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
入学准备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5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067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山东教育:中学刊、动漫界:幼教365、山西教育:幼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18届学术年会、国立嘉义大学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等;入学准备的相关文献由614位作者贡献,包括盖笑松、王声平、冯晓霞等。
入学准备
-研究学者
- 盖笑松
- 王声平
- 冯晓霞
- 于涛
- 孙蕾
- 无1
- 王晓芬
- 周欣
- 宋兵
- 宋爱芬
- 张向葵
- 张园园
- 曾守锤
- 李敏谊
- 苍翠
- 邰宇
- 刘德永
- 夏小英
- 姜瑾
- 崔利玲
- 彭云
- 李大维
- 杨彦
- 林检妹
- 潘月娟
- 王菠
- 肖树娟
- 肖湘宁
- 郝慧颖
- 郭璇
- 钱志亮
- 陈学锋
- 高丙成
- 丘霞霞
- 严冷
- 刘丽伟
- 刘云艳
- 刘焱
- 刘畅
- 史瑾
- 吴剀
- 吴贝加
- 周雨帆
- 张绍琼
- 张雪薇
- 曲宁
- 本刊编辑部
- 李君
- 李沐蕾
- 李静
-
-
白丽萍
-
-
摘要:
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入学准备”大多与“幼小衔接”并提,二者界限模糊。2021年3月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中附带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将“幼小衔接”划归为两项相互联系又重点各异的工作:一是由幼儿园引导的“入学准备”工作,二是由小学实现的“入学适应”工作。两个阶段的工作均包含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大领域。
-
-
赵小霞
-
-
摘要:
2021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教育工作者明确了幼小衔接的思想方向与行动指南,也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的养育指导。幼儿园和家庭一定要形成教育合力,从生活、劳动、学习以及情绪情感等方面共同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一要做好生活习惯提前调整。小学的作息习惯、生活节奏与幼儿园大为不同。
-
-
周建华
-
-
摘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白沙中心幼儿园作为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镇的一所公办幼儿园,坚持以家长引领和教师培养为切入点,促进幼小科学、有效衔接。一、家园共育,立德树人共践行1.进行联合教研,双向交流和研讨,结合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小衔接工作实施路径,找准衔接点和发力点,构建科学、和谐、有效的幼小衔接体系。2.举办幼儿园系列幼小衔接讲座、入学准备讲座,邀请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经验分享等,稳步推动幼小衔接。
-
-
-
-
摘要:
编者按:幼小衔接是一个家园共同关注的话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相关工作取得实效,需要统筹各方资源。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同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专业资源,加强幼小衔接科学研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与以往有所不同,国家开始从行政层面大力推动幼小双向衔接。在“双减”背景下,幼儿园应如何积极作为,如何科学有效地持续优化幼小衔接工作呢?
-
-
裴长安;
吕玮钰
-
-
摘要:
随着《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印发,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要实现双向衔接,而儿童入学准备也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发文趋势、高被引文献、核心作者和发文机构的共现图中,直观地呈现出当前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的热点领域。对未来入学准备领域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展望:评价工具需要增加评加项目和扩大研究范围;研究群体需要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要提高合作意识;研究内容需要从借鉴其他国家到逐渐本土化;研究对象需要多关注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
-
-
刘冰灵
-
-
摘要:
教育部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将“生活准备”列为幼儿入学准备的四个关键内容之一,关照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澄清了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幼儿入学准备的片面认识——过于追求知识本位的学习,主观地缩小了幼小衔接的范围。幼小衔接的内容不能局限于知识上的准备与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能力的训练,幼儿园应全方位地进行幼小衔接。本文就当前儿童入小学后在生活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谈具体的对策。
-
-
宋妍萍
-
-
摘要:
家长作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是思考当前幼儿园课程适宜性的重要声音。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公办幼儿园大班家长和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幼儿园大班家长担心孩子入学准备不足,96.5%的一年级家长认为孩子存在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家长们均提到了学习、生活、社会、身心四个方面,都非常关注学习准备(适应)和生活准备(适应)的不充分。基于家长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本研究建议幼儿园增加集体规则游戏,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进一步明确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施共同体,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
-
杨彦捷;
李林曦
-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尽早开始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自21世纪初,瑞士各州政府将4~6岁儿童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学前两年的教育成为早期家庭教育与后期小学教育之间的过渡阶段。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阶段的双向衔接功能方面,瑞士各州政府采取了制定一体化的儿童发展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灵活的模块化教学时间和形式、提供多方协作的儿童入园支持等策略,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多主体双向互动的幼小衔接机制、灵活弹性的教学时间和交替式教学形式等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
-
卓燕平
-
-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幼儿教育与城镇幼儿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素养上,更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导致农村幼小衔接教育形式大于价值,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习惯与能力,没有做好升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
-
刘妮妮
-
-
摘要: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幼小衔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受传统教育影响,部分幼儿园为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教育情况,严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对他们未来的小学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对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入学准备问题展开了探究,针对现阶段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情况进行阐述,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以供家长和教师参考。幼小衔接的内容主要是指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