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5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114202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军诊断病理、第八届全军病理技术及第十一届北方四战区病理学术会议、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第八届东北三省放射学学术会议等;星形细胞瘤的相关文献由336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成林、张辉、宋来君等。

星形细胞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5 占比:1.10%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4202 占比:98.87%

总计:115505篇

星形细胞瘤—发文趋势图

星形细胞瘤

-研究学者

  • 王成林
  • 张辉
  • 宋来君
  • 王文献
  • 章翔
  • 袁先厚
  • 李青
  • 张冬
  • 邹利光
  • 张哉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丽; 万昌丽; 顾海燕; 高红
    • 摘要: 延髓位于脑干的最下部分,是呼吸、循环中枢所在。延髓肿瘤术后并发症多,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功能障碍[1]。椎管内肿瘤可发生在椎管内的任何位置,而颈段脊髓肿瘤占脊髓肿瘤的21.4%[2]。髓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20%~25%,室管膜瘤最多见,其次为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30岁,大约60%的髓内星形细胞瘤发生在颈髓[3],早期无典型表现,一旦发现,已造成不可逆的脊髓损伤,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2021年5月笔者进修期间,上海长征医院骨肿瘤科收治1例延髓至颈6椎管内肿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经过精心的疗护,患者病情恢复良好,预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尹燕; 庄霞梅; 李晓明; 王海; 李君伟; 何四平; 金科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的头颅MRI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儿童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结果: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3例)、头痛(3例)、头晕(1例)、嗜睡(2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脑内异常信号患者9例,其中5例表现双侧基底节、丘脑、侧脑室周围及皮层下脑白质内多发对称性线样、条状异常信号,于T_(2)WI、FLAIR序列呈高信号,仅2例出现脑白质放射状强化,最常见的是软脑膜异常强化(5例)。结论:目前儿童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头颅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 孙衍昶; 刘达远; 许鹏翔; 欧阳一彬; 莫业和
    • 摘要: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Friend白血病整合素1转录因子(FLI-1)表达水平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手术切除的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星形细胞瘤标本112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获得非肿瘤脑组织59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LI-1表达情况。术后随访3年,记录无进展生存、总生存情况,其中无进展生存为预后良好,肿瘤进展或病人死亡为预后不良。结果112例星形细胞瘤中,预后良好62例,预后不良50例。星形细胞瘤FLI-1表达阳性率[66.96%(75/112)]明显高于对照组[16.95%(10/59);P<0.05]。星形细胞瘤FLI-1表达与IDH1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82,P<0.001),与p53表达呈正明显相关(r=0.71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LI-1表达阳性是星形细胞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58;95%CI 1.439~9.814;P=0.009)。生存曲线分析显示,FLI-1表达阴性病人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75.68%)、3年累积总生存率(81.08%)均明显高于FLI-1表达阳性的病人(分别为45.33%、49.33%;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FLI-1呈高表达,与病人的不良预后有关。
    • 张旭莲; 袁倩倩; 戚文章; 宋坤; 王娟; 黄清玲
    • 摘要: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s,PA)是WHOⅠ级星形细胞瘤胶质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凹良性星形细胞瘤[1];成人很少发生PA,通常预后良好[2-3]。正确的术前诊断是选择手术方法的先决条件。因此,PA术前准确诊断对治疗策略的制定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PA的典型影像学特征为MRI上显示境界清晰的囊性肿块,并伴有均匀显著强化的实性结节[4]。
    • 黄啸元; 乌拉别克·毛力提; 阿布都克尤木·吉力力; 王继超; 杨小朋
    • 摘要: 背景随着现代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导航技术的进步,无框架脑活检技术在当今越来越普及。目的探讨基于3.0T磁共振注册的神经导航系统在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7例颅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行3.0T磁共振扫描,注册并应用美敦力Stealth S7神经导航系统行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术前资料、术后并发症、病理诊断率等资料。结果对27例患者进行了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占33.3%(9/27),大B细胞淋巴瘤占18.5%(5/27)。26例(96.3%)患者经立体定向活检术明确病理诊断,术中穿刺道出血发生率为7.4%(2/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5/27),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4.8%(4/27),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1/27);无死亡病例。结论基于3.0T磁共振注册的神经导航系统下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 党晓婷; 郇雪洁; 焦倩; 姜宏
    • 摘要: 目的探究高表达OTUD3对C6星形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C6胶质瘤细胞转染Myc-OTUD3质粒载体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TUD3蛋白表达变化;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增殖试剂盒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高表达OTUD3的C6胶质瘤细胞增殖改变情况。结果转染Myc-OTUD3质粒载体48 h后,C6胶质瘤细胞OTUD3蛋白表达升高(t=3.472,P<0.01)。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高表达OTUD3的C6胶质瘤细胞增殖水平降低(F=17.326、70.345,t=3.646,P<0.05)。结论高表达OTUD3可抑制C6星形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 孙彩红; 孔东生; 刘若愚; 刘方; 赵恺; 赵珺燕
    • 摘要: 背景神经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系统肿瘤,其中成人WHOⅡ级胶质瘤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两类。两类肿瘤起源不同,虽然目前都采用手术、放疗和辅助替莫唑胺化疗,但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分子病理、对放化疗敏感度和预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细胞瘤的侵袭部位、分子病理结果、替莫唑胺治疗后不良反应和预后的差异,为优化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长期替莫唑胺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术后进行正规放化疗(替莫唑胺至少治疗3个周期)的60例低级别(WHOⅡ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少突胶质瘤37例,星形细胞瘤23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侵袭部位、分子病理结果、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比较。结果星形细胞瘤相比少突胶质细胞瘤更易侵袭多个脑叶,少突胶质细胞瘤相比星形胶质细胞瘤发生MGMT启动子甲基化概率更高(81.08%vs 56.52%,P=0.04),Cox回归显示星形细胞瘤的PFS和OS显著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P=0.034、0.028)。两组在肿瘤侵犯部位、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瘤相比星形胶质细胞瘤具有更好的生物学特性,患者手术全切除、术后放化疗后有更长的PFS和OS,二者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
    • 赵玉红; 邵伟; 吴淑华; 李勐
    • 摘要: 目的探寻Yes相关蛋白1(YAP1)和β-联蛋白(β-catenin)在Ⅰ~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确诊且有完整病理检查资料的52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Y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52例星形细胞瘤中Y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中YAP1和β-caten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Ⅲ~Ⅳ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1和β-catenin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主要受肿瘤大小、级别的影响,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553,P<0.05);二者共同表达可缩减患者生存期。结论YAP1和β-catenin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随肿瘤级别增高而增强,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 李金禄; 黄聪; 赵梓霖; 张恒胜; 江桂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单发脊髓血管母细胞瘤(HB)MRI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15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单发脊髓HB 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疼痛、感觉减退,3例合并肌力减低及肌肉萎缩。15例均为单发髓内病灶,位于颈段9例,胸段5例,腰段1例。15例MRI主要表现为脊髓内椭圆形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ST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类似血管。6例弥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低信号。14例伴发脊髓空洞,12例伴发脊髓肿胀,11例出现血管流空信号。本组11例术前误诊,误诊为星形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2例,脊膜瘤和转移瘤各1例。误诊时间7~15 d。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皆证实为脊髓HB,皆病情缓解后出院。12例随访3~19个月未见复发,3例失访。结论单发脊髓HB临床相对罕见,MRI表现多样,术前易误诊;提高对其临床及MRI表现认识,发散诊断思维,认真鉴别诊断,或可减少误诊误治。
    • 摘要: 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营养不良线丝dystrophic neurites(DN)原发性错配修复缺陷型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primary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IDH⁃mutant astrocytoma(PMMRDIA)早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