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黄酸

大黄酸

大黄酸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3年内共计9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8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19029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成药、现代药物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兽药新产品研发研讨会2017年第二次会议 、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北京中医药学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等;大黄酸的相关文献由26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红、黎磊石、韩刚等。

大黄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8 占比:0.63%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19029 占比:99.33%

总计:119830篇

大黄酸—发文趋势图

大黄酸

-研究学者

  • 刘志红
  • 黎磊石
  • 韩刚
  • 丛晓东
  • 吕扬
  • 李孝生
  • 杜冠华
  • 王晓颖
  • 袁倬斌
  • 陈广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乃华(译)
    • 摘要: 巨噬细胞浸润和激活是急性结肠炎的关键步骤。巨噬细胞中氧化还原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在介导结肠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大黄根茎中分离出的大黄酸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然而,其在调节急性结肠炎症中的作用尚未得到研究。来自澳门大学的王一涛及其团队研究了大黄酸在急性肠道炎症期间的保护机制及其对巨噬细胞活化的调节。结果发现大黄酸通过Nlrp3炎症小体干扰其在巨噬细胞中的复合物组装,降低IL-1β的分泌。大黄酸还通过激活Nrf2-HO1-NQO1通路,抑制Nox2亚单位的表达和易位以调节氧化还原平衡。
    • 江蕾蕾; 王秀敏; 江昌照; 马瑞; 叶金翠
    • 摘要: 目的 筛选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包衣处方,并评价其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大黄酸丸芯,以微丸体外释放的结肠靶向性能(结肠段的净体外释放程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流化床包衣技术对包衣处方进行筛选,并对其释药方程进行拟合,通过f_(2)相似因子法进行评价。结果 最优处方为膜控材料Eudragit S100-Eudragit L100(4∶1),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用量20%,抗粘剂(滑石粉)用量20%,溶剂95%乙醇,包衣增重25%。大黄酸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的累积泄漏率均50),释放机制符合一级释药模型(r=0.935 3)。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体外结肠靶向性能、质量稳定的大黄酸结肠靶向微丸。
    • 李鑫; 崔岩; 赵琳; 王立奇
    • 摘要: 目的比较辐照灭菌前后大黄酸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甲醇∶磷酸溶液(0.1%)(80∶20)作为流动相;以27°C作为柱温;在258 nm波长下。结果灭菌后大黄酸含量有明显降低,以粉末形式和饮片形式进行灭菌结果无差异。结论从大黄酸的角度考虑辐射灭菌法不适宜用于大黄的灭菌。
    • 孙倩; 刘盛力; 马钰; 杜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利用低、中、高浓度(6、12、24μmol/L)大黄酸处理喉癌Hep-2细胞,通过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β-catenin、Dvl2、GSK-3β和p-GSK-3β在Hep-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大黄酸浓度的增大,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大黄酸可降低喉癌细胞Dvl2、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增加GSK-3β蛋白的表达(P<0.05)。使用SKL200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逆转大黄酸对Hep-2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使用XAV939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降低Dvl2、p-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进一步加强大黄酸对Hep-2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大黄酸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效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刘琪文; 杨德智; 杨秀颖; 吕扬; 杜冠华
    •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一种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目前临床上治疗DN的药物主要是降压降血糖药物,而针对于DN的发病机制的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一些药疗效欠佳,不良反应严重。研究表明,从中药大黄分离提纯得到的天然蒽醌类化合物大黄酸,对DN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方式是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结果。大黄酸对机体的抗炎、抗氧化性应激,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活性等作用机制,是治疗DN的新策略。该文综述近年国内外对大黄酸在DN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大黄酸对DN的治疗前景,为大黄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 陈亚坤; 穆霖; 邢玲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进行适应性饲养,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大鼠建立糖尿病肾脏纤维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低剂量大黄酸组(62.5μg/ml)、中剂量大黄酸组(125μg/ml)、高剂量大黄酸组(250μg/ml)。干预结束后,检测、对比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24 hU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Toll样受体4(TLR4)、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LR4抗体、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结果干预后,相较于空白对照组,4组糖尿病模型大鼠24 hUP、BUN、SCr、TLR4、TGF-β、CTGF各指标水平均较高,且上述各指标水平在大黄酸高剂量组、大黄酸中剂量组、大黄酸低剂量组、模型组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显示大鼠肾间质无异常改变以及无纤维组织增生,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组显示大鼠肾小球均有不同程度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增生。病变程度依次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组<模型组。结论大黄酸能够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各指标水平,来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改善肾脏纤维化,其中高剂量的大黄酸效果更明显。
    • 刘彩萍; 朝宝; 冯元州; 孙岚; 骆媛; 杨景峰; 董武; 王永安; 李月廷; 赵宝全
    • 摘要: 目的建立法尼醇X受体(FXR,基因名称nr1h4)组织特异性荧光标记转基因斑马鱼模型,为胆汁酸代谢相关药物筛选及安全预警提供可视化检测动物模型。方法在UCSC网站查找斑马鱼nr1h4基因调控序列,并利用Promoter 2.0软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调取斑马鱼nr1h4调控序列,构建于pT2AL200R150G转座载体克隆位点,将pTol2-nr1h4-EGFP质粒与pCS-TP转座酶mRNA共同注入斑马鱼受精卵单细胞,筛选出在肝脏和肠道中特异性表达的荧光个体,通过遗传学筛选,建立Tg(-1.6nr1h4-EGFP)斑马鱼品系。将受精后第4天的Tg(-1.6nr1h4-EGFP)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甘氨酸-β-鼠胆酸组、奥贝胆酸组以及低、中、高浓度(10、20、40μg·mL)熊去氧胆酸组、胆宁片组、大黄酸组和芦荟大黄素组,连续给药4 d,观察各组转基因斑马鱼不同时间的荧光强度及发育情况,并对荧光强度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Tg(-1.6nr1h4-EGFP)荧光标记转基因斑马鱼品系,绿色荧光于体节期开始在斑马鱼腹部表达,受精后第4天(4dpf)主要集中在肝脏和肠道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氨酸-β-鼠胆酸组转基因斑马鱼在各给药时间的荧光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4dpf:P<0.01;5~7dpf:P<0.0001),奥贝胆酸组在各给药时间荧光均显著增强(P<0.0001),溶媒组荧光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建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熊去氧胆酸组和芦荟大黄素组转基因斑马鱼在给药第2~4天荧光表达水平逐渐增强(P<0.0001),中浓度的熊去氧胆酸组和芦荟大黄素组在各给药时间荧光均显著增强(P<0.0001),高浓度的芦荟大黄素组在给药第2~4天荧光逐渐增强(5~6dpf:P<0.001;7dpf:P<0.05),高浓度的熊去氧胆酸组荧光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低浓度的胆宁片组和大黄酸组转基因斑马鱼在各给药时间的荧光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中浓度的胆宁片组在各给药时间荧光均显著增强(4dpf和7dpf:P<0.0001;5dpf和6dpf:P<0.001),高浓度的胆宁片组在各给药时间荧光依旧显著增强(P<0.0001),中浓度的大黄酸组在给药第2~4天荧光逐渐增强(5dpf:P<0.0001;6dpf:P<0.001;7dpf:P<0.01),而高浓度的大黄酸组在给药第2~4天荧光开始减弱(P<0.0001)。结论Tg(-1.6nr1h4-EGFP)斑马鱼模型为胆汁酸药物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低、中浓度的熊去氧胆酸,中、高浓度的胆宁片,中浓度的大黄酸和各浓度的芦荟大黄素均能够通过上调斑马鱼肝脏和肠道FXR促进胆汁酸转运,而高浓度的熊去氧胆酸对FXR无明显作用,高浓度的大黄酸抑制FXR表达。
    • 沈劭怡; 李斌; 杨德志; 杨亚玲
    • 摘要: 以Mg^(2+)和大黄酸作为前驱材料制备大黄酸碳点,基于水对大黄酸碳点荧光信号的猝灭作用,借助智能手机RGB信号采集技术,建立了简单快速测定烟叶加工过程中水含量的分析方法。荧光猝灭机制表明:质子溶剂水与非质子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间的相互作用,可显著猝灭碳点的荧光信号。在30~1000 mg范围内,水含量与荧光猝灭效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5 mg。利用智能手机采集信号,通过软件读取RGB值,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水含量与R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2)。该方法可实现烟叶加工过程中水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结果满足实际需求。方法具有简便、稳定、准确等特点,为水含量测试技术和相关探针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 章平平; 甘莉; 吴少杰; 唐传球
    • 摘要: 为了快速有效地辨别大黄,减少大黄的误用,收集了10份来源不同的大黄饮片,从外观形态、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采用TLC对其进行真伪优劣定性鉴别,并参考《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对大黄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个化合物建立了RP-HPL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0个大黄样品在表面颜色、有无星点及气味强弱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差异,通过性状鉴别能初略区分真假大黄,但在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结晶等显微鉴别方面无明显的外观上区别,采用显微鉴别对大黄药材真伪辨别有一定的难度。通过TLC色谱鉴别可以快速有效地分辨出大黄药材的真伪,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均未检出土大黄苷,而华北大黄检出土大黄苷,为伪品。10个大黄样品中游离蒽醌总量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限量要求,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含量均较高,其中华北大黄药材中大黄酸含量极少,不到掌叶大黄与药用大黄的含量的1/10。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的指纹图谱相似,与华北大黄具有明显的差异。
    • 陈马云; 姚一竹; 朱琳; 蔡朝阳; 徐梓玮; 孙君委; 王良兴; 黄晓颖
    • 摘要: 目的:探究中药单体大黄酸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PF级SD大鼠为研究对象,设置常氧组(N)、低氧组(H)、低氧+大黄酸组(HR)。Western blot法检测每组大鼠体内提取的肺组织匀浆中p-CDK9、CDK9、p-STAT3/STAT3、PCNA、Bcl-2、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CC-3)蛋白表达差异。以右心导管法插管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评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称重法检测右心肥厚程度,HE染色后观察血管形态以评估大鼠的肺血管重塑情况。结果:与N组比,H组肺匀浆中p-CDK9、CDK9、p-STAT3/STAT3、PCNA、Bcl-2蛋白表达均上调,而Bax、Caspase-3、CC-3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H组大鼠的mPAP及右心肥厚指数显著上升(均P<0.05),管壁面积(WA)/管总面积(TA)明显增加(P<0.05),提示大鼠的肺血管重塑程度明显加重;与H组比,HR组肺匀浆中p-CDK9、CDK9、p-STAT3/STAT3、PCNA、Bcl-2蛋白表达均下调,而Bax、Caspase-3、CC-3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mPAP及右心肥厚指数显著降低(均P<0.05),WA/TA明显降低(P<0.05),提示肺血管重塑改善。结论:大黄酸可能通过抑制CDK9的表达及磷酸化,抑制STAT3的磷酸化,缓解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塑和右心肥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