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17713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磁共振成像、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2011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等;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相关文献由79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国萍、刘晓蓉、张廷虎等。

异柠檬酸脱氢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17713 占比:99.92%

总计:217897篇

异柠檬酸脱氢酶—发文趋势图

异柠檬酸脱氢酶

-研究学者

  • 朱国萍
  • 刘晓蓉
  • 张廷虎
  • 杨继斌
  • 车健为
  • 华涛
  • 古宏峰
  • 史鑫生
  • 周维燕
  • 姜春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威; 陈倩; 郭金; 张璐懿; 龚作炯
    • 摘要: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Raw264.7巨噬细胞线粒体内参与重要代谢途径过程中关键物质的影响。方法2020年9月—2021年2月于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巨噬细胞不做其他处理;脂多糖模拟机体在炎性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物质,分为低剂量LPS组(1μg/ml)、中剂量LPS组(5μg/ml)和高剂量LPS组(10μg/ml)。检测并比较4组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的活性与含量以及乳酸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LPS组Raw264.7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均依次降低(F=139.363、95.123、86.795,P均<0.01),异柠檬酸脱氢酶蛋白活性、含量、相对荧光值依次降低(F=240.796、624.261、278.540,P均<0.01);乳酸含量依次升高(F=55.987,P<0.01)。结论脂多糖可抑制Raw264.7细胞内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活性、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及蛋白表达含量,增加Raw264.7细胞内乳酸含量,且LPS浓度越高,细胞内线粒体关键酶活性越低,乳酸含量越高。
    • 郑旭; 林杉镱; 袁霆
    • 摘要: 软骨肉瘤是一种成软骨基质的恶性肿瘤,约有1/3的恶性骨肿瘤是软骨肉瘤,是成人中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种关键酶。IDH基因突变在软骨肉瘤中十分常见,接近60%的高级别软骨肉瘤携带有IDH突变。IDH突变的高级别软骨肉瘤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同时缺乏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这些特点使得常规治疗很难彻底根治IDH突变型软骨肉瘤。目前IDH突变型软骨肉瘤治疗仍以扩大切除为主,根据手术切缘和肿瘤级别辅以放化疗。该文主要就IDH突变型软骨肉瘤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唐薇; 段俊艳; 余子意; 翟昭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MRI图像的影像组学在评估脑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基因型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1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02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术前增强MRI图像,其中IDH-1基因野生型73例(WHO 2级12例,3级15例,4级46例),IDH-1基因突变型29例(WHO 2级15例,3级10例,4级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组和验证组,使用3D-Slicer软件提取了851个放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进行特征降维,最后得到4个最优化的组学特征,建立放射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使用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联合临床特征(年龄)的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最好,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86 (95%CI:0.81~0.96)、0.889 (95%CI:0.77~1.00),敏感度分别为0.90、0.86,特异度分别为0.55、0.55,准确率分别为80%、77%,且联合模型与临床特征模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术前增强MRI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脑胶质瘤的IDH-1基因型。
    • 沙永建; 王效春; 谭艳; 张辉; 杨国强
    •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MRI影像组学的方法,建立一个用于预测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 grade gliomas,LGGs)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utation,IDH mut)合并氧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promoter methylation,MGMT meth)亚型的影像组学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和TCGA/TCIA(The Cancer Genome Atlas和The Cancer Imaging Archive)公共数据库的158例患者的术前MRI图像、临床和基因信息。将上述三处数据合并,对所有图像进行重采样和强度归一化处理后,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术前MRI图像上提取对比增强后T1加权序列(post-contrast enhanced T1-weighted,CE-T1)和T2加权流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eighted fluid attenuation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的1702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有效特征筛选,使用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对训练集少数类样本进行数据平衡。最后,使用多因素LR进行建模。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和拟合优度,并建立列线图进行可视化风险预测。结果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两个亚型的不同临床特征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2和0.935,F-Measure分别为0.965和0.942,训练集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为0.1393。结论术前MRI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LGGs患者IDH mut合并MGMT meth亚型,从而为LGGs患者的分子分型的精确诊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使用的决策、生存期预测提供重要的临床辅助价值。
    • 刘振; 任晶晶; 洪旋科; 刘献志
    • 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敏感性对比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在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分子分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1-2020-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274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自DCS-PWI灌注参数图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去冗余及选择后,开发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分为训练集(168例)和验证集(106例)。最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共提取4787个特征,经筛选后共纳入了13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进入模型。在验证集中,预测模型对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IDH突变型和1p/19q非共缺失型,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的AUC值分别为0.748、0.707和0.759;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824、0.741和0.790。结论依托于DSC-PWI灌注参数图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在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分子亚型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以脑血流量预测能力最佳。
    • 刘显旺; 柯晓艾; 周青; 李昇霖; 邓娟; 薛彩强; 黄晓宇; 孙秋; 周俊林
    • 摘要: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L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突变状态和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增殖指数的44例LGG患者病例,其中IDH-1突变型24例,IDH-1野生型20例。在ADC图上测量病灶实质的最小ADC值(ADC_(min))、平均ADC值(ADC_(mean))和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相对最小ADC值(rADC_(min))和相对平均ADC值(rADC_(mean))。比较LGG 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组间各ADC值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ADC值对IDH-1突变状态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型组的ADC_(min)、ADC_(mean)、rADC_(min)和rADC_(mean)值均高于IDH-1野生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参数均能对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LGG进行有效区分,其中,rADC_(min)鉴别效能最佳,以0.978为最佳截止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8、80.00%、83.33%、81.82%、80.00%和83.30%。LGG ADC_(min)、ADC_(mean)、rADC_(min)和rADC_(mean)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0.552、-0.590、-0.532、-0.579,P均<0.05)。结论ADC值可用于评估LGG IDH-1突变状态,对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张梓枫; 周政旭; 唐文天; 洪汛宁; 王协锋; 程刚; 刘宁; 鲁艾林; 张军霞; 尤永平
    • 摘要: 目的总结岛叶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率、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并筛查MRI特征预测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96例胶质瘤患者,其中包括岛叶胶质瘤72例、额叶胶质瘤213例、颞叶胶质瘤165例、顶叶胶质瘤76例、枕叶胶质瘤28例、小脑胶质瘤13例和中线胶质瘤29例,均行头部MRI检查并从伦勃朗视觉感受图像(VASARI)特征集中筛选出15项胶质瘤相关特征,即增强程度、增强比例、非增强比例、坏死比例、水肿比例、囊性变、强化边缘厚度、强化部分边界、出血、扩散、深部白质受累、深部脑室受累、跨中线、T2-FLAIR不匹配征、肿瘤最大径;手术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测。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IDH1突变型岛叶胶质瘤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MRI特征对IDH突变型岛叶胶质瘤的预测效力。结果不同部位胶质瘤中,岛叶和额叶胶质瘤IDH1突变率较高(均P<0.01);WHOⅡ级岛叶胶质瘤IDH1突变率最高(P=0.008,0.000),Ⅳ级最低(P=0.000);Ki-67低表达岛叶胶质瘤IDH1突变率高于高表达岛叶胶质瘤(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SARI特征集中增强程度为弱强化(OR=35.671,95%CI:2.805~453.600;P=0.006)和无强化(OR=75.453,95%CI:2.881~1872.759;P=0.009)、扩散不受限(OR=10.573,95%CI:1.043~107.175;P=0.046)、深部脑室不受累(OR=187.601,95%CI:2.269~15507.607;P=0.020)、T2-FLAIR不匹配征(OR=47.536,95%CI:2.838~796.097;P=0.007)是IDH1突变型岛叶胶质瘤的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增强程度、扩散、深部脑室受累和T2-FLAIR不匹配征诊断IDH1突变型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95%CI:0.748~0.944,P=0.000)、0.730(95%CI:0.609~0.850,P=0.001)、0.708(95%CI:0.584~0.833,P=0.003)和0.745(95%CI:0.627~0.864,P=0.000);联合这4项预测因素的诊断效力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923~0.999,P=0.000)。结论低级别岛叶胶质瘤具有较高的IDH1突变率。MRI特征中增强程度为弱强化和无强化、扩散不受限、深部脑室不受累和T2-FLAIR不匹配征有助于无创性预测IDH1突变型岛叶胶质瘤。
    • 王卫中; 周铭辉; 张芳芳
    • 摘要: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评估低级别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表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2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病例均具有术前磁共振DWI图像和手术病理结果,通过IDH-1基因R132H点突变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验检测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状态;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IDH-1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胶质瘤间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操作曲线(ROC)分析。结果42例胶质瘤患者中IDH-1基因突变型30例(71.4%),野生型12例(28.6%)。肿瘤实性部分IDH-1基因突变型ADC值较野生型的ADC值高(1.133±0.074 vs 1.040±0.096,单位×10^(-3)mm^(2)/s,P<0.05),以1.077×10^(-3)mm^(2)/s为截断值,曲线下面积为0.794,敏感性70%,特异性67%。而瘤周水肿IDH-1基因野生型的ADC值稍高于突变型的ADC值(1.194±0.060 vs 1.146±0.074,单位×10^(-3)mm^(2)/s,P=0.607)。结论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低级别胶质瘤IDH-1基因表型有关,可作为术前评估低级别胶质瘤IDH-1基因表型的方法。
    • 张姝; 王凯; 杨子皓; 乔真; 李晓桐; 袁磊磊; 艾林
    • 摘要: 目的评估11 C-蛋氨酸(11 C-methionine,11 C-M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半定量参数在筛查幕上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LrGG)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ic dehydrogenase,IDH)突变以及1p/19q共缺失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7例幕上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前11 C-MET PET/CT图像以及病理学资料。测量11 C-MET PET/CT图像上病灶最大肿瘤/正常组织摄取比值(maximum tumor/normal tissue uptake ratio,TNR_(max))、平均肿瘤/正常组织摄取比值(mean TNR,TNR_(mean))以及肿瘤/正常组织摄取比值峰值(peak TNR,TNR_(peak))。根据IDH基因突变以及1p/19q共缺失状态,将患者分为3组:IDH野生型(IDH wt),IDH突变-1p/19q共缺失型(IDH^(mut) 1p/19q^(del))以及IDH突变-1p/19q非共缺失型(IDH^(mut) 1p/19q^(int))。比较不同分子分型的LrGG间的TNR_(max)、TNR_(mean)以及TNR_(peak)。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参数对于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状态的筛查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对预测概率进行ROC分析,评估多参数联合筛查效能。结果TNR_(max)、TNR_(mean)、TNR_(peak)在3组LrGG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 wt组TNR_(max)、TNR_(mean)、TNR_(peak)最高,其次为IDH^(mut) 1p/19q^(del)组,IDH^(mut) 1p/19q^(int)组最低。IDH wt LrGG的TNR_(max)、TNR_(mean)、TNR_(peak)均高于IDH^(mut) Lr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NR_(max)、TNR_(mean)、TNR_(peak)筛查LrGG 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7、0.847、0.807,以3.09、1.84和2.58为阈值,准确率分别为70.3%、75.7%和75.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筛查模型能提高诊断准确率,AUC值为0.943,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83.3%和94.6%。TNR_(max)、TNR_(mean)、TNR_(peak)筛查LrGG 1p/19q共缺失的AUC分别为0.766、0.792、0.812,以3.35、1.44和2.02为阈值,准确率分别为76.0%、80.0%和80.0%。Logistic筛查模型不能提高诊断效能。结论11 C-MET PET/CT有助于筛查幕上较低级别胶质瘤IDH突变以及1p/19q共缺失状态。多参数联合能够提高对于IDH基因突变的筛查效能。
    • 廖泽冰; 雷益; 林帆; 冯宇宁
    • 摘要: 目的:建立基于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的影像组学预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分子分型的方法,以辅助术前决策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66例成人脑弥漫型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临床病理及IDH分子分型资料。IDH分子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序法。基于患者T1WI、T2WI图像勾画3D感兴趣区(ROI),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ASSO对特征进行降维,筛选出与IDH分子分型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预测IDH分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混淆矩阵验证预测模型性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成人弥漫性胶质瘤,其中IDH突变型27例,IDH野生型39例,每例患者影像图像提取396个特征,筛选出6个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IDH分型预测模型,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测试集的AUC为0.841;训练集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4、0.842、0.929,测试集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9、0.750、0.818。结论:基于MRI的影像组学能够预测成人脑弥漫性胶质瘤,可无创性获得IDH分型结果,对于术前/无法手术者制定诊治方案及随诊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