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颅脑手术

颅脑手术

颅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5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679285篇;相关期刊483种,包括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颅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345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保国、罗芳、韩如泉等。

颅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5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9285 占比:99.79%

总计:680730篇

颅脑手术—发文趋势图

颅脑手术

-研究学者

  • 王保国
  • 罗芳
  • 韩如泉
  • 樊永平
  • 王涛
  • 简清
  • 庞德春
  • 廖振南
  • 张成
  • 曹奔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尚文; 方家香
    • 摘要: 目的:观察在颅脑手术患者中振动排痰仪联合控压鼓肺对其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控压鼓肺,观察组使用振动排痰仪联合控压鼓肺,对比两组术后动脉血气指标改善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和1周的PaCO_(2)、PaO_(2)、SaO_(2)及排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使用振动排痰仪结合控压鼓肺,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呼吸道痰液排出,控制低氧血症,改善肺通气功能,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 王蓉燕齐; 韩赵成; 樊欢欢; 曹克刚; 刘碧绒; 王碧晴
    • 摘要: 发热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除可明确病因的感染性发热,非感染因素亦可导致术后发热。此类发热在中医学可归于内伤发热,大体分为虚、实、情志因素3类。属虚者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其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阴血津液不足而生虚热;为属实者包括瘀血、浊积、邪毒等,其基本病机为血、痰、湿等壅遏体内,郁而化热;情志郁结也可化热。颅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的治疗主要以物理降温及对因治疗为主,药物疗效差,故笔者希望对此类发热的中医辨证进行探讨,对此类病症的临床治疗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帮助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许伟歆; 李素玉
    • 摘要: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对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CCL)患者的影响。方法便利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1月就诊于该院的82例CCL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该院体检中心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脑挫裂伤患者的意识、血压、脑挫裂伤面积、出院1个月预后、出院3个月预后及出院6个月的预后效果。对于CCL患者采用颅脑手术,并观察术后血清中的NSE、Hcy、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血清中NSE、Hcy及D-D表达水平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合并高血压、意识障碍患者的NSE、Hcy及D-D水平均高于血压、意识正常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大面积脑挫裂伤患者脑组织中NSE、Hcy及D-D表达水平高于非大面积脑挫裂伤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患者出院后1个月随访,死亡12例,存活70例,且死亡组脑挫裂伤患者脑组织中NSE、Hcy及D-D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颅脑手术后,CCL患者血清中的NSE、Hcy及D-D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死亡20例,存活62例,且死亡组脑挫裂伤患者脑组织中NSE、Hcy及D-D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脑挫裂伤患者出院后6个月随访,死亡30例,存活52例,且死亡组脑挫裂伤患者血清中NSE、Hcy及D-D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L患者血清中NSE、Hcy及D-D水平明显升高,且颅脑手术后可以降低血清中NSE、Hcy及D-D表达水平。
    • 摘要: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正式启用省内首家术中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室,同时其神经外科开展了省内首例术中磁共振指导下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这标志着神经外科精准手术进入全新时代。术中磁共振一体化手术借助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数字化手术设备、医疗信息的网络化集成与共享等关键技术,与显微器械、内镜器械相结合,实施精准、定量、实时的颅脑手术,是目前较安全、彻底、高效的脑肿瘤个体化外科解决方案。
    • 秦锡虎
    • 摘要: 人类自农业革命以来的12?000年,医学发展一直平稳和缓慢.直到250年前,工业革命爆发,伴随着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展,医学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手术,从原始、野蛮进入到理性、文明,突破消毒、止血、麻醉等障碍,攻克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等一个个堡垒,甚至完成了器官移植等异想天开的伟大创举,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 朱蔚
    •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特殊护理对颅脑手术后脑室引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颅脑手术术后进行脑室引流管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表评分分别为(11.36±1.67)、(68.54±10.33)分,对照组分别为(9.25±1.13)、(56.82±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7 3、7.255 3,P=0.000 0);观察组护理后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2.33±1.31)、(46.12±3.15)分,对照组分别为(76.41±2.23)、(76.55±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57 8、71.452 6,P=0.000 0)。结论:采取特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 梁天英; 陈韫琴; 梁本禧; 廖伟燕; 林婷; 陈晓燕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头部压力性损伤及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入住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ICU行颅脑手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颅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头部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50%,略低于常规组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常规组患者的GCS评分分别为(11.30±3.04)分和(9.10±3.65)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的(7.40±2.84)分和(8.20±3.47)分,且观察组护理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颅脑术后患者,能改善患者GCS评分,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刘思扬; 白恒; 王猛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优化颅脑手术的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3组患者均在手术完成前15 min肌内注射右美托咪定,A组剂量为1.0μg/kg,B组为1.5μg/kg,C组为2.0μg/kg。记录3组患者术前(T_(1))、给药前5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及术后30 min时(T_(4))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记录3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C两组患者T_(1)、T_(2)、T_(3)及T_(4)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颅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可靠,手术结束前采用1.5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李青; 殷志春; 耿湘
    •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辅助重症颅脑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在金湖县人民医院行重症颅脑手术后入住ICU的患者,共50例。术后脱离呼吸机机械通气后,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HFNC组和HFNC+EDP组。HFNC组给予HFNC序贯治疗;HFNC+EDP组在HFNC序贯治疗基础上加用EDP治疗。记录患者脱离呼吸机后0、1、12、24、48 h的氧合指数(OI)、脱离HFNC时间、膈肌移动度。记录患者入住ICU时间,出ICU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与HFNC组相比,HFNC+EDP组患者脱离机械通气后1、12、24、48 h的OI较高、脱离HFNC时间较短、膈肌移动度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NC组相比,HFNC+EDP组患者入住ICU时间较短,出ICU时GCS较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P联合HFNC能增加重症颅脑术后患者的膈肌移动度,改善OI,缩短脱离HFNC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患者早日康复。
    • 郑乔; 鲍洁
    • 摘要: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预警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予以验证。方法分别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和2020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行全麻下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训练集(n=119)和验证集(n=3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训练集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结果观察者的警觉性/镇静评估量表(OAA/S)评分BMI≥24、吸烟、高血压、气道不通畅、OAA/S评分≥3分和Riker躁动评分≥5分是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依此建立预测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预警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61和0.796,校正曲线均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75(95%CI 0.833~0.892)和0.826(95%CI 0.787~0.873),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危险因素较多,基于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护理模型能有效预警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概率,对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