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半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9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0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1506112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天津大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等;半主动控制的相关文献由15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绍普、李忠献、李宏男等。

半主动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8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06112 占比:99.95%

总计:1506873篇

半主动控制—发文趋势图

半主动控制

-研究学者

  • 杨绍普
  • 李忠献
  • 李宏男
  • 瞿伟廉
  • 陈政清
  • 何玉敖
  • 刘永强
  • 欧进萍
  • 申永军
  • 陈水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石运东; 韦鑫; 丁阳; 王涛
    • 摘要: 在不同频率特征的地震动作用下,三维隔震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隔震层最优阻尼设计不同。文中基于单自由度体系加速度传递率函数,提出一种地震动主频相关的加速度阈值变阻尼半主动控制方法以及地震动主频分区识别方法。基于ABAQUS软件的DLOAD子程序,开展了三维隔震单层球面网壳被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有限元计算,对节点加速度、杆件轴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LOAD子程序模拟方法可实现大型工程结构的复杂半主动控制有限元模拟。频率相关加速度阈值变阻尼半主动控制方法可对地震动频率特征快速检测,控制最优阻尼缓慢变化,避免由于阻尼切换造成的结构动力响应的突增现象,对节点加速度以及杆件轴力的控制效果均接近理想最优被动控制。
    • 杨毅; 冷鼎鑫; 徐凯; 刘贵杰; 田晓洁; 谢迎春; 王泓晖
    • 摘要: 针对近海风机在风、波浪和地震3种载荷作用下的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MRE)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的海上风机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MRE的变刚度磁致力学特性及面向海上减振需求的MRE-TMD结构设计原理;其次,建立了海上风机-TMD动力学模型,计算了风、波浪及地震激励载荷;再次,应用半主动控制算法跟踪识别风机塔筒顶端响应的频率,实时调节MRE-TMD的刚度,进而对海上风机进行振动控制。通过分析导管架式近海风机在多种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可知,采用基于MRE-TMD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衰减导管架式海上风机在多种载荷作用下的振动响应。与被动TMD相比,MRE-TMD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为海上风机振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 孟凯; 顾勇; 刘豫喜; 马涛
    • 摘要: 针对传统隔振器刚度不可调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负刚度调控的半主动隔振器,通过研究绝对位移传递率特性评估其刚度可控性和隔振性能。基于场论和等效磁荷法建立了电磁负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该公式与激励电流呈现函数关系;由于电磁负刚度计算的复杂性,用最小二乘法对负刚度计算公式进行了近似;基于负刚度的近似表达,建立了正负刚度并联的半主动隔振器,分析了励磁电流对传递率和阻尼率的影响规律。试验验证了线性条件下电流对隔振器传递率作用的规律。
    • 祝世兴; 赵玉彬; 魏戬; 祝恒佳
    • 摘要: 一种高效的控制算法是提升半主动减振控制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该文在结合限阻尼系数模块、天棚控制算法及地棚控制算法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磁流变减震器,设计并优化了复合天棚控制算法。通过建立垂直方向二自由度运动模型,基于Matlab Simulink平台对不同压缩行程、复原行程二维阻尼系数赋值仿真实验,得到最优阻尼系数区间,从而搭建复合天棚控制算法的限阻尼系数模块;进而对控制算法进行赋值迭代仿真,实现对复合天棚半主动控制算法阻尼系数的优化。基于时域路面激励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复合天棚控制算法不仅克服了传统天棚控制无法有效抑制非簧载质量振动的缺点,且相比被动控制策略有效减少了加速度均方根值、相对动载荷均方根值及动挠度均方根值,可提升滑跑过程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
    • 刘江云
    • 摘要: 为了验证MR阻尼器在强迫振动下对拉索进行半主动控制的效果,本研究采用RD-1005-03型MR阻尼器,以通用设计曲线为基础,并基于Simulink系统编制半主动控制算法程序框图,实现正弦荷载强迫振动下的拉索MR阻尼器系统的半主动控制仿真。根据所提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计算拉索-MR阻尼器系统的动力响应。最后,结合各测点处加速度的均方根值,评价半主动控制的效果。
    • 王小龙; 吕海峰; 黄晋英; 刘广璞
    • 摘要: 为了实现磁流变(MR)阻尼器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阻尼力跟踪控制,克服基于逆向动力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易受模型误差和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提出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的无模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MFFFFBC)方法.利用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连续可调的特点,将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器前一时刻的控制量进行采样保持作为前馈控制器,以避免建立复杂的磁流变阻尼器逆向动力学模型.利用期望阻尼力与实际阻尼力之间的跟踪误差信号构建反馈控制器对前馈控制量进行实时修正,利用饱和函数对控制电压进行限幅,以避免控制电压高频振荡.试验结果表明,在MFFFFBC控制下输出电压连续光滑变化,与经典的基于Heaviside阶跃函数的控制相比,采用本研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黏性阻尼力和摩擦阻尼力的跟踪误差分别减小了21.98%和26.64%.
    • 张婉洁; 牛江川; 申永军; 杨绍普; 刘佳琪
    • 摘要: 针对基于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滞问题,采用了一种将可控的时滞变量引入半主动控制切换条件的控制策略,研究了考虑时滞的天棚阻尼控制切换条件对半主动阻尼减振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含有分数阶Bingham模型的线性刚度系统在基础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利用平均法得到了系统在含时滞半主动控制策略下主共振响应的近似解析解,根据Lyapunov理论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数值解验证了近似解析解的准确性,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近似解析解分析了固定激励频率下时滞对系统幅频响应特性的影响,以及主共振峰值响应和共振频率随时滞变化的特性规律.结果表明,含时滞的半主动控制系统存在一个小时滞区间,使得系统的振幅在主共振峰对应的频率附近低于不考虑时滞时系统的振幅,且存在最优时滞使得系统的振幅大幅度降低;而大时滞的引入会加剧系统的振动,导致系统的颤振.确定了基于分数阶Bingham模型的线性刚度系统在天棚阻尼半主动控制下的时滞选取原则,为振动系统半主动阻尼控制中的时滞选取提供了参考.
    • 曹淑瑛; 主雨轩; 郑加驹
    • 摘要: 针对主动悬架的高能耗问题,设计了一种混合电磁悬架双向馈能半主动控制系统。首先,建立了悬架的二自由度机-电耦合模型,设计了双向馈能电路,提出了天棚算法和滞环电流控制相结合的悬架半主动控制系统,并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和阻尼耗散机理,推导了其动力学和能量性能指标。其次,分析了被动阻尼和负载电阻对悬架动力学性能和能量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被动阻尼系数和电阻尼系数。最后,搭建了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将电磁器件产生的电能存储在直流蓄电池中,并能利用存储的电能连续调节电阻尼力来改善悬架舒适性和平顺性,显示了低能耗控制特性。
    • 张成功; 刘志盛; 向勇
    • 摘要: 针对车辆二系悬挂系统阻尼力并不能适应性地衰减由高速化、轻量化导致的车体振动激增,致使乘坐舒适性恶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轨道车辆二系悬挂参数半主动控制策略,通过Simulink和Simpack联合仿真分析,进行半主动控制优化,得出优化后的阻尼力,此研究为有效地降低车辆横向、垂向振动,提高车辆运行品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李振东
    • 摘要: 基于磁流变液在磁场下由流体变为粘塑性体的特性,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阻尼器可以通过很小的外部电流(20~50 W)提供可观的阻尼力,是一种重要的半主动控制装置。PID控制是振动控制领域应用最早的控制算法之一,为实现其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文中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仿人智能PID控制算法,用于磁流变阻尼结构的振动控制。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根据输入信息来识别被控系统所处的状态、动态特征及行为,并模仿人的智能控制决策行为来控制MR阻尼器的输入电压。为评估该方法的性能,以一个3层框架为例,分别对无控制、被动控制(Passive-off/Passive-on)、PID控制、仿人智能PID控制以及理想主动控制下的减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R阻尼器的仿人智能PID控制对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效果较好,超过了2种被动控制和传统PID控制,而且在某些方面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理想主动控制的性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