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态吸附

动态吸附

动态吸附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15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5593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膜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等;动态吸附的相关文献由1306位作者贡献,包括姚虎卿、杨云生、马正飞等。

动态吸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593 占比:99.83%

总计:185905篇

动态吸附—发文趋势图

动态吸附

-研究学者

  • 姚虎卿
  • 杨云生
  • 马正飞
  • 刘哲知
  • 朱诗杰
  • 王刚
  • 王晟
  • 闫柯乐
  • 刘廷岳
  • 刘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春晖; 王文倩; 师学璐; 全炳旭; 杨博; 霍倩倩; 王新玲
    • 摘要: 针对矿井水中Fe^(2+)、Mn^(2+)浓度超标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纳米MnO_(2)和纳米TiO_(2)负载于天然斜发沸石表面制备出MnO_(2)/TiO_(2)改性沸石滤料,并分析了沸石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采用单因素动态吸附试验和Thomas模型拟合探究了MnO_(2)/TiO_(2)改性沸石对模拟矿井水水样中Fe^(2+)、Mn^(2+)的去除效果及机理,并考察水流速度、滤层厚度、溶液pH及硬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天然沸石而言,MnO_(2)/TiO_(2)改性沸石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和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增大.当水流速度为7 m/h、进水pH为9.5、水质硬度为350 mg/L、滤层厚度为110 cm时,改性沸石对Fe^(2+)、M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810、6.549 mg/g,且Thomas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改性沸石对Fe^(2+)、Mn^(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反冲洗试验结果表明,反冲洗强度为13 L/(m^(2)·s),反冲洗时间大于7 min时,改性沸石的再生效果良好,可重复使用.研究显示,本文制备的MnO_(2)/TiO_(2)改性沸石吸附滤料可为同步去除矿井水中Fe^(2+)、Mn^(2+)污染提供一种解决办法.
    • 颜汝玉; 张宝浩; 贾婧; 宋健
    • 摘要: 含染料的工业废水不断危害着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水中去除染料以净化环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一种快速且高效的方法,首次将双组分凝胶剂负载在三聚氰胺海绵上制备了复合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可选择性吸附阳离子染料,其中对罗丹明6G的吸附量高达711.75 mg·g^(-1),且因三聚氰胺海绵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比表面积,MS-AO6S可在6 h内快速完成静态吸附过程,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此复合材料还可用于染料的动态吸附,对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骆欣; 刘瑞森; 徐东耀; 叶锦莎
    • 摘要: 以热改性粉煤灰作为吸附剂,采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探究了床层高度、流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动态吸附曲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吸附模型的研究,分别研究了Thomas、Yoon-Nelson和Adams-Bohart三种吸附模型。同时也探讨了双组分污染物体系中MFA对Cu^(2+)的动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Cu^(2+)的穿透时间随初始离子浓度和流量的增加而缩短,随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延长。MFA吸附Cu^(2+)的动态行为符合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降低床层高度、增加初始浓度和流量可以提高Cu^(2+)的吸附速率。根据MFA吸附Cu^(2+)前后的表征,吸附主要机理包括含氧官能团与Cu^(2+)的络合和Na+等阳离子与Cu^(2+)的离子交换。在双组分污染物体系中,溶液中的Zn^(2+)、Pb^(2+)对MFA的Cu^(2+)吸附均产生抑制作用,其影响大小为Pb^(2+)>Zn^(2+)。
    • 王园; 鞠立逵
    • 摘要: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于兰州理工大学的生物实验室进行了8种微生物药品的分离纯化实验。在微生物药品发酵液中分3次加入大孔吸附树脂,得到微生物药品的活性物质提取液;再通过去杂质溶剂与洗脱剂,对提取液进行梯度洗脱;利用制备性HPLC纯化真空浓缩后的提取液,获取活性物质单品。在150min提取时间、30~40°C提取温度、4BV的100%甲醇洗脱剂等条件下,可以获得高达98.99%纯度的微生物药品中的活性物质单品,并且使用4BV的洗脱剂就可以将腐霉素全部洗脱出来。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微生物制药分离纯化,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活性物质。
    • 闵奇; 韩子恒; 白仁碧; 杨晶晶
    • 摘要: 采用动态吸附实验法,分别考察不同空床接触时间、空床体积、初始进水浓度和进水pH等条件下载铁聚合物吸附剂CS/CA-Fe对锑(Ⅴ)的吸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CS/CA-Fe对锑(Ⅴ)动态吸附过程的穿透曲线符合逻辑斯谛曲线,空床接触时间越长或空床体积越大,吸附剂利用率越低;初始进水浓度越大,出水达到泄漏浓度的产水量越小;进水pH对锑(Ⅴ)穿透曲线的影响显著,当pH为5.0时,吸附柱出水中锑(Ⅴ)的浓度大于泄漏浓度;自来水中共存离子的竞争作用导致锑(Ⅴ)的穿透时间大幅缩短。
    • 庄海波; 杨林; 邓强; 叶润州; 吴赵敏
    • 摘要: 近年来离子交换技术在湿法磷酸净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采用Sinco-430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脱除磷酸中的锰离子,考察了流量、磷酸溶液初始锰浓度、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进液流量、提高溶液初始锰浓度以及升高温度均有利于缩短树脂饱和时间,但进液流量的增大会降低树脂的吸附率,而温度的升高则会降低树脂的饱和吸附量.在进液流量为4.0 mL/min、溶液初始锰质量浓度为10.22 mg/mL、体系温度为35°C的条件下,树脂对锰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64.76 mg/g、吸附效率为63.55%.采用Thomas,Yoon-Nelson和Yan 3种吸附模型对动态吸附过程数据进行拟合,发现Yan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而且由其计算得出的饱和吸附量与实验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在6.93%~10.91%.
    • 周春江
    • 摘要: 12月30日,浙江省茶叶学会组织专家对中茶院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活性成分绿色制备及防腐、保鲜功效与应用技术研究”任务获得的四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茶黄素绿色精制技术”首次利用药品级吸附剂—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用于高纯度茶黄素的富集,采用食品级乙醇洗脱,实现茶黄素的绿色精制。获得了一套用于精制纯化茶黄素的工艺和技术参数,包括溶解茶黄素粗品的乙醇-乙酸体系、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预柱前处理去色素技术、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填料动态吸附-乙醇洗脱茶黄素的技术参数;制备了59.47%茶黄素产品、回收率85.99%和97.77%茶黄素产品、回收率22.96%。
    • 李喜林; 于晓婉; 李磊; 王来贵; 刘思源
    • 摘要: 针对矿区地下水中氟、铁、锰污染超标问题,利用湿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蛇纹石负载羟基磷灰石(Srp/HAP)复合吸附剂,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研究Srp/HAP对F-,Fe2+,Mn2+的同步吸附性能,考察吸附床高度、流速及进水质量浓度对穿透过程的影响.采用Adams-Bohart,Thomas模型拟合和SEM,EDS,XRD,BET,FT-IR等微观表征,分析Srp/HAP对F-,Fe2+,Mn2+的吸附机理.结果 表明,制备的Srp/HAP复合吸附剂颗粒紧实,既有Srp表面的片状卷曲结构,又解决了HAP表面团聚问题,负载后颗粒的比表面积、孔容均有明显增加,具有较好的表面孔隙结构,有利于氟、铁、锰的同步吸附去除.吸附柱吸附总量随床柱传质区高度的增加和3种离子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进水流速为4 mL/min时动态柱对离子的动态吸附容量最高,流速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复合吸附剂的动态吸附;在吸附剂填充高度15 cm,进水流速为4 mL/min时,动态柱对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5,20和5 mg/L的F-,Fe2+,Mn2+的最大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1.567,7.008和1.615 mg/g.采用Thomas模型能较好描述Srp/HAP对F-,Fe2+,Mn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微观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既有表面物理吸附,也有化学吸附,化学吸附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作用.F-部分取代HAP中的OH-,Fe2+和Mn2+则取代Srp中的Mg2+,使得F-,Fe2+,Mn2+在复合颗粒表面的赋存状态主要以Fe3Si2(OH) 4O5,Mn3 Si2(OH)4O5,Ca5(PO4) 3F化合物存在,另外HAP晶体表面的PO43-与Fe2+和Mn2+也可能发生络合作用.蛇纹石负载羟基磷灰石复合颗粒可作为矿区处理含氟、铁、锰离子地下水的优良吸附剂.
    • 常印忠; 张生栋; 陈占营; 刘蜀疆; 张仕学
    • 摘要: 高效吸附剂是大气放射性氙取样分析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为提高探测灵敏度,需获得对大气中痕量氙具有更高吸附性能的吸附剂.研究了10种分子筛对痕量氙的动态吸附性能,利用氮气静态吸附对分子筛的孔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了孔结构特征与分子筛动态吸附性能的关系.选择吸附量较高的分子筛,进一步研究了原料气流量、吸附压力和氙浓度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A分子筛具有较适合的孔径,对氙的动态吸附性能优于13X分子筛;ZSM-5分子筛可能因晶穴内极性较强和具有较适合的孔径,对氙的吸附能力最强;痕量氙在ZSM-5分子筛上的动态吸附系数随吸附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流量增大先下降而后趋于稳定,氙浓度在7.6×10-9~3.0×10-8 mol/L范围内对其无明显影响.
    • 李艳红; 王国豪; 张立浩; 梁森; 朱义年
    • 摘要: 以铁改性毛竹生物炭复合材料(PMC-Fe/C-B)为吸附剂,使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模拟动态吸附过程,探究P(Ⅴ)溶液初始浓度、流速、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剂粒径以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PMC-Fe/C-B吸附P(Ⅴ)的影响.通过SEM-EDS、XRD、FT-IR和XPS等现代表征手段分别对吸附P(Ⅴ)前后的PMC-Fe/C-B进行表征,结果显示PMC-Fe/C-B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与P(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伴随有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动态吸附模型结果显示,在初始浓度为10 mg·L-1,进水流速为5.136 mL·min-1,pH为3,吸附剂粒径>100目(<0.149 mm)、吸附温度为35°C以及投加量为0.5 g的条件下,PMC-Fe/C-B对P(Ⅴ)的最大吸附容量qe,exp为14.26 mg·g-1,去除率为77.65%.Thomas模型能较好地拟合PMC-Fe/C-B对P(Ⅴ)的动态吸附数据,Ct/C0、t之间的相关性显著(R2=0.9368~0.9912).改性材料PMC-Fe/C-B在废水除P(Ⅴ)的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