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35558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腰大池引流术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淑杰、刘伟娜、于东等。
腰大池引流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5558篇
占比:99.92%
总计:135666篇
腰大池引流术
-研究学者
- 刘淑杰
- 刘伟娜
- 于东
- 何春蕾
- 吴光辉
- 孙铁霖
- 张振兴
- 李俊
- 李慧
- 王华民
- 王春艳
- 罗莉萍
- 苗野
- 董虹廷
- 谭茜茜
- 贾云飞
- 陈盛勇
- 齐平建
- 丁大领
- 丁涟沭
- 万定
- 严亿军
- 乔海红
- 于艳红
- 仲玉洁
- 何东升
- 何广
- 余政
- 侯多凡
- 兰朋朋
- 关雪莲
- 冯丽燕
- 冯基高
- 冯昌奋
- 刘卫华
- 刘大明
- 刘天庆
- 刘帅
- 刘欢
- 刘民
- 刘永忠
- 刘睿
- 刘萍
- 刘道斌
- 刘金英
- 初广新
- 努尔比耶·艾海提
- 华峰
- 单洪有
- 卢晓敏
-
-
蔡刚峰;
黄国河;
廖圣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后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例脊柱外科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5例单纯抗感染治疗,1例保持引流并抗感染治疗,5例抗感染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 11例感染均有效控制;术后至出现发热时间5~11 d,平均(7.46±1.75)d;抗感染周期14~23 d,平均(19.55±2.73)d;脑脊液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10~19 d,平均(15.27±3.58)d;脑脊液糖定量恢复正常时间8~16 d,平均(12.91±2.74)d。结论脊柱外科术后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应根据脑脊液漏情况选择不同方案,早期发现并控制感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抗感染有助于渗漏严重病人的治疗。
-
-
李伟鹏;
张拓
-
-
摘要:
目的:观察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难愈性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07~2019-07收治的难愈性脑脊液漏患者4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腰穿脑脊液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脊液压力恢复、脑脊液漏停止、脑脊液转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难愈性脑脊液漏患者,可缩短恢复时间,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与安全性均较高。
-
-
叶昀;
许令明;
蒋昌政;
张道兵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实验组38例患者采取双侧侧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转清时间、术后7 d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脑脊液转清时间缩短,术后7日血肿完全清除率显著增加,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实验组患者的GO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术在临床上可有效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预后恢复好.
-
-
李丽;
赵志红;
陈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IV3000透明敷料无缝连接在保护腰大池引流管道方面的护理效果.方法 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行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长条形敷贴护理管道的2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IV3000透明敷料无缝连接技术护理管道的39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在留置管道时颅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引流管阻塞),记录患者出院6个月时随访情况,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3000透明敷料无缝连接在腰大池引流管道护理中具有明显优势,感染率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
-
王飞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河南圣德医院收治的7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引流术组(38例)与穿刺术组(37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介入术后1 d,引流术组行腰大池引流术,穿刺术组行腰椎穿刺术.比较两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CVS)发生情况,术后7、14 d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VeICA)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术前、术后7d脑脊液红细胞数量和颅内压.结果 术前,两组脑脊液红细胞数量、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引流术组脑脊液红细胞数量少于穿刺术组,颅内压低于穿刺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术组CVS发生率为5.26%,低于穿刺术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可有效调节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脊液红细胞水平,控制颅内压,降低血流速度,预防CVS发生.
-
-
张入丹;
廖鹏;
蒋敏;
余政;
王剑波;
田劲;
邓超;
耿宝伟;
吴小波;
张轶行
-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侧脑室外引流术与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侧脑室外引流组(67例)和腰大池引流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腰大池引流组比较,侧脑室外引流组术后3、7d脑脊液蛋白水平均较低[(3.95±0.42)g/L vs.(6.23±0.31)g/L,t=1.698,P=0.029;(0.98±0.41)g/L vs.(3.38±0.39)g/L,t=1.985,P=0.027],术后1、3 d血肿清除率均较高(t=6.130,P=0.032;t=7.690,P=0.019).与腰大池引流组比较,侧脑室外引流组再出血、颅内感染、脑积水、预后不良发生率更高(χ2=0.013,P=0.035;χ2=0.048,P=0.021;χ2=0.061,P=0.017;χ2=2.458,P=0.025).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与侧脑室外引流比较,早期血肿清除较慢,但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
-
-
初广新;
郝广志;
景方坤;
李骁男;
李心宁;
徐熙萌;
赖杰宇
-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腰大池引流术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椎穿刺组(n=30)与腰大池引流组(n=30).腰椎穿刺组患者于出血后1 d内接受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腰大池引流组患者于出血后1 d内接受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2周、1个月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Lingdegaard指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脑脊液廓清时间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d、1个月,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高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大池引流组患者脑脊液廓清时间显著短于腰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相比,早期腰大池引流术能更快降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Lingdegaard指数水平,有助于缩短脑脊液廓清时间,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
-
-
-
李春浩
-
-
摘要:
目的:比较研究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脑脊液外释放的疗效.方法:对共5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研究,18例患者进行脑脊液外引流,其中10例进行腰椎穿刺术,8例进行腰大池引流术.38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头痛时间、脑膜刺激征时间、住院时间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释放血性脑脊液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
孙铁霖;
张振兴;
苗野
-
-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腰大池引流与反复腰穿对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缓解效果.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79例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满足术前Hess-hunt分级≥Ⅱ级、改良fisher分级≥Ⅱ级的条件,在发病1~3 d行DSA或CTA检查确诊并行动脉瘤夹闭术.根据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或是反复腰穿的治疗方法,分为腰大池引流组(A组)34例和腰椎穿刺组(B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VMCA)、脑脊液红细胞计数、脑脊液血管内皮素(ET-1)、脑脊液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评分)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脑脊液红细胞数目、脑脊液ET-1、脑脊液NO水平、VMCA流速及术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能有效缓和脑脊液中导致夹闭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因素,降低脑血管痉挛的风险,减轻患者缺血相关症状,改善预后,减少住院时间.
-
-
-
-
黎朝政
-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手术或腰大池引流对引流管悬挂高度有严格的要求;引流袋位置过高则引起排液不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脑室引流管高度要求距离脑室10-15cm(平均15cm),过低则引起排液过度,造成低颅压,可能发现脑出血或脑疝等.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快速调节脑室引流袋高度的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
-
黎朝政
-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手术或腰大池引流对引流管悬挂高度有严格的要求;引流袋位置过高则引起排液不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脑室引流管高度要求距离脑室10-15cm(平均15cm),过低则引起排液过度,造成低颅压,可能发现脑出血或脑疝等.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快速调节脑室引流袋高度的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
-
黎朝政
-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手术或腰大池引流对引流管悬挂高度有严格的要求;引流袋位置过高则引起排液不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脑室引流管高度要求距离脑室10-15cm(平均15cm),过低则引起排液过度,造成低颅压,可能发现脑出血或脑疝等.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快速调节脑室引流袋高度的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
-
黎朝政
- 《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手术或腰大池引流对引流管悬挂高度有严格的要求;引流袋位置过高则引起排液不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脑室引流管高度要求距离脑室10-15cm(平均15cm),过低则引起排液过度,造成低颅压,可能发现脑出血或脑疝等.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快速调节脑室引流袋高度的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
-
王旌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颅脑术后使颅腔的封闭状态遭到破坏,有脑脊液自体表溢出时称脑脊液漏.由多种原因引发术口愈合不良,形成脑脊液切口漏(皮漏),其危险在于易引起颅内感染和颅内低压.随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日趋完善,本文回顾分析了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35例脑室出血术后合并脑脊液伤口漏患者行腰大池引流的病例,总结了基础护理、宣传教育、临床观察、预防引流感染等相应护理措施。指出:脑室出血术后脑脊液漏行膜大池引流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服大池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如加强健康宣教,取得患者配合,做好基础护理,注愈引流管清洁保护,防止拔管并发症的发生等,能保证在神经外科应用持续服大池引流取得成功。
-
-
王旌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颅脑术后使颅腔的封闭状态遭到破坏,有脑脊液自体表溢出时称脑脊液漏.由多种原因引发术口愈合不良,形成脑脊液切口漏(皮漏),其危险在于易引起颅内感染和颅内低压.随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日趋完善,本文回顾分析了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35例脑室出血术后合并脑脊液伤口漏患者行腰大池引流的病例,总结了基础护理、宣传教育、临床观察、预防引流感染等相应护理措施。指出:脑室出血术后脑脊液漏行膜大池引流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服大池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如加强健康宣教,取得患者配合,做好基础护理,注愈引流管清洁保护,防止拔管并发症的发生等,能保证在神经外科应用持续服大池引流取得成功。
-
-
王旌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颅脑术后使颅腔的封闭状态遭到破坏,有脑脊液自体表溢出时称脑脊液漏.由多种原因引发术口愈合不良,形成脑脊液切口漏(皮漏),其危险在于易引起颅内感染和颅内低压.随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日趋完善,本文回顾分析了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35例脑室出血术后合并脑脊液伤口漏患者行腰大池引流的病例,总结了基础护理、宣传教育、临床观察、预防引流感染等相应护理措施。指出:脑室出血术后脑脊液漏行膜大池引流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服大池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如加强健康宣教,取得患者配合,做好基础护理,注愈引流管清洁保护,防止拔管并发症的发生等,能保证在神经外科应用持续服大池引流取得成功。
-
-
王旌
- 《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急救危重病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颅脑术后使颅腔的封闭状态遭到破坏,有脑脊液自体表溢出时称脑脊液漏.由多种原因引发术口愈合不良,形成脑脊液切口漏(皮漏),其危险在于易引起颅内感染和颅内低压.随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日趋完善,本文回顾分析了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35例脑室出血术后合并脑脊液伤口漏患者行腰大池引流的病例,总结了基础护理、宣传教育、临床观察、预防引流感染等相应护理措施。指出:脑室出血术后脑脊液漏行膜大池引流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服大池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如加强健康宣教,取得患者配合,做好基础护理,注愈引流管清洁保护,防止拔管并发症的发生等,能保证在神经外科应用持续服大池引流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