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论坛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论坛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5-01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会议文集: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PTSD孕鼠中医调护措施干预对子鼠行为遗传的影响.rn 方法:将72只受孕SD母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PTSD组(PTSD)、情志组(Emotion)、中药组(Herbal)、情志联合中药组(Emotional and Herbal).采用优裕环境鼠笼构造情志护理模型;SPS法构造PTSD模型;金匮肾气丸混合饲料补肾.重复观测存活子鼠旷场试验(Open-field Test,OFT)表现及糖水消耗情况、翻身、张耳、睁眼情况.rn 结果:①PTSD组OFT得分最低,与其他四周比较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motion组、Herbal组与Control组比没有差异;Emotion and Herbal比Control,Emotion,Herbal都有统计学差异;②PTSD组糖水消耗量皆小于其余四组(p's<0.05),其余四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翻身测试结发现各组期望PTSD组小于其余四组,且呈Emotion and Herbal>Emotion>Herbal>Control>PTSD依次递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张耳睁眼观察发现PTSD组期望小于其余四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s<0.05,(Emotion and Herbal>Emotion>Herbal>Control>PTSD依次递减.rn 结论:母鼠孕期PTSD不良影响可以遗传到子代,阻碍行为发育;中医情志护理与补肾中药可纠正母鼠PTSD导致的子鼠发育迟缓,为进一步揭示PTSD胎损的预防和调护机制奠定基础.
  •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藏医学中属于"胃剑突培根症"、"胃铁锈症"、"胃火衰症"等范畴,在防治CAG的医疗实践中,藏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用有效的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发病由胃“三火”的失调原因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脱部疼痛,以隐痛刺痛为主,神疲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大便少而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紫暗或有癖斑,脉细涩。近几十年来,藏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因CAG病机较为复杂,病因病机的认识尚存在异议,临床辨病分型至今尚未朱完全统一,为本病的辨因施治带来诸多不利.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藏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研究,结合藏医理论,分析了藏医药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规律,为今后该病藏医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摘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的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及药物,而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故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了探析.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 摘要:目的:观察白虎加桂枝汤配方颗粒炼膏外敷治疗手足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白虎加桂枝汤配方颗粒炼膏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等级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VAS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配方颗粒炼膏外敷治疗手足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定,是对仲景经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又一次验证,也是对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 摘要:本文通过对明代医家薛己《内科摘要》病案研究,系统总结了薛己"治病必求于本"和"温补脾胃"的脾胃病思想,提出了薛己脾胃病学可以分为"虚中有寒"、"虚中有热"和"虚中有滞"的"一源三歧"证治特点.
  • 摘要:鬼穴是主要用以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的一类穴位的总称."鬼穴"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的《千金方》,后世经过许多医家补充与发展,对鬼穴的含义、内容、使用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本文简要梳理了鬼穴的源流及内涵、阐述了鬼穴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常用使用方法主要有孙真人鬼穴歌诀,辨证选用,以名用之,以及经验用法,为临床传统针灸理论的运用于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对无先兆型偏头痛受试者的临床疗效的持续性及其规律,为辨证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rn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7例无先兆型偏头痛受试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经穴组,非经非穴组和等待治疗组.针刺组腧穴均取单侧,左右两侧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治疗30min,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等待治疗组在观察周期内不进行针刺干预.分别于入组0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和24周时对头痛情况进行评价.主要疗效指标为入组16周时头痛发作次数,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七个访视时间点受试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及其改善值、头痛天数及其改善值、VAS评分及其改善值.rn 结果:入组16周时的头痛发作次数,经穴组与非经非穴组、等待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经非穴组与等待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穴组于入组4周时在头痛发作次数及其改善值、头痛天数及其改善值、VAS评分及其改善值等指标方面均与非经非穴组、等待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该差异持续存在于随后的五个访视时间点.B组于入组4周时,在头痛发作次数及其改善值、头痛天数、VAS评分及其改善值等指标方面与非经非穴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该差异在随后的五个访视时间点呈逐渐缩小趋势.rn 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在头痛频率、头痛程度等方面优于非经非穴和等待治疗,且该差异可维持至入组24周,说明针刺经穴组的治疗效应具有持续性:非经非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在头痛频率、头痛程度等方面优于等待治疗,但该差异无法维持至入组24周,说明针刺非经非穴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但其不具有持续性.
  • 摘要:中西方传统医学没有明确的芳香疗法的概念,只有使用芳香药物的现象。现代社会芳香疗法虽然很流行,众多的芳香培训机构将芳香疗法的历史上述到古埃及、古希腊时期,部分中医学者也挖掘了中国古代芳香疗法历史,但无论西方传统医学体系,还是中医学体系并没有明确的芳香疗法概念,只有大量使用芳香类药物的医学现象。在古代东西方学者就已经认识到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并提出了各自的体质学说。西方传统医学中的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体质学说深刻影响了欧洲和中东的医学发展。在中国,《黄帝内经》中就己经提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的体质分类。中西方的体质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和理论至今仍对医学实践有着重要和深刻的指导意义。目前的芳香疗法主要以使用芳香药物提取的精油为主,可通过探讨芳香药物与体质的关系,探讨芳香疗法对于中医体质影响。芳香药物的药性主要以中药药性作为参考,中医体质则依据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
  • 摘要:目的:研究三黄泻心汤(简称泻心汤)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rn 方法:连续给药7天后,采用两侧颈总动脉夹闭结合低血压方法制备全IR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后继续给药2d,于I/R6h及48h分别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末次给药0.5h后牺牲大鼠,48h后牺牲大鼠,测定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TNOs、iNOs活力.rn 结果:泻心汤(8.74g·kg-1·d-1)能显著改善I/R损伤48h时大鼠的行为,明显减少I/R大鼠脑内NO含量,降低TNOs、iNOs活力.rn 结论:泻心汤可通过抑制I/R大鼠脑内TNOs、iNOs活力,进而发挥对I/R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摘要:本研究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单次灌胃大黄水煎液(1.54g·kg-1)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分离血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以Kinetica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大黄水煎液中大黄酸在正常与急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酸在两种不同生理状况下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与正常组同性别动物比较,急性肝损伤组雄性消除速率常数(Kel)显著增加(P<0.05),平均驻留时间(MRT)显著缩短(P<0.0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减小.肝脏可能对大黄游离葸醌存在明显代谢或转化作用.
  • 摘要:目的:以茚三酮为原料合成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含氧茚酮螺环化合物.方法:以硝基烯烃和各类醛为底物,串联MBH和Michael反应一锅法得到新型茚酮螺环化合物.通过MTf法测试所合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经1H-NMR、13C-NMR和HRMS分析确认,得到15个新型茚酮化合物.体外活性研究表明该类新型茚酮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通过串联MBH和Michael反应能快速有效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手性茚酮化合物.
  •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MRI针刀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患者VAS评分及体征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3月随访.rn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2%高于对照组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治疗组79.4%高于对照组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疼痛弧阳性率方面治疗组稍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随访,治疗组V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rn 结论:基于MRI针刀治疗冈上肌肌腱炎具有良好的即时及长期疗效,较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缩短疗程.
  • 摘要:目的:评价Z型拨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入选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治疗组:Z型拨针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后指导患者行肩关节上举、后伸、内收、外展等功能锻炼,并评估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治疗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UCLA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P<0.05;结论:Z型拨针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初步观察长期使用藏药"佐太"对大鼠尿液中肾早期损伤敏感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藏药"佐太"对肾脏可能存在的早期损伤.rn 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藏药"佐太"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对大鼠给予"佐太"混悬液90天、135天、180天及停药恢复30天,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检测大鼠尿液中Kim-1、RBP、β2-MG含量及NAG酶活性,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rn 结果:连续给药"佐太"90天、135天、180天及停药30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藏药"佐太"各给药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及排便情况均无明显异常,各给药组大鼠尿液中Kim-1、RBP、β2-MG含量及NAG酶活性、组织病理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rn 结论:推测长期使用藏药"佐太"对大鼠肾脏不产生明显的早期损伤,但其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 摘要:通过对不同产地藏药沙棘膏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及含量测定研究,为沙棘膏的品种鉴定和制备工艺的研究奠定基础,为《中国药典》2015版中沙棘膏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实验使用HPLC法建立了15个批次沙棘膏的共有指纹图谱,提取了7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结合对照品对其中的3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同时对24批沙棘膏中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并设定最低限度.本文采用HPLC建立藏药沙棘膏的指纹图谱及3种黄酮苷元含量最低限度,为沙棘膏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从23批沙棘膏样品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在0.0103-0.4582%, 0.0037-0.0696%, 0.0217-0.6601%,与文献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批号SJG-08沙棘膏未检异鼠李素,因此不计入。23批样品含量测定差异较大,可能与各藏区所用沙棘品种或制备工艺有关。因此,考虑实际生产需要,初步拟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分别不得低于0.010%, 0.003%, 0.021%。该结果对沙棘膏的物种选择、加工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制备波棱瓜子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HTL-NS),优化处方和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rn 方法:采用pH依赖的溶解-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纳米混悬剂,并利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同时对其形态、粒径及晶型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桨法测定总木脂素纳米混悬剂体外溶出度.rn 结果:以最优处方;10mg/mL原料药,3.3mg/mL PVP K-30,2.1mg/mL SDS制得的HTL-NS的平均粒径为306.15±7.06nm nm;扫描电镜显示HTL-NS呈不规则球形,大小较均匀,X射线衍射图表明药物纳米混悬前后,晶型无显著变化,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HTL-NS的溶出量明显高于其物理混合物.rn 结论:pH依赖的溶解-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技术制各HTL-NS,工艺简单、稳定,为弱酸弱碱类难溶性中药有效部位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提供新的方法.
  • 摘要:目的:DNA条形码技术结合UFLC分析技术开展藏药翼首草品质评价研究.rn 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样品DNA,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拼接,软件MEGAS.1进行数据分析.采用Agilent Proshell120SB-C18(4.6mm100mm,2.7μn)色谱柱,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7nm,柱温30℃.测定翼首草中多个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rn 结果:翼首草样本的实验序列与查询序列的相似度达99%,说明实验药材样本来源准确.ITS2序列长度为232bp,共获得6个单倍型及各单倍型间的变异位点.ITS2种内K2P距离为0~0.04003,种内平均K2P距离为0.0038.NJ树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测定了21批次翼首草中绿原酸、马钱苷、獐牙菜苷、吴茱萸苷、大花双参苷A的含量,分别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89.1~100.14%范围。rn 结论:本试验建立DNA条形码技术结合UFLC分析技术开展藏药翼首草品质评价研究方法,为研究藏药真伪及优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藏药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比较砂炒和醋炙工艺对波棱瓜子有效成分、腹泻及保肝作用的影响.rn 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波棱瓜子砂炒和醋炙前后有效成分波棱甲素与波棱素的含量差异;以稀便率和腹泻指数评价砂炒和醋炙对波棱瓜子总木脂素(Total lignans,TL)致泻情况的影响;以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砂炒和醋炙对波棱瓜子TL保肝作用的影响.rn 结果:波棱瓜子砂炒和醋炙后波棱甲素含量分别降低40.9%和12.0%(P<0.01),波棱素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给药第4、6天,砂炒和醋炙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小鼠的稀便率和腹泻指数显著低于同剂量的生品组(P<0.01或P<0.05);不同炮制品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的升高(P<0.01或P<0.05);与同剂量的生品波棱瓜子TL组相比,醋炙波棱瓜子TL各组小鼠AST、ALT水平无显著差异,而砂炒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小鼠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rn 结论:砂炒和醋炙均可有效缓解波棱瓜子TL的腹泻作用,但砂炒后波棱瓜子TL的保肝降酶作用下降,醋炙对波棱瓜子TL的保肝降酶作用无显著影响.就缓解腹泻和保肝降酶作用而言,醋炙工艺优于砂炒工艺.
  • 摘要:研究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后药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的变化.以甘草单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四逆汤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甘草配伍不同药味之后4种药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均为甘草单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四逆汤.其中甘草苷质量浓度分别为11.18、9.89、9.67、9.17 mg·g-1;甘草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0.76、15.58、11.30、8.52 mg·g-1;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66、0.57、0.45、0.24 mg·g-1;异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14、0.07、0.03、0.01 mg·g-1.因此,甘草配伍干姜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明显降低,为甘草可缓干姜之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甘草配伍附子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为甘草解附子之毒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甘草与附子、干姜共同配伍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进一步降低,说明四逆汤方中三味药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以共奏药效,体现了四逆汤药味之间相畏/相杀、相须/相使配伍的科学内涵.
  • 摘要:目的:考察青藏高原地区沙棘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探讨生态因子的与沙棘品质的关系.rn 方法:应用1H-NMR对沙棘中苹果酸、葫芦巴碱等5种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根据实地调查获取的经度、纬度、海拔数据与从TCMGSI-Ⅱ分析系统平台获得不同产地的平均湿度、活动积温、日照、年降水量、年均温、7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等7个生态因子数据,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沙棘化学成分含量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rn 结果:影响沙棘药材中各化学成分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七月平均温、日照时数、经度、年降水量、活动积温.rn 结论:七月平均温、日照时数、经度影响沙棘化学成分累积的主要因素,这对沙棘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目的:通过对藏药"蒂达"的本草学研究,以及初步的资源分布调查,考证其基源和藏医药用药品种.方法:查阅相关藏医药古籍文献,野外实地考察记录.结果:历代藏医药本草文献中记载的"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扁蕾属、花锚属、肋柱花属、喉毛花属,虎耳草科虎耳草属,十字花科长角糖芥,唇形科薄荷等数十种植物.结论:藏医"蒂达"基原复杂,用药品种混乱,有必要进行资源调查与质量评价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水提物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体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大黄水提物对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rn 方法:连续给药7次,每天早晚各给药一次,末次给药后0.5h尾静脉注射5mg/kg LPS复制模型,每间隔0.5h测定一次动物肛温,于造模后4h麻醉动物,股动脉取血、剖取脾脏、胸腺、肾上腺等组织,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SOD、CAT活性及MDA、H2O2的含量.rn 结果:大黄水提物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体温变化指数(TRI4),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胸腺及脾脏系数(p<0.01~0.05),明显降低血清中MDA、H2O2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SOD、CAT的活力(p<0.05).rn 结论:氧化应激是LPS诱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环节,大黄可以通过上调SOD及CAT的活性,清除体内过度累积的自由基,干预模型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损伤的信号传导,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提高《中国药典》中石榴皮、石榴子的质量标准水平.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鉴别石榴子药材;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方法测定石榴子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石榴皮、石榴子的鞣花酸含量.结果:确定了石榴子药材的显微特征,建立了石榴子的薄层鉴别方法,建立了石榴皮、石榴子的鞣花酸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石榴皮、石榴子药材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研究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一次性治疗性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索时效关系.rn 方法:制造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于脑缺血2、6、12、24、48、72h时分别测试大鼠的脑梗死比率、神经行为学、精神状态、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MDA、T-SOD、T NOS、iNOS、NO),并应用回归分析进行时效关系研究.rn 结果:七十味珍珠丸33.5mg/kg/d剂量能明显保护MCAO大鼠,降低脑梗死率,抑制体重降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七十味珍珠丸治疗MCAO大鼠脑缺血损伤呈现明显的时效关系,其中2h时明显增加脑梗死率,24h时明显降低脑梗死率;抑制大鼠体重降低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缺血后2h,6h,24h和72h),对血清中MDA、TSOD、T NOS、iNOS和NO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h..48h期间.rn 结论:七十味珍珠丸在大鼠脑缺血第24h时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最明显,存在较明显的时-效关系,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保肾颗粒C-BSA型肾炎家兔肾组织中ICAM-1和IL-6的表达影响.方法:连续6周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得肾炎模型,将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保肾颗粒1.2g/kg、0.6g/kg、0.3g/kg剂量组、醋酸地塞米松组,灌胃给药10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I和IL-6在家兔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复方保肾颗粒能明显降低C-BSA肾炎模型家兔肾脏中ICAM-1和IL-6的积分光密度值.结论:复方保肾颗粒治疗慢性肾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ICAM-1、IL-6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活性来达到抑制肾脏组织病交,改善肾功能的目的.
  • 摘要:目的:探讨以眩晕为主要伴随症状的惊恐障碍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特点.rn 方法:纳入82例惊恐障碍合并眩晕患者(PD组)与80例健康成年人(NC组),应用日本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BAEP,分别给予低、高刺激率,观察双侧I、Ⅲ、V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I/V波幅比值,I~Ⅲ、Ⅲ~V、I~V的峰间潜伏期(IPL)及测间差(ILD).rn 结果:研究组82例,BAEP异常62例(75.6%),其中内耳型异常21例(33.8%),表现为I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I、Ⅲ波PL与IPL延长;脑干型异常41例(66.2%),表现为Ⅲ、V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V波的PL与IPL延长.两组低刺激率左右耳除I波PL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刺激率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n 结论:脑干前庭功能损害是惊恐障碍伴眩晕患者的病理特征,BAEP有助于定位定性诊断,一定程度上存在辅助该类疾病诊断的可能性.
  • 摘要:目的:观察评估Z型拨针治疗肘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肘劳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试验组:Z型拨针治疗43例,对照组:针灸治疗43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1-3个疗程的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05%),P<0.05;结论:Z型拨针治疗肘劳疗效确切,操作简单,费用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通过对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脑血管疾病现有的相关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和分析该中药复方制剂前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所得的科研成果,在对该药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以及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总结分析基础上,提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在临床应用研究及实验研究方面尚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其药物作用机制仍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并有助于该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
  • 摘要:面瘫是针灸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极易引发负性情绪,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异常,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医务工作者着重强调对面瘫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而较少提及运用针刺主动干预负性情绪.因此,本文在以面部局部取穴为主,分期与辨证相结合的面瘫治疗常规取穴法的基础上,探讨针刺百会、印堂、神庭、内关、太冲等调神穴位对面瘫患者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以期为针灸治疗面瘫提供一种更为系统的取穴方法.
  •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德格县藏医药文献著作,藏医院成方制剂和藏药资源收集整理,为德格县藏族民族植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的参考.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于2013年开展了野外调查,关键人物访谈和室内分析整理.共访谈德格县藏族同胞21人.结果:共记录药用植物36科,80属,95种,常用藏药38种;成方制剂共37方;文献著作66部.结论:德格县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成方制剂需加大开发;丰富的藏医药文献著作应传承和研究.
  • 摘要:目的:对南寒水石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制定南寒水石质量标准奠定基础.rn 方法:对市场上的南寒水石生药分类,分别对其进行性状描述,参考中国药典一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CaCO3含量,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OES)测定南寒水石样品中的物质组成.rn 结果:根据原矿石形态,将市售南寒水石分为三类,XRD证明其主要成分为CaCO3,9批次样品CaCO3含量为91.98%,三类寒水石中可能含有少量不同类型的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复合氧化物,寒水石Ⅰ中镉、铜、汞、铅和砷含量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rn 结论:通过南寒水石生药学研究,为制定南寒水石的安全使用及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n 方法:以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诸方面问题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其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系统应实现的目标.第四,在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设计了相应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rn 结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rn 结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在综合性指标的考量下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 摘要:目的:研究益肾宝颗粒的补肾壮阳作用.rn 方法:摘除离乳1个月雄性大鼠双侧睾丸制得去势模型,将上述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肾宝颗粒66.7mg·kg-1、33.3mg·kg-1、16.7mg.kg-1剂量组、阿伐那非组,连续灌胃给药30d,观察其对大鼠阴茎勃起潜伏期、勃起持续时间以及附性器官(胸腺、肾上腺、包皮腺、精囊腺、前列腺、提肛肌)的重量的影响;另观察受试药物对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能力的影响.rn 结果:益肾宝颗粒能延长去势雄性大鼠的阴茎勃起持续时间,提高前列腺的脏器系数;益肾宝颗粒能缩短正常雄性大鼠扑捉潜伏期,同时增多其扑捉次数.rn 结论:益肾宝颗粒能提高大鼠交配能力,促进附性器官的正常发育,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麻黄汤复方配伍中的化学组分-药效相互关系及作用路径.方法:通过对麻黄汤进行组方药量变化,在原方基础上按均匀试验设计法组成17个不同配比的处方,同时对其进行HPLC分析和发汗指标的药理实验,对所得化学数据和药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麻黄汤及其配伍的水煎液HPLC色谱图上总共筛选出12个与药效关系较大的色谱峰.结论:采用计量学方法,通过色谱图与药效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可分析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
  • 摘要:目的:对中药茜草及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rn 方法:应用psbA-trnH、matK和rbcL序列,对茜草及其混伪品共13个物种270条序列样本采用MEGA5.1进行种内及种间变异,K2P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rn 结果:91份茜草及其混伪品样品的DNA提取效率为100%,psbA-trnH、matK和rbcL扩增及测序成功率分别为100%、89%、93%.单个序列能对茜草与不同属的混伪品成功区分,但不能与茜草属其他物种的区分开.对psbA-trnH+matK、pbsA-trnH+rbcL,matK+rbc和psbA-trnH+matK+rbcL4个组合片段鉴定效率进行比较,psbA-trnH+matK+rbcL组合序列鉴定效果最好.茜草psbA-trnH+matK+rbcL组合序列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为0.0014,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7;NJ树中茜草能与茜草属8个物种以及混伪品紫金牛、丹参、川赤芍、蓬子菜明显的区分;对市场上购买的15份茜草药材进行鉴定,其中6份样品能成功扩增3个基因片段,采用NJ树分析,其中4份样品与茜草聚为一支,另外两个样品各聚为单独一支,为茜草属其它物种.rn 结论:使用psbA-trnH+matK+rbcL组合序列可以对茜草及其混伪品的进行鉴别.
  • 摘要:目的:建立芪灯明目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芪灯明目胶囊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重金属和砷盐、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测.以葛根素、黄芪甲苷为对照品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灯明目胶囊中葛根素、野黄芩苷含量.结果:芪灯明目胶囊中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重金属和砷盐、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胶囊剂相关要求;葛根素和黄芪甲苷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分离度好,斑点清晰;每粒胶囊含葛根素65.52mg~72.05mg,野黄芩苷2.87mg~3.17mg.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定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评价芪灯明目胶囊的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保肾颗粒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rn 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阳性药)组和保肾颗粒3.6,1.8,0.9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0d后,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于禁食20h后腹主动脉采血,分别测定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黏滞度指标.rn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保肾颗粒3.6,1.8g·kg-1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rn 结论:保肾颗粒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降低其血液黏度.
  • 摘要: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系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我国青藏高原人群患病率2.5%,海拔升高,HAPC患病率明显增高.己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本文在藏医临床方剂多血康胶囊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新研究展开了分析.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 摘要:目的:实验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致炎局部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对血清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rn 方法:选用SD健康清洁级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附子饼灸组及隔花椒饼灸组.通过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0.1ml/只)复制R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1天,分别对隔花椒饼灸组和隔附子饼灸组进行右侧"肾俞"、"足三里"及右足致炎局部(足背)施灸.每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大鼠足肿胀度,并在治疗结束后观察致炎局部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的水平.rn 结果:(1)在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隔花椒饼灸和隔附子饼灸可明显减轻RA大鼠足肿胀度(P<0.01);(2)病理观察:正常组皮下组织结构正常,可见或少见炎性细胞.模型组皮下组织、真皮层及脂肪组织结构紊乱,纤维组织增生,血管翳形成,炎性细胞浸润.隔花椒饼灸组皮下组织排列清楚,少有炎性细胞增生.隔附子饼灸组可见真皮层及脂肪层结构紊乱,有血管翳形成,炎性细胞浸润,但较模型组有所减轻.(3)与模型组相比,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均可明显降低RA模型血浆中致炎性细胞因子IL-1β、rNF-α的含量(P<0.05),其中隔花椒饼灸组下降更加明显,但与隔附子饼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隔花椒饼灸有明显抗炎作用,抑制致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可能是隔花椒饼灸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 摘要:目的:开展和实施藏医"灼斗"疗法在盆腔积液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以便认可和推广藏医"灼斗"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盆腔积液的治疗技术.rn 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经青海省藏医院诊治的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了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经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rn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个疗程(21天)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讨论:盆腔积液的治疗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由于病原菌的抗药性,在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以科学安全的绿色治疗为首要的藏医"灼斗"治疗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rn 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进行功能性便秘造模,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EGC抑制组,另选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和EGC抑制组以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每次30min,共治疗5次.运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电针治疗前后胃肠道传输功能情况、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肠组织中G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rn 结果:模型组结肠组织G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电针刺激大肠俞募穴可提高结肠中G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光镜和电镜发现针刺可修复受损上皮细胞,进而改善肠道传输功能.EGC抑制组在应用EGC抑制剂破坏EGC细胞后再进行电针刺激,结果显示结肠中GDNF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GDNF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针刺组比较其表达水平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和电镜下EGC抑制组结肠组织形态改变与针刺组相比较为严重.rn 结论: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电针刺激大肠俞募穴可提高EGC细胞分泌的G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修复受损结肠上皮细胞,进而改善肠道传输功能.
  • 摘要:所谓西药中药化,即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模式探讨西药,以中医药学的性能研究西药,这是医药学研究涉足甚少的领域.阿司匹林作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同时也是急性风湿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通过中医药性理论分析,尝试对阿司匹林为风药的西药中药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抛砖引玉,以飨同道.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阿司匹林为苦寒之品,苦则败胃,易导致脾胃不和,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阿司匹林适用于偏热盛体质,若长期用于虚寒体质,甚者可能造成格阳外越而出现阴阳离绝,出现惊厥、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此,运用阿司匹林时,结合体质差异,个体化药物反映不一,其疗效的发挥与临证辨证、剂量的撰度等密切相关,需引起注意。
  • 摘要: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藏药"渣驯"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方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渣驯的挥发性成分,用石油醚提取渣驯的脂溶性成分,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从渣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2种,占总量的46.37%;从渣驯脂溶性提取物中共鉴定出化合物46种,占总量的93.05%.结论:首次对渣驯进行了物质基础研究,为进一步明确渣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
  • 摘要:本文指出感染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启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并对炎性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分型,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候与炎性细胞因子进行了研究。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损伤与脑梗死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西医对于急性脑梗死机制研究已达到分子细胞水平,对热点细胞因子的研究己较为深入。然而,对于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思路较为狭窄,仅仅限于TNF-a, IL-6等少数细胞因子方面,尚未找到能反映中风证型本质差异的特异性指标。中医采用四诊信息的判断分析以个人为因素为主,缺少客观规范的量化指标,且现代检测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缺乏统一的标准。统一现代检测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揭示近期感染急性脑梗死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炎性反应与缺血性脑卒中证侯形成的关系,可以为丰富中医证侯理论,提高中医辨证水平,探讨中医证侯的内在病理机制提供研究资料。
  • 摘要:目的: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总结和分析张发荣教授临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特点.rn 方法:收集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张发荣教授门诊就诊、有明确疗效的10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初诊用药处方,录入Microsoft Excel2010数据库,使用PASW 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因子分析.rn 结果:共提取药物组合公因子7个,能够涵盖全部变量信息的86.6%.rn 结论:张发荣教授在临床治疗本病初期重视从肝论治,采用疏肝化痰、平肝化痰、调肝化痰:中期在化痰祛瘀的基础上予健脾运湿,益气养阴;后期重视肝肾,多予滋补肝肾,化瘀散结.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这种用药特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摘要: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是民族医药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目前,由于人才缺乏、方法局限等原因,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探索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四川南派藏医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藏医药学术流派的重要代表,在藏医药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本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及数据库研究,旨在对藏医药文化实施良好的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为藏医药优秀经验的传承提供科学方法与途径,后期进一步挖掘藏医药经典良方,将为藏医药成果资源转化搭建数字化平台.
  •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针灸疗法结合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rn 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针灸疗法结合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试验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改良Jadad量表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rn 结果: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1310例患者,文献研究质量均较低.9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结合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9,95%CI(1.14,1.25)].rn 结论:针灸疗法结合牵引对腰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现有文献质量较低,尚需设计合理、远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摘要:热病是藏医临床上最常见、属性最广泛、贯穿各类疾病出现最多的证候群.热病作为诊断量表研究切入点,迫切需要编制一套含有热病症状、体征、尿诊、脉象等四方面临床信息的综合诊断评分量表体系.诊断量表的研制能够分级热病的病理程度,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也能够使热病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科学化,对藏医热病临床研究有开创性及探索性意义.
  • 摘要:本文从中医形神统一观出发,从疾病的发病过程,调神对治疗疾病疗效的影响,并结合笔者对失眠、中风、癌症的治疗见解为例论述了治疗疾病过程中调神的重要性.总之,形和神是否协调统一是关系着人体健康与否的基础要素,形体之病和精神意识之病相互影响,同时也是在人体患病后需要调理的两个着力点,这就要求在临床常规调理形体疾患疗效不佳时,要充分考虑精神病变的因素,积极调“神”治疗,方有望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 摘要:九针是古代医用针具的代表,其产生凝集了古人发明创造的聪明智慧.本文从古九针的创制思想、形制工艺和消毒技术三方面探索古代九针的发明创造价值,为传承中医针灸文化,拓宽现代针具应用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 摘要:"藏彝走廊"是中国西南极具特色的民族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交汇地带.本文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以"藏彝走廊"地区的藏医药、彝医药和羌医药为例,收集整理该区域民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了藏、彝、羌三种医药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各自在传承和保护中的特点和关键问题,提出了结合"藏彝走廊"地区边缘化和多元化的特色,采取适当的传承和保护模式、开展民族医药医学人类学研究、并结合产业发展进行资源研究等的对策和建议.
  • 摘要:以野生和栽培红毛五加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叶片形态结构以及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差异,以期为人工栽培红毛五加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1)两者叶片上表皮都无气孔,栽培红毛五加下表皮气孔密度较大;栅栏组织厚度较厚且栅海比较大.(2)两者叶片长/宽差异性较小,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厚度大于野生红毛五加,栽培红毛五加遮阴处理后叶片厚度也明显加厚.(3)在同一时间段测得栽培红毛五加光合速率较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各参数综合比较发现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光合效率较高.(4)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叶绿素a (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都较野生红毛五加低,两者叶绿素a/b(Chla/b)差异性较小.研究表明,野生红毛五加受环境因子如高紫外辐射及水分胁迫,叶片较小而薄,光合效率较低;栽培红毛五加生长条件的适宜如土壤水分增加及紫外辐射强度减弱等促进了其生长,导致叶面积增大且叶片增厚,光合效率提高.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SAMP8小鼠海马乳酸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促学习记忆与海马乳酸含量的关系及可能机制.rn 方法:以SAMP8小鼠为研究对象,依据"补肾通督,醒神益智"的治疗原则,针刺"涌泉"、"百会",5天一疗程,连续治疗8疗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使用微透析对自由状态下小鼠海马细胞间液进行取样,并检测和评价乳酸含量.rn 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有效区次数明显减少,海马乳酸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治疗后第4、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有效区次数增加,海马乳酸含量显著降低.rn 结论:针刺改善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降低了海马乳酸含量.
  • 摘要:目的:研究卧龙沙棘果实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结果:在所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7.6~27.4mg·g-1,槲皮素含量为0.38~2.01mg·g-1,山柰酚含量为0.17~2.00mg·g-1,异鼠李素含量为0.49~4.53mg·g-1.结论:卧龙沙棘果实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较高,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沙棘品种.
  • 摘要:目的:DNA条形码结合1H-MR代谢组学技术构建多基原藏药沙棘的二维鉴定体系.rn 方法:应用ITS2组合psbA-trnH序列,对沙棘7种及11个亚种进行识别,序列样本采用MEGA5.1进行种内及种间变异,K2P遗传距离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分析3种不同基原沙棘样品,获得1H NMR谱图,所得自由衰减信号导入MestReNova软件进行分段积分、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模式识别.rn 结果:从藏药沙棘干果中成功提取DNA,ITS2和psbA-trnH扩增及测序成功率分均为100%.NJ树中沙棘7种和4亚种能明显的区分,表明ITS2+psbA-trnH组合序列可以作为鉴别沙棘7种和4亚种的DNA条形码序列.1H-NMR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从沙棘提取物中同时检测并鉴定出黄酮类、五环三萜类、生物碱类等25个不同化学类型的代谢成分,经过PCA、PLS-DA分析,3种不同基原藏药沙棘能够得到有效鉴定.rn 结论:本文建立DNA条形码技术结合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多基原藏药沙棘的二维鉴定体系,为藏药真伪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 摘要:目的:探讨温阳消饮法消除水饮的部分作用机制.rn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K组(空白对照组)和A组,A组动物采用阿霉素(adriamycin,Adr)腹腔注射制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模型.造模结束后将A组大鼠再随机分为:M组(模型对照组)、W组(温阳消饮组)、Q组(去桂消饮组).①W组:按12g/kg·d等效剂量灌胃给与温阳消饮方药液,每日1次,连续4周;②Q组:按10g/kg·d等效剂量灌胃给与去桂消饮方药液,每日1次,连续4周;③M组、K组:同等条件饲养,不实施任何给药方案.rn 结果:与K组相比,M组血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含量明显升高,肾脏组织中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M组相比,W组、Q组血清BNP含量明显降低,肾脏中AQP2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rn 结论:温阳消饮法可显著降低CHF模型大鼠血清BNP含量,上调CHF模型大鼠肾组织AQP2的表达.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