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0年内共计19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2篇、会议论文14篇、相关期刊1112种,包括集团经济研究、收藏.拍卖、中学历史教学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2015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研讨会、2013首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文献由1831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倪方六、成子等。
春秋战国时期
-研究学者
- 佚名
- 倪方六
- 成子
- 易中天
- 刘继兴
- 刘锴
- 周金华
- 徐达元
- 吴磬军
- 吴钩
- 张涛
- 李兴濂
- 李立刚
- 李莉
- 栾广明
- 清风
- 潘玲
- 王增明
- 王建明
- 田野
- 邹新元
- 陈鲁民
- 龙益军
- 五月梅
- 何苗
- 余卫华
- 侯月祥
- 倪婉
- 关玉生
- 凌子平
- 刘世河
- 刘德彪
- 刘效振
- 南怀瑾
- 卢颖
- 可爱多
- 史为建
- 吕砚
- 吴元新
- 吴毕
- 孙玉良
- 宋子晴
- 宫华
- 小冬
- 尹胜泰
- 尹钊
- 山峰
- 张娟
- 张岱年
- 张春丽
-
-
张长英
- 《山海经》
| 2020年
-
摘要: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征战不休。燕国内乱的时候,齐国趁机攻城,杀死了燕王哙。公元前284年,燕国内乱平息,燕昭王为了报仇,派遣一名叫乐毅的大将军带兵前去攻打齐国。乐毅将军治军有道,在他的正确指挥下,齐国的城池被接连攻破,一直打到一座叫即墨的小城。
-
-
文忞
- 《山海经》
| 2020年
-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战国策》里记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璞"是指没有经过琢磨的玉,而这个"和璞"就是和氏璧。和氏璧是怎么成为楚国的"国宝"的呢?这还要从一个叫卞和的人说起。
-
-
李文科
- 《初中生学习指导》
| 2020年
-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动荡,政治错综复杂,外交风云变幻,周天子政令难行,诸侯间攻伐不断,大小战事此起彼伏。春秋五霸争雄,战国七雄并立,"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这一时期需要着重掌握以下知识。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要点归纳】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
何茜
- 《初中生学习指导》
| 2020年
-
摘要:
2009年9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说法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源于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农历五月初五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入汨罗江。人们为了避免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
-
王坤炉
- 《健康女性》
| 2020年
-
摘要: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但中医大夫与西医医师同样关注小儿疾病;他们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小儿疾病进行不同的治疗。——今天,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如何正确的对小儿疾病采用中西医治疗。一、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西医结合儿科的由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便为秦国的小儿行医治病。成书于春秋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典籍;在《黄帝内经》中,对小儿的体质、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小儿的常见病(包括腹泻、癫痫等)的诊断、预后作了详细的记载。在隋唐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院校“太医署”,“太医署”中专门设立了“小儿科”。
-
-
刘成君
- 《炎黄地理》
| 2020年
-
摘要:
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市的发鸠山,流经高平、泽州两县进入河南,全长124.5公里。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炎帝的子孙后裔,我们也称她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丹河流淌了多少年,没有谁能说清楚。追溯丹河的历史,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高平市境内发生秦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役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卒尽被秦将白起坑杀,血流成河。从这以后,人们就把发源于高平境内的河叫成丹河。还有一种说法,高平市东面的丹朱岭,是尧的长子丹朱的封地,河水流经丹朱岭而叫做丹河。根据雍正《泽州府志》记载:“发鸠山下有泉,浊漳之源。潞水即漳浊,山阴,泉北入潞;山阳,泉南入丹。”
-
-
王锐
- 《炎黄地理》
| 2020年
-
摘要:
栖霞位于号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六朝古都”南京的东北郊,栖霞地区现区划设置为栖霞区,栖霞、辖尧化、迈皋桥、龙潭、马群、西岗、燕子矶、八卦洲、仙林、9个街道,共121个居(村)委会。栖霞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原始部落活动的遗迹,并创造了农业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武王就“封周章于其地”。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时就路过此地,并将其设置为江乘县。
-
-
刘泉开
- 《叙事医学》
| 2020年
-
摘要:
叙事医学能在中国蓬勃发展,让广大医护人员拓宽眼界,增长认知,收获诊疗疾病、拯救生命的新能量,丽塔·卡伦(Rita Charon)教授的功绩不可磨灭。同时,韩启德院士的大力倡导和郭莉萍教授等学者的积极推广更值得高度称赞。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叙事医学在中国才有了如今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的医学史里有不少叙事医学元素。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将望、闻、问、切四诊所得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并用于临床。
-
-
-
-
-
丁树栋
- 《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在中国医学史上,人们同化脓性感染、外伤等的斗争,积累外科的治疗经验.例如:砭石,是已知的最早的医疗工具,当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或更早些.汉·许慎在解释“砭”字时指出:“以石刺病”谓之砭.《灵枢·玉版》更明确认为:“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原始人的钻颅术、拔牙成形等,无论其是否有外科治疗目的,均对外科之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外科医疗技术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了外科专门人才和专门外科机构的设立,据《周礼·天官冢宰》所载,周代己设有疡医。“医师”明确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等四科。当时的疡医即外科,是四科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对比脓性感染的病因疾病鉴别、症状诊断以及某些治疗原则和技术、手术方法等。己能作出比较正确的阐释,其理论在后世也有不断发展与进步。
-
-
马超润
- 《2015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时期,也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理论观点里都渗透着许多道德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文章主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入手,分析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而分析其对当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启示,以便能进一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
-
尚玉平;
黄奋
-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新疆新源县加噶村墓地是公元前4~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乌孙墓葬,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青铜器文化因素.本文对该墓葬M3出土的一件铁鍑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保护修复,通过现状记录、仪器观察、工艺分析、清洗除锈、残缺补齐、缓蚀处理、封护加固等步骤,进一步对铁器的保护修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以后类似文物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
-
别志安
- 《2013首届中国音乐图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羊角钮钟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是一种古老而极富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礼器.根据已知出土数据,它兴起于战国至西汉初叶,东汉即逐渐消亡,它的发现仅限于南方地区,也未见于历代金石著录,广西考古学家蒋庭瑜研究员考其形式将之命名为"羊角钮钟"并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因此,对羊角钮钟的考察和研究有助于认知岭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在迈向方国文明时期的独特的礼乐器和礼乐文化.在本文笔者就羊角钮钟与同时期出土礼乐器进行综合考证研究,论述羊角钮钟与其他古代广西瓯骆族礼乐器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地位.分析表明了越式甬钟和羊角钮钟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同时也在我国奴隶制社会里,钟鼎是代表一定等级身份的标志,而羊角钮钟、铜鼓亦是如此,说明岭南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地道的阶级社会。而羊角钮钟与铜鼓的共同组成的铜鼓乐则是广西地区礼乐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它表明,羊角钮钟与铜鼓乐不是民间音乐,而是贵族的庙堂音乐,它只能用于贵族统治阶级的祭祀和庆典,也是当地统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
Dongdong LI;
李冬冬;
Maosheng YE;
叶茂盛
- 《2012学校体育科学学术会议(2012 Academic Confere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SPES2012)》
| 2012年
-
摘要:
社会的精英群体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精英——"士"群体却没能像西方的"骑士"群体那样带领市民发展出真正的竞技体育.究其原因,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原来较为稳定的封建制社会关系发生了紊乱. "士"——作为有着庞大社会影响力的精英群体——却拥有了自由的身份和精神平等的机会,和当时社会难得的尚武风气,其似乎获得了发展竞技体育的良机.但是实际上由于社会变迁, "士"已大多失去了独立的经济地位,不得不依附于君主豪强,已经丧失了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和人格完整.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也由于残酷的现实,而表现得过于追求实用.随着之后秦汉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建立, "士"群体逐渐转变为政府的官僚而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我国古代实际上缺乏竞技体育生长的社会土壤,中国古代竞技体育也就只能停留在缺乏娱乐性和游戏化的"准体育"阶段.
-
-
许春华
-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春秋战国之际"礼仪之辨"昭示出礼制由"仪"向"义"转变的大势所趋,在这种思想史视域中,老子忧患于忠信缺失、"非礼"频现,礼仪凸显、虚矫繁琐,遮蔽礼义、窒息生命之礼制现状,提出了浓厚忠信、彰显礼之本义,归礼于道、开拓形上本原,"道法自然"、铸就"大丈夫"品格的礼制思想.沿着老子内外一致、协调、统一的思想路径,内存礼义,外行礼仪;内植礼情,外饰礼貌;内趋礼本,外赴礼末,这不仅拨正了老子绝弃礼法、否定礼制的思想形象,而且对于扭转当下忠信缺失、心性扭曲、情感缺位等道德失范现状,戒除"屑屑焉习仪"、内外不一的形式主义现象,建立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有效规范的礼制体系,乃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其积极、深远的价值和作用.
-
-
许春华
-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春秋战国之际"礼仪之辨"昭示出礼制由"仪"向"义"转变的大势所趋,在这种思想史视域中,老子忧患于忠信缺失、"非礼"频现,礼仪凸显、虚矫繁琐,遮蔽礼义、窒息生命之礼制现状,提出了浓厚忠信、彰显礼之本义,归礼于道、开拓形上本原,"道法自然"、铸就"大丈夫"品格的礼制思想.沿着老子内外一致、协调、统一的思想路径,内存礼义,外行礼仪;内植礼情,外饰礼貌;内趋礼本,外赴礼末,这不仅拨正了老子绝弃礼法、否定礼制的思想形象,而且对于扭转当下忠信缺失、心性扭曲、情感缺位等道德失范现状,戒除"屑屑焉习仪"、内外不一的形式主义现象,建立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有效规范的礼制体系,乃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其积极、深远的价值和作用.
-
-
许春华
-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春秋战国之际"礼仪之辨"昭示出礼制由"仪"向"义"转变的大势所趋,在这种思想史视域中,老子忧患于忠信缺失、"非礼"频现,礼仪凸显、虚矫繁琐,遮蔽礼义、窒息生命之礼制现状,提出了浓厚忠信、彰显礼之本义,归礼于道、开拓形上本原,"道法自然"、铸就"大丈夫"品格的礼制思想.沿着老子内外一致、协调、统一的思想路径,内存礼义,外行礼仪;内植礼情,外饰礼貌;内趋礼本,外赴礼末,这不仅拨正了老子绝弃礼法、否定礼制的思想形象,而且对于扭转当下忠信缺失、心性扭曲、情感缺位等道德失范现状,戒除"屑屑焉习仪"、内外不一的形式主义现象,建立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有效规范的礼制体系,乃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其积极、深远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