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亚文化

亚文化

亚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63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830篇;相关期刊1191种,包括当代青年研究、青年探索、中国青年研究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广播电视史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等;亚文化的相关文献由2454位作者贡献,包括胡疆锋、蔡骐、马中红等。

亚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0 占比:36.76%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38%

专利文献>

论文:3830 占比:62.86%

总计:6093篇

亚文化—发文趋势图

亚文化

-研究学者

  • 胡疆锋
  • 蔡骐
  • 马中红
  • 路鹏
  • 任一江
  • 刘浩
  • 孙亮
  • 张乐
  • 张宁
  • 曾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江薇
    • 摘要: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虚拟社会不断浸入人们的娱乐消遣生活。本文深入探讨了虚拟偶像完美形象、与受众"零"距离等特点。Z世代出生于互联网时代,长期接触互联网媒介的他们天生具有有一定的孤独感,为了丰富精神世界Z世代有着对虚拟偶像崇拜,再加之资本推动以及主流文化收编,虚拟偶像不断走红。但在当今社会下存在的快速文化消费、虚拟形象崩塌、亚文化传播力度弱等问题,我们仍需对未来虚拟偶像进行展望与思考。
    • 黄秋尘
    • 摘要: 目的探索如何利用网络青年亚文化来推动包装年轻化。方法在梳理品牌年轻化、包装年轻化和网络青年亚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提出包装设计利用网络青年亚文化,来促进包装年轻化的原则和策略。结论包装年轻化是品牌年轻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达到维持品牌年轻形象、改变品牌老旧形象、阻止品牌形象老化等目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有助于促进包装年轻化。包装年轻化策略主要是挖掘包装的文化功能、传播功能和社交功能。网络青年亚文化驱动的包装设计应该遵循匹配性、社交性、娱乐性、创新性等原则。在全面分析品牌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基础上,企业要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包装年轻化策略,并持续改进。其中,循序渐进、品牌联合、新品牌、包装延伸和品牌社群等是包装年轻化常见的有效策略。
    • 林爱珺
    • 摘要: 网络玩梗是网络新世代自我意识的呈现和表达,是一定时期或特定场景社会大众心理状态的折射和群体情绪的流露,也是青年群体解读并再造文化的新景观。“梗”的可玩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表达的多义性,当玩梗不再追求意义的准确,而是寻求情感的共鸣时,群体认同的快感也带来了排他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表达失语症”和价值观的消解,所以,应当警惕玩梗所带来的传播迷思、娱乐至死和价值取向偏差。
    • 谢桥
    • 摘要: 随着新媒体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缩写词成为网民话语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Z世代驾轻就熟的固定用法,已成为独有的亚文化符号系统。文章从亚文化的角度分析网络缩写词“出圈”现象,并指出网络缩写词作为语言沟通的形式之一,是网络语言自然发展的结果,其“出圈”代表了有可取之处,应该合理看待。
    • 马亚茹
    • 摘要: 《父亲的微笑之光》是艾丽斯·沃克一部备受争议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因父亲的一次暴力行为身心受到伤害的姐妹麦格德琳娜和苏珊娜,以及有着悲惨童年经历的波琳,各自寻找不同的自我疗愈道路的故事。通过亚文化视角来探讨小说中女性自我救赎的不同选择,根据亚文化理论,说明为什么苏珊娜、波琳和麦格德琳娜被定义为越轨的局外人;进一步从规则是由谁制定的,来探讨这三位女性的"不正常"只是被男权社会建构出来的;通过对苏珊娜、波琳和麦格德琳娜具体行为的审视,看到女性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做出的努力,提出具有"亚文化风格"的小众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女性走出困境,在不戕害自我和他人的前提下应该被社会理解和尊重。
    • 王雅文
    • 摘要: 融媒体时代到来,提升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手段和价值,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方式提出更多挑战。当下,一方面是“祖安文化”在青年和未成年人人群中的走红和受追捧,另一方面是网络语言暴力对社会的影响,面对如此局面,主流媒体该采用何种话语方式进行报道才能正确引导民众,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主流媒体《半月谈》在其官方公众号对“祖安文化”发表的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和语境两个角度探讨主流媒体对被歪曲了的亚文化传播问题表明观点与立场的话语方式。通过研究,从文本视角来看,该篇新闻评论运用事实与观点相结合的论证方式,条理清晰地阐述这种亚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语境的角度来看,为了展现以《半月谈》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对“祖安文化”这种亚文化的包容性,它从话语生产和受众接受的角度调整话语呈现方式,引导受众自发抵制此种文化,同时避免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对立。分析以《半月谈》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针对社会敏感问题的话语呈现,能够为主流媒体在崇尚多元化表达的社会中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以便其更好发挥教育民众、引导群众价值观等功能。
    • 胡若曦; 林泽文; 郭琼
    • 摘要: 目的梳理赛博朋克的发展历程,归纳其视觉体系,总结其艺术特征,探究赛博朋克艺术在家具中的设计思路。方法从赛博朋克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出发,以其标志性的视觉要素和表现手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设计要素特征及要素对环境的塑造,来归纳总结赛博朋克的艺术特征,探究其应用思路和设计方法,最终应用于家具设计的实践中。结论赛博朋克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拥有着赛博空间与意识数据化、赛博义体与仿生人、巨型企业与贫民窟等独特的视觉要素及极具风格化的表现手法,以满足特定人群的个性化设计为需求,通过对家具设计新风格的探索,得出了视觉要素的化用、意境和科技感的塑造、文化内涵的传达及其他艺术或文化的结合应用4个角度的创新思路。
    • 李苏; 潘金刚
    • 摘要: 在智能化的全媒体时代,人们的思想受到来自多方面信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以后喻文化为表征的亚文化领域,不同于传统上传下达的扁平式信息获取方式,青年一代生长在开放、包容、智能、高速的立体时代,拥有双重身份的他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其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与亚文化圈的随意、逗趣风格自然契合。与此同时,亚文化圈的泛娱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隐性焦虑、消费主义等现代犬儒主义弊端逐渐暴露。从成因上看,既有外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也有自身传统文化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市场经济弊端,又有主观的主体认知因素。从消解路径上而言,既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又要巧妙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加强自我认知体系建构。
    • 羊开元
    • 摘要: 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视角考察“EDG夺冠”庆典发现,这场狂欢通过构建想象的共同体,使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参与进来,并且进行符号重构、自我展演以构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平等的对话机制。但是这场狂欢也伴生着大量的法律、道德问题,渗透着网络世界惯有的娱乐至死精神,值得理性反思。
    • 杨雪; 张冉; 孔令旭
    • 摘要: 近年来,中国青年文化呈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取向,其中汉服文化是一个典型代表。建立在青年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资料呈现了汉服文化从生成到流行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汉服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意义。汉服并非历史遗存,而是诞生于21世纪初期网络民族主义浪潮下的“被发明的传统”。通过借用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汉服被纳入“传统”的意涵,并成为“民族复兴”的象征性表达。虽然在新媒介商业环境下,汉服渐趋产业化,同时青年通过汉服消费表达“回归传统”的审美品位与生活方式,实现文化共同体意义下的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通过汉服解析“传统”从创造到流行的文化现象,为理解新时代中国青年亚文化与社会语境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