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阶能力

高阶能力

高阶能力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专利文献38664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才之路、现代教育技术等; 高阶能力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雪梅、倪以军、刘志勇等。

高阶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8664 占比:99.79%

总计:38747篇

高阶能力—发文趋势图

高阶能力

-研究学者

  • 丁雪梅
  • 倪以军
  • 刘志勇
  • 刘惠清
  • 刘锦鹏
  • 包国章
  • 卢畅
  • 唐明祥
  • 张庆祥
  • 张晓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施辉然
    • 摘要: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分段训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段训练模式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可改善传统写作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夯实学生的文字基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点面结合、促进交流、细节优化、抓住技巧等策略,开展素材积累训练、自主分析训练、高阶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 任明满; 陈汝峰
    • 摘要: 练习系统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过程见证着教学理念的变迁。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六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分析发现,我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编制经历了一个从政治中心、知识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不断博弈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侧重配合选文内容,形塑意识形态;随着语文学科工具属性的明确,练习系统逐步确立了基础知识的核心地位,但对基本能力、高阶能力的训练不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练习系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更加兼顾均衡,对高阶能力的考查日益深化,但也出现了过分追求“双基”体系化的弊端;工具性与人文性大讨论之后,练习系统逐步向“学习任务”转型,近年来开始追求核心素养的“隐性”构建。未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编制应做好如下工作:强化对道德两难问题题型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简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增加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创设语言运用情境,拓展“多维能力进阶”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范围;开发评价量规,提高开放性学习任务评价的可操作化水平。
    • 许贺菊; 刘志勇
    • 摘要: 以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为目标,从案例教学、线上讨论、课下训练3方面对医用物理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内化所学知识,使思维和能力同时得到提升,恰当的思政元素引入,实现了1+1>2的育人育才的共同促进.开放性案例的制作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自豪感.线上拓展讨论,实现“评价为了学习”到“评价就是学习”的评价功能的转变,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 周继荣; 武燕珍; 潘晋芳; 景蓉
    • 摘要: 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山西省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的唯一依据,强化价值引领,彰显家国情怀;立足学科素养,凸显人文追求;借助“四大手段”,指向“六个难度”。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发挥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追求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养成素养本位的思维品质,优化情境创设的问题设计。
    • 傅登顺
    • 摘要: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水平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提问的目的是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问题的引领下读中悟情、读中悟法、读中悟道,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教师给予的问题,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阅读中发现。
    • 摘要: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体现未来教育观:张华在《基础教育课程》2022年第5(下)期中撰文指出,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课程理念是未来教育观。所谓“未来教育观”,即让教育面向未来社会急剧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这种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未来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过去的知识满足现在的需要、创造未来的观念与思想。只有让教育由传递知识转变为创造知识,让学生在创造中长大而不是长大了再创造,这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未来教育引领并创造人类的未来。
    • 孙梦阳; 王倩倩; 蔡琪鑫
    • 摘要: 搭建以高阶能力为导向的本科课程改革框架,围绕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为主的四大课程改革内容,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学习,校内、校外双导师教授和从理论、实践双角度评价的“3+2”课程改革实现方式来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旅游营销策划”课程的改革实践为例,提升学生旅游策划高阶能力,为旅游行业提供应用型人才。
    • 寇鑫; 刘双; 肖飞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飞速发展,涌现出众多革命性的科技变革,推动全球性产业重塑和经济结构调整,深刻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对就职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未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问题解决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中《问题解决》教材开发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基本原理将其进行逻辑性转化和合理化移植,最终形成高职院校问题解决能力教材开发研究成果。
    • 盛群力; 崔昕
    • 摘要: “知识领域分类”是教学设计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际上近50年来对知识领域分类的探索已形成诸多经典研究成果,如加涅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布卢姆的6层次认知目标分类、梅里尔的学业水平与内容类别二维分类等。然而,这些知识领域分类框架在指导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上仍然面临一些瓶颈。为此,在综合吸收和借鉴已有知识分类框架、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将知识领域划分为“是什么知识”“如何做知识”和“为什么知识”3种类型,具体再细分为事实、概念、程序(规则/步骤)、原理、策略和动力6种知识。其中,事实和概念属于“是什么知识”,程序/规则/步骤属于“如何做知识”,原理、策略和动力属于“为什么知识”。由此形成的学习过程循环可表征为“(动力与策略)+事实—概念—程序—原理+(动力与策略)”。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就是要将事实教学为主转向概念教学为主,然后再进阶到程序教学、原理教学、策略教学,同时确保有动力成分。对知识领域分类的探讨有助于教师明了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在课堂上实现减负提质,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与评估方式,以及促进其完善最重要的教育专业知识。
    • 李炎炎; 冯旭芳; 池春阳
    • 摘要: 从工业化社会到数字化社会,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活动加速演进,赋予职业内容和发展趋向更多不确定性,发展高阶能力增强知识迁移性和获得技术创新的变革能力,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体现。以通识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导师+项目+团队”为支撑,以产业学院、校地合作产业研究院为依托,在始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持续性引导、在实训实践实习环节中深入推进、在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提升迭代、在创业教育中引领系统性变革以培养高阶能力,成为高职教育应对不确定性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