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流变阻尼器

磁流变阻尼器

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913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5篇、会议论文132篇、专利文献2999412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农业机械学报、功能材料、振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2009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等;磁流变阻尼器的相关文献由264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国良、谭和平、谭晓婧等。

磁流变阻尼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5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99412 占比:99.97%

总计:3000429篇

磁流变阻尼器—发文趋势图

磁流变阻尼器

-研究学者

  • 胡国良
  • 谭和平
  • 谭晓婧
  • 谢宁
  • 刘强
  • 喻理梵
  • 杨绍普
  • 席仁强
  • 李晓艳
  • 班书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田应飞; 夏东斌; 杜秀梅; 卢胜; 晏迅; 蒋和跃
    • 摘要: 磁流变阻尼器作为车辆智能悬架系统的核心元件,其逆模型的精度是影响车辆悬架减振控制性能的主要因素。文中针对全地形车悬架系统中磁流变阻尼器的滞回非线性导致建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改进的Gath-Geva聚类的模糊T-S建模方法。通过MTS试验机对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工作频率、幅值和激励电流下的输出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基于试验测试结果和T-S模糊推理方法,建立了阻尼器的逆向模型。采用改进Gath-Geva聚类方法对建立的T-S模糊模型参数进行辨识,获得了激励位移、速度、阻尼力和控制电流之间的关系,提高建模精度和参数辨识速度。最后,通过试验对所提出的模糊非线性建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阻尼器的控制电流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电流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均方根误差仅为0.0088 A。
    • 张忠奎; 高峰; 李艳; 闫洋洋
    • 摘要: 针对液体静压导轨在高速启停及变速瞬间切向振动的问题,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机床静压导轨切向运动方向的抑振。建立了系统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增量谐波平衡算法,以弧长作为控制增量研究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数值计算发现:磁流变阻尼器抑制静压导轨的振动是可行的;阻尼器控制电流由零逐渐增大时,振动系统幅频响应由硬特性向软特性转变,出现滞后区变窄、消失及二次跳跃现象;不同频率时,系统振幅与阻尼器控制电流关系曲线差别较大,频率较小时,振幅随阻尼器电流的增大而单调减小,而频率较大时,曲线复杂,出现跳跃现象。最后实验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能够很好的抑制静压导轨的振动。
    • 韩刚; 刘瑞; 吕鹤
    • 摘要: 建立了简化的整车系统振动模型,研究汽车车身垂直振动非线性响应行为。利用SolidWorks与SimMechanics联合仿真方法,分析悬架系统的几何非线性和非线性磁流变阻尼力对其振动行为的影响,讨论其垂直振动位移响应的二次及以上谐波成分随系统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系统响应出现二次及以上的谐波成分,甚至在特定的外激励频率和幅值下,会产生二次和三次超谐波共振,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振动行为,导致车辆乘坐舒适性不佳。该工作对带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悬架系统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
    • 张帆
    • 摘要: 冲击隔离系统的作用是在船体和电子设备之间添加隔离装置,降低电子设备受到的船体冲击载荷,对于保障船舶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冲击隔离系统采用弹簧等机械阻尼元件进行冲击隔离,这种隔离系统只能被动减振,本文介绍一种磁流变智能阻尼器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检测机械设备的冲击隔离系统,通过建立船体与隔离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中完成了较准确的冲击隔离系统的振动响应仿真。
    • 刘月辰; 王强; 刘明斗
    • 摘要: 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由于其结构限制,节流通道横截面积与活塞大小及阻尼器其他结构尺寸互相关联,导致其阻尼力及可调阻尼比不能同时兼顾,致使冲击环境中应用的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复杂、尺寸过大。对此,提出一种节流通道旁置的新型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基于流体力学理论,根据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详细讨论了磁流变液在节流通道内的流速分布,并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建立其流速表达式及其力学模型。在流体行为指数等于1时,通过力学模型得到阻尼力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准静态模型的准确性,为新型阻尼器的设计提供了公式和理论指导。
    • 韦鑫鑫; 朱孙科; 邓召学
    •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整车振动抑制的磁流变阻尼器协同优化方法。设计一种具有锥形倾斜角度阻尼通道的磁流变阻尼器,推导了其阻尼力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磁路结构参数进行分析。搭建了整车七自由度模型,通过ISIGHT软件搭建协同优化仿真平台,以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和车身垂向加速度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优化后的阻尼器能更好的提高了车辆平顺性和操稳性。
    • 黄腾逸; 周瑾; 孟凡许; 郭鑫星
    • 摘要: 为建立准确的磁流变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采集试验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与模型修正。结果表明通过参数辨识与模型修正建立的磁流变悬架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能模拟实际模型在不同激励信号下的振动响应。通过修正后的模型分析磁流变阻尼器各结构参数对磁流变悬架减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何种类型的激励下阻尼间隙与活塞直径这两种结构参数对磁流变悬架的减振性能影响较大,在正弦激励下活塞直径对悬架的加速度与动载荷影响因子最大,分别为1.287 5、1.072 7。在道路谱激励下活塞直径对悬架的动载荷影响因子最大,其值为0.810 4;而阻尼间隙对车身加速度影响因子最大,其值为0.635 5。
    • 居本祥; 吕冰
    • 摘要: 对传统的磁流变阻尼器活塞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集成式电磁活塞结构,即将整个磁路集中于活塞部分,并建立了基于流动工作模式的理论分析模型。针对磁路模型进行了2D、3D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利用2D仿真分析了相关结构参数对磁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3D磁路仿真完善并验证磁路设计的合理性;根据提出的磁路结构研制磁流变阻尼器样机,通过电测示功机进行示功及速度特性试验,表明该阻尼器具有优良的磁致阻尼性能,证明了集成式电磁活塞结构设计的有效性。
    • 王小龙; 吕海峰; 黄晋英; 刘广璞
    • 摘要: 为了实现磁流变(MR)阻尼器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阻尼力跟踪控制,克服基于逆向动力学模型的前馈控制易受模型误差和外界干扰影响的问题,提出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的无模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MFFFFBC)方法.利用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连续可调的特点,将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器前一时刻的控制量进行采样保持作为前馈控制器,以避免建立复杂的磁流变阻尼器逆向动力学模型.利用期望阻尼力与实际阻尼力之间的跟踪误差信号构建反馈控制器对前馈控制量进行实时修正,利用饱和函数对控制电压进行限幅,以避免控制电压高频振荡.试验结果表明,在MFFFFBC控制下输出电压连续光滑变化,与经典的基于Heaviside阶跃函数的控制相比,采用本研究所提出的控制策略,黏性阻尼力和摩擦阻尼力的跟踪误差分别减小了21.98%和26.64%.
    • 杨坤全; 黄惠
    • 摘要: 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是影响现有汽车悬架用磁流变(MR)阻尼器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商用成品磁流变液为基础,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改善其在磁场作用下的沉降性能。首先对磁场作用下影响磁性颗粒在磁流变液中沉降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市场现有磁流变液(MRF)产品MRF-450为基础,通过微观结构及导电导磁性能分析,对制备条件和配方进行改进;最后对改善后的磁流变液进行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在改善沉降性的同时保证了力学性能,基于导电原理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在MR阻尼器中静置24周后的沉降率仅为1.5%,相比传统MRF-450降低19.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