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587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0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133099篇;相关期刊300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世界中联伦理审查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论坛、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等;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文献由1449位作者贡献,包括宋跃明、李涛、刘伟等。

神经功能恢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33099 占比:99.95%

总计:1133682篇

神经功能恢复—发文趋势图

神经功能恢复

-研究学者

  • 宋跃明
  • 李涛
  • 刘伟
  • 刘浩
  • 刘立岷
  • 庄建光
  • 张峰
  • 曾建成
  • 王以翠
  • 龚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崔连旭; 江文康; 陆大鸿; 许峻荣; 刘小翠; 王丙云
    • 摘要: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是世界范围内发生病率最高、最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暂无有效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目的:观察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15)、模型组(n=15)和干细胞组(n=15),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模型组脑定位注射20μL生理盐水,干细胞组注射20μL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共1×10^(6)个细胞,细胞移植后1,3,7,14,21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运动;移植后21 d,采用RT-qPCR检测Bcl-2/Bax mRNA比值,RT-q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大鼠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②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脑组织Bcl-2/Bax mRNA比值显著升高,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IBA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差异不显著;③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干细胞组大鼠脑组织缺损、水肿和神经元凋亡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④结果表明,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移植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抑制胶质细胞过度活化。
    • 江铭
    • 摘要: 目的:探讨清脑益元汤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5,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和观察组(n=3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脑益元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表(NIHSS)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的60.00%(21/35)(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使用清脑益元汤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赵茜茜; 徐君杰
    • 摘要: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本病起病急,临床常表现为额纹消失、口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等症状 [1-2] ,好发人群为20~40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每年大约有4万新发患病人群 [3-4] 。其发病与神经性损伤、神经血管压迫及耳源性疾病等有关 [5-6] 。若延误治疗或失治误治,可使病程迁延,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并可能形成顽固性面瘫或遗留后遗症,甚至发生并发症 [7];因此,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以针刺联合自拟通痹牵正汤治疗本病,效果较理想,总结如下。
    • 摘要: 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占全身各部位创伤的9%~21%,但致死、致残率却处在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近年来呈持续升高的趋势,所导致的死亡和终身残疾也逐年增多。本期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神经外科丁锦荣团队论文《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前瞻性选择8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PTEN)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PTEN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PBMC中的表达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TEN mRNA可作为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参考指标,建议在临床中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PBMC中PTEN mRNA的表达进行监测,以降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发生率。为临床中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PTEN的表达监测用于预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发生率提供有力依据。
    • 樊建妮; 赵秀荣
    • 摘要: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而幸存者中约70%左右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1]。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相关报道显示,76%~82%脑卒中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2]。睡眠障碍发生不仅影响脑卒中后康复锻炼进程和效果,而且会导致其心理和精神状态失调、情感淡漠,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3]。抑郁症发生会使患者丧失愉悦感和兴趣,从而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和神经功能恢复[4]。
    • 刘太聪; 贺雨晴; 史永强; 南伟; 巩朝阳; 赵光海; 周开升; 张海鸿
    • 摘要: 脊髓损伤的治疗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为神经元提供结构支持和营养物质,参与突触形成,维持内环境稳态。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变为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迁移可限制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同时,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是胶质瘢痕形成的关键步骤,而胶质瘢痕作为物理及化学屏障可限制轴突再生。因此,充分了解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机制,对于寻找靶向神经再生的特定分子具有重要意义。
    • 钟月春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究作业疗法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对其临床康复效果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情况。方法选取88例精神科患者,就诊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均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44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44例,予以作业疗法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分方面,两组均有显著下降,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0.91%)高于常规组(75.00%)(P<0.05);在睡眠时间方面,研究组长于常规组(P<0.05);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方面,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总满意度方面,研究组(88.64%)高于常规组(70.45%)(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作业疗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秦秋红
    • 摘要: 目的分析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在本院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行对比调查,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对比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组间有效率对比有差异性(P=0.034<0.05);实施差异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轻触觉与针刺觉及运动几项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与3周及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测定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91.24±1.26)分,大于对照组的86.24±1.52分,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常规手术与营养神经等治疗后,加用高压氧综合疗法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肖蓓; 拾丹丹; 张文; 李月芳; 孙敏
    • 摘要: 目的分析风险预警评估指导下的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8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指导下的规范化护理干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采取风险预警评估指导下的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改善作用,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刘泽宇; 李东芳
    • 摘要: 卒中后抑郁(post-srt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特殊的抑郁类型,它发生在卒中之后,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症状(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和相应的躯体症状。PSD会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使这部分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居高不下,甚至导致认知损害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文献统计,约有1/3的急性期卒中患者发生PSD。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