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菜
孔府菜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1年内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贸易经济、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291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文史知识、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餐饮世界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亚洲食学论坛、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等;孔府菜的相关文献由7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廉明、孔润常、赵建民等。
孔府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291篇
占比:99.44%
总计:12360篇
孔府菜
-研究学者
- 张廉明
- 孔润常
- 赵建民
- 丁爱波
- 张隼
- 赖煜馨
- Guo Zhigang
- LEE
- Miss Special(采访、摄影)2
- PENG Wen-yu
- Sayako.D
- TED
- Zhao Jianmin
- 三木
- 付酉
- 关贞爽
- 冯凯
- 冯大川
- 刘佳
- 刘晨
- 刘海洋(制作)1
- 刘达华
- 卞文志
- 及屋
- 司马媛
- 唐德彪
- 唐文斌(制作)
- 唐莹莹
- 孟继新
- 宋建纲
- 宗春霞
- 宗莲籽
- 寇天
- 尹子明
- 张仰金
- 彬彬泡影
- 彭文玉(制作)
- 彭文瑜
- 徐锐
- 方磊
- 李云
- 李娜
- 李贻鹤
- 李道强(摄影)
- 杨若冰
- 林硕
- 江南
- 满长征
- 王冠良(指导)
- 王巍
-
-
纪连海
-
-
摘要:
木须肉,一道常见的家常菜,可它却与历史名人——张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木须肉,原名木樨肉,亦做苜蓿肉,是一道常见的特色传统名菜,属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孔府菜。以猪肉片与鸡蛋、木耳、玉兰片(竹笋)等混炒而成,因鸡蛋炒熟色黄而碎,类似木樨而得名。传入北京等地后,由于北京一带缺少竹笋,玉兰片逐渐被黄花菜、黄瓜片等取代。苜蓿又是什么呢?《辞海》解释,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汉武帝时(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从大宛国带回紫苜蓿种子……
-
-
赖煜馨
-
-
摘要:
诞生于"齐鲁大地"的鲁菜有着悠久的历史,鲁菜中的孔府菜更因为"出身"于孔氏家族府第而与生俱来地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章主要通过对孔府菜中经典菜品、创新菜品等的命名进行修辞学方向的构词分析,从而对孔府菜名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解读,透过菜名了解:历史上地位一度显赫的孔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其他贵族阶级之间的互动、孔氏家族文化的特征在饮食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当代人对于孔府菜在新时代的新理解.以期证明饮食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中的菜名文学,确能成为铭记不同时期社会历史面貌的"活化石".
-
-
赖煜馨
-
-
摘要:
诞生于"齐鲁大地"的鲁菜有着悠久的历史,鲁菜中的孔府菜更因为"出身"于孔氏家族府第而与生俱来地拥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文章主要通过对孔府菜中经典菜品、创新菜品等的命名进行修辞学方向的构词分析,从而对孔府菜名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解读,透过菜名了解:历史上地位一度显赫的孔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其他贵族阶级之间的互动、孔氏家族文化的特征在饮食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当代人对于孔府菜在新时代的新理解。以期证明饮食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中的菜名文学,确能成为铭记不同时期社会历史面貌的"活化石"。
-
-
-
-
彬彬泡影;
张仰金
-
-
摘要:
"食礼在鲁,鲁人重礼",儒家食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人们通过了解历代孔府饮食生活、孔府膳食礼仪文化,可以走近孔子,形象地解读孔子儒家文化。历史沧桑,时光流转,随着古代中国一个个封建王朝兴衰罔替,孔府菜作为得以完整流传下来的官府菜,亦是廖若星辰。1991年,学习烹饪专业,科班出身的张仰金出于对孔家儒学文化的向往,只身前往曲阜,拜孔府菜前辈孔令华为师,虚心学习孔府菜的烹饪技艺,
-
-
无
-
-
摘要: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于6月9日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青岛奥帆中心海风阵阵,飞帆渺渺,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主桌用花草微雕展示中国发展、青岛之美主桌上用花草微雕做成青岛的最美海湾,值得一提的是最美海湾造型里面不仅将会展示青岛的标志性景观,包括栈桥、五四广场等等青岛地标,同时,也有青岛港、高铁等中国标志性的发展成就。如此一来,各国领导人不仅可以吃中国菜,还可以看中国的发展。
-
-
-
-
宗莲籽
-
-
摘要:
“80后”西班牙人劳尔选了一条草鱼、泡姜、泡萝卜、小葱等。劳尔用菜刀将草鱼剖开,鱼肉片成片,鱼片厚薄略显不均。“这刀和我们用的西餐刀不一样。”劳尔用中文解释,他对自己的刀功有些惭愧。然后,劳尔将豆芽用大火炒熟、豆瓣过油做汤底、鱼片裹芡下锅……最后他撒上辣椒、淋上热油,一道水煮鱼就做好了……这是最近大受海外华人推崇的CCTV外语频道热播的大型真人秀“美食训练营”中的一幕。梦想导师,美食艺术家杜乐对徒弟的成绩露出满意的笑容。
-
-
Zhao Jianmin;
赵建民;
Guo Zhigang
- 《第三届亚洲食学论坛》
| 2013年
-
摘要:
近年来,以"中国孔府菜"为主体代表的孔府饮食文化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尤其是一些有远见卓识的餐饮经营者把"孔府菜"看作是具有强大品牌号召力的产品资源.然而,许多经营者只关注孔府菜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它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使孔府菜的经营出现了偏差.事实证明,在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大众饮食生活层面,不仅需要具有时代特征的美食与现代服务,更需要融合孔子"饮食和德"、"礼仪文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满足当代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弘扬孔子"礼食"文明,赋予"孔府菜"时代精神,是弘扬发展孔府饮食文化的根本所在.本文认为,最有效的“孔府菜”经营模式包括:一是创意不同风格的孔府文化主题餐厅;二是创意不同风格的孔府文化主题宴席;三是创意其他能够展示孔府文化主题的餐饮项目,如孔府茶馆或茶吧、孔府酒廊、孔府快餐店等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创新与成功经营,不仅仅完全依靠过硬的产品,更需要全面的文化包装与经营策略。“孔府菜”的市场运作与经营,需要在酒店形象上全面运用“孔府饮食文化”的元素,充分发挥“孔府饮食文化”的符号效应。然而,如果要想使“孔府菜”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弘扬光大和繁荣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地创新,使孔府菜赋予新的生命活力。
-
-
PENG Wen-yu;
彭文瑜
- 《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孔府菜是孔子嫡传长孙世袭衍圣公府中宴飨肴馔的习惯称谓,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衍圣公府的厨师基本上都是子承父业,烹饪技艺和传统名菜得以代代承袭,世世相传.但是,目前市场经营的孔府菜的经典菜品没有依据严格的标准制作,许多菜品又缺乏顺应市场需求的改进创新.应当针对孔府菜的现状,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孔府菜的科学含量和文化内涵,以专业、特色品牌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向省内外、国内外的烹饪行业进行交流融合,不断提高,使孔府菜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特点,让世人重新认识儒家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