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
西医院校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教育、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2816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广州2011年中医药学术年会等;西医院校的相关文献由6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颖、李展、刘强等。
西医院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816篇
占比:97.31%
总计:13170篇
西医院校
-研究学者
- 张颖
- 李展
- 刘强
- 叶敏
- 王伯章
- 许东云
- 马静
- 刘孟安
- 吴深涛
- 周文涛
- 姜德友
- 孙元莹
- 晏桂华
- 朱伟群
- 李晓晨
- 杨弋
- 梁攀
- 王丽君
- 董克礼
- 倪建俐
- 党慧敏
- 凌江红
- 刘丹卓
- 刘延青
- 区鸿斌
- 吕琨
- 吴喜利
- 吴岳
- 周阿高
- 呼军明
- 唐文富
- 夏庆
- 安鹏
- 张春
- 张杰
- 徐晶钰
- 易桂生
- 李军昌
- 李华锋
- 杨昆蓉
- 毛兵
- 江伟
- 王志强
- 石月萍
- 肖岚
- 范剑薇
- 范愈燕
- 郭建辉
- 阎秀菊
- 陈业强
-
-
廖华君;
徐成贺;
余洁英;
黄仕营;
张雯;
潘东梅;
文小敏
-
-
摘要: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其历史悠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目前,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西医院校办中医教育,与独立的中医院校办中医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可从经典传承、中西整合、双重导师、科学创新4个方面进行探索及实施,以期为西医院校开办中医教育提供更为多元的思路与方案。
-
-
邢烨;
夏媛媛;
祝捷;
陈静;
刘丽
-
-
摘要:
“医学史”课程思政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医学史”课程的内容板块设置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医学史”课程思政的建设。在内容板块设置上有5个方面,即要梳理中医发展历史脉络;梳理西方医学发展脉络;结合中外医学交流史;关联各专业发展史和校史、地区医学史;适应社会环境和满足时代需求。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有3个方面,即应充分采用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采用集体备课进行多课程联动共建课程体系;多部门、多渠道协同发展建设第二课堂的路径。
-
-
吴小慧;
段忠心;
刘菲;
匡小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微视频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西医院校中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10月南华大学105名2017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41名麻醉班学生作为实验组,64名口腔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在体质部分临床见习中,实验组采用微视频交互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解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理论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学习认同感、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院校医学临床见习中采用微视频交互式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丰富教学手段。
-
-
蒙缜之
-
-
摘要:
西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接触中医的机会不多,对中医认识不足。目前,中医英语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形式较单一,课堂气氛欠活跃,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乏感。学生的中医英语学习主要偏重于读和写,对听和说的训练不多。建议在中医英语教学起始阶段,以中医技术体验课让学生感受中医魅力,激起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继而使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法全英讲授中医理论知识,使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医药,使用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课堂使用英语交流中医的动力。
-
-
黄楦槟;
吴天敏;
陈金水;
林圣远
-
-
摘要:
中医是中国特有文化,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西医学生学习中医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分析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开展状况及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
-
孟华;
雷莹;
马静
-
-
摘要:
面临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等问题,建立并完善有中医特色的“慕课”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可以吸引西医学生更全面深入学习中医,使学生们更快更直观地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中医适宜性技术的传承,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
-
党慧敏;
李金娥;
吴喜利;
安鹏;
王文方
-
-
摘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高校教育的主导思想,中医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西医院校中的中医课程作为中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中医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将其融入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西医院校中医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了课程思政建设,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对课程思政主体认识不够;高校课程思政缺乏创新,立德树人成效不显;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加大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难度;课程评价体系中德育权重较小,影响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等。并围绕如何实现中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内涵展开讨论,可通过运用多种形式,挖掘中医文化的立德育人资源和内涵;提升专业课授课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及多方评价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线上课程及网络空间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等,从而探索出适合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课堂模式,达到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实现中医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
-
王煜;
唐涛;
戴幸平
-
-
摘要: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中医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以西医院校为例,结合自身特点,客观分析中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构建作初步探索。
-
-
-
-
摘要: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河北医科大学已有120余载的历史,涌现了中国解剖学奠基人张岩、细菌学大师杨俊阶、生理学大师何瑞荣、断指再植先驱凌彤、“南丁格尔”国际奖获得者司堃范等医学大师,以及神经病学专家李春岩院士、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吴以岭院士、法医学专家丛斌院士、骨科学专家张英泽院士等全国著名医学专家,是中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
-
杨振杰;
肖学伟;
唐滨;
周清辰;
杜广中;
李岩
-
-
摘要:
在当前以西医为主导的临床诊疗背景下,中医药能够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中发挥重大作用,得益于数十年来国家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普及中医知识的举措。然而,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中医教师反思并寻求破题之法,使中医课程在西医院校中真正落地生根,使西医学生了解中医,相信中医,并在未来临床工作中主动使用中医,成为中医学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及代言人。
-
-
-
-
-
-
-
-
-
-
李燕华;
吴锐;
郭健;
肖甫媛;
赵凤达;
杨香生
- 《第五次中西医结合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在现代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造成有些西医领域人员不重视中医学习.但临床上我们看到中药,尤其是中成药广泛被西医临床各科各级医师使用,且有随年资、临床经验的增长而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和使用机会增加的趋势。因此,本文从临床需求的角度,应重视并加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目前西医院校中医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设想,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