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87831篇;相关期刊174种,包括国际呼吸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第十二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13年学术大会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相关文献由565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志平、陈见阳、姜标等。

大环内酯类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7831 占比:99.86%

总计:188099篇

大环内酯类药物—发文趋势图

大环内酯类药物

-研究学者

  • 金志平
  • 陈见阳
  • 姜标
  • 彭程
  • 李艳华
  • 王亚平
  • 肖永红
  • 郭颖
  • 佟恒敏
  • 冯志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华; 朴宇鑫; 海伦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4月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总队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按照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对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1秒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每日痰液量以及痰细菌培养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M、IgG高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纤毛膜水泡、中央微管缺陷、外周微管缺陷情况以及纤毛轴丝超微结构异常对应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匹多莫德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有效保障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达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目标,促进患者康复。
    • 张迎涛
    •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小儿过敏性咳嗽、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咳嗽(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对照组)患儿各50例展开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儿MP-IgM阳性检测率、总IgE检测数值、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数值评估结果、治疗有效率评估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总IgE检测数值、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咳嗽、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于治疗期间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借鉴以及推广价值。
    • 杨志春; 朱鸿丹; 赵云静; 尹粉英; 范敏娟
    • 摘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全球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是导致各年龄段人群死亡和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地消耗了卫生、社会和经济资源。及时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对改善CAP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CAP的临床获益仍存争议。本研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成人CAP的进展进行综述。
    • 郑春红
    • 摘要: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大环内酯这一基本化学结构和相似抗菌谱的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军团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细菌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发展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上常用的几种动物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简单介绍。
    • 张剑云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取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以优化其用药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头孢菌素,研究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治疗满意度,并以上述指标综合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12%)比对照组(70.59%)更高,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治疗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比对照组更低,IL-6、TNF-α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家长治疗满意度(97.06%)比对照组(76.47%)更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病情,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患儿家长治疗满意度较高。
    •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深入探讨慢阻肺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对其中的关键靶点进行干预可能为慢阻肺的防治提供新办法。基于目前临床常用的慢阻肺免疫调节剂相关研究证据及具有免疫治疗作用的药物研发现状和趋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调节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提出以下4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细菌溶解产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药物等生物、化学制剂均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而发挥对慢阻肺的免疫调节作用。
    • 邱新峰
    • 摘要: 慢性鼻-鼻窦炎是鼻科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病理是各类炎性介质所诱发的黏膜炎症,黏液过度分泌,主要表现为头痛、流脓涕、长期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同时也是常见的快速抑菌剂,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主要用于军团菌、阴性球菌、革兰阳性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所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大环内酯类药物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还有相当广泛的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文章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角度分析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新进展。
    • 王树平
    • 摘要: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脓性痰、胸痛等症状。治疗上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但能否合理选用抗感染用药非常关键。
    • 赵永涛; 李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COPD稳定期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47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采取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研究组采取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钟用力呼吸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值]及SF-36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年后,两组PEF、FEV1、FEV1/FVC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较高(P<0.05);两组治疗1年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较高(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孔令洁
    • 摘要: 目的 分析支原体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结果 观察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肺炎支原体活性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对于大环内酯药物活性较高,明显比对喹诺酮类药物活性更高,临床值得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