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喷射压力

喷射压力

喷射压力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1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81596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国润滑技术论坛(2015)暨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等;喷射压力的相关文献由708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永刚、裴毅强、刘斌等。

喷射压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1596 占比:99.89%

总计:181805篇

喷射压力—发文趋势图

喷射压力

-研究学者

  • 余永刚
  • 裴毅强
  • 刘斌
  • 曹建明
  • 洪伟
  • 王谦
  • 苏万华
  • 解方喜
  • 何志霞
  • 刘晓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桂金; 陈顺; 彭雪松; 林赫; 管斌; 黄震
    • 摘要: 稀燃汽油机能够大幅提高燃料转化效率,从而降低油耗,但同时NO_(x)排放升高。传统的三元催化转化器(TWC)在稀燃模式下只能有效控制HCs和CO排放,无法有效控制NO_(x)排放。对于稀燃汽油机的NO_(x)去除,目前主要是通过NSR催化剂来实现。但在温度高于450°C时,NSR催化剂的NO_(x)吸附率会降低,从而导致NO_(x)转化率降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喷射汽油的稀燃汽油机后处理技术,其原理是耦合TWC和NSR催化器,并在NSR催化剂前端以一定的频率喷射汽油,形成具有还原性的活性中间物种-CN和-NCO来转化NO_(x)。采用该技术,汽油机可一直运行在稀燃模式,避免切换至浓混合气燃烧模式。该技术控制简单,成本较低。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在较宽的空燃比范围内有效去除稀燃汽油机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尤其是NO_(x)。在不同工况下,NO_(x)均能保持85%以上的转化率,大大提高了稀燃汽油机的可应用性。另外,对该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汽油喷射频率、汽油喷射压力以及工况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 李增增; 张鹏涛; 程冬梅; 王培起; 贾小丽; 宋大伟
    • 摘要: 基于某重型13L发动机,研究了共轨喷油器喷射压力及流量对发动机油耗及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就特定工况点油耗而言,存在一个最优的喷射压力,超过此最优喷射压力,油耗会有一定程度的劣化;就烟度而言,每个工况点下,随喷射压力的提升,烟度都存在降低的趋势;提升喷油器喷射流量,油耗降低,但会带来一定的烟度裂化。喷射压力及流量的综合应用,是实现发动机同时降低油耗和烟度双重目标的关键。
    • 司书芳; 王辉
    •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提高,煤矿、金属矿山等的采掘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粉尘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了不同活性水的表面张力、黏度,模拟得出活性水喷雾除尘性能最佳的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本文研究成果对矿井下喷雾除尘具有重要意义。
    • 张秋华; 黄昭明; 陈伟国
    • 摘要: 为探索直喷汽油机车辆冷起动后的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特性,选取了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直喷汽油机聚类点工况,在发动机台架上试验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与喷油时刻对PN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台架的PN结果进行了整车WLTC测试循环的PN排放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油提前角分布在240°~280°曲轴转角区间时,PN排放相对较低;提高喷射压力可使直喷汽油机PN排放降低约40%~70%;提高喷射压力后,WLTC测试循环下,直喷车低速段PN降低约40%,整个测试循环PN降低约30%。直喷车冷起动低负荷工况通过选取合理的喷油提前角和提高喷射压力,可大幅降低PN排放量。
    • 李季
    • 摘要: 因使用仪器判定供水管网淹没水区域漏水点存在迟滞效应,本文在基于长期实践和观察后,首次提出“向量压力”概念,确定向量合力F_(h)与垂直于管道轴向的向量压力F_(1)重叠是供水管网“最大涌水点”产生的直接原因,并引入“法线追踪”的方法,利用“最大涌水点”逆追踪,快速对漏水点实施定位。历次的现场实践为此法的应用提供了多次验证机会,均收获了满意的效果,为快速解决漏点无法定位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 张洪生; 范良超; 田亮
    • 摘要: 喷油器是高压共轨系统中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件,而喷油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掌握其检修方法很有必要。康明斯XPI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采用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高压共轨喷油器(简称XPI喷油器),XPI喷油器广泛装配在康明斯发动机上。该系列喷油器具有超高压力(喷射压力达2 000 bar以上)和多级喷射技术等多项技术,提高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降低了排放。
    • 张美娟; 陈梓含; 王忠; 陈晟闽
    • 摘要: 采用进气道甲醇电控喷射方式,在农用单缸柴油机中掺烧甲醇,喷醇压力和甲醇温度会改变每循环喷醇量,直接影响单缸柴油机甲醇的掺烧比。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不同喷射压力、甲醇温度条件下,测量喷醇器流量随喷醇脉宽的变化规律,对循环喷醇量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提出循环喷醇量的修正MAP。结果表明,脉宽在0~0.5 ms喷醇器处于无效喷射阶段,0.5~1.5 ms循环流量随脉宽增大呈非线性增加,脉宽大于1.5 ms,循环流量随脉宽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循环喷醇量随喷醇压力和甲醇温度的提高而增大,1.5~10 ms阶段,喷射压力每提升25 kPa,循环流量平均提高4.8%,甲醇温度每提升15°C,循环流量平均提高3.2%;喷醇压力和甲醇温度变化时,提出的修正MAP能够有效对喷醇量进行校正。
    • 王巍; 赵自庆; 蔡开源; 刘奕; 刘尚; 刘伟; 王志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天然气发动机主动射流点火模式下喷射压力和喷射脉宽对射流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条件为:保持进气道压力为0.08 MPa、进气道天然气喷射脉宽为18 ms、调整射流室天然气主动喷射压力从0.5 MPa依次增加到3.0 MPa,增量间隔为0.5 MPa,主动喷射脉宽从1 ms依次增加到5 ms,增量间隔为1 ms。发动机的转速为800 r/min,点火时刻为-24°CA ATDC。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射流点火,主动射流点火可提高峰值放热速率,加速燃烧。主动喷射压力和脉宽过低时,循环波动率(COV)大;随着主动喷射压力或脉宽增加,燃烧稳定(COV<1.5%);继续增加主动喷射压力或脉宽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不大。随着主动喷射压力和脉宽的增大,发动机峰值压力和峰值放热速率增加,初始阶段燃烧速度加快,但整体燃烧持续期变长。在固定点火时刻条件下,较低的主动喷射压力和脉宽实现更高的发动机指示热效率。主动喷射压力为0.5 MPa,主动喷射脉宽为2~5 ms时,发动机取得最高的指示热效率,优化后的指示热效率提高了2.8%。
    • 雷艳; 李泳; 李志杰; 仇滔; 常凯; 彭广宇
    • 摘要: 以甲烷为研究气体,采用测量板、弹簧一阶振动系统来测量高压甲烷在圆柱形单孔喷嘴的射流特性,开展了不同喷射脉宽、不同喷射压力和沿射流方向、不同位置的高压甲烷气体射流动量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高压甲烷射流冲击测量板是非定常动态过程,测量板最大位移量与喷射脉宽、喷射压力以及沿射流方向测量板的位置有关.高压甲烷射流冲击最大动量沿射流方向发生变化,可分为初始区域和主体区域.初始区域:甲烷射流冲击最大动量先急剧减小后逐渐增加,且初始区域的长度与喷射压力存在对数关系.主体区域:甲烷射流冲击最大动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喷射压力的升高,主体区域射流冲击最大动量线性增加.
    • 陆大勇; 贾和坤; 叶泽
    • 摘要: 为研究椭圆喷孔的雾化机理,采用LES与VOF相耦合的数值模型对椭圆喷孔在背压3 MPa时,不同高喷射压力下(120、140和160 MPa)初次破碎的换轴现象与分解过程进行研究,并结合圆孔与椭圆孔的远场雾化试验,分析了初次破碎对远场喷雾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孔在高喷射压力下也会出现换轴现象,且换轴现象的次数会随着喷射压力的提高而增加;喷射压力的提高并不会影响初次破碎的液相长度,但会加快液相破碎的进程,其中液相的褶皱程度由喷雾的涡量决定;对比椭圆孔和圆孔宏观喷雾试验结果后发现,椭圆孔结合高压能够加剧初次破碎的不稳定性,促进初次破碎并提高二次雾化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