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夹闭术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46165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医药与保健、内蒙古中医药、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等;动脉瘤夹闭术的相关文献由6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世明、周幽心、王中等。

动脉瘤夹闭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6165 占比:99.92%

总计:246368篇

动脉瘤夹闭术—发文趋势图

动脉瘤夹闭术

-研究学者

  • 张世明
  • 周幽心
  • 王中
  • 刘伟娜
  • 刘淑杰
  • 周岱
  • 尹世平
  • 崔岗
  • 张小军
  • 徐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巨涛; 刘增强; 亓乾伟; 岳新鹏; 王鑫超; 宋波
    • 摘要: 目的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53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延迟性脑缺血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脑缺血组15例和正常组(未出现延迟性脑缺血者)38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分析影响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对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的预测价值;根据术后28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比较脑缺血组及正常组的预后,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分析术后延迟性脑缺血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缺血组患者在Hunt-Hess分级4~5级、患糖尿病、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大小>2.5 cm方面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4~5级、患糖尿病、脑血管痉挛是aSAH患者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糖尿病、脑血管痉挛预测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4、0.705、0.679;脑缺血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86.67%,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延迟性脑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SAH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率较高,Hunt-Hess分级4~5级、患糖尿病、脑血管痉挛是aSAH患者发生延迟性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且发生延迟性脑缺血可影响患者预后。
    • 彭经建; 刘桂梅; 王金鹏; 江建; 刘俊; 杨枫
    •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颅血管造影(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在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根据普通CTA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使用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指导手术治疗,术后7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夹闭术成功41例,成功率95.35%,对照组43例患者夹闭成功35例,成功率81.40%(P<0.05);观察组完全夹闭率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余、瘤体残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术期术后血管痉挛、血肿、静脉血栓、肢体活动障碍及颅内水肿发生率6.99%,低于对照组的16.29%(P<0.05);观察组最终随访40例,随访期间38例患者恢复良好,能自理生活;2例患者伴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对照组最终随访38例,随访期间30例患者恢复良好,8例患者伴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头颅CTA数据三维立体重建打印床突段动脉瘤及前床突模型用于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中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较低,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 刘玉杰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收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浅麻醉组和深麻醉组各63例。比较两组在不同麻醉深度下S100β蛋白、外周血丙泊酚水平、指标及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氏酶(NSE)水平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术前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相当,术中2 h深麻醉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 h及手术完成后深麻醉组外周血异丙酚水平高于浅麻醉组(P0.05)。术中及术后深麻醉组外周血NSE水平低于浅麻醉组(P<0.05)。结论:深麻醉组能够减轻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 张宁
    • 摘要: 目的:对比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急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或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骨窗范围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相比,眶上外侧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急性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术中切口小、骨窗范围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常晶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采取细节性护理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手术准备时间更长,满意度更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细节性护理手术准备时间较长,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术中配合动脉瘤夹闭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常晶
    • 摘要: 目的研究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瘤夹闭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采取细节性护理为观察组,对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手术准备时间更长,满意度更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细节性护理手术准备时间较长,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术中配合动脉瘤夹闭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徐泽红
    • 摘要: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ICG)荧光血管造影应用于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82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均开展动脉瘤夹闭术,术中行ICG荧光血管造影,术后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动脉瘤夹闭效果,对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统计,比较ICG荧光血管造影和DSA检查结果吻合度,术后随访6个月,使用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预后,并分析ICG荧光血管造影安全性。结果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将动脉瘤、载瘤血管与四周穿支动脉间关系显示出来,观察结果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术后未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休克、过敏等表现,未见相关肝功能损害,随访6个月,预后优良率为91.46%(75/82),无病死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88%(4/82)。结论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应用于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夹闭术中,可提供丰富血流与血管结构信息,利于动脉瘤安全夹闭,改善患者预后。
    • 刘旺生; 刘成辉; 陈旭; 肖胜辉; 梁世行
    • 摘要: 目的:分析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进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前及术后1周脑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术后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均优于术前,且研究组脑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时日常生活良好占比(53.75%)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相比较,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相关指标,其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 孙振武; 谢满意; 王强; 李中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级)和预后不良组(3~6级).评价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mRS评分结果,92例患者中,预后不良46例,预后不良率为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CT改良Fisher分级、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脑梗死、术后脑积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术后脑梗死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术前Hunt-Hess分级高、术后脑梗死是影响老年患者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术中应操作轻柔,以减少血管刺激;术后给予足够血容量,预防血管痉挛、改善循环等,以减少术后脑梗死发生;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稳定,减少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