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引导
价值观引导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专利文献36910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四川教育、硅谷等;
价值观引导的相关文献由213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宪春、吕美慧、周宏军等。
价值观引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910篇
占比:99.50%
总计:37097篇
价值观引导
-研究学者
- 高宪春
- 吕美慧
- 周宏军
- 彭建才
- 朱晓进
- 江庆心
- 沈红霞
- 王睿
- 董帮应
- 蒋彩霞
- 贺红权
- 赵星
- 丁萌
- 严杨
- 严生虎
- 于丹丹
- 于微
- 任石
- 余自忠
- 俞卫红
- 修丽
- 傅舸
- 冯鸣
- 刘元法
- 刘岭南
- 刘志江
- 刘晓黎
- 刘江2
- 刘清明
- 刘石中
- 刘素芬
- 刘鹏
- 包海默
- 卓浩
- 卢咏怡
- 卫爱国
- 印琼
- 吴润平
- 吴清裕
- 吴远
- 周丽娟
- 周伟华
- 周晓伍
- 周洁
- 周荣
- 周雪松
- 唐代兴
- 唐宏梅
- 唐玉斌
- 喻莹
-
-
胡金艮;
林茂;
钟成;
王权
-
-
摘要:
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因此,课程思政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有机结合成为重要课题。
-
-
郭锐娟
-
-
摘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时代“大思政”的背景下,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来优化教学,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确保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同向同行十分有必要。
-
-
颜小玉;
卢咏怡
-
-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
-
黄碧云
-
-
摘要: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很多高校都积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非思政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向同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自课程思政在高校实施以来,很多学校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公共基础课在推进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但毋庸置疑,如何提高认识,防止形式化和表面化,更好地发挥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对此,我们要防止三种倾向,树立三种意识。
-
-
沈升
-
-
摘要:
青年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性推动力,国家正积极为青年拓宽阶层流动的外部渠道。然而由于价值观教育引导的不足,部分亚文化青年缺少参与社会事务的内部推力。青年亚文化群体在表达自我观点与进行自我表演的基础上获得他者的凝视,在看与被看的双向互动中构建群体身份,以降维交流的方式满足自我的认同诉求。基于对青年亚文化群体自我诉求的研究,应从"对抗"转变为"对话",寻找最优对话逻辑,注重软性内容生产与整合传播,从而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
杨娟丽
-
-
摘要:
2020年5月,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就是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
-
王娴;
吴清裕
-
-
摘要:
育人方式变革是教育改革的焦点和重点。育人方式变革集中体现在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间“融合”,从“理论研究”转向“融合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因此,语文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如何充分挖掘生活素材,挖掘课程的思想教育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是教育者们应当思考、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
-
李妍茹
-
-
摘要:
本文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媒介形象建构为例,从框架理论视角分析共青团中央及《中国青年报》在新媒体平台中发布的108篇相关报道,总结了共青团中央在传播科学家形象时的媒介框架,归纳出其展现的袁隆平的六个形象特质,包括为国为民的原型英雄、传播希望的教育家、备受尊敬的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敬业者、甘于奉献的人生榜样、可爱幽默的袁爷爷。共青团中央将袁隆平的媒介形象与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新内涵之间建立起联系,并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产生引导作用。
-
-
徐颜森;
李宏娇
-
-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双一流”建设和新文科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围绕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课程思政就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
朱华西;
许夏鑫;
肖卓朋
-
-
摘要: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空港地面服务实训》是机场运行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