无不体现了“做数学”的基本理念。
    • 沈宝钢
    • 摘要: “天”在《孟子》中是一个枢纽性概念。《孟子》之天虽内涵宏富,但大体无外乎两类:自然之天与人格化之天。由于前者鲜有思想价值,故研究重点在于后者。对其进行集中诠释显示《孟子》人格化之天具有三重面相,即国家前途的裁决者与推动者、个人际遇的设计者和人性的终极赋予者。殷商以来的天命观、孔子的积极宿命论、郭店儒简《性自命出》和《中庸》的“性”论皆是其重要的思想渊源。同时,孟子还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将天命诠释为民心,将物质性的“气”提升为道德性的浩然之气,将人性之善扩充为具体的“四端”。
    • 李小荣
    • 摘要: 放生是唐代佛教诗歌新兴题材之一,白居易则是有放生情结的士大夫代表。其放生诗的题材类型有二:一是实写具体放生行为者,二是以放生池相关意象进行观想念佛者。相对说来,后者更能体现白乐天的佛教生活面相和思想境界。若究后者之来源,可追溯至庐山慧远教团的净土观想和谢灵运的佛教山水诗。此外,白居易创作的放生戒杀诗及相关偈颂,在后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王梦
    • 摘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政治伦理准则,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文章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渊源、理论价值、实现路径、对比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 孟昕怡
    • 摘要: “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其联系起来,认为“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发掘“和合”思想的现实价值,从而既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既发挥作用,又能对其自身有所补充与完善,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
    • 李积镁; 周祖亮
    • 摘要: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通过梳理海昏侯所处时代养生文化概况,结合其生平体质与生活方式,以及从海昏侯墓出土的多种与养生相关的文物,推测出刘贺在养生方面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养生思想全面,养生方法多样,主要体现在药食养生、音乐养生、房事养生等方面。
    • 毛莉; 李骏
    • 摘要: “文艺育德”思想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熔铸于中国共产党历代文艺思想的形塑,植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卓越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一方面,文艺作品在推动“三德”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当前文艺育德的实践样态呈现出“功利性”“趋快感性”“唯艺术性”等特征,违背了文艺作品本应蕴含的精神力量、教育价值和信仰引领功能。新时代文艺育德思想与实践应彰显出以民为本、立美育人、以美育德、尚美立志的时代价值。
    • 王婷; 张保和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以及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总结中,共同对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晚年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发表了自己的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新认识对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的认识起到了奠基作用,是马克思和列宁思想的连接点,从思想渊源上来说,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