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13年学术大会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13年学术大会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13年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3-07-18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13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对治疗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应用HRZE抗结核方案.治疗组从化疗开始时加用母牛分枝杆菌22.5ug肌内注射,每周1次,疗程2个月;对照组单用HRZE化疗方案.以痰菌阴转情况、病灶吸收情况、空洞闭合率及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rn 结果:2个月后观察:1.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76.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灶吸收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空洞闭合率:治疗组为71.4%对照组的46.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在治疗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过程中,应用母牛分枝杆菌联合HRZE抗结核方案较单用HRZE抗结核方案,痰菌转阴率高、病灶吸收好及空洞闭合快.
  • 摘要:目的:通过对误诊原因分析,提高对肺曲菌球及肺结核球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二者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相似,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rn 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rn 结果:100例患者中青壮年占90%,HIV感染途径:静脉吸毒史82例(82%),性乱史11例(11%),不详7例(7%).临床表现:发热82(82%)、咳嗽96例(96%)、气促67例(67%)、消瘦91例(91%)、全身酸痛、乏力98例(98%)、浅表淋巴结肿大30例(30%)、腹泻21(21%)、皮肤搔痒20(20%)等常见.胸部X线以粟粒性病变、中下肺野浸润、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多见.合并丙型肝炎34例(34%),乙型肝炎19例(19%),梅毒4例(4%),带状疱疹7例(7%).经抗结核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rn 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AIDS流行的现实,对肺结核,HCV感染等,带状疱疹病人应常规监测HIV抗体. 抗结核治疗对本病较为安全.对肺结核,HCV感染等,带状疱疹病人应常规监测HIV抗体.
  • 摘要:目的:分析我科自2008-05/2012-10对70例支气管结核的复治患者在应用力克肺疾及利福喷丁为主的化疗方案的同时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并支气管结核患者药物治疗后结核症状消失后,行相关的手术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痰菌情况及随诊痰菌情况.rn 结果:70例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并支气管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手术,全肺切除14例,肺叶切除5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复查痰结核菌,持续阴性60例,随诊4个月-3年无复发(85.7%),痰菌阳性10例(14.3%).rn 结论: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并支气管结核患者应用力克肺疾利福喷丁为主的化疗方案同时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后,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五年间4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脑炎的早期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无特异性,诊断主要靠临床医师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判断,尽早腰穿减低颅压,抗痨联用激素、常规鞘内注药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结论:结核性脑膜脑炎是死亡率最高的肺外结核,早期规范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4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行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对比术前、术后狭窄段支气管直径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54例患者平均接受球囊扩张4.5次,治疗后狭窄段支气管直径明显增大,FEV1、FVC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防控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有效措施.rn 方法:制定结核病人治疗前关于肝脏及全身相关疾病问诊和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中监测内容、针对基础疾病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停药参考值、护肝措施,对实施控制措施的1337例病人进行防控效果评价.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有肝脏基础疾病组肝损害的发生率(116/287,40.4%)高于无基础疾病组肝损害的发生率(129/1050,12.3%),乙肝组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8.8% (83/142),高于全部病人中肝损害的发生率(245/1337,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2320,x2=119.7547,均为P<0.01).入院前肝损害组ALT≥8 UIN的发生率和总胆红索≥4UIN者高于入院后肝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9344,x2-4.7101,P<0.01或P<0.05).入院后发生肝损害组肝功能参数ALT、AST、GGT、TBIL、DBIL、IBIL均低于入院时已有肝损害组,而ALB高于入院前肝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05、3.5226、2.6990、3.2093、2.8648、3.4089、4.0968,均为P<0.01).入院后肝损害组的停药率低于入院前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211/211,x2=220.2098,P<0.01).rn 结论:所制订防控措施对降低结核病治疗中的肝损害和减少抗结核治疗的停药率具有一定效果.
  • 摘要:肝损伤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直接影响抗结核治疗的疗程及预后,近年来抗结核引起肝损伤备受关注,特别是中药治疗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就中医成方在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及部分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以便进一步揭示抗痨治疗肝病中药治疗的发展前景.
  • 摘要:本科近两年收治了49例肺结核咯血病人,从入院开始治疗到完全止血47例,有两例大咯血死亡,47例平均止血时间是6.8天.本文对该病例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疗效进行分析,说明肺结核病咯血常见原因,并阐述了因为止血机制不同,所以垂体后叶素与异丙嗦同用,酚妥拉明和异丙嗦并用都起到协同作用。睡前用异丙嗦减轻气道炎症,减轻焦虑,帮助提高睡眠质量,使病人在睡眠过程中,提高了免疫力。加快了自我修复肺部病变的过程。
  • 摘要: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早期诊断困难,易导致误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2001-2007共治疗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42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改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疗效,说明了及时局部活检病理是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一环。一经确诊,在积极局部给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全身用药,全程、规律和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9-12个月,2-3个月定期检测ESR、肝功能和血、痰结核菌DNA,以达到彻底治愈。
  • 摘要:本文说明本例患者曾两次胃镜,但仍未确诊;主要原因可能是取材较浅或取材部位戮膜未被累及有关。因此可用大号活检钳取深部组织送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若术前未明确诊断者术中送冰冻以便确诊。另外临床医生先入为主,对其重视不够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并提出了诊断食管结核一定要注意鉴别点:食管结核临床症状类似食管癌,但其吞咽困难程度往往同病变范围并不同步,病变范围较局限,但症状相对较明显,可能与病变周围炎症表现有关,本例患者食管腔无明显狭窄,但其吞咽困难很明显;对多次活检未见肿瘤组织者应考虑食管结核的可能性,皮试及血清结核抗体检查有助于诊断;食管结核的病理学抗酸染色检查阳性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摘要: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是近年已较普遍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 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2000-2006年本院采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SP患者65例病理进行分析,指出了该病治疗的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显示,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死亡病例。笔者认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较保守治疗更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治疗肺结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之一。
  • 摘要: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病死率9.8%-33.3%,神经系统长期并发症达15.4%-60.6%.目前结脑治疗方法单一,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较高,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10例结脑患者,经治疗后10例中留有颅神经受损后遗症,1例因脑梗塞留有肢体瘫痪,余8例完全康复。无死亡病例,说明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现将本院近10年收治的肺结核病合并糖尿病78例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该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说明了糖尿病治疗应早期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稳定者抗疥效果较好。对于抗疥治疗3个月痰菌尚未阴转者应考虑为原发耐药结核,可改为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结核清、卡那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等治疗(其中卡那霉素3个月一半年,密切注视肾功能,应每周查尿常规),该方案以痰菌阴转后1年半为宜。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肾糖有较大的波动,有肾糖减低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呈现出控制不良的假象,因在其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时,尿糖仍可阳性,故应以监测血糖为主。
  • 摘要:目的:描述肺结核患者的声养风险状况,探讨影响肺结核患者明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NRS 2002量表测量116名肺结核患者的=养风险状况,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睡眠状况、社会支持状况、抑郁水平、疲乏水平、营养风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得分为3.00±1.49,NRS≥3分的为74.1%,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睡眠状况、抑郁状况是影响患者营养风险得分的相关因素.结论:应当关注肺结核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影响肺结核患者营养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睡眠、抑郁.
  •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年1至2013年1月15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ART)和抗结核治疗,依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服药计划,加强依从性教育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对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及护理干预.结果:13例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更改治疗方案,最终156例患者顺利进行治疗.结论:恰当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ART和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管理状况,探讨干预对策.rn 方法:调查广州市胸科医院一分所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了解患者管理情况.rn 结果:38例耐多药患者,其中初治患者7例,复治患者31例.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18~80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0例,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8例.有8例患者(21.05)已完成治疗病情稳定.有19例(50%)患者因为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8例(21.05%),关节疼痛6例(15.79%),胃肠道反应5例(13.16%),白细胞下降3例(7.89%),皮疹3例(7.89%),尿酸升高2例(5.26%),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2.63%).有13例(34.21%)患者出现治疗中断的现象.其中8例(61.54%)是药物副反应,费用高而停药的有7例(53.85%),疗效不明显4例(30.77%),治疗时间长6例(46.15%),缺乏用药监督6例(46.15%),对治疗信心不足5例(38.46%),交通不便3例(23.08%).rn 结论:应重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对策,提高治疗依从性.
  • 摘要: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足由结核菌经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或直接侵入蛛网膜下间隙,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神经、脑实质、脑血管和脊髓的疾病,其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本文对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脑,尤其是对持续高颅压和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腰大池持续引流加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减少了反复腰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明显缓解患者高颅压症状,改善预后,同时方便鞘内注药和送检脑脊液,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和注意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病例,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摘要:胸内结节病常表现为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可伴随肺内病灶,因其病理学上类似结核,胸内结节病常被误诊为胸内淋巴结结核和肺结核.本文2例胸内结节病均被误诊为结核病,并且在获得淋巴结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后仍被误诊为结核,并按结核治疗,本文2例患者均在获得病理检圣结果后仍被按结核治疗。为了避免误诊误治,临床医师对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肺内病灶白患者,在病理检查提示为结核样改变时,一定要要求病理科医师复习病理切片,若无明确干酪坏死,必亥考虑到结节病可能。若患者体质良好,无免疫受损基础疾病存在,其它结核相关检查结果阴性,可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T-SPOT、结核抗体、C反应蛋白(CRP)、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皮肤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意义.rn 方法:对2012年1月一2012年10月入住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200例和同期住院的10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行T-SPOT、结核抗体、C反应蛋白、血红细胞沉降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皮肤试验检查.rn 结果:5项检查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T-SPOT(85%),ESR(75.3%),PPD(73.3%),CRP(55.2%),结核抗体(43.8%);而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T-SPOT(80%),结核抗体(65.9%),CRP (64.2%),PPD(62.1%),ESR (32.3%).T-SPO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与其他各项结果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T-SPOT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上可作为重要免疫学检查方法.
  • 摘要: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抗体(Rpf-Ab)免疫印迹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原核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蛋白作为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8例确诊结核病患者血清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Rpf-Ab,并将结果与T SPOT-TB、抗结核抗体(LAM-Ab)结果进行比对.rn 结果:1:血清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抗体检测方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敏感性为82.95%,特异性为92.0%.2:血清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抗体检测方法在诊断结核病中与T SPOT-TB、LAM-Ab检测方法之间无差异(X2=0.92,P>0.05;X2=0.02,P>0.05).rn 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因子抗体检测可与T SPOT-TB、LAM-Ab同时作为结核病辅助诊断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s)两种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rn 方法: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两种方法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T-SPOT.TB)对28份活动性结核患者(A组)和106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B组)进行检测,同时对2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罗氏培养检测.rn 结果:T-SPOT.TB与QFT-GIT对于活动性结核诊断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SPOT.TB与QFT-GIT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67.92%、43.33%及97.3%和92.86%、67.92%、43.33%及97.3%.两种方法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7,其一致性较满意(x2=44.59,P<0.01).同时以罗氏培养为金标准检测28例活动性肺结核,T-SPOT.TB和QFT-GIT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5.71%、85.71%和83.33%、71.42%.rn 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用于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T-SPOT.TB方法相对优于QFT-GIT检测技术;考虑经济成本及操作流程,QFT-GIT检测技术更适用于大样本筛查.
  • 摘要:目的:了解专科医院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谱和时间分布规律,提高急诊留观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对2012年573例急诊留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留观月份、各个时段内留观患者人数的分布、疾病种类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观患者以继发性肺结核、咯血、肺部疾病性质待查最多,居前三位,平均留观时间为7.18±5.19小时,1-6、12月留观患者最多,超过全年平均水平,患者留观时间18:00-24:00为全天最高峰.结论:应根据患者留观疾病谱和时间规律,科学的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诊科留观患者的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rn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的196例肺结核咯血介入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采取规范治疗及专科护理,实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rn 结果:实验组通过心理护理T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配合,有效咳嗽、咯痰,按时服药,疾病消毒隔离知识以及遵医行为,疾病治愈率等多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rn 结论:肺结核咯血介入术后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护理效果,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对住院的肺结核咯血患者,在相同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探索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对减轻该药不良反应的影响.rn 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18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0.9%氯化钠溶液100ml1+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92例为研究组,未用0.9%氯化钠溶液92例病例为对照组,都控制滴速在20-30gtt/分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输液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n 结果:通过积极地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rn 结论: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能明显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摘要: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结核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由于痰菌阳转延迟、死亡率高、治愈后复发率高等使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比单纯结核病病人差,WHO强调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糖尿病相关结核病带来的威胁.糖尿病增加了结核病的易感性,关于两病并发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机制上,糖尿病合并肺外结核的研究很少.本文就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从免疫、代谢、营养、易感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从发病机制上对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肠梗阻的MSCT影像特点与MSCT在病因诊断中的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17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肠梗阻的MSCT影像,以梗阻移行带形态、腹水、壁层腹膜增厚、腹腔淋巴结改变为观察对象,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肠梗阻的影像特点.rn 结果:17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肠梗阻MSCT影像,均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小肠扩张,扩张肠管内积液,多发液-气平面,梗阻远端肠管塌陷,两者共同构成移行带等典型肠梗阻征象.梗阻移行带肠管壁增厚6例(35.3%),梗阻移行带肠袢粘连15例(88.2%);腹水17例(100.0%);腹膜线样增厚、均匀强化11例(64.7%);腹腔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9例(52.9%).rn 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肠梗阻的MSCT影像,均有典型肠梗阻影像改变,腹水、移行带肠袢粘连、腹膜均匀线样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伴液化坏死是艾滋病合并腹腔结核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MSCT可以全面的观察上述改变,在病因诊断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进一步治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 摘要:贫困地区外出流动人口较多,其结核病疫情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为了解外出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贫困地区外出人群结核病疫情现状,对2010-2012年湖北省红安县外地报至本地肺结核病人疫情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县外出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流行特征.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县外出流动人口肺结核的患病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管理。一是流入地医疗机构要加强转诊工作,结防机构要做好病人痰菌检查、诊治和管理工作;二是流出地和流入地结防机构要加强协作,做好病人追踪和治疗管理工作。
  • 摘要:本调查旨在进一步了解县、乡、村三级防痨网络的人力资源现状,通过对三级防痨工作人员人力资源情况,包括各级人员的数量、性别比、年龄构成、学历、职称、执业资质、工龄、培训情况、工作能力、个人收入等方面的分析,并指出了在人员数量、工作年龄和收入等方面的问题和相应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促进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PET/CT误诊的原因、特点并提高重视.rn 方法:对本院近1年来收治的PET/CT误诊为肿瘤的腹腔结核病例8例,在病史、临床特点、化验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rn 结果:本组病人均为老年人,3例病人既往有肺结核病史,1例有淋巴结核病史,均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其中8例病人出现发热,仅有一例出现乏力、盗汗,1例病人出现肠梗阻表现;有4例病人血清抗结核抗体为阳性,其中有5人行结核菌感染T细胞检测(T-SPOT),3例为阴性;所有病人均行PPD试验检查,其中仅有2例为强阳性,6例一般阳性;所有病人PET/CT检查均诊为腹腔肿瘤或腹腔转移瘤,后均经手术或腹腔镜检查明确病理诊断为腹腔结核.rn 结论:PET/CT目前为肿瘤诊断的最先进的设备,在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不能过分依赖.对于各种难以诊断和确诊时,做剖腹探查、腹腔镜观察取活检极其重要的,尽量做出正确诊断,以减少腹腔结核的误诊率.
  • 摘要:2011年6月,沈阳市某高校发生聚集性结核病疫情,现将疫情调查、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此次聚集性发病疫情处理,通过CDC,结防机构及医院密切配合,积极应对,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阻断了疫情蔓延。本次发病28例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均临床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病例。结核感染化学预防投药者,随访一年无新发病人。
  • 摘要:众所周知,肺结核是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慢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介绍了肺结核治疗现状,主要从肺结核的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以及中医结合治疗对肺结核药物治疗进行分析,并介绍了肺结核的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以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结核病。
  • 摘要:目的:对前期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筛选出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 Rv1516C基因的特异性及其抗原性进行一步鉴定和分析,探讨其作为新型结核病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行性.rn 方法:设计针对Rv1516C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及BCG(卡介苗)、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蟾分枝杆菌、土地分枝杆菌、胃分枝杆菌、不产色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亚洲分枝杆菌、瘰疬分支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苏加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微黄分枝杆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Rv1512基因的特异性片段.每个样品除扩增该基因特异性目标片段外,同时还扩增通用序列ITS(内转录间隔区)的长度为485bp基因片段,作为内对照,以检测全部样品组的基因组DNA模板质量是否良好,确保特异性条带未扩增出不是因为模板的质量问题引起的.采用PCR方法扩增M.tbRv1516C基因,克隆入pET30a(+)质粒,构建pET30a(+):Rv 1516C重组质粒,阳性克隆测序验证正确后转化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RV1516C蛋白表达,经Ni+-NTA层析柱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将纯化的RV1516C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RV1516C抗血清,抗血清的效价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HSA),将该兔抗血清进一步纯化获得其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方法(Westem Blot)鉴定该多克隆抗体与重组蛋白RV1516C的免疫反应性,并检测该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同时检测结核病病人阳性血清和PPD阴性正常人血清中是否存在RV1516C抗原基因对应的抗体.rn 结果:仅在H37Rv组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Rv1516基因的特异性片段,而在其它21组中均没有扩增出该基因特异性片段,而通用序列ITS(内转录间隔区)的长度为485bp基因片段在全部22组中均扩增出相应的片段,进一步证实Rv1516基因可能为结核分枝杆菌H37Rv所特有.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Rv1516C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47kD处呈现单一蛋白条带.用重组蛋白RV1516C免疫接种新西兰大白兔后可诱导出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纯化的重组蛋白RV1516C被证实有较强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RV1516C可与结核病人阳性血清在大约47KDa处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条带.提示该蛋白具有抗原性,在结核病人体内很可能存在相对应的抗体.rn 结论:Rv1516基因可能为结核分枝杆菌H37Rv所特有,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用重组蛋白RV1516C免疫接种新西兰大白兔后可诱导出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证实RV1516C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RV1516C可与结核病人阳性血清在大约47KDa处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条带,证实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结核病的潜在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多省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初治肺结核利福类药品(利福平和利福喷汀)实际使用剂量与体重关系等情况,评价复治菌阳肺结核在初治时既往利福平使用剂量是否符合我国结核病治疗指南的剂量标准.rn 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全国多个省市30多家结核病防治所(或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结核病专科医院,调查2008年10月至2010年7月统计的复治涂阳、培阳肺结核患者在其初治时使用的利福类药品治疗的剂量及当时体重、性别等信息.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作为对照:初治肺结核不同体重与利福平治疗的标准剂量做比较.分析所调查患者初治时利福平使用剂量和当时的体重与指南所要求的利福平标准剂量的符合率.排除病例:肺外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有肝脏基础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服药方法:结核病防治所(或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一般初治使用固定板式药,隔日间歇给药.结核病专科医院为散装药,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给药.rn 结果:共纳入患者742例,其中女性196例(26.4%),男性546例(73.6%).采用利福平每日疗法(Ⅰ组)的患者522例,其中用药剂量正确的患者154例(29.5%,154/522),用药剂量不足的患者为363例(69.5%,363/522),服药剂量过大为5例(1%,5/522).采用利福喷汀间歇疗法(Ⅱ组)的患者29例(3.9%,29/742),其中用药剂量正确的患者为13例(44.8%,13/29),用药剂量不足的患者为15例(51.7%,15/29),服药剂量过大为1例(3.5%,1/29).采用利福平隔日疗法(Ⅲ组)的患者191例,其中正确用药剂量的患者为175例(91.6%,175/191).用药剂量不足的患者为15例(7.9%,15/191),服药剂量过大为1例(0.5%,1/191).rn 结论:结核病专科医院大部分对初治肺结核的治疗使用利福平药品的剂量不足占多数为69.5%,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直接影响了初治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而结核病防治所给予利福平的剂量正确使用率最高,达91.6%.因为是固定统一的板式组装药,人为干预因素少!利福类药品是治疗结核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定要按照我国肺结核治疗指南要求给药执行,否则将会增加初治肺结核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
  •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综合医院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作用,探索提高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以及追踪到位率的方法,为进一步加强结防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合作以及结核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收集2010-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结核病防治规划月报表和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核查追踪登记本及相关资料,分析其转诊到位率、追踪率及总体到位率变化情况.rn 结果:2010-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分别为50.20%,48.41%,50.05%;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分别为:36.74%,31.22%,26.40%;总体到位率为80.40%,82.18%,92.10%.rn 结论: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并规范报告、转诊和追踪程序,能有效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关系.rn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截止2013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关系的相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采用Stata11.0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入选21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4161例患者及4955例正常对照者,总体上,MBL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无显著关联性,等位基因模型(OR0.88,95%CI 0.67-1.16),共显性模型OOvsAA(OR1.39,95%CI0.80-2.41);AOvsAA(OR1.11,95%CI0.90-1.38)隐形基因模型:(OR1.36,95%C10.88-2.10),显性基因模型(OR1.13,95%CI0.89-1.44),但按人种进行亚组分析显示,MBL多态性明显增加了亚洲人群的结核易感性(OO+AO/AA:OR1.2795%CI1.03-1.56),但未发现与高加索人群、非洲人群相关.rn 结论:MBL基因多态性增加了亚洲人群结核病易感性.
  • 摘要:目的:探讨r-干扰素释放的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菌阴肺结核诊断评价.rn 方法:采用T-Spot-TB检测270例活动肺结核病人,其中菌阴肺结核171人,菌阳肺结核99人,其他肺部疾病组22例,健康人群24人,应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释放IFNr的斑点形成数检测,并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对菌阴肺结核诊断价值.同时对肺结核及其他肺部疾病病人入院时做痰结核菌PCR,血清结核抗体检查.rn 结果:菌阴肺结核组血T-Spot敏感度79.5%,菌阳肺结核组血T-Spot敏感度93.9%.其他肺部疾病组血T-Spot敏感度27.2%,健康组T-Spot12.5%.菌阴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及健康组.在菌阴肺结核组血T-Spot,痰结核菌PCR,血清结核抗体敏感度分别是79.5%,29.8%,59.6%,T-Spot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rn 结论:血T-Spot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上有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对于菌阴肺结核诊断有价值.
  • 摘要: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白介素-2 (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者血清与胸腔积液中的差异,探讨其在结核性胸膜炎免疫机制中的作用.rn 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HSA)分别检测1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IL-2、SIL-2R的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的T淋巴细胞比率.rn 结果:(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胸液中的CD3+、CD4+细胞比率较外周血升高(P=0.03,P=0.001),而CD8+细胞比率胸液中较外周血减少(P=0.012),故胸液中的CD4+/CD8+比值较外周血明显升高(P=0.001).(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白介素-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浓度较相应的外周血浓度明显升高(P=0.000).(3)相对于胸液中IL-2的升高,胸液中sIL-2R的升高更加显著(P=0.000),但对胸液IL-2、sIL-2R较外周血各自增加的幅度的比较显示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73).rn 结论:(1)CD3+、CD4+T淋巴细胞细胞、IL-2、sIL-2R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胸膜局部的免疫反应更强烈,并且存在更加明显的T细胞免疫功能的负向调节,使感染难以控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局部应用白介素-2可能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 摘要:结核疫苗诱发的气道腔内T淋巴细胞(ALT)反应新近认为是预防结核的关键因素.然而,维持记忆T淋巴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气道暴露于外界物质如内毒素是否对疫苗诱发的ALT反应有调节作用有待研究.用AdAg85a疫苗免疫小鼠,然后将其气道单次或重复暴露于内毒素,发现ALT明显增加,且针对分枝杆菌攻击也有显著反应.相应地,细胞因子TNFa和化学素IP-10及MIG在肺泡灌洗液中水平也显著增加.因此推断,暴露于外界物质如内毒素对疫苗免疫宿主ALT有调节作用,从而揭示气道ALT的维持可以不依赖于抗原的刺激.
  • 摘要: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准确地理解药敏试验的含义,才能恰当地选择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本文首先对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进行概述,然后指出了细菌耐药临界点的选择限定了特定培养基和特定细菌和选择耐药临界点需要综合考虑耐药机制、药敏试验方法、临床实验数据、PK/PD研究和Monte Carlo模型,其次是说明了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价值和局限性,最后阐述了影响结核病疗效的细菌、药物、机体等因素。
  •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在胸水的形成机制中VEGF起到了强大的作用.现将VEGF的作用及其在胸膜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首先分析了VEGF的分子特征及其受体表达、分布和调控,重点分析了VEGF的生物学活性和VEGF在胸膜疾病的关系说明 VEGF与胸膜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有密切联系,对其广泛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与VEGF有关的诊治手段尽快用于临床。
  • 摘要:目的:研究胞内分枝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以初步评价其用于胞内分枝杆菌疾病治疗的价值.rn 方法:微孔板Alamar Blue法(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MABA)测定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利奈唑胺对76株胞内分枝杆菌的MIC.rn 结果:克拉霉素对胞内分枝杆菌的MIC范围从<0.125mg/L->64mg/L,MIC90 2mg/L,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比例分别为93.4%,0和6.6%.阿奇霉素对鸟分枝杆菌的MIC范围从<2mg/L-> 1024mg/L,MIC90为32 mg/L,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比例分别为94.7%、0和5.3%.利奈唑胺对胞内分枝杆菌的MIC范围从0.5mg/L->64mg/L,MIC90为>64mg/L,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比例分别为29.5%,21.8%和48.7%.5株克拉霉素耐药的菌株4株阿奇霉素耐药,2株利奈唑胺耐药.rn 结论:胞内分枝杆菌中克拉霉素敏感株占绝大多数,克拉霉素耐药株对阿奇霉素高度交叉耐药,对利奈唑胺部分敏感.
  •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试剂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效能,探讨IGRA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分别用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结核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简称海吉力试剂)和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结核杆菌相关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体外酶联免疫法)(简称万泰试剂)对220例结核病(含93例菌阳结核病、127例菌阴结核病)、8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一致性,并分析其结果.rn 结果:海吉力试剂和万泰试剂在结核病组、菌阳组、菌阴组、非结核肺病组样本中的检测阳性率依次为80.9%和78.2%、79.6%和77.4%、81.9%和78.7%、27.9%和33.7%,二者阳性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同时检测的306例样本中,结果一致率为89.9%,Kappa值为0.775±0.038(P<0.001).rn 结论:海吉力试剂与万泰试剂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相当,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GRA对菌阴结核病、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应用价值更高,对老年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
  • 摘要:目的:了解2008年-2012年沈阳市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趋势及耐药情况。rn 方法:用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方法对沈阳市胸科医院培养阳性的分支杆菌进行菌型初步鉴定;对分离出来的NTM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2种抗结核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rn 结果:3847例分支杆菌感染标本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72例,总分利率为1.87%.2008-2012年间分支杆菌标本中NTM分离率由0.93%上升到2.43%.NTM对一线、二线药物大部分耐药甚至全耐药,其中利福喷丁(RFT)耐药最为明显,耐药率为97.2%,其他依次为对氨基水杨酸(PAS)95.8%,异烟肼(INH)93.1%,链霉素(SM)93.1%,利福平(RFP)81.9%,氧氟沙星(OFX)68.1%,卷曲霉素(CPM)63.9%,左氧氟沙星(LFX)55.6%,丁胺卡那霉素(AK)45.9%,乙胺丁醇(EMB)41.7%,卡那霉素(KM)36.1%,耐药率最低的是丙硫异烟胺(TH1312),耐药率为15.3%.6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中耐多药(MDR)菌株和广泛耐药(XDR)菌株分别达到79.2%和50%.rn 结论:近年来NTM的高耐药率和逐年上升的感染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 摘要:目的:分析依赖利福平结核杆菌(简称依R菌)肺结核临床特点.rn 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住院或门诊的61例依R菌肺结核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肺结核病程、抗结核药使用时间、结核病灶范围、是否合并空洞及数量、药敏试验结果、合并症.rn 结果:61例依R菌肺结核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1例.依R菌肺结核以中青年为主,30~44岁年龄组26例(42.62%).均发生于继发性肺结核,合并症多.肺结核病情重,病情分级:中度者14例,重度41例.61株依R菌有52(85.24%)株耐2种及以上抗结核药,至少耐HR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的达49例(80.3%).rn 结论:依赖R菌肺结核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病情重.与耐多药肺结核的产生有相关性,需要早期发现依R菌肺结核,并实施合理正规化疗方案,才能控制依R菌肺结核的发展和蔓延.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流动入口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为探索适合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以及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珠区173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纳入实验组)进行调查,采取双份录入方法,应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录入问卷.使用PASW 18.0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实验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因子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分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年收入、疗程和有无空洞有关系(P<0.05),年收入5000元以下、初治和有空洞者,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焦虑因子与年收入有关(P<0.001),年收入5000元以下,焦虑得分高;敌对因子得分在各因素组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这些因素无关.rn 结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病情、疗程及生活状况等因素有关,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在进行躯体治疗时应给予心理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淋巴结核术后复发原因.方法:2005年1月~2013年1月,对37例颈部淋巴结核术后复发再次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经再次手术37例颈部淋巴结核全部治愈.结论:对复发型颈淋巴结核再次行淋巴结病灶清除术必须病灶清除彻底,同时配合规律、合理、足量、全程抗结核化疗,即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和肺部X线征象有时与其他肺部疾病很相似,往往导致过诊、漏诊和误诊.本文首先介绍了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反复痰检至关重要、CT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等方面的诊断意见,以避免发生过诊、漏诊与误诊。
  • 摘要: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皮肤瘙痒,本文就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躁动不安、幻听、胡言乱语的现象进行分析了,说明本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后出现严重精神神经症状考虑为:氟喹诺酮有阻断抑制r-氨基丁酸与受体的结合而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因此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不要空腹用药,防止胃肠道反应发生,静滴速度不要过快,要使用避光输液器,用药后避免日光照射,避免与铝、镁、铁、锌制剂同服,防止疗效降低,尤其禁止与非幽体抗炎、镇痛药合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和诱发癫痫发作,有精神病史、癫痫病史者禁用该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及时处理,及时报告,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不良后果。
  •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产生耐药性的相关危险因素.rn 方法:选取248例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研究组,98例,合并T2DM;对照组,150例,未合并T2DM.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回归分析产生耐药性的相关危险因素.rn 结果:经应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差、治疗不持续、病程时间较长、依从性差、吸烟、HbA1.值、BMI值、高脂血症等为相关危险因素,再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不持续、病程超过1年、依从性差、吸烟、HbA1.值为发生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rn 结论:治疗过程有中断、病程长、依从性差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易出现耐药性.
  • 摘要:目的:分析定点医院模式和疾控模式实施地区结核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完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选择南宁市所辖6县作为研究地区,以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发病率、死亡率、新发涂阳发现率和治愈率作为评价结核病负担和控制效果的指标,以定点医院模式实施时间作为研究起点,比较2005-2010年不同医防合作模式结核病负担变化趋势.rn 结果:不同医防合作模式地区2005-2010年登记率逐年下降4.3%-16.9%,发病率的下降幅度比登记率更为明显.定点医院模式死亡率逐年下降16.2%,新发涂阳治愈率逐年提高1.4%,死亡率下降和治愈率上升的速度均超过疾控模式.疾控模式新涂阳发现率逐年提高0.6%-4.9%,而定点医院模式则下降2.0%.rn 结论:2005-2010年不同医防合作模式地区结核病负担均呈下降趋势,结核病控制效果明显.两种模式相比,定点医院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更具优势.
  •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灶内定点清除术治疗结核病的的可行性以及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rn 方法:通过对29例结核病人(空洞型肺结核、肺结核球、肺曲菌球、胸膜结核球、局限性脓胸、纵膈淋巴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叶间淋巴结核)进行分析.术前主要用CT或B超进行病灶定位,以便选取手术切口,手术方法分别采用病灶清除、引流术、带血管蒂肋间肌瓣填塞、瘘口结扎、生物胶封闭等.rn 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随访4-12年,病变无复发及扩散.rn 结论:结核病手术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病灶引流术、病灶清除术、病变切除术、萎陷手术、功能修复手术和微创手术.每一种手术都有其适应症,掌握不好,就易引起手术并发症.就本手术而言,依然有其手术适应症,操作方法和其他手术亦有所不同.结核病灶内定点清除术是一种安全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尤其为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但是应选择好手术适应症.
  •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综合及介入治疗.rn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320例,全部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及介入治疗,对选取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rn 结果:本组患者炎症浸润型142例,溃疡坏死型89例,肉芽增殖型46例,瘢痕狭窄型22例,管壁软化型13例,淋巴结瘘型8例;支气管无狭窄61例,狭窄174例,阻塞85例;单纯性气管结核60例,单纯性支气管结核165例,气管并支气管结核95例.初治病例采用2HR(L2)ZE(S)/10HR治疗方案,复治病例,按药敏结果,抗结核化学治疗总疗程不少于24个月.经治疗后,效果优207例,效果良103例,效果差10例,效果优良率为96.87%.rn 结论:针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摘要:近年来,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之一是其发病率、患病率高峰向中老年人推移,老年人肺结核相对增多.本文介绍了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对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77例作了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了老年肺结核和青年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以加深对老年肺结核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老年肺结核的治愈率.
  • 摘要:目的: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长沙市中心医院胸科中心痰或肺泡灌洗液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型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例74例,对其病原菌分型、耐药性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结果: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白粘痰、气促、咯血、胸痛、发热、乏力及体重下降,胸部CT示病变主要表现为双肺多肺叶受累,单侧病变以右侧为主,多形态改变同时存在,易形成空洞、支扩,胸膜受累可见.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病程长,与肺结核比较症状无特异性,致病菌主要为缓慢生长型菌株,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高,疗效差.
  • 摘要:尽管结核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在发达国家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该病仍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文着重对有关肝病合并结核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首先分析了肝病与结核病的关系,然后介绍了肝病合并结核病的抗结核治疗方法,最后对肝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的监测与处理和停药后重新给药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胸膜腔,胸膜对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产生强烈变态反应所引起.胸腔积液其内含大量纤维蛋白、各种炎性介质,易使胸膜发生纤维化增殖,导致胸膜增厚、粘连甚至包裹性积液,进而引起肺不张、肺心病等严重合并症.单纯用药和抽积液往往效果不佳,近年以来各种结核性胸膜炎的局部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效果较好的有:应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肝素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胸腔注射、地塞米松胸腔注射及局部超短波治疗等.现有大量的文献证明正规抗结核治疗同时应用局部治疗不仅在疗效上优于单纯口服药物的方法,而且在显效时间上也明显缩短,从而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使愈后更佳.因此,值得广泛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处理策略.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超敏反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后,并与同期非超敏反应32例患者进行比较.rn 结果:超敏反应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皮疹、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出现早(18.36±7.54d),住院时间长(34.23±9.37d),t值分别为:4.41、9.23,p<0.01,肝肾功能损害严重(TB 122.36+75.74,DB 57.43+11.29,ALT 389.55+68.46, AST 294.81+53.72, Cr155.27+86.43,BuN 9.39+6.72),t值分别为:7.73、23.40、27.39、25.99、4.09、3 34,P<0.01,PLT(31.35+12.82),t值为:10.56,P<0.01,与非超敏反应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超敏反应患者起病急,过敏反应严重,表现为多脏器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死亡率(2/32,6.25%),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尤为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耐药肺结核外科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外科手术治疗34例耐药肺结核临床资料.结果:34例术前或术后均有抗酸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证实为耐药结核菌感染.全肺叶切除11例,肺叶切除20例,肺楔形切除3例.34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出现术后胸腔感染,1例出现复发播散,其余患者均康复.结论:手术治疗耐药肺结核已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手段,但随着我国耐药肺结核发病率的逐年上升,正确选择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时机尤为重要.
  • 摘要:发热是肺结核病的本身症状,肺结核病引起的发热的体温和热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主要与肺结核病的病情和病理形态、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有关.本文对本院收治有高热表现的结核病人15例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该15例病人的临床症状、病例诊断和结核病类型,说明了15例病人结核中毒症状、抗结核用量不足和类赫氏反应等方面引起高热的原因。
  • 摘要:本院从临床角度开展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观察,把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合用,治疗3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同时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病人化疗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指出本组患者个体化方案治疗后应有失败病例。除耐多药外,病程长、肺内病变广泛伴纤维化及厚壁空洞等不可逆病变,是治疗失败的共同点。部分病例有多种并发症,肺部反复继发细菌、真菌感染,反复咳血等。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避免结合播散也很关键,并总结防治对策.
  • 摘要:现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结核科2004年元月2005年12月收治糖尿病肺结核34例诊治情况分析.通过分析改组病例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改组病例中老年患者居多、糖尿病是诱因,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特点。
  •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在外穿性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不同复合手术方式治疗外穿性结核性脓胸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82例中一次手术治愈68例,分期手术治愈14例,该14例外穿性脓胸病人先一期行胸壁结核及结核性脓胸病灶清除+敞开换药术,然后二期行胸壁重建术;2例切口愈合不良,经过换药治愈.结论:在外穿性结核性脓胸的治疗当中,复合手术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疗效.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选择恰当的复合手术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方案选择及效果.rn 方法:1999年1月至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2-80岁,平均40.5岁;累及连续节段者18例,累及椎体41个,平均2.3个,其中颈胸段1例,胸椎结核6例,胸腰段2例,腰椎结核7例,腰骶段2例;累及跳跃节段者5例,1例累及T10/11,L2/3,1例T2,4,1例T11/12,L4/5,1例T10,L2/3,1例T7-L1,L4/5;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1-8月,平均3.7月;单纯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分期手术1例.rn 结果:手术时间120-360min,平均190min.术中失血量200-2000ml,平均680ml.术中出现髂内静脉损伤2例.术后并发症:切口窦道形成1例,切口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随访24-120个月,平均36.3个月,脊柱结核获得治愈,无复发.2例患者于术后2年取出内固定.3例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均达到E级.rn 结论:脊柱结核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需适当延长,以3个月为宜,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病变及脓肿部位灵活选择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手术方案,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坚持18-24个月化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结核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以及采用的处理方法.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16岁以下儿童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结核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时间、发生种类以及处理方法.rn 结果:255例接受抗结核治疗儿童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53例(占20.78%),共11种类型、76人次,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用药种类无相关性(P>0.05).56.00%的不良反应发生在2周以内,69.80%发生在1个月及以内,90.00%发生在2个月及以内.发生频次居前三者为:药物性肝损伤25例占47.12%、占住院病例的9.80%,白细胞减少19例(35.85%)、占住院病例的7.45%,过敏反应13例占24.53%、占住院病例的5.10%.70%以上为轻中度ADRs.加强对抗性治疗及改换部分药物、少数短暂停药,不良反应得以恢复,结核病情逐渐控制.rn 结论:儿童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是常见的.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严密观察、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合理治疗,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减少对化学治疗的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其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自设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某结核病专科医院10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得分为11.52±3.773.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监管机制、个体生理心理因素是影响肺结核病人佩戴外科口罩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属中等水平,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结核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佩戴口罩的监管工作,提高结核病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
  • 摘要: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本文从用药管理、患者管理、医院管理等方面对护理管理进行介绍,并重点指出了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结核病的风险管理以及护理服务质量,从而使患者在更为正规的管理模式下,得到更好的医治,可提高治愈率.
  •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结核病房护士防护用品的供应及使用现状.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对我国18家省级胸科医院(或传染病院、结核病院)的结核病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医疗机构为医务人员提供的防护用品如口罩、隔离衣、擦手纸、一次性乳胶手套等的情况及护士的使用情况.结果:只有8家医院(占44.4%)提供了N95口罩,其余医院使用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只有7家医院(占38.9%)提供擦手纸并使用隔离衣,多数医院没提供和使用擦手纸和隔离衣.结论:多数省级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机构为结核病房护士提供的防护用品不足,存在结核病暴露的危险.
  • 摘要:抗结核化疗常导致肝功能损害,乙肝/肺结核患者更因肝损而使化疗中止,以至产生耐药性结核病.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乙肝/肺结核双重发病者60例病理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旨在探讨乙肝/肺结核双重发病者在抗结核、保肝治疗同时投以抗病毒治疗,能以避免因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而中断化疗,以防产生耐药性结核病.
  • 摘要:目的:了解国内结核病病区消毒隔离现状,分析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为相关部门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rn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分布在14个省市20家医院(或防治所)的32个结核病病区消毒隔离现状进行调查.rn 结果:32个病区中18个无双走廊,占56.3%,22个无缓冲间,占65.6%, 1个配有负压病室,因费用问题不使用,占3.1%; 21个病区基础床位数大于50张,以4人以上的大房间为主,占65.6%;21个病区处于加床状态,占65.6%.加床>10%的病房11个,占34.4%;病区空气消毒方法以普通紫外线灯照射和空气消毒机为主.31个病区安装紫外线灯,占96.9%,14个病区安装空气消毒机,占43.8%; 46.9%的病区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部分N95口罩,53.1%的病区医护人员仍然佩戴纱布口罩和普通一次性口罩.价格高,医院负担困难是N95口罩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46.9%的病区患者基本不佩戴口罩,53.1%的病区部分患者佩戴口罩.rn 结论:目前国内结核病病区消毒隔离现状与呼吸道传染病要求相差甚远,政府应加大结核病院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降低结核病医院感染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活动性肺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时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痰抗酸染色、胸部X线检查,分别观察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两种方法阳性结果所占比例.结果:IGRA的灵敏度为92%,PPD试验的灵敏度为68%,前者高于后者,IGRA的特异度为90%,PPD试验的特异度为80%,前者高于后者.结论: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早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病中与结核菌素试验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做为早期、快速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方法.
  • 摘要:本文通过70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株对6种抗生素的药敏性惊醒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对M.abscessus和M.massiliense均有较好抗菌活性,敏感株的比例高,耐药株的比例低;利奈陛胺是恶哇烷酮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目前利奈哇胺己经被作为抗结核药物,本次实验中利奈哇胺对M.abscessus和M.massiliense均有较好抗菌活性,敏感株比例高,耐药株比例低。
  • 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基因突变对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的影响.rn 方法:用基因芯片法对临床分离的耐利福平的175株Mtb及对利福平敏感的48株Mtb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RFP MIC测定,比较不同变异株的MIC结果.rn 结果:Mtb耐RFP临床分离株基因突变以531位点、526位点和516、533为主;单531位点变异的RFP耐药株MIC高于单526耐药变异株,t'=2.2237,t'α=2.0449,P<0.05;单526位点变异的RFP耐药株MIC高于单516耐药变异株,t=2.2056,P=0.0329,P<0.05.联合突变者均有较高的MIC测定结果.rn 结论:合理的基因芯片设计能检出RIF耐药突变基因的95.0%以上; Mtb耐RFP基因有不同的突变模式,各模式存在不同的耐药程度,此可以给临床用药进一步提供参考.
  • 摘要:耐多药结核病(MDR-TB)疗程长,调动结核病患者积极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也显得必不可少.通过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需求分析,护士心理指导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指导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及自我症状的管理、传授改善自我护理能力的措施等方式,提高患者自我康复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加强对肺结核合并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方法:通过对1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肺结核患者实施多重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痊愈出院,3例治疗2周后放弃治疗.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肺结核合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发生.
  • 摘要:通过总结168例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中护理程序的实施体会,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健康教育的计划、实施,初步认为运用护理程序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降低结核病复发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 摘要:本文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1.7-2011.12住院耐药肺结核临床资料,并对80例患者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出鉴于目前耐药结核病越演越烈的态势,要求放射科医师学会分析耐药结核病影像学改变,掌握耐药肺结核影像学典型表现,尤其是对胸片不能显示的病变,应行胸部CT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早期发现耐药肺结核,同时注意考虑是否存在合并症,提示临床除了进行耐药肺结核治疗的同时,加强其他并发症的治疗,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 摘要:磨玻璃样密度灶(ground glass opacity, GGO)是肺内常见的CT表现,很多疾病过程都可以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灶.自从MSCT问世后,全肺的薄层高分辨力图像成为现实.对磨玻璃样密度灶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详细了解磨玻璃样密度灶的病理基础及其与CT表现的相关性,成为正确判断磨玻璃密度灶性质的必须。
  • 摘要:近年来,随着结核疫情的日益严峻,结核病患者中耐多药患者和严重耐多药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目前结核病临床防治和治疗工作中的难题.耐药结核病的控制,除去有效的治疗外,加强对患者能管理也是预防结核病耐药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在结核病专科治疗医院对治疗患者的分区管理.相关研究表明,医院各病房感染菌株的耐药质粒可通过医源性因素在科室菌株间播散,并可能造成耐药菌株的流行,对入院的患者进行分区管理后,有利于控制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及进一步的传播。
  • 摘要:儿童结核病反映了结核病的近期传播,并可预测远期疫情.儿童结核病流行状况的演变为评价国家抗结核措施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病密切接触者中的儿童结核发现机制以及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标准,指出不管是TST还是IGRA,其主要功用仍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菌感染。对儿童结核病早期诊断与预防性治疗和控制结核病发生起重大意义。
  • 摘要:肺结核发病率增加,部分患者可在症状、体征和肺部影像及临床经过等诸多方面与一般肺结核患者有许多不同特点,即所谓"不典型肺结核",较易延误诊断.其中影像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作者结合北京胸科医院近年来通过穿刺、手术病理、气管镜、痰细胞学及临床证实的病例并参考文献,从影像诊断的角度对影像表现不典型肺结核的球型结核与周围型肺癌、肺炎的鉴别,和肺门肿块伴肺不张型、肺门孤立肿块型和酷似双肺粟粒转移的血播结核等做一简单概述,提高诊断准确率。
  • 摘要:目的:了解预混人胰岛素70/30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5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起始治疗的疗效.rn 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标准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16周后,观察平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安全性指标为低血糖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rn 结果:共有25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使用预混入胰岛素70/30作为起始治疗的患者共142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5 116例.患者基线特征:年龄为(60±12)岁,HbAlc(9.71±2.16)%,2型糖尿病病程(8.0±6.2)年,体重(65±11)kg.治疗期间总体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事件/人)在预混入胰岛素70/30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5组分别为4.41和3.59.重度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在上述两组分别为0.11和0.05..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上述两组分别为0.86和0.76.本研究对258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治疗16周后,预混人胰岛素70/30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5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下降3.25mmol/1和3.42mmol/(均P<O.001),其平均餐后血糖水平分别下降5.21mmol/1和5.67mmol(均P<0.001).治疗后的平均HbAlc水平在预混人胰岛素70/30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25分别下降了2.21%和2.61%(均P<0.001).预混人胰岛素组70/30HbAlc<7%和<6.5%的达标率分别为42.33%和23.04%,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HbAlc<7%和<6.5%的达标率分别为45.80%和29.20%.rn 结论:经过16周的预混胰岛素起始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血糖控制均有显著的改善.无论HbAlc下降程度或达标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的改善程度、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均更具优势.在安全性方面,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重度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院内表皮葡萄球菌支气管肺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的32例肺结核合并院内表皮葡萄球菌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培养、药敏试验、对常规8种抗生素均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治愈30例.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扰乱机体的微生态平衡,易招致菌群紊乱,创伤性检查、治疗技术增加感染机会,宿主和病原体的变化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
  • 摘要:目的:比较定点医院模式与疾控模式结核病人的疾病负担差异.rn 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根据行政区域及医防合作模式的不同,选择4个地区为研究现场,分市区和县级2组各自进行比较,在4个地区各随机抽取约6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242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疾病负担.rn 结果:4个调查地区,患者治疗平均总费用在3911-7505元不等,占家庭年收入的38%-51%,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疾病负担;市级定点医院模式治疗总费用比疾控模式高85.2%(t=2.10,P=0.04),县城两种模式患者治疗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市区定点医院模式总住院率(34.4%)比市区疾控模式(8.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P=0.04),县城定点医院模式总住院率(38.7%),与县城疾控模式(2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rn 结论:两种模式下病人的疾病负担均较重,定点医院模式住院率高,建议将结核病纳入当地医疗保障制度报销范围之内,并逐步提高结核病住院和门诊治疗花费的报销比例,做好对定点医院的补偿工作,严格控制住院比例及收费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 摘要:结核分枝杆菌营养缺乏模型是持留研究中的有力工具,早期有Loebcl建立的营养缺乏模型,即在体外通过改变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环境如营养、PH值和氧气等条件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情况.研究显示营养缺乏条件下结核分枝杆菌代谢速率降到最低,活力有所下降;低氧环境下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的乳酸、果胶糖、纤维糖、果糖等都很少;同时因为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相对不渗透性,因而在不同浓度的磷酸和乳酸溶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对PH的变化反应不大.还是未知,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或许就是结核分枝杆菌为了在宿主体内维持长期生存而做出的必要调整。这些发现均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和持留机制。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营养缺乏模型的研究将会有助于对结核分枝菌的特性尤其是持留特性的深入了解,并可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 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1~2012年间结核菌株耐药数据,为本地区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分析2011~2012年间分离的结核菌株耐药性及患者临床资料.rn 结果:共分离结核菌2825株,总耐药(至少耐一种药)61.1%(1726/2825)、耐多药(MDR)28.0%(792/2825)、广泛耐药(XDR)4.6%(129/2825);同期住院的耐药结核病患者752例,MDR发生率34.84%,XDR发生率5.72%;初治患者耐药率25.1%,复治患者耐药率为74.9%;在结核病专科医疗机构进行初始抗结核治疗者耐药发生率低.rn 结论:该中心诊治的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株MDR和XDR高于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且较前期呈增加趋势;应加强结核病治疗的归口管理.
  • 摘要:目的:了解沈阳市肺结核复治人群的复发影响因素,为复治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依据.rn 方法:选择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十年间首次复治肺结核的1552例患者,随机抽取388例初治肺结核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复治肺结核主要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主要危险因素.rn 结果:肺结核复发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别是婚姻(OR=1.341,95%C11.014~1.774)、经济状况(OR=1.341,95%CI1.014~1.774)、营养状况、(OR=1.068,95%CI1.038~1.099)、完成初始疗程(OR=1.198,95%CI1.087~1.320)、治疗依从性(OR=0.937,95%CI0.530~0.959)、流动人口(OR=0.578,95%CI0.452~0.738),其中治疗依从性(OR=0.731,95%CI0.537~0.996)、流动人口(OR=0.581,95%CI0.448~0.754)是肺结核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婚姻(OR=1.427,95%CI 1.069~1.905)、经济状况(OR=1.063,95%CI1.032~1.059)、营养状况(OR=1.153,95%CI1.040~1.277)是肺结核复发的保护性因素.rn 结论:沈阳市肺结核患者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病因学来说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 摘要: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法检测INH耐药结核分离株的临床价值,为利用该法快速鉴别苏州市结核INH耐药菌株的可靠性奠定基础.rn 方法: 从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肺结核科就诊的患者收集痰液标本,罗氏固体培养法(金标准)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传统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随机抽取INH耐药和敏感菌株各21例,利用品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试剂盒及相关仪器通过核酸提取、PCR扩增、芯片杂交和芯片扫描,分别对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相关基因KatG 315、inhA-15位点进行检测,将获得的INH药敏判读结果与金标准法进行比较分析;从经基因芯片检测过的菌株中随机抽取18例,用PCR法扩增包含315位点在内的KatG基因片段,经纯化后进行DNA直接测序,将基因芯片对KatG 315位点的检测结果与此法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以罗氏固体培养法获得的INH耐药结果为标准,基因芯片法对菌株INH药敏检测的准确率为73.8%;以DNA测序结果为标准,基因芯片法对KatG 315突变型(AGC→ACC)检测的准确率为88.9%.rn 结论: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INH是由于KatG 315、inhA-1基因突变所致,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大规模地确定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突变的部位和性质,其在苏州市地区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和灵敏检测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对结核生物蛋白芯检测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rn 方法:对756例肺结核患者及211例肺癌患者的结核生物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及组合情况,并进行细化研究.rn 结果: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16Kda抗体阳性率为26.32%,38Kda抗体阳性率为76.32%,LAM抗体阳性率为76.58%.16Kda抗体阳性+38Kda抗体阳性+LAM抗体阳性和16Kda抗体阴性+38 Kda抗体阳性+LAM抗体阳性2种组合达71.84%.复治涂阳患者三种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初治涂阳患者,涂阳患者的三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初治涂阴患者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rn 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法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摘要: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以病程进展快、疗效差、耐药率高、预后凶险为特征,给该病的治疗和控制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对两病并发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从传统观点考虑,两病均与营养因素相关。本课题将通过文献中报道的在中国人群具有功能性改变的CCL1基因多态性位点,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健康人群、肺结核病人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趋化因子CCL1基因的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并比较趋化因子CCL1在各人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旨在初步阐明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易感发病原因,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早期预防,尤其是针对不同CCL1基因表型个体进行个体化药物千预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通过依R菌菌株培养特性、豚鼠致病性及患者临床特征等不同角度的研究,希望不断提高对依R菌生物学特性的客观全面认识,并希望展开相关问题学术争鸣(探讨).rn 方法:1.实验菌株及病例来源:实验菌株及病例来源于重庆市肺科医院救治患者,H37Rv标准株来源于国家生物制品鉴定所.2.依R菌菌株培养特性:(1)传代培养:采用L-J法,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在有R和无R条件下进行单细胞菌菌悬液的传代接种培养4次,观察依赖现象的体外培养稳定性(菌液10-3mg/ml、0.1ml平行接种在R50、100和250 ug/ml和对照L-J培养基中,370C培养至少1个月,延长培养时间,菌落生长的差异性可更突显).(2)生长曲线:采用3D分枝杆菌全自动培养系统,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耐R菌(383株)和H37Rv标准株,分别进行有R和无R平行培养,观察其生长代谢(生长曲线)差异(菌液10-2mg/、0.1ml平行接种在R4和R ug/ml和对照7H9液体(10ml/瓶)培养瓶中,370C培养42天,分析比较生长曲线特征).3.依R菌对豚鼠的致病性: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攻毒豚鼠动物模型7周解剖肝、脾、肺脏器原始图片(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9月第29卷第9期部分公开)进行致病性盲法评价,其主要指标:脏器的大小、颜色和均一性、表面光滑性和病变特征(大小、颜色、数量、分布特征等.4.患者临床特征: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患者进行临床追踪,统计分析病史资料(包括菌株常规药敏结果等).rn 结果:依R菌菌株培养特性、豚鼠致病性及患者临床特征.rn 结论:不同耐药性(典型)临床依R菌株,在不同方法体外培养特性、豚鼠致病性和患者临床特征等方面对利福平药物依赖性显示的表现趋势相似,其依赖药物的浓度、依赖性表现程度和传代稳定性程度有差异可不同.
  •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地区龟、脓肿分枝杆菌耐药谱,评价E试验法检测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适用性.rn 方法:用GenoType Mycobacterium CM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系统筛选16株龟分枝杆菌临床菌株、20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菌株,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法检测其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多西环素、亚胺培南、利奈唑胺、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9种抗生素的MIC,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标准,评价E试验法的MIC值符合率和MIC解释的一致率.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rn 结果: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全部敏感(36/36),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低(1/36),对环丙沙星、多西环素、亚胺培南、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29/36).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2/16和12/20,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6和16/20.E试验法检测9种抗生素的MIC值分布与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值分布的总体符合率为46% (149/324),MIC解释一致率最高的分别为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和亚胺培南(35/36),其次为磺胺甲噁唑(34/36),其解释结果重大误差率为2/36;一致率较高的为环丙沙星(31/36)和妥布霉素(26/36);一致率最低的为头孢西丁和利奈唑胺(14/36),易导致MIC解释出现假阳性.rn 结论: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克拉霉素对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利奈唑胺、妥布霉素对部分龟分枝杆菌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除头孢西丁和利奈唑胺外,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均适用E试验法检测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需慎重采用E试验法检测磺胺甲噁唑的药物敏感性.
  • 摘要:目的:建立并评估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与非结核分支杆菌(NTM)的多重PCR方法.rn 方法:应用分别针对MTC的oxyR-ahpC基因间隔区、MTC和NTM的rpoB基因可变区的三对分枝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为473bp、235bp和136bp.应用该多重PCR方法对6株MTC标准株、50株NTM标准株、312株MTC临床分离株和300株NTM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初步菌种鉴定.rn 结果:经多重PCR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MTC标准株均可见473bp和235bp片段,NTM标准株仅可见136bp片段.312株MTC临床分离株中,310株扩增出473bp和235bp片段,敏感性为99.36%,特异性为99.33%; 300株NTM临床分离株中,294株扩增出136bp片段,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100%.rn 结论:该多重PCR方法可检测并鉴别MTC及NTM,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可能作为鉴别MTC与NTM的有价值的检测手段.
  •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耐药情况,为指导结核性脑膜炎药物治疗提供依据.rn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分别进行罗氏及MGIT 960快速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氧氟沙星和利福喷汀等12种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测定.rn 结果:在35例药敏实验标本中,罗氏培养耐药率为37.5%,MGIT 960快速培养耐药率为41.18%;一线药物耐药率最高的是异烟肼,其次是利福平和链霉素.二线药物中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和利福喷汀出现耐药.rn 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极易产生耐药,应在快速诊断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探讨MDR-TB患者的死亡预后的影响因素.rn 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3年3月天津市海河医院结核科86例MDR-T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0例,女26例,年龄22-69岁,中位年龄43岁.以自确诊为研究起点,以患者死亡或至2013年3月每位患者治疗观察至少2年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29例).对年龄、性别、呼吸衰竭、咯血、脓胸、基础病、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抗痨方案、合并感染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死亡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n 结果:与MDR-TB患者的死亡预后有关的因素为:反复大咯血,风险比1.59,95%CI为1.15~8.23;脓气胸,风险比3.35,95%CI为1.21~9.61;Ⅱ呼吸衰竭风险比4.01,95%CI为1.52~6.72;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比1.29,95%CI为1.15~1.56。rn 结论:反复大咯血,脓气胸、Ⅱ呼吸衰竭、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是MDR-TB患者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
  • 摘要:目的: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暴露的高危人群潜在感染的状况进行实验室监测,以了解分析潜伏性感染的状况.rn 方法:对活动性结核组、高危医务人员组、密切接触者组、生活环境密闭人群组等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血液结核抗体测定、TB DNA测定和IGRA试验等,并结合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分析高危人群潜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状况.rn 结果:普通人群组与密切接触者组结核菌素试验、血液结核抗体阳性率和IGRA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x2=31.6575、37.1294和8.6717,P=0.0000、0.0000和0.0032).生活环境密闭人群组与密切接触者组的结核菌素试验、血液结核抗体阳性率、IGRA阳性率和TB DNA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04、0.4969、0.5261和0.0078,P=0.8617、0.4809、0.4682和0.9298).高危医务人员与密切接触者组IGR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x2=0.6974,P=0.4037).rn 结论:生活环境密闭人群、与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潜伏性结核的高发人群,IGRA试验可以比结核菌素试验、血液结核抗体检测更为有效地从结核病高危人群中筛查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高危医务人员的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和高结核抗体阳性率并不代表着活动性结核的高发病率,但代表了结核分枝杆菌的高感染率.
  • 摘要:目的:通过增加痰液量和超声破碎法提取痰液中的结核菌DNA,提高结核分支杆菌荧光定量PCR的检出率.rn 方法:收集至少5ml的痰液,加入2-3倍体积的4%氢氧化钠液化后,取1ml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常规法抽提痰液中的结核菌DNA,剩余部分用于改进的超声破碎法提取结核菌DNA;两者同时在罗氏公司的LightCycler 480上进行定量PCR检测.共有206例肺结核患者和103例对照组患者;患者还同时进行结核菌涂片,并在BD公司的MAGIT960仪器上进行液体快速培养结核菌.rn 结果:采用增量超声法,对于涂片阳性,培养阳性的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由87.5%(可信区间为81.4%-93.6%)提升至95.5%(可信区间为91.7%-99.4%)(p<0.05).对于涂片阴性,培养阳性的患者,阳性检出率由57.4%(可信区间为47.5%-67.4%),提高至83%(可信区间为75.4%-90.6%)(p<0.01).增量超声法比常规方法,定量值平均提高14倍以上.rn 结论:通过增加痰液量和超声破碎法提取痰液中的结核菌DNA,显著提高了结核菌的检出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对利福平(RFP)和利福喷丁(RFT)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RFP和RFT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提供依据.rn 方法:用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方法对沈阳市胸科医院2010-2012年间所做药敏试验的分支杆菌进行菌型初步鉴定;采用绝对浓度法用RFP和RFT对分离出来的NTM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分析其药敏结果.rn 结果:3107例阳性标本中筛选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64例,分离率为2.06%,对低浓度RFP耐药率为82.8%,RFT为98.4%;对高浓度RFP耐药率为21.9%,RFT为81.3%,52株高浓度利福喷丁耐药菌株中有14例对利福平也同时耐药,其交叉耐药率为26.9%.rn 结论:RFP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低于利福喷丁,且高浓度的利福平更为有效.
  • 摘要:本院近期收治2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按结核诊治无效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患者曾反复多次入院未能明确腹痛原因.因此本文对2例患者诊疗过程整理分析,结果表明,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临床表现中80%患者出现皮疹,以颊部蝶形红斑最具有特征性,同时对称性关节痛、狼疮肾炎常见。 40%病例有消化道症状,但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较为少见,其误诊率高达88.6%。 SLE累及消化系统的基本机制是超敏性血管炎,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消化系统组织的血管病变的结果,少数又可并发急腹症,以急腹症起病的SLE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正确诊治,病死率极高。
  • 摘要:肺结核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结核,肺结核球和周围型肺腺癌在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不典型时,仅聪影像学表现临床极易误诊.本文对经肺穿刺、淋巴结活检确诊的有完整治疗的8例周围型肺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指出了该病的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以期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纠正习惯性诊疗思维.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