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道观

天道观

天道观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5篇;相关期刊178种,包括管子学刊、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2012国际儒学论坛等;天道观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悦、丁原明、冯契等。

天道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58.3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30%

专利文献>

论文:155 占比:40.36%

总计:384篇

天道观—发文趋势图

天道观

-研究学者

  • 张悦
  • 丁原明
  • 冯契
  • 冷兰兰
  • 刘丽英
  • 刘文泰
  • 卢育三
  • 周平尚
  • 姜日天
  • 宋德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桑东辉
    • 摘要: 在天人感应思想之下,董仲舒非常重视德福关系,认同于在天道指引下的修德致福理念。作为董子思想的子系统,其德福思想也具有其内在的思想结构。大体而言,董仲舒的德福思想包含了受命于天的天道观、先义后利的义利观、知耻不辱的荣辱观、必仁且智的仁智观等体系建构,集中体现了德福思想的本体论、道德论、修养论、实践论的内涵。此外,董仲舒的德福思想还包含经权观、常变观、更化观等方法论。
    • 丁友芳; 周群
    • 摘要: 在易代的特殊历史境遇中,明末大儒王船山提出诗以达情论,凸显出鲜明的学理、济世及诗道等方面的理论特质。学理特质方面,以情论诗是船山儒学性情论在诗学领域的运用和延伸,其诗情与其儒学性情有逻辑同构之处,亦体现了儒学在其诗论中的展开与投射。济世特质方面,其诗情关涉诗教,与世运、国运及世风人心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价值理性色彩,他期以正诗中之情来匡正世风、影响人心,体现了他强烈的现实关怀。诗道特质方面,船山重诗情,亦是其发明诗道之悟的表达,在易代的特殊生命体验中,船山有强烈的情感诉求,且其毕生不废吟咏,在诗艺上已臻化境,故而其诗以达情论亦是其情感创伤转化为对诗学体认的呈现。诗以达情论既丰富了儒学文艺观的内涵,也折射出特殊时代对文学乃至文化发展的激发效力。
    • 孙建民
    • 摘要: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吾丧我"的观点,"吾"乃是消去我执,顺应天道以达天人合一境界的"真我";"我"可解为形骸之我、成心之我以及分别之我.庄子之"丧",是要将固有的东西丢弃,并不只是忘却."丧"之路径,即通过"心斋""坐忘""朝彻"的方式抛除一切杂质所见之我,超越时空的束缚,达到真我的境界;"丧"之缘由,即舍"我"去"吾",选择复归"吾"这样的生命状态,形成超越性的生死价值观.这样的生死观,不为功名所负累,将死亡归结于客观的自然命理,死生一体.在庄子看来,人要顺应自然,减少物我之间的分别,遵守自然与天命之道,形成一种"丧我"的境界,继而超越生死,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 兰戈
    • 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道统论》,以道统为主线,梳理了自古至今中国3000年学术思想发展史.从问题入手,采用大历史和中西比较的视野,不仅能更深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学术思想,而且对理解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支撑,同样有重要价值.
    • 张剑伟; 张彦修
    •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相互激荡,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集中创制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长期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百家争鸣,海纳百川西周时期,人们突破原始的天道观,提出敬天、保民、明德思想。
    • 李洁
    • 摘要: 马晓康作为青年诗人中的新秀,他擅长将现代性问题置于历史视域之中进行考察,在对历史的解析与反思中揭开现代性问题的面纱。在长诗《孙子》中,马晓康以孙武的一生为叙事时间,从历史叙事的角度叙述了孙子及其兵法在战争中所建构的艺术世界,表现了残酷的战争对社会、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在辨析历史与现代的裂缝中,长诗的叙事彰显了一种具有神奇力量的天道观
    • 李睿
    • 摘要: 自孟子与告子人性论争辩以来,历代学者的思想构建往往离不开对人性的探讨,其中通常体现着其为学立论的价值归属.北宋理学的造道担当张载在人性论上有关于"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的具体分殊.张载的人性论是其思想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在对道家思想融摄的基础上,结合儒家经典人性论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铸,其人性论思想的形成经过了本天道以立人道、由"气质之性"复归"天地之性"、由人道上达天道三个渐进的层次.其人性论思想的形成理路展现出张载人性论的天道根据、内在理路和价值指向,同时呈现出张载援"道"以"造道"的历史使命和理想关怀.而且,张载由"气质之性"向"天地之性""善反"的工夫进路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指出了积极进取的方向,这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同样具有启迪作用.
    • 李磊
    • 摘要: 现代学者对天下范畴的理解,其实也是对古人天下意识的理解。如果从史实上看,天下范畴的历史基础是周人的新天道观,在春秋战国时代为诸子所阐发。而现代研究者用以理解“天下”概念的重要经验事实,则来自于秦汉时代。秦汉王朝对大一统的建构,既是对天下理念的实践追求,也是对“天下意识”的传播与塑造。
    • 张剑伟; 张彦修
    •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相互激荡,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集中创制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长期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百家争鸣,海纳百川西周时期,人们突破原始的天道观,提出敬天、保民、明德的思想。
    • 王琛发
    • 摘要: 一、简述南洋洪门为新丁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过程是让大众以虚拟演练,重现洪门传说中忠良遗民带粮投军起义的情节;其环环相扣内容又是将《易经》《中庸》《孟子》等古籍的义理观念,转化为仪式中通俗而神圣化的故事情节,以各种历史的文化的因素相互构成事例与说辞,诠释民族大义何以源自天理而落实在人伦。这其中,常为外界忽略者,是表述进人洪门即是“人天地会、信八卦教”的誓约,是实实在在的信仰观念。洪门不论在天道观、组织内部布局与运作,以及其自定论“参天宏化”的态度和“顺天行道”的宗旨,常是以演绎易卦数理作为印证,论述如何是合乎天道人情的气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