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一般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7篇、会议论文216篇、专利文献16118篇;相关期刊525种,包括光明中医、环球中医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9种,包括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中医文化的相关文献由1499位作者贡献,包括建宇、张其成、张宗明等。
中医文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18篇
占比:92.68%
总计:17391篇
中医文化
-研究学者
- 建宇
- 张其成
- 张宗明
- 张丽
- 李杨
- 贾成祥
- 本刊编辑部
- 辛哲
- 何清湖
- 张焱
- 王旭东
- 杨建宇
- 董飞侠
- 严暄暄
- 张瑞贤
- 王曼
- 隋华杰
- 张光霁
- 张树剑
- 樊正伦
- 毛嘉陵
- 温长路
- 薄彤
- 郭明明
- 陈永灿
- 东火
- 何其灵
- 刘端勇
- 包飞建
- 周亚东
- 尚冰
- 常存库
- 张丽1
- 张文娟
- 张洪雷
- 张焱2
- 彭卫华
- 徐天舒
- 文娟
- 朱必法
- 李玫姬
- 杨帆
- 林乾良
- 林航
- 王丽君
- 王健
- 王思特
- 王礼贤
- 申古
- 罗飞霞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健康向导》杂志以传播卫生信息,普及医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推广科学生活方式,引导百姓幸福生活为宗旨。设有健康讲坛、本刊特稿、特别报道、专家论病、中医文化、艾滋病防治、健康理念、防病治病、饮食保健、心理健康、乡村卫生园地、健康百问等栏目,现面向全国征集大众健康类稿件。来稿必须具有一定的科普性,可为原创、编译或转载文章,字数以不超过3 000字为宜。编译和转载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
-
林德宏
-
-
摘要:
中医药的方剂、偏方和古代的药文学,是传统中医文化的三个特有现象,其中蕴含着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个性化治疗思想,“悬壶济世救苍生”的公众精神以及儒医不分、文医联姻的人文精神,这表明古代中医属人文型人才。传统中医药学的个性化、公众性和人文性,对当前我国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张成华;
颜培正;
崔清华;
方荟;
孙刚;
崔永明;
薄晓菲
-
-
摘要:
分析中医药思想文化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相关性以及现阶段高校德育现状,并提出能更好地融合中医药思想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举措,不仅为中医药思想文化与大学生德育工作融合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
-
本刊编辑部
-
-
摘要:
《健康向导》杂志以传播卫生信息,普及医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推广科学生活方式,引导百姓幸福生活为宗旨。设有本刊特稿、本期关注、本期专访、防病治病、中医文化、生殖健康、日常保健、膳食营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百问等栏目,现面向全国征集大众健康类稿件。来稿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普及性,可为原创、编译或转载文章.
-
-
李纯荣
-
-
摘要:
在高职院校医学生中,《生物化学》是比较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高职院校在开展《生物化学》教学时,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本文从中医基础与临床结合生物化学、中医文化融入生物化学的研究思路、教学的反馈与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生物化学》中融入中医文化的研究价值,以期对《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
李丽亭;
尚冰
-
-
摘要:
整体上,近代辽宁名医景贤所著医话式文集《医学从正论》,勾勒出了以“仁爱”为共焦的医家叙事素养的独特视像。具体来讲,该医话善于构筑叙事投射,并充分利用身国同构思想、兵家战略战术和书法美学理念等相关传统文化精粹来营造叙事图式,着重对脏腑相通理念、中医反治思想、相反相成配伍、立方选药观等中医文化意识形态展开了具象化例证叙事。此外,通过深入的叙事反思,医家景贤建构起了其作为中医医者的职业身份认同。叙事医学视角下研读《医学从正论》在中医文化传承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近代辽宁地区中医文化”的纵深探究和多维映现。
-
-
刘雯琼;
李晶;
周汉雯;
卢雨心
-
-
摘要:
目的调查新媒体时代中医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受众需求,以期提升电视媒体对于中医知识的宣传效果,更好地推广普及中医文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回收171份问卷,结合统计学方法,对受众需求进行分析。结果超过50%的调查对象主要通过新媒体获取养生知识,老年人对于养生知识的渴求相比其他人群更大(P<0.01)。在看过《养生堂》的人群中,61.9%(52/84)调查对象认为《养生堂》传播的内容和观念比较可信,并对节目形式表示满意。就中医健康养生类节目而言,受众所期待的节目内容包括饮食保健、日常保健和医疗常识等;大部分受众认为节目氛围应该以轻松简洁、风趣幽默为主,且节目应该更加活泼,互动性应更强。结论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养生类电视节目面临着低收视率的巨大挑战。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从而关注中医,这是中医发展传播的好机会,但养生类节目的形式还有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
-
-
柳莺莺;
周亚东;
王华
-
-
摘要:
随着世界医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医文化逐渐受到各国的青睐,当世界医药学提倡“回归自然”的医学原则时,中医药天然的种植传统成为各国药用植物培育的借鉴。与西药生产相比,中医药的生产更强调天然的自然栽培,在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与精气后,方可研磨成药。古代中医药植物的种植相对来说比较注重自然因素,因此在种植条件上并没有过多的人为干涉。由于土壤的污染指数急剧上升,也因为草药种植科技的进步,现代中医药种植具有严谨的栽培要求,因此成立了一套全新的医药规范化基地建设内容。该体系的构建在世界药用植物种植研究中意义重大,深受欢迎。中医药在世界药用材料研究中独树一帜,世界各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掀起了模仿中医药植物栽培的潮流。美国是第一批学习中国药用植物天然种植的代表国家,随着中医市场在美国的不断扩充,美国医疗对中药材的数量和种类需求逐渐递增,且在许多中医师的中药文化熏陶下,美国医药学界开始注重中医药材种植。
-
-
党慧敏;
李金娥;
吴喜利;
安鹏;
王文方
-
-
摘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高校教育的主导思想,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西医院校中的中医课程作为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中医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将其融入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西医院校中医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了课程思政建设,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对课程思政主体认识不够;高校课程思政缺乏创新,立德树人成效不显;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加大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难度;课程评价体系中德育权重较小,影响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等。并围绕如何实现中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内涵展开讨论,可通过运用多种形式,挖掘中医文化的立德育人资源和内涵;提升专业课授课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及多方评价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线上课程及网络空间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等,从而探索出适合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课堂模式,达到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实现中医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
-
薛原;
高俊杰
-
-
摘要:
通过梳理支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发现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中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价值观相契合,中医院校应抓住这个机会,将两者有机结合,利用优秀中医文化拓展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医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将中医文化融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时,需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提升中医院校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合理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比,开展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
-
-
- 《2018江西健康养生论坛》
| 2018年
-
摘要:
据传,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诞辰.几千年来,每逢神农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都会去敬奉神农,缅怀华夏始祖.《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被尊为“药祖”.此后,中医不断发展,对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中医文化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
-
-
宋咏梅
-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因此中医学与儒家思想可谓同源异流,综观中医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每一时代均可见儒家思想的印记,儒家思想为中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养料,中医文化也在多个方面散发着优秀传统儒家思想的光芒.本文以经典为依据,围绕儒家“中庸”、“孝悌”、“仁爱”等思想与中医文化的相通之处展开论述,借此以探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对中医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
-
ZHAO Han-yu;
赵含钰
- 《2019中国园艺疗法学术与实践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养老已然成为社会上的重点关注话题.园艺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与医疗和养老机构结合,在国际上已有了成功的应用成果.本文主要探究中国园艺疗法应用于国内养老机构的研究方法,包括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和古典园林中的园艺疗法智慧,针对不同类型的老人制定的治疗花园和疗养花园的设计方法.探究出适合中国社会情况,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健康景观设计方法.
-
-
崔岚;
王守东
- 《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过总结分析任晓艳博士研发“任氏现代针灸埋线技术与疗法”,经过20多年在临床研究运用的同时,坚持不懈的以各种形式培训推广到国内外的经验,剖析了“任氏埋线”在中医药针灸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它在大健康领域价值.进而总结和探索在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观念和特点,结合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及特色,诠释符合国际形势需要的对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
-
-
任栗瑶
- 《第三届海峡两岸董氏奇穴针灸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黄帝内经》记载了黄帝医改思路及医改方案的形成过程,其中“内经·灵枢”集中推行“针道”(针经)就是最直接的证据.中医衰微的过程本质上是“针道”的衰微,因此中医的复兴应首先着力实现“针道”的复兴.董针所传本质上是内经的正传,在传承上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方法应用:让“针道”变得易学、易传、易于接受(用针少疗效高见效速).董针在“针道”文化及中医文化整体复兴过程中已发挥出先锋作用,并在全球市场中更不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医“针道”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已经潜默移化地对人类的医疗改革方向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力,董针的使命将不止于中医文化的复兴,更站在中华文化复兴的更高层级上.中医是成熟的科学,文化自信应以科学自信作为基础.
-
-
贾茗萱;
贾杨
-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老药瓶,是中医药文化收藏的一个热门品种,但市场上一般多见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瓷药瓶.近期,收藏了一个老银药瓶,瓶身镌刻有药名、药铺、银楼、成色等标识,较为少见.通过查阅资料,试图探求这个老银药瓶所蕴含的中医文化信息.
-
-
-
李强;
秦宇洁
- 《第十九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 2018年
-
摘要:
现如今,虽然在医学上很多的技术手段需要西医的支持,但中医依然有许多完全不同于西医的特色的内容.作为中国的医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色相比西医院和综合医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及能够适应于中医发展的独特空间模式.本文希望通过对具体案例西安鄠邑区中医医院设计方案的门急诊以及医技部分的解读来阐释作者的观点,对适合区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的医疗建筑空间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
-
李强;
秦宇洁
- 《第十九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 2018年
-
摘要:
现如今,虽然在医学上很多的技术手段需要西医的支持,但中医依然有许多完全不同于西医的特色的内容.作为中国的医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色相比西医院和综合医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及能够适应于中医发展的独特空间模式.本文希望通过对具体案例西安鄠邑区中医医院设计方案的门急诊以及医技部分的解读来阐释作者的观点,对适合区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的医疗建筑空间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
-
李强;
秦宇洁
- 《第十九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 2018年
-
摘要:
现如今,虽然在医学上很多的技术手段需要西医的支持,但中医依然有许多完全不同于西医的特色的内容.作为中国的医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色相比西医院和综合医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及能够适应于中医发展的独特空间模式.本文希望通过对具体案例西安鄠邑区中医医院设计方案的门急诊以及医技部分的解读来阐释作者的观点,对适合区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的医疗建筑空间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