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9572篇;相关期刊445种,包括天津教育、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湖南教育(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等;学生课业负担的相关文献由1032位作者贡献,包括褚远辉、刘宝剑、周大平等。
学生课业负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572篇
占比:94.30%
总计:20754篇
学生课业负担
-研究学者
- 褚远辉
- 刘宝剑
- 周大平
- 晋浩天
- 本刊讯
- 毛广夫
- 王健
- 赵婀娜
- 何孟姐
- 傅禄建
- 刘旭
- 刘立凯
- 刘金水
- 华松波
- 原绿色
- 叶小勇
- 叶小华
- 宋乃庆
- 尹艺
- 嵇玲
- 张建国
- 张志勇
- 张枫逸
- 张烁
- 张红菊
- 张肇丰
- 张锋
- 曲征
- 曹真真
- 朱根梅
- 朱永新
- 李建成
- 杜飞进
- 杨东平
- 杨兴宏
- 杨建国
- 柳斌
- 梁兰英
- 汤林春
- 沈健
- 沈祖芸
- 温红彦
- 牟晓燕
- 王世发
- 王庆环
- 王建民
- 王必成
- 王振山
- 王红
- 王金尉
-
-
吕健
-
-
摘要: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在处理练习题时都存在“教学粗糙化”的现象,即找来一份习题,不加甄别和选择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一做了之。对于题目包含哪些类型,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是否有练习的必要等,考虑得都不够细致。这种习题教学的粗糙化,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势必造成教学的低效。由此看来,加强对习题教学的研究,增加习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使数学教学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对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
-
霍晓宏;
樊雅琴
-
-
摘要: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但过于繁重、机械重复的作业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进而抑制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课业负担的认识,学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客观负荷,是学校、教师、家长等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客观的、统一的学习量;第二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主观感受。
-
-
陈鸿
-
-
摘要:
作业问题是教师、学生、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作业的布置也成为所有教育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如何做到让作业既巩固所学、开启新知,又轻负高质,关键要从作业创新设计上下功夫。在“基于标准的教学改进行动”和“双减”背景下,我校教研团队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作业设计,形成了“两先一后”制度,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
-
无
-
-
摘要:
实施作业革命、推行课后服务、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2021年以来,扶风县教育体育局以“提质增效、减负减压”为目标不断加强学生课业负担监管,进一步发挥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确保了“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一是从教育观念改起来。扶风县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以及师德师风整顿活动,集中扎实学习了党史资料、教育法规和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尤其是纠偏了一系列在实施“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严重干扰带来的教育观念扭曲问题。
-
-
尚海林
-
-
摘要:
一、学校现状我校教育理念陈旧落后,重视学生文化课及中考科目的学习,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层领导普遍管理经验不足,学校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管理成效不高;教师队伍年轻化且大多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普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教科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师课堂教学循规蹈矩、缺乏创新与改革,学生课业负担繁重,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
-
-
闫建璋;
张婧
-
-
摘要:
我国的“双减”政策制定过程涉及诸多因素。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对我国“双减”政策议程设立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政策制定者们通过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教培行业的指标监控和一系列焦点事件的监察形成问题源流;聆听众多研究学者、人大代表的主张和意见,关注民生民情,关注公共舆论和政策企业家的推广提案等汇聚成政策源流;同时以我国国情为背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念和国民实际情绪相结合发展成政治源流。在关键时间节点,三股源流耦合,政策之窗开启,最终促成了“双减”政策的出台。
-
-
鲁利瑞;
王赛;
闫苗弟
-
-
摘要: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全面应用与普及,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和管理服务质量,尤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融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2021年7月,国家开始推行“双减”政策,提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生成与身心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双减”有效落地,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各地中小学校长参与主题讨论,关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双减”。
-
-
周凤菊
-
-
摘要: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双减”的关键要点在于“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减轻学生负担。政策要求推动教师及时转变理念,在课堂做出准确回应。英语是一门基础课程,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英语面临的局面是教育质量不能降低,课堂效果必须保持高水平,同时学生课业负担还要尽可能降低。
-
-
郭淑娟
-
-
摘要:
多文本阅读,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材料的整合理解运用中深度学习,提升阅读素养。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与“双减”背道而驰。进行多文本阅读时,教师要确定合适的议题来选取类文,以精准的测读方向来完成目标,以任务驱动、搭建支架的方法来设计测读作业,以评价跟进来检测作业设计的效果,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整合联结的思想。
-
-
陈爱芳
-
-
摘要:
“双减”政策扎实推进带来学生课后生活的变革,指导学生高效利用课后时间成为值得研究的方向。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能够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本文拟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从课后服务、课余生活等方面探讨劳动教育实施的新路径,达到以劳育美、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促德的教育目标。“双减”政策的发布,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充足时间。劳动教育以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发挥了独特育人作用。
-
-
程素萍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改进教学活动的角度,通过对北京市10所中小学校279名教师和797名学生的调查,探讨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师专业素质因素及关其键行为指标,揭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减负作用,为如何从教师专业素质角度减负提供帮助。研究中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布等统计学方法,得出“教师专业素质内部发展不太均衡;学生作业质量和类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师专业素质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相关并平均解释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30.6%的原因”等结论。
-
-
程素萍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改进教学活动的角度,通过对北京市10所中小学校279名教师和797名学生的调查,探讨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师专业素质因素及关其键行为指标,揭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减负作用,为如何从教师专业素质角度减负提供帮助。研究中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布等统计学方法,得出“教师专业素质内部发展不太均衡;学生作业质量和类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师专业素质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相关并平均解释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30.6%的原因”等结论。
-
-
程素萍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改进教学活动的角度,通过对北京市10所中小学校279名教师和797名学生的调查,探讨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师专业素质因素及关其键行为指标,揭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减负作用,为如何从教师专业素质角度减负提供帮助。研究中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布等统计学方法,得出“教师专业素质内部发展不太均衡;学生作业质量和类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师专业素质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相关并平均解释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30.6%的原因”等结论。
-
-
程素萍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改进教学活动的角度,通过对北京市10所中小学校279名教师和797名学生的调查,探讨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师专业素质因素及关其键行为指标,揭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减负作用,为如何从教师专业素质角度减负提供帮助。研究中运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法、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布等统计学方法,得出“教师专业素质内部发展不太均衡;学生作业质量和类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师专业素质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相关并平均解释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30.6%的原因”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