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20015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安徽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首届黄山论坛、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第二十次全军麻醉与复苏学学术年会、2018年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相关文献由2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娟、冯旭、唐朝亮等。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0015篇
占比:99.91%
总计:120128篇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研究学者
- 李娟
- 冯旭
- 唐朝亮
- 康芳
- 张英平
- 徐冰清
- 朱红霞
- 李文菊
- 栾岚
- 王敏
- 肖杨
- 肖鑫媛
- 郑军
- 铁小敏
- 陈春
- 陈立群
- 马建军
- 丁卓颖
- 丁文谦
- 丁明祥
- 万从香
- 任伟
- 任晓棠
- 任章银
- 伍健伟
- 但国梅
- 何伟文
- 何卓文
- 余松祚
- 侯涛
- 倪立峰
- 傅燕
- 傅雪茜
- 兰海涛
- 关海山
- 农彩梅
- 农永栋
- 农照美
- 冯秀芬
- 刘佳琦
- 刘建伟
- 刘晓峰
- 刘海根
- 刘海波
- 刘盈盈
- 刘秀叶
- 刘秀红
- 卓秋娃
- 卢学姿
- 原高明
-
-
程津;
叶沙;
李静
-
-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目标设置的节奏性听觉刺激运动训练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10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除临床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基于目标设置的节奏性听觉刺激运动训练,干预前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评分和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病人的认知功能,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评价两组病人的急性应激障碍水平,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协调性、认知功能、急性应激障碍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上肢协调评分高于对照组,肘伸展协同收缩率和肘屈曲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LOT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RQ问卷中的回避、反复体验、社会功能损害、分离和警觉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设置的节奏性听觉刺激运动训练可改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病人认知功能,有利于降低急性应激障碍水平,促进病人上肢运动协调性的恢复。
-
-
汤娜娜;
李娟;
曹福羊;
杨璐
-
-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麻醉诱导前0.5、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术期脑保护作用及苏醒期不良反应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9例,术前30 min用简易滴鼻器分别给予A组、B组患者经鼻滴注0.5、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3 mL。观察麻醉诱导前0.5、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术期【滴鼻前30 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1 d(T4)】脑保护作用,包括MAP、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及搏动指数(PI)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呼吸抑制、躁动、镇痛不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T1~T4时脑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Vp-MCA、Vm-MCA均低于A组(P均<0.05),PI均高于A组(P均<0.05)。B组患者T1~T4时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SOD、CAT均高于A组(P均<0.05)。B组患者T2~T4时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NSE、S-100β蛋白及iNOS均低于A组(P均<0.05)。B组呛咳、躁动、镇痛不全发生率均低于A组(P均<0.05)。结论与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滴鼻相比,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应用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于麻醉诱导前经鼻滴注,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缓解血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脑保护作用更强,同时可减少患者的苏醒期不良反应。
-
-
王长鑫;
张照龙;
孙成建;
谢宜兴;
邵黎明;
赵晓龙;
郑璇;
李田利;
徐锐
-
-
摘要:
目的:脑脓肿为血管内治疗的罕见并发症,初步探讨血管内治疗继发脑脓肿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报告一例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继发脑脓肿的病例,经治疗完全好转,并回顾文献中关于血管介入治疗后继发脑脓肿的病例。结果:一位50岁女性,因头痛检查发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行血管内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两周继发脑脓肿,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脑脓肿为血管内治疗的罕见并发症,了解脑脓肿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
-
赵路;
江东方;
邓姣娇;
黄君富;
任章银
-
-
摘要:
丙戊酸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同时还可用于治疗双向性情感障碍、预防偏头痛等[1],其药理机制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或代谢来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2]。丙戊酸钠主要经肝脏代谢,相较于其简单的化学结构,丙戊酸钠的代谢途径更为复杂,至少包含3条主要的代谢途径:细胞色素P450系统介导的ω-氧化、线粒体β氧化途径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途径。由于其复杂的代谢路径,为达到体内治疗浓度所需的丙戊酸钠剂量在个体中的差异显著,与之对应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长期应用丙戊酸钠造成的肝功能损伤,需要临床密切关注[3]。
-
-
尹志钧;
蔡舒;
李平雨;
周忠义;
黄柳兰
-
-
摘要:
目的 研究尿激酶与替罗非班超选择注射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3月期间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发生急性血栓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经溶栓导管动脉超选择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经溶栓导管动脉超选择注射尿激酶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凝血功能(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管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后7 d内复查CT脑出血、迟发性出血及脑梗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选用替罗非班超选择注射效果优于尿激酶,可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减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
-
邵文蕊;
邓应梅;
李天舒
-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医耗联动改革前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各项费用的变化,探究此次医改政策对医院经济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完善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取某院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ICD-9-CM-3编码为39.72的住院病案进行检索,选取接受颅内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6月15日为时间节点分成医耗联动改革前和医耗联动改革后2组数据,各 338 例,分析医耗联动改革前后该项手术患者各项费用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 床位费、麻醉费、手术治疗费、药费、监护及辅助呼吸设备费、手术用材料费明显增加,麻醉费用上升184.48%,最显著,治疗、检查用材料费明显减少(P<0.05),分别下降9.2%和44.31%,诊查费、护理费、化验费、介入用材料费及其他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天数、付款方式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后,对于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项目费用有所升高,材料费有所下降,符合改革预期及国家改革目标,医院需要继续控制资源消耗,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
-
韦春丽;
农照美;
农彩梅;
黄凤形;
黄曲云;
李俏;
张雨轩
-
-
摘要: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提高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栓塞手术治疗后,对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合理情绪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RISC得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合理情绪疗法能提高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
-
洪禅芬
-
-
摘要:
目的 探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医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的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就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
张泽;
郭琼梅;
周长浩;
卢学姿;
刘秀叶
-
-
摘要: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全麻插管交感神经反应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0 min,D组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4μ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采用同样的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入室平静休息3 min(T1)、气管内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将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定义为波动值.于患者入室平静休息3 min(T1)、气管内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手术结束时(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取桡动脉血测定T1、T2、T3、T4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及T1、T5、T6、T7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患者T3、T4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波动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T1时比较,2组T3、T4时血浆NE水平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3、T4时血浆NE水平均降低(P<0.05).与T1时比较,2组T5-7时的血清TNF-α、IL-6、NSE和S100β水平均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5-7时的血清TNF-α、IL-6、NSE和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预防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麻插管时的交感神经反应,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同时可以降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
-
黄兰灵
-
-
摘要: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诊的3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开展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观察组为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可以缩短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
-
-
吴瑞芳;
潘静静
-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首届黄山论坛》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人文关怀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前的心理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前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水平,常规生命指标(血压、心率,等)变化.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均高于全国常模,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增高(P<0.01).进入手术室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给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前人文关怀,能够明显缓解其前焦虑情绪,减少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关注和推广.
-
-
蒋和娣;
肖艳林;
孔冬梅
- 《全国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是目前评价脑血管的唯一"金标准".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由于创伤小、成功率高和恢复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临床.笔者设计制作了“一种可固定沙袋的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病号裤”,于2012年9月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于2013年1月得到授权通知,2013年3月获得专利证书,专利号201220484562.笔者设计的病号裤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病号裤本体的外表沿腹股沟方向设置一个与沙袋适配的沙袋套,其开口向裤筒外侧,沙袋套的上方设有盖布,下端的中间部位设有松紧带,松紧带一端与设在沙袋套下端中部的固定扣连接,另一端与设在盖布上的固定扣配接。使用时,将沙袋装入沙袋套中,盖上盖布,将松紧带一端与沙袋下端中部的固定扣连接,另一端绕过患者大腿与盖布上端的固定扣配接,调节松紧带松紧合适,使沙袋固定在腹股沟穿刺处,起到压迫止血作用。本专利病号裤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卫生,沙袋固定牢固,松紧度易掌握,能有效克服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术后沙袋压迫局部止血效果欠缺的不足。可明显改善由于患者翻身、挪动造成的沙袋移位甚至滑落的不足;方便神志清醒的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便于观察股动脉穿刺局部;价格低廉,更能体现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