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AMPA受体

AMPA受体

AMPA受体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357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7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等;AMPA受体的相关文献由548位作者贡献,包括B.M.萨瓦尔、D.M.斯旺森、M.K.阿梅里克斯等。

AMPA受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6357 占比:99.35%

总计:16464篇

AMPA受体—发文趋势图

AMPA受体

-研究学者

  • B.M.萨瓦尔
  • D.M.斯旺森
  • M.K.阿梅里克斯
  • S.拉沃拉
  • S·J·A·格罗夫
  • 张明强
  • 梅其炳
  • 陈恒胜
  • J.K.里尔
  • J·亚当-沃勒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珊珊; 刘晓朦; Elona Khasanova; 武继婷; 李子欣; 周悦; 张黎明
    • 摘要: 目的观察大麻二酚(CBD)对双侧脑室内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的散发阿尔茨海默病(sAD)大鼠认知功能和脑内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大麻二酚(CBD)+假手术组(CBD+S),模型组(STZ),CBD+模型组(CBD+STZ)。水迷宫和跳台试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脑内GluR1和GluR2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中与S组比较,STZ组大鼠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STZ组比较,CBD+STZ组逃逸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跳台试验中,与S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比较,STZ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STZ组比较,CBD+STZ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STZ组比较,CBD+STZ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luR1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与STZ组比较,CBD+STZ组大鼠皮质和海马GluR2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1)。结论大麻二酚通过调节脑内AMPA受体表达改善STZ诱导的大鼠认知损害。
    • 黄扬; 崔子芝; 翁宇璇; 周怡飞; 林威; 林春
    • 摘要: 目的:探究海马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factor,NSF)在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中枢敏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新生SD乳鼠出生第3天至第21天,每日固定时间给予3小时的母婴分离。对照组乳鼠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待大鼠生长至8周,检测大鼠腹外斜肌对40 mmHg和60 mmHg结直肠扩张引起的放电反应,评估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性;(2)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NSF的表达;(3)大鼠行海马脑立体定位置管,双侧海马CA1微量注射不同剂量NSF的特异性抑制剂pep2m,比较给药前后腹外斜肌放电反应的差异;(4)用含有pep2m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60 min,取海马组织,免疫印迹法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lph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2,GluR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IBS模型大鼠海马NSF表达显著增高;海马双侧微量注射pep2m可剂量依赖性抑制IBS模型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用含有pep2m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片后,IBS模型大鼠海马Glu R2表达显著降低。结论:海马NSF可通过增强AMPARs-Glu R2的功能,诱导慢性功能性内脏超敏反应。
    • 吴丽阳; 章军建
    • 摘要: AMP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其内化及降解受多种因素调控.AMPA受体内化在突触可塑性的精细调控起重要作用,与长时程抑制和遗忘密切相关,在认知功能障碍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等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对AMPA受体内化及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 颜颖慧; 杨梦婕; 王梅; 杜娆; 朱增燕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成熟过程中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α-amino-3-hydroxyl-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AMPA)受体亚基GluA2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培养至4(days in vitro,DIV)、7 DIV、14 DIV及20 DIV,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标记神经元内PSD95和GluA2,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60倍下拍摄记录,并进行共定位分析.结果 随着神经元的成熟,PSD95逐渐呈点状密集分布于树突和树突棘;GluA2则在胞体、轴突、树突及树突棘均匀分布;4DIV和7DIV神经元树突部位PSD95与GluA2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0.033和0.734±0.019,显示强烈的共定位;而在14DIV和20DIV二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则为0.547±0.021和0.574±0.024,呈现中等程度相关.结论 GluA2在原代海马神经元成熟过程中胞内分布无特异性,PSD95的胞内功能定位依赖于树突棘状结构的产生,而GluA2与PSD95在成熟神经元树突棘的共定位提示在此树突棘存在着包含AMPA受体的稳定突触.
    • 肖煦晖; 李惠蓉; 肖志勇; 李金成; 肖楚丽
    • 摘要: 目的 探索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对嗅球切除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嗅球摘除术建立小鼠嗅球切除(olfactory bulbectomy,OBX)模型,分别采用旷场测试观察小鼠活动度,强迫游泳测试和悬尾测试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结果 OBX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测试中抑郁样行为及旷场测试中激越行为显著性增加,而p-CA改善了OBX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测试中的抑郁样行为及旷场测试中的激越行为.此外,AMPA受体拮抗剂NBQX处理阻断了p-CA的这种改善作用,AMPA受体激动剂CX546处理增强了p-CA的这种改善作用.结论 P-CA改善OBX小鼠抑郁样行为,AMPA受体可能介导了此作用.
    • 王晓坤
    • 摘要: 方法老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16~20月龄,体重500~6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只大鼠.⑴对照组;⑵七氟醚麻醉4h组(实验组),实验组吸入2.5%七氟醚4h进行麻醉,对2组大鼠进行Y迷宫实验(术后1d,3d,7d),RT-PCR检测术后4h海马组织AMPA受体GluR2亚基mRNA水平的改变.提取2组海马体标本(术后1d,3d,7d),分离总蛋白和膜蛋白,检测KIBRA和AMPA受体亚单位GluR-2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检测2组大鼠海马组织KIBRA与AMPA受体体亚单位GluR-2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组术后Y迷宫实验自发交替百分比降低,海马组织KIBRA蛋白水平表达下调,海马膜蛋白含GI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下调但总蛋白内表达无明显差异,术后1d,3d,7d七氟醚组海马组织KIBRA-AMPA受体GluR2亚基复合物含量下降.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发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学习功能障碍的机制与KIBRA介导了AMPA受体从胞浆向突触后膜的转运有关.
    • 李银霞; 高敏; 白雪; 刘燕妮; 张亦涵; 索占伟
    • 摘要: 目的 研究绿原酸(chorogenic acid,CGA)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所诱发的慢性疼痛症状的影响,并通过检测CGA对炎性小鼠脊髓背角AMPA受体突触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后足底皮下注射CFA,以诱导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鞘内给予CGA,实时测定机械性缩足阈值(PWT)及热刺激潜伏期(PWL)的变化;分离脊髓背角,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PA受体亚基GluA1、GluA2的突触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鞘内注射CGA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疼痛小鼠的PWT和PWL;高剂量(200 ng)CGA对正常小鼠基础痛阈、运动机能并未产生明显影响;中剂量(100 ng)CGA可有效逆转CFA所诱发的GluA1亚基的突触表达亢进,并明显降低炎性小鼠GluA1-Ser845的磷酸化水平,但未影响GluA1-Ser831的磷酸化.结论 CGA可通过特异性逆转脊髓背角GluA1-Ser845的过磷酸化、降低GluA1的突触表达而产生镇痛效应.
    • 王梦露
    • 摘要: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认为离子型谷氨酸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AMPA受体(AMPARs)介导与癫痫相关的脑区和脑区间的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并在癫痫的发生和癫痫诱发的脑损伤中发挥作用.但由于AM-P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分布,以及在脑神经发育和通路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直接对AMPARs的表达或功能进行调节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海马CA1区作为癫痫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选择性地对在该区高度表达的AMPA受体GluA2亚基和AMPA受体跨膜调节蛋白家族(TARPs)ffiγ-8亚型及其复合体G1uA2/TARPγ-8进行调节,是否可以产生抗癫痫作用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该文对此进行综述.
    • 谭庆晶; 刘永辉; 杨俊威; 王天保; 林浩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脊液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水平对拉莫三嗪治疗癫痫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间我院诊治的7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脑脊液AMPA受体含量,以其测定中位数值4.08 ng/ml为分界值,将患者配对分组为高AMPA组(34例)和低AMPA组(3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拉莫三嗪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 m和12 m,两组患者癫痫的发作次数均逐渐减少(P<0.05);低AMPA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高AMPA组(P<0.05);高AMPA组患者的应答率为79.41%,明显低于低AMPA组(χ2=6.055,P=0.048);而且,高AMPA组的脑电图改善有效率为67.65%,也明显低于低AMPA组(χ2=4.686,P=0.030);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P=0.653).结论 脑脊液AMPA受体在癫痫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低AMPA受体水平癫痫患者予以拉莫三嗪治疗效果更佳.
    • 殷晓宇
    • 摘要: 抑郁症临床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全球有超过3亿抑郁症患者,但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常用抗抑郁药存在起效慢、应答率低等缺点.因此深入探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求新型快速抗抑郁药的需求迫在眉睫.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受体是脑内主要的谷氨酸离子型受体之一,在调节兴奋性突触传递中发挥关键作用.新近研究发现AMPA受体与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密切相关.文章将阐述AMPA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及其抗抑郁效应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