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会议
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会议

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会议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2-26

主办单位: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社科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会议文集: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界长期以来受到非议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五运六气理论应用于疫病预测方面,分歧更大。
  • 摘要:@@作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文明古发源地之一的中国,其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没有中断,系统最为完整。不过,在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经受了“现代性”的洗礼,伴随这个过程,中国文明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遭受巨大冲击,文明古国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至今日,中国仍然处于这个“变局”之中。对当代中国来说,随着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中国传统作为一种创造未来的优质资源的意义正在日益显现,而中国传统一旦被解放,中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文明也将获得新的发展。
  • 摘要:@@中医学是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我国有能力有可能成为站在国际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然而,至今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评价尚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关键问题是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和与国际公认标准相接轨的完整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合理的、能够反映中医药辨证论治特点的、国际公认的效评价体系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瓶颈问题。
  • 摘要:@@中医药学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中医药以其特有的医疗保健作用成为中国真正对西方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有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各国民众选择中医药作为医疗保健手段,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究其根本是对文化认知的问题。所以要注重阅读中医经典及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 摘要:@@今天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医文化及中医文化创意产业,并提出制定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倡议,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再过一个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就整三年了。回忆成立大会那天,91岁高龄的任继愈先生亲自到会支持,即席发言,思维非常清晰,讲话意味深长。他说:“回想我们自己的爷爷,我们爷爷的爷爷是靠什么维持健康的昵?怎么治病的呢?就是靠中医。这是不能够忘本的。但今天忘本忘到了这么一个程度,竟然说中医不科学,这是不对的。怎么不科学?中国数千年的实践就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他还说:“研究中医,我们守土有责,对这个科学的领地不能轻易放弃。”这些话好像还在耳边回响,而任先生已经不在了,我们要永远记着他“不能忘本”、“守土有责”的教导。
  • 摘要:@@中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3月29日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通知中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并且有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的三级分类,共分为七大类内容,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告会展及其他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强调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日见突出的重要性,揭示时代消费和生产供应发生的本质变化。文化产业以满足社会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己任,以文化内容为资源并与经济结合。文化产业提供两大类产品,一类是文化产品,一类是文化服务。rn 总之,文化产业是把文化系统转化为产品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产业,函盖了许多行业。
  • 摘要:@@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了数千年,留给了后代一大笔文化遗产。其丰富的哲学思想,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与伦比的大智慧,直到现在还让人叹为观止。其中中医药学是融汇了中国五千年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天文等多种学科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具体体现。
  • 摘要:@@民间中医药科学发展大会所指的“科学”,我将之理解为广义的科学。科学的含义不仅在“科”(即分门别类)更在于“学”,因为它包括着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探索真理的活动过程和成果。当今世界多极政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保护和发展的必要性也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证明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各国和各民族利益的维护,但是对于科学,特别是对于今天我们所要谈及的医药学、中医药问题,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思维和方法却受到国内一些人的质疑和否定。无可辩驳的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甚至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甚至可能永远没有穷尽。
  • 摘要:@@现代以来,推广中国文化效果最明显的莫过于李小龙和他的截拳道。他虽然是武术家,但是他的路径是以武入哲,他产生的效果是弘扬中国文化,而不仅仅是对中国武术本身的贡献。这是我选他作为案例的理论基础。
  • 摘要:中医药文化与西医比较在方法论上显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内涵:1、在人体观上,中医学将人体看作是形气神的统一比西医将人体看作是一种物质存在体更为科学。2、在问题把握方法上,中医的功能主导方法比西医的结构主导方法更为合理。3、在存在认知上,中医的整体统一观比西医的局部还原观更根本。4、在主客关系上,中医的主客一体观比西医的主客分离观更完整。5、在技术方法上,中医的自然多样性比西医的人工单一性更有效。
  • 摘要:@@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个学科的的有益成分,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体系。国医大师邓铁涛说过:“中医药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医学体系,属社会科学范畴,它汲取、综合了自然科学、艺术、戏剧、道学、佛学、哲学、天文、地理、农学等多种学科中的有益成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心态,坚持与时俱进,兼容并包,这样才能改变中医药发展遇到的困难,振兴中医药事业,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摘要:@@近一百多年来,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国门轰然打开,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医的信心逐步丧失,乃至达到对传统进行不遗余力地批判并欲全盘西化的地步。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同时,亦对中医颇有微词,进行了抨击,并引发了几次中西医论争。1929年,南京民国政府第一次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解放初期,中医也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乃至今天,竟有人在网上发起让中医退出医疗体制的签名活动。可见歧视、废止中医的活动在近现代中国一直未断。这一现象说明相当一部分国人还存在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还远远没有形成共识。那么,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学在今天其价值如何?究竟有无存在的必要?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回答,并进而探讨中医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 摘要:@@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既是中华民族的祖宗,也是中医的创造者。神农氏发明了本草,黄帝氏创造了生命与疾病的知识。到了公元前1700年,中医有了一次巨大的变化,以伊尹为代表性的将药组成方来治病。以方治病,就像是打仗一样,把兵组成阵来攻敌,这就要求要有兵法,如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把药组成方来治病,就要有医经的理论指导。
  • 摘要:@@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中医学是科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与艺术。中医学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现代医药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然而,在科技大力发展的今天,西医学即现代医学,已成为世界的主流医学,许多国家的传统医学已退出历史舞台。惟有中医学在多重打压下,倔强地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人类的健康继续做出着卓越的贡献,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当代世界多次兴起中医热潮,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医学在现今及未来社会的将如何发展,中西医结合之路如何走下去?
  • 摘要:@@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是保证中医、中药事业能否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录入动植物矿物药及其炮制品550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31种。临床上常用植物中药材有400多种,其中主要依靠栽培的250种(道地药材有200多种),是目前中药材的主要来源。
  •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弘扬中医药文化有三次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在同仁堂接见了孔伯华先生。毛主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西医院增加了中医科室;许多中医联合诊所,坐堂医,个体中医门诊,开展的红红火火,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许多贡献。rn 第二阶段在70年代,毛主席指示: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当时,许多老中医被批斗打倒,靠边站,也有不少老中医年事已高,眼看着他们那些经验无法传承,这将是我国中医事业一大损失。于是,卫生部坚持抽调一些知识青年和农村赤脚医生,用拜师的方法为老中医正式配了徒弟。北京市为298名老中医配备了305名学生。在老东安市场的风雷剧场,当时的盛会至今历历在目,那些中医前辈被压抑的情感一扫而光,劫后又见到老友,相互问候。当主持人让全体学生向老师三鞠躬时,很多老师热泪盈眶。因为这在当时的环境下,简直就是一个壮举。同时大力推广西学中,让更多的西医大夫了解认识中医。为治病教人多学一门手艺,为医疗多打开一条思路,形成相补优势。rn 第三阶段就是,现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枧中医的发展,对中医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强化环境、提供经费、提供条件,让中医医务人员感到无比的欣慰。然而,中医发展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需要解决。
  • 摘要:@@中医是人类医疗文化的活化石。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着与其环境、人文、资源相适应的医学文化。中华民族在对抗疾病的历史中,建立了自己的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这些宝贵的知识通过古代的官办与民间教育和今天的高等医学教育而传承,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十余年来,在中医内部有着“后继乏人”的呼声,近年来,社会上也有人对中医提出了一些质疑。中医要继承、要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培养是根本。
  • 摘要:@@食疗是人的自然行为。饮茶、喝粥、用餐,是人的自然生活习惯和生理需求。食疗产品包括茶、粥、汤等,其色、香、味、形适合大众口味,人们使用食疗产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享受,所以对任何人尤其是小儿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而药疗是一种被迫、强制、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中药的苦味,西药对胃的刺激及毒副作用,打针手术的疼痛及对机体的损伤,没有任何人有这种习惯和喜好,对任何人尤其对小儿,必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但这个村子并不太平,人类与自然之矛盾愈见明显,各种新型疾病层出不穷;同时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灯光下,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这些都是矛盾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阴阳失调所致,是西方历来强调两分法,主张斗争的哲学的恶果,是机械论的科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故这既是人类的不幸,又是强调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医学的机遇。
  • 摘要:@@中医药不仅应该为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事业服务而且也可以为世界人民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事业服务。但要做好中医药走向世界工作,对中医药体系的性质认定是其中关键之一。在开展中医药国情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反复了解、探讨各方各派观点,到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即;中医药是中国人民用数千年的时间和亿万人的生命实践不断创造、积累和完善所形成的,关于如何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体自身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能够持续、平和、协调发展的一个独立、完整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体系,是博大的人文精神和系统的知识技能的集合。是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科技之中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应用最普及的领域之一。rn 既然中医药具备鲜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性,我们就必须遵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继承与创新、国内发扬光大和国外介绍传播的规律、规则来开展工作。
  • 摘要:@@中医药文化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国人认可自己的传统文化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中国近代却出现了咄咄怪事,很多中国国民并不认可中医药文化,这些人之所以不认可中医药文化,主要是近代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造成相当多的国人产生自卑心理,因而否定自身文化,其中包括中医药文化。
  • 摘要:上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对照中华元典文化的智慧,探索中医药文化与中华元典文化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探寻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我们不仅能够找到为什么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学一开始就确立了“自然环境一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先进医学模式的答案,而且能够进一步领悟中医学“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核心理论、“以人为本”的医学思想、“形神合一、身心同养、同调、同治”的医疗特色以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育人准则的深刻意义。rn 任何民族的医学都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发展都与其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学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关于人类生老病死这一课题的思考、实践与总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 摘要:@@一百多年来,国人对于中医的认识和发展一直是在一个误区中误打误撞。这当然是“科学”的威力而误导的。以致于我们把中医和西医对立或对等起来进行所谓的科学的认识和发展,致使中医成了伪科学。其实中医就是中医,我们既不必要科学化的中医,也无须求中医的科学。因为,中医是居中间的、中庸、中和之理学或“和学”也。为此,我们不能从“科学”(左倾)的角度来看中医,而应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或当今的“三元论”文化来认识和理解中医。
  • 摘要:@@翻开历史,可以看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初,社会上曾盛起过“取缔中医”的鼓噪。为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医这个中华文化的瑰宝,1932年春,著名中医大家施今墨与同仁携手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历时18载,直到北平解放,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华北国医学院在创立伊始,就为将要走向社会的准医生们制定了《医戒十二条》,第一条就是:“医之为业,为人而非为己也,故不可耽安逸,不可邀名利,但以救人为本务,除保存人之性命,治疗人之疾病,解除人之痛苦外,更无所事事”。
  • 摘要:@@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学中理论体系最完善的学科之一。几千年来为人类的繁衍康健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美国3亿左右人口,每年人均医疗费用4200美元。人均寿命达78岁。中国13.5亿左右人口,每年人均医疗费用30美元。人均寿命达72岁。”进行比较可知:“投入的资金如此悬殊,但最终产生效果却很接近。”这有力地证明:传统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与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摘要:@@几年前网上的一篇“万人签名要求取消中医”的文章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医药发展或存亡成了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虽然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表示,肯定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说法。但作为中医药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医药怎么了?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国粹在21世纪的今天该走向何方?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播的使命。
  • 摘要:@@我国现代中医培养模式的形成,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地中医学院的成立。从1956年开始在各个省市开始建立中医学院,最早的有北京、广州、成都、南京,到1958年我国基本上每个省都有一所中医学院了。中医学院的教学分为两部分,中医、西医,比例一般是7:3,实际操作上西医略为多一点。模式是采用现代大学的课堂教育模式。教材体系建设也是模仿西医的分科模式,设立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中药》、《方剂》等基础课和《内》、《外》、《妇》《儿》等临床课,以及《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课。教材把中医学的学理基础定位为朴素的唯物论与自发的辩证法,以此作为肯定中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根据。对中医理论的基石,如气论、象论等没有专门的论述。对于中医学的一些具体的理论内容,多结合现代医学的常识认识、一般性认识加以解说。rn 因此,通过中医理论基础的学习,学生虽然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但是并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医理论体系。至于说《中药》、《方剂》等的情况与此差不多,临床课程也是这个情况。经典课应该是能够比较好地反映中医学原貌的课程,但是由于前期的基础课教学方面不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全貌,因此后期的经典课教学效果总体上不理想,学生学完以后,很难说掌握了中医的精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基本上没有内化为他的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很快学生就忘了。
  • 摘要:@@中医要影响世界,首先要影响我们的国人。如果我们的国人没有被影响到,要想去影响世界大概也很难做到。
  • 摘要:@@对中医的发展我是充满信心的。中医对世界的重大影响远远要超出医学的范围,就是说,不仅在医疗保健和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对世界有贡献,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中医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将对整个人类文明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摘要:@@五百万年,人类创造了无数美好的奇迹,我们告别懵懂,走向文明,这是一部自然写给我们的进化论。我们笑谈古今,古巴比伦雄伟的城垣,拉美西斯法老的兴盛时代,曾经辉煌的古印度文化生活,都早已被历史的车轮久久的轧过。真正留下来日久弥坚的是伟大的中国,除了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美到无与伦比的唐诗宋词、琢磨不透的时代交替,中国人信手拈来的每一项事物都拥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渊源,无论是餐桌上小小的水饺,民间习俗赛龙舟,还是中医文化,都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rn 中医文化是华夏儿女的历代传承的精髓,在五千年的史诗中,它是一抹挥之不去的篇章,虽然在明清时期西洋医学的入侵大大改变了其根深蒂固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人默默相信最地道而可以信赖的医学是中医。现代社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簇拥下,遇到疾患,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西医,有效地针对病症快速出击、解决。若治疗遇到了瓶颈,中医便迎难而上,成为治疗“不治之症”的最后砝码。可怜的中医在“西医无法改变治疗失败的局面”时才能被想起,它或者带来奇迹,或者惨败而走。身为中医学子,面对祖国医学的没落,我们心存不甘,我们期待中医复兴。
  • 摘要:@@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中医局局长吕炳奎描述过:中医这个名词永远存在着,中药中的植物、动物、矿物也都存在着,只是会用这些药物的中医师没有了。人才就是以人为主。这里的人不是一个人、二个人,而是一个队伍,是中医可靠的队伍,是中医人才的队伍。没有一支可靠的中医队伍,中医事业前途无望。应该建立一支名符其实可靠的中医队伍,就是我们当前要做的工作。
  • 摘要:@@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无数大医呕心沥血的成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中医院是体现中医学临床价值的主要场所。可是目前我国的中医院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境地,据调查,70%的中医院处于亏损状态,85%中医院靠西医生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在诸多因素中收费政策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 摘要:@@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是世界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医学。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今天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共同承担着我国人民医疗健康保障的任务,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 摘要:@@交流和传播是文化的本质所在。中医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在瑞士工作一段时间,主要从事中医的研究,教学和医疗工作,体会到当中医走出国门之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便开始了丰富而多元的海外交流与传播,并对世界不断产生着影响。
  • 摘要:@@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肩负着中华民族兴旺与繁衍的重任。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多次出现重大疫情和自然灾害,中国人并没有因此消亡,那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传承中医药学。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特有的阴阳哲学思想贯穿中医学始终,是一部应用哲学教科书。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条龙,做为仅存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学就是这条龙的眼睛。毛泽东主席早就指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rn 1982年,新修改的《宪法》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强调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有国家领导人题词的引导,又有国家《宪法》确立的地位和政策的保护。但是,中医仍然面临生存的危机,取缔中医的言论时有“甚嚣尘上”。回顾历史,中医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中医的命运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随着国家的强盛,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潮必将失败,中医药事业必将得到巨大发展。
  • 摘要:@@中医是合理的。在这里我不“中医是科学”而用“中医是合理”的。中医虽然是科学的,但它不是科学,科学是科学,医学是医学。西方有一个传统,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科学为什么是合理的,为什么是可靠的。有一位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马赫认为,物理学的定义在某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都只能是假说。
  •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记和灵魂,是指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本质与特色,而且决定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形成和未来走向。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及其软性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整体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体现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同化力和感召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
  • 摘要:@@“发展中医药要从文化入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为社会所公认。从近年来中医养生图书很“热销”就可以看出,社会对中医药文化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极大的需求。人们一说到“中医药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讲中医的历史故事,写名医传奇,教中医药科普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儒释道对中医药的影响等。这些当然很重要,也很必要,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必须更深入地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强有力地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
  • 摘要:@@医学并非仅仅只是治病的,还应包括治气(理气或调和平衡健康)和治神(修心养性)等。也就是说,医学不仅仅只是讲“科学”的治病的学说,而应是“科学、理学和德学”三位一体的学问。医学科学就是现代医学--西医;医学理学就是传统医学的主体--中医;而医学德学就是宗教医学、神灵医学或信息医学一神医。现代医学“西医”也可以说是生物医学的代表:传统医学中的“中医”(如儒医)也可以说是生态医学的代表;宗教医学“神医”(如僧医或道医)就可以说是生灵医学的代表。而未来的医学应是“三元论”的“大医学”观,即大医学=西医十中医十神医,且以中医为主,即以建设健康为本的大医学模式。换句话说,未来的大医学就是集中医、西医和神医三位一体的完整医学。
  • 摘要:@@阴阳法则和对立统一互相依存。阴阳法则强调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显现阴阳盛衰的规律性。《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刚物,神明之富也,治病就求本,不急样为天,阴尽阳成”。这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世界是由阴阳组成的,这是天地间最大的规律。事物间的一切变化之纲领,正处于世界有斑斓万分。这也是中医的纲领,阴阳协调了,风调雨顺;阴阳失去了协调则灾害恒生。人的阴阳协调了就是健康,失衡了则疾病就产生了。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就是一个纲领,热极时则寒,寒极时则热,表时热则三刚属阳,表时冷则三刚属阴…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阳长阳消。这就是说,阴阳也是处于变化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可以互相转换,热极生寒,寒极生热。rn 人类阴阳盛衰的规律是“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这就是阴阳法则主要的四个论点。阴阳五行的法则就是把我们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相结合,以此说明我们的哲学观点、立场和方法。
  • 摘要:@@2009年,在公众卫生领域中发生的一件大事,是甲型流感漫卷全球,至今仍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流感在历史上肆虐了两千多年,特别是1916年前后爆发的俄罗斯大流感,死亡人数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死亡数,令人触目惊心。作为流感中若干类型之一的甲流,虽然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但全球死亡人数至今尚未超过10000人。面对全球庞大的人口,甲流疫苗的生产速度显然跟不上其传播的速度,甚至还来不及普遍接种,就已经出现了病毒变异和极个别注射疫苗导致死亡的案例。客观地说,甲流作为一种病死率较低的疾病,全世界已经为之付出了相当高昂的社会成本。rn 前几年是“禽流感”,今年是甲流,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恶劣等原因,今后各种类型流感的发生将会越来越频繁。如果每次都得投入昂贵的费用来研制具有特异性预防作用的疫苗,每次都得进行全民接种,每次都将出现供不应求或者一边注射疫苗,一边病毒已经变异的情况,这种临渴掘井、临斗铸兵、仓促上阵、粮弹不足的被动的局面将何时完结得了?
  • 摘要:@@中医是古代科学活的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熊猫。换句话说,经过近代科学的冲击之后,许多中国古代科学荡然无存,只剩下中医还在坚守。中医产生时的哲学和科学混在一起,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哲学医学。但是到了近现代,中医的处境在社会上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无论是现代科学还是西方哲学都讲不明白。中医的阴阳五行被骂了一百多年,直到2006年还有人在叫嚣“告别中医中药”,接着网络上有人提名取消中医,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风波。
  • 摘要:@@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已形成了完整的医学体系。随着18世纪现代西医的兴起,一些古老国家的传统医学被先后淘汰,惟有中医学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且逐渐受到世人的欢迎。原因是,在中医整体观的基础上,早已形成了重视防治医源性疾病的医学体系。在没有现代科学手段的人类早期,中华民族的祖先,经过长期对宇宙万物的观察、验证、认识,创立了以整体观为主导的朴素唯物论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和医源性疾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 摘要:@@中医具有源远流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大道之源的《周易》与中医的渊源关系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对象。研究表明,《易经》中《豫》卦之卦爻辞,表现出要治疗疾病要认清病因,并及时加以治疗的认识;《无妄》卦之挂爻辞指出了诸如妊娠呕吐等属于生理现象,不必用药便可好转;《艮》卦之挂爻辞描述的是调气养生的过程;《咸》卦之挂爻辞则讲解的是以针石之术疗治肌肤之疾,除疽肿之疼的情形。显然《易经》这部文化宝典与中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深远的。在我看来,这一见解是有道理的。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健康长寿的愿望日益增长,同时大家也意识到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单纯治疗疾病是消极被动的,必须从日常生活的保健做起。中医学在其几千年漫长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保持健康的理论体系和方案,即治未病理论及养生学,非常值得我们系统研究、挖掘和应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不仅仅局限于有病去治疗,要求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在此时提出“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即与时俱进,在今后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里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
  • 摘要:@@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巨系统,生理病理变化的数据非常多,如何揭示人体的健康状态,如何治疗人体的疾病,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在数千年之前,中医学就建立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很多临床问题,其中的理法方药所富含的方法论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 摘要:@@中医学与管理学在中国历史发展上都曾经起到过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炎黄子孙的生存离不开“岐黄”理论;繁荣昌盛的朝代离不开“治国”理论。从表面上看,二者好象是两个不相关的学科。可是,中国管理学和中医学的理论均为本土文化的产物,二者又有着极为相同的哲学共性,中国的古代名人们也有过视二者进行比类的文字记载。故笔者设想:从哲学角度对中医学与管理学的交融进行研究探讨,其研究成果能够给两个学科理论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 摘要:@@ 王宏建,美术概论:“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王宏建,美术概论:“在《人间词话》中,他又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 摘要:@@逻辑学是一门关于论证的学说,其中核心内容是研究有关推理的形式与推理的理论。逻辑学又是一门基础性的应用学科,其重要功用之一是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和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战中占有极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爱因斯坦曾将西方逻辑学看成是西方科学赖以发展得两个重要支撑之一。严复在向国人介绍西方逻辑学时曾将其誉为“一切学之学,一切法之法”。现代以来有关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之一就是认为中医学基础理论缺乏逻辑的支持,因此发挥逻辑学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要。
  • 摘要:@@自清末以来,尤其近半个多世纪,在中西医结合,用现代科学发掘、整理、提高中医的口号下,我们把“医易同原”的道理丢弃了。这主要是受了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影响。西方学术走的是分解、还原的道路,首先是科学与哲学的分离,然后是分支学科越分越细。而我们中国的学术走的是综合、整体的道路,不仅“医易同渊源”,而且“医易同流向”,就是说,中医学与中国哲学不仅相伴而生,而且相伴而长,相伴而发展。西医学与西方哲学也有相互支撑的关系,但是它们的关系没有中医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密切,其性质也不一样。这是由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学术的根本出发点不同决定的。rn 人类长期的文化和科学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能认为西方学术是人类文明的唯一之路和唯一形态,所以不可盲目追随西方,不可把我们的文化和学术的特点说成是缺点和落后。而要把这些问题分辨清楚,就必须有哲学来参与。我们知道,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的。什么是生命?革命导师恩格斯说: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论断可以理解为:蛋白体这种物质构成是生命的基础和一切生命现象的根据。经典西医学和现代西医的临床基础理论,基本上与这个论断相符合。沿着这样的思路发展,现代西医对人体细胞和遗传基因等各种组织结构的物质构成了解得越来越精细,而且倾向于以此来解释一切生理、病理现象与过程。在人体物质构成及其生命意义方面,西医学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在临床上也有令人赞叹的疗效,这是毋庸置疑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在哲学认识论上走的是分解、还原的道路。
  • 摘要:@@“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一块岩石即使有几亿年的历史,也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加以证明,生命之短暂,更需要以时空为坐标,加以解说和证明。生命的鲜活与生动,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里,才能见到其丰富多彩,而不能仅仅以空间结构的物质形式说明生命。因为一旦离开了时间,就无法知道生命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又将到哪里去。中医说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一个时空整体观的真理性认识。人们即使是生活在太空空间站里,也必须模拟地球的生活环境,必须“升降出入”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一旦停止升降出入,生命就会完结。秦始皇只能是公元前几百年的秦始皇,他不会是恐龙时代的生命,同样,埃及法老的木乃伊,长沙马王堆鲜活女尸,即使是在今天出土,也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论他(她)的尸体保护得多么鲜活,空间结构如何完整,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生命。
  • 摘要:中医学以特有的方式把握到了某种尚未被现代科学研究说明的规律性的东西,但理论的自然哲学形态决定了它的不彻底性,类比推理的或然逻辑未必表达得出真实世界的必然性联系;实践中成功经验的表述方式也要受到这种局限,更深入的分析验证是揭示普遍规律的必由之路。
  • 摘要:@@在很多人看来,中医是遥远的,神秘而不可信。殊不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是在中医中药的庇佑下,生命得以繁衍,身体得以康健。在中国的黄土地上,中医文明之河顽强地流淌着,至今仍在滋养着华夏儿女。其实,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埃及医学,然而它们又都先后枯竭、相继消亡了,惟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医学还在流动、还在生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当今世界,人类在享受到现代医学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带来的新的痛苦。在高科技的“双刃剑”面前,人们不由得将目光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医中药。那些对东方、对中国的古老文明还比较陌生的西方人惊异于中医的神秘理论和神奇疗效,在无奈中看到了些许希望,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走进中国、走进中医。
  • 摘要:@@中医在古代世界曾长期遥遥领先,产生许多医(药)学经典,出现了扁鹊、华陀、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世界级大医。中国也有过群星璀灿的大医时代。近代以来,西医的全球化如狂飙撼动各国民族医学,中医也在劫难逃。百年厄运已使中医严重萎缩。当前著名老中医人数极少且已年高。可见中医振兴时间紧迫。如果不排除一切干扰,发愤图强,中医就很难振兴。全球化时代,在强势的还原论科学主义的不断打压下,在有高商业化水平的西医的重重挤压下,中医也只有实现全球化,才能缔造出大医辈出的优良环境,实现大医梦。
  • 摘要:@@我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位在“医圣”张仲景故里行医五十余年的老中医。目前甲流病毒已从中心城市向边远乡镇扩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无不忧心忡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与中医同仁携手,日夜奔波于广大农村,用传统中医药对患者进行对症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实践使我油然感悟到,中医药对甲流的防治不但有效,而且特点明显,优势突出。为有效抵御甲流感病毒的传播和蔓延,使亿万民众免受甲流病毒侵肤之苦,就中医药如何积极参与疫病规模防治问题,特提出如下看法。
  • 摘要:@@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指导思想。它对中华民族和世界医、药卫生事业都做出了巨大地贡献!然而古老的中医药科技文化与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在很多方面总是不能相互佐证与论证。致使医学界派系林立,各持一辞,如同盲人摸象,窥见一斑,各持己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就是在文化的相互渗透与沟通方面;整体观念与具体的方法论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也就不可能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共识。我们从中医“五行学说”得到启发,试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五个方面。
  • 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现代化是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也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艰巨的任务。中药现代化同时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沦、方法和手段,更是借鉴国际认可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管理和生产出以“现代化”和“高技术”为特征的“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
  • 摘要:@@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岁月慢慢打磨出来的瑰宝。璞石成美玉本为乐见,但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简单便捷的西医学迅猛普及和发展都使得现代中医面临一个新问题:如何在现今的社会潮流中,如何在西医逐渐壮大而中医却逐渐落后于时代的情况下,保护和光大中医药?rn 为解决这个问题,诞生了一个词语:中医药现代化。何谓中医药现代化? 1979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医学辩证法讲习会提出了中医现代化的经典定义:“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武装中医、发展中医;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中医、阐明中医。”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多学科地研究中医药传统的独特的理论及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探索其规律,揭示其本质,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中医理论经过实验科学的论证,成为严密的先进的科学体系,把中医药学提高到现代科学的水平上来,使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客观指标并不断地提高其疗效。
  • 摘要:@@中医药的存废问题争论跨越百年,自1879年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发表《废医论》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学者间的论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影响到政府的决策。中医药界人士一直在为中医药的地位而苦苦奋争,然而却每每以失败告终。北洋政府时发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国民党南京政府卫生部通过了废止中医案。
  • 摘要:@@最近,有一位学者提出了一个中医是一个骗人术,那么这个骗人术竟然在几千年之内维护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骗术就不是骗术,怎么讲呢?说你这个人好,一直好到死,那么这个好就不朽了。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中医它有很多的东西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是经验主义,它是感悟主义,感悟主义,经验主义。他号你的脉,寸关尺,你的脉象很弱,你的脉象非常微弱的,可是微弱之中,你这个到底是寒,还是热,还是在表,还是在里,名医号的脉和庸医号的脉判断天地之别,名医号对了,下了药,一剂药下去,好了。庸医下药,虎狼之药,好,死了。这个东西啊,它既然是感悟主义,那么,它就很难参读,我很难说(明朝)一个名医一定比今天的中医差。我想,还有中药药材现在是个严重问题。过去有专门行业--药农。深山老林,非常有经验的一些人,几十年都投入到山林里头,他既有防止野兽、毒虫咬的防卫措施,又有发现最好的药的能力。然后到一定季节,有药市,全部的大药房都到这个药市去买。现在呢,塑料棚里种,这种药没有经过日月精英的陶融,没有吸收风霜雨露的陶冶,它怎么能成为好药?它本身的药性失去了。就好像我们吃三个月长成的鸡一样,淡而无味,是不是?药物不到规定,那再好的中医开出药方都治不了病。所以这个问题,你刚才提到中医当然它是哲学,它是感悟主义,它是辩证的。所以我觉得讲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错误的。rn 现在中西医都是辩证地看待医疗对象。西医哪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啊?西医那一套,它是一个可以传承的东西,它的东西啊,化学的,它不是去采的草,它不是去采的山林里的草,化学元素是定量的,做出丸药,三百年前,今天肯定比三百年前进步。三百年前的西医比今天三百年后的西医差远了。中医可不一定,宛如诗人一样,讲诗人一定要进步,现在若有个人出来,写首诗,写个《秋兴八赋》,杜甫的《秋兴八赋》,我立刻磕头拜师。有些东西啊,是不太容易进步的,中国的这些学问。我们讲中医,它遇到主客观很多问题,可是,我们是不是丧失信心呢?不丧失信心。中国人多,总会有怪物出现,秦始皇焚书坑儒了,到汉代出个伏生,他把《尚书》背出来了,经文《尚书》。怪物总会出现,奇怪的人总会出现,我们有的文化传承不知何时,何地,何人,忽然冒出来了。这个,我只可这样回答你。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