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七情

七情

七情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8467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等;七情的相关文献由64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米渠、李世通、齐向华等。

七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4 占比:4.4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8467 占比:95.41%

总计:8874篇

七情—发文趋势图

七情

-研究学者

  • 王米渠
  • 李世通
  • 齐向华
  • 刘明
  • 谭从娥
  • 陈家旭
  • 陈聪
  • 吴嘉瑞
  • 常章富
  • 张先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小野; 彭鑫
    • 摘要: 中医的七情主要指情绪。本文认为情绪的本质是机体对生机(本文指生存的机会)的度量,所有的情绪是依据度量、生机由强至弱到无、线性联系起来的连续性体现,从喜→轻蔑→怒→抑郁易怒→抑郁(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惊)→绝望,生机逐步减弱乃至消失,忧、厌恶、躁狂、欣快、悲则有区别地伴随其他负面情绪出现。作为情绪的“思”则实指“抑郁”“焦虑”,影响生机强弱的因素包括身体内外两个方面所有因素的总和。体内、外因素在强度方面量的变化,导致生机由强到弱到无的线性变化,因而产生各种情绪。体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可以“通约”,病态情绪的治疗其原理有两类:一是对于处于非理性范围的病态情绪(如“范进中举”类,以及有幻觉者),要使其回到理性范围;二是对处于理性范围内的病态情绪,其治疗或是消除其削弱生机的病因,或是给予一些增强生机的因素/情绪,总之病态情绪治疗的主要原理是增强生机。
    • 杨莹; 蔡晓雯; 吴晓玮
    • 摘要: “十八反”是中药“七情”配伍中“相反”的具体体现。“七情”配伍中的“相反”是指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原则上在进行中药配伍时应避免出现“相反”的情况,但相关的医案及文献资料指出,“十八反”并非完全禁忌,将一些“反药”配伍使用有时可治疗特殊疾病。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中医药文献,摘录、梳理了关于中药配伍中“十八反”的相关内容,对其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陈锦红; 李铭华; 吴涢婷
    • 摘要: 目的:研究高龄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七情、心理状态、保胎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孕妇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标准纳入高龄先兆流产患者94例、非高龄先兆流产患者88例、高龄正常患者91例,采用七情评定量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易感人格类型量评估七情、心理状态,并随访先兆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保胎结果。结果:(1)高龄先兆流产组七情、心理状态与非高龄先兆流产组及高龄正常组存在差异(P0.05),与心理状态中应付性人格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①高龄先兆流产中医证型以血热证与肾虚证为主;②高龄先兆流产患者的七情、心理状态有别于非高龄先兆流产患者、正常高龄孕妇;③高龄先兆流产中医证型与七情、心理状态存在一定相关性;④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保胎治疗有益。
    • 柴枝楠;
    • 摘要: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吃过中草药或中成药,但知道中药配伍的"七情"理论和中药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歌的人恐怕是寥寥无几。现代临床药理学认为,联合使用抗生素可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增强作用、相加作用.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而神奇而古老的中药在联合应用时也可出现不同的效果。
    • 徐庆群
    • 摘要: 我们通常会说,人有七情六欲。那么是哪七情哪六欲呢?所谓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举痛论》中说,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塞、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谓六欲就是指生、死、耳、目、口、鼻。《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当然佛家有另外的解释。我们通常还会说,人有五脏六腑。那么是哪五脏哪六腑呢?
    • 韩秀丽; 王玉明
    • 摘要: 耳鼻喉科临床中咽喉病表现复杂多样,除局部咽干、咽痒、疼痛、痰浊梗阻等症状外,许多患者伴有因局部不适而出现的烦躁、疑虑、抑郁、恐惧、惊怵等情志变化。五脏化生五志,五脏失常、气机不畅则出现五志太过或不及;五脏开窍于耳鼻咽喉,故五脏失常引发的情志改变往往反映于五官七窍。临证中可将中医心理学运用于耳鼻喉科,在常规脏腑气血辨证或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注意“望神”,注重患者的情志变化特点,将辨证用药与情志调节相结合,如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五行音乐疗法。
    • 赵垠旭; 姜雨桐; 姜昊轩; 乔铁
    • 摘要: 七情是中药在应用中的基本准则,药对是组成方剂的基本结构。以七情理论的相须、相使的理论为出发点,探賾五味子药对的应用规律。五味子常用相须药对为黄芪、茯苓、地黄、酸枣仁、菟丝子,常用来配伍的比例为1∶1、1∶2、1∶4、1∶2。五味子常用相使药对为人参、麻黄、吴茱萸、当归,常用配伍比例为1∶1、1∶4。现总结常与五味子相配伍的药对的运用规律,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方法,也为进一步研发药物提出新的思路。
    • 杨峰
    • 摘要: 人们在日常心理活动中,会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中医将其归为“七情”。若是七情太过或不及,则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变化。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一个人有了“心病”,不能光靠吃丸、散、膏、丹一类的药,还需用“心药”来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从《黄帝内经》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用一种情志来调控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志,叫做“五志相胜法”,即利用5种情绪互相克制,就好比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
    • 何雪华
    • 摘要: 常听人说坏情绪伤肝,这是真的吗?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人体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但失度就可能引发疾病。喜,在五脏属心;怒,在五脏属肝;忧、悲,在五脏属肺;思,在五脏属脾;恐、惊,在五脏属肾。因而中医有“大喜伤心”“多忧伤肺”“大怒伤肝”“多思伤脾”“多恐伤肾”的说法。
    • 陈力祥; 汪美玲
    • 摘要: 四端七情是宋明理学家们所讨论的核心问题,朱子和船山尤甚.但是朱子与船山对四端之内涵的认定存在根本的差异:朱子根据已发未发的性情体用之别将四端视为情,船山则从有无自质的立场视四端为性.这种从情或性来定义四端是对孟子之四端两个面向各自的发展.对于七情,朱子和船山初看都将二者视为情,但是朱子之七情是有善有恶的,船山之七情是中性的——可善可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之,朱子和船山对待七情的态度分别是“制”和“导”.“制”所强调的是对情进行内敛的工夫,而“导”则注重发挥情的积极效用,同时也严防情的消极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