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化潜能

分化潜能

分化潜能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327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生物学教学、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第六届全国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大会、2012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等;分化潜能的相关文献由53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伟、周广东、曹谊林等。

分化潜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3.4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0%

专利文献>

论文:4327 占比:96.39%

总计:4489篇

分化潜能—发文趋势图

分化潜能

-研究学者

  • 刘伟
  • 周广东
  • 曹谊林
  • 关伟军
  • 丁红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冯萍
  • 刘爱军
  • 崔磊
  • 张丹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展鹏(综述); 周志红(审校); 黄海燕(审校); 李洁(审校); 吴志远(审校)
    • 摘要: 慢性创面的形成及愈合机制较为复杂,是目前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对创面上皮化、血管化及调节创面炎症反应等的积极作用已被大量体外实验及基础实验证实,这表明ADSCs有望成为创面治疗的一种新的可行方法应用于临床。本文就ADSCs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丁赛; 张红霞; 朱海英
    •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来源非常广泛。虽然各种组织来源的MSCs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但在标准培养条件下该类细胞均可以贴壁生长;细胞群体中有95%以上的细胞表达典型的间充质标记分子,如CD73、CD90和CD105,但缺乏造血标记分子CD14、CD19、CD34、CD45和CD79a的表达;特别是均具有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能力。这些性质是国际细胞治疗协会给出的定义该类细胞的最低标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指来源于新生儿脐带组织中的多能干细胞。目前来看,从脐带不同解剖学部位(区室)获得的MSCs的生物学性质也存在差异,其中从脐带华通氏胶中分离获得的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在增殖能力、分化潜能、免疫调节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区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用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及免疫调节的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被认为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围绕近年来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建系、增殖特性、分化潜能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化学诱导分化方案的建立和优化,认为与通过遗传改变诱导重编程方法相比,化学诱导分化方法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 王育南; 吴月; 宋哈楠; 张涛; 关伟军
    • 摘要: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胰腺间充质干细胞(pancrea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进行原代培养并研究其体外分化潜能,为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学方面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本研究从3月龄的西门塔尔牛胚胎中无菌分离胰腺组织,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PMSCs,进行原代培养;绘制第3代、第9代、第15代细胞生长曲线并测定群体倍增时间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34和CD45),RT-PCR检测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6、CD166、CD34和CD45);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其基因稳定性,通过向成脂、成骨、成软骨和成肝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成功分离出PMSCs,细胞贴壁后形态均为长梭形,漩涡状生长,生长趋势呈典型的S形;第9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显著低于第15代而高于第3代(P<0.01);第9代PMSCs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第3代而显著高于第15代(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RT-PCR结果显示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6和CD166,未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与国际细胞治疗学会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指定的MSCs表面标记物相对应;核型分析表明,PMSCs为正常二倍体(2n=60,XY),染色体基因组未发生变异;特异性染色和RT-PCR结果表明,从西门塔尔牛体内获得的P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肝样细胞。本试验证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西门塔尔牛P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PMSCs具有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的特点,与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可为组织工程学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 薛玲玲; 陈锦阳; 庄盼; 刘军权
    • 摘要: 人羊膜上皮细胞和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人羊膜组织中,统称为人羊膜细胞.人羊膜细胞可塑性强,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并且免疫原性低,移植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人羊膜上皮细胞和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使其符合干细胞药物产品的标准,将其应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肾损伤等,均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此外还为许多疑难杂症提供了治疗方向.本文将从羊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离方法、表面标记物、分化潜能和对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王姝妤; 叶紫芸; 王春生
    •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其自我更新、长时间增殖、免疫调节和多谱系分化等特性为人类和动物诸多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各种干细胞类型中,间充质干细胞由于来源广泛、易于获取以及在特定培养条件下仍然具有分化为各胚层细胞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家畜特别是牛的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取得了进展,对牛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培养条件以及实际应用都有了长足进展.但是,依旧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狭窄,传代次数有限,分化潜能有争议,实验数据不足导致相关机制不明晰等问题.提出了拓展充质干细胞来源、优化培养条件、增加资助力度和临床试验等建议.旨在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 丁晓雨; 朱晓明; 钱昱; 刘志强; 张海涛
    • 摘要: 目的 研究人诱导型多能干细胞(hiPSC)不同多能标志物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其心肌、神经分化潜能的相关性,为hiPSC作为种子细胞在心脏、神经再生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指导.方法 以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系h1ESC作为对照,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2株hiPSC细胞系多能性基因的表达水平;随后,分别利用心肌分化培养基与神经分化培养基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在心肌分化中,通过比较搏动区域数量与面积以及心肌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鉴定不同hiPSC的心肌分化潜能;在神经分化中,通过比较早期花结样细胞团的数量与神经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鉴定不同hiPSC的神经分化潜能.最后,通过比对hiPSC多能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高低与谱系分化潜能高低的对应关系,揭示两者的潜在相关性.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两株hiPSC相比,hiPSC-0100细胞系中SOX2表达显著较高、NANOG显著较低,hiPSC-WTB细胞系SOX2表达显著较低、NANOG显著较高(P<0.05).在分化潜能上,形态学与RT-qPCR检测共同显示,hiPSC-0100表现相对较低的心肌分化潜能、较高的神经分化潜能,hiPSC-WTB表现较高的心肌分化潜能、较低的神经分化潜能(P<0.05).结论 高表达SOX2、低表达NANOG的hiPSC细胞系倾向于具有较高的神经分化潜能;高表达NANOG、低表达SOX2的hiPSC细胞系倾向于具有较高的心肌分化潜能.
    • 崔逸爽; 赖振权; 赖铭; 李琪佳; 王茜
    • 摘要: 骨关节炎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退行性疾病,由增龄、肥胖、创伤等因素引起,对中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大.与传统的应用药物、蛋白质,以及抗体疗法相比,于细胞有望彻底改变治疗骨关节炎的医疗方式,因其具有替代和修复骨关节炎关节等组织和器官的能力,并且有较好的同源性和较低的免疫排斥反应.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s,MSCs)发源于中胚层,可分化为不同细胞形成起源于中胚层谱系的组织器官.鉴于其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MSCs也已被尝试用于治疗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外胚层和内胚层谱系的组织器官.MSCs是否可以分化为中胚层谱系以外的谱系,以及治疗外胚层和内胚层谱系组织器官病症的有效性一直在争论研究.此篇综述将讨论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MSCs的发育起源和分化潜能以及MSCs和支架材料在治疗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 罗惠娜; 樊全宝; 江文康; 赵明明; 王静静; 罗冬章; 王丙云
    • 摘要: 【目的】建立奶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分化能力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推广AD-MSCs在畜牧生产及其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奶牛AD-MSCs并进行代传培养,绘制P3、P6和P9代奶牛AD-MSCs的生长曲线及测定其群体倍增时间,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进行奶牛AD-MSCs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鉴定其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并检测冻存奶牛AD-MSCs复苏后的存活率。【结果】分离及传代培养获得的奶牛AD-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长梭形,折光性强,生长状态良好,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奶牛AD-MSCs高表达MSCs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90和CD105,但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标志物CD45;分别使用干细胞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诱导的奶牛AD-MSCs经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钙结节和红色脂肪滴。冻存6个月后进行细胞复苏,奶牛AD-MSCs的存活率高达96%;复苏奶牛AD-MSCs培养4 h内贴壁,呈典型的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2 h细胞融合达80%~90%。【结论】通过I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奶牛腹部脂肪组织分离获得的奶牛AD-MSCs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为畜牧生产研究及奶牛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种子细胞来源。
    • 李倩; 关伟军; 于沿泽; 张明海
    • 摘要: 由仔猪脑部海马体齿状回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利用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特定生长因子方式培养;采用RT-PCR鉴定神经干细胞和诱导分化后细胞生物特性;利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克隆的细胞抗原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表达.由海马体齿状回分离的细胞群具有连续克隆能力;根据免疫荧光检测,脑神经干细胞表达巢蛋白、配对盒因子6和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0;体外培养下NSCs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源性细胞,且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分离和培育NSCs细胞结果显示,其具有更新能力和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潜能,可为干细胞移植提供基础数据.
    • 郭冬阳; 卢艳; 岳影星; 杨舟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维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UC-MSC与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按照造血支持能力常用的方案共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4组,IL-4处理组加入IL-4(20 ng/ml)培养14 d.收集细胞并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34的细胞比例.取3×103个细胞,加入到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4 d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种集落的形成,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中巨噬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CD11b、CD14和CD15的表达.对两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入IL-4后,共培养体系中细胞数量(1.31±0.05)×105个/孔与对照组(2.80±0.28)×105个/孔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P<0.05),并且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其中的CD34+细胞比例也有降低.3×103个IL-4组得到的细胞形成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9.33±1.53)个/孔较对照组(17.67±0.58)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P<0.001);形成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15.67±3.22)个/孔较对照组(29.33±4.04)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5);形成总集落单位的能力(39.33±9.07)个/孔较对照组(62.67±6.66)个/孔也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IL-4组得到的细胞分化出的细胞总数(3.67±1.71)×105个/孔与对照组(9.50±3.13)×105个/孔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5),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分化成的细胞中CD14+细胞比例也下降.结论 IL-4可以降低UC-MSC对造血干细胞分化潜能的维持能力,提示在Ⅱ型辅助T细胞相关体液免疫疾病中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时,也需要兼顾机体造血相关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