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麻苏醒期

全麻苏醒期

全麻苏醒期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9801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基层医学论坛、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年尘肺病预防与治疗国际研讨会等;全麻苏醒期的相关文献由84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风兰、任伯岩、刘会林等。

全麻苏醒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1 占比:4.02%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9801 占比:95.85%

总计:10225篇

全麻苏醒期—发文趋势图

全麻苏醒期

-研究学者

  • 丁风兰
  • 任伯岩
  • 刘会林
  • 吕倩茹
  • 尹亮
  • 江威
  • 王莉
  • 罗晓敏
  • 聂玲
  • 陈骏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启锋
    • 摘要: 目的分析加温腹腔冲洗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7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需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温组(n=42)和常温组(n=42)。常温组腹腔冲洗液的温度同手术室温度一致,加温组加温腹腔冲洗液温度为37°C,对比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躁动发生率,麻醉效果,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冲洗前、冲洗后、术后即刻患者的心率、体温的变化。结果冲洗后、术后,加温组患者心率、体温较常温组高(P<0.05);加温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常温组短(P<0.05);加温组患者躁动发生率较常温组低(P<0.05);加温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较常温组短(P<0.05);加温组患者NRS评分优于常温组(P<0.05);加温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温组低(P<0.05)。结论将加温腹腔冲洗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中,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加快肛门排气与苏醒,减轻疼痛,且还可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梁维航; 贾雪山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疼痛服务模式(APS)下的护理干预策略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全麻苏醒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治疗的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常规组全麻苏醒期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APS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体温、Ramsay镇静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病情相关指标(监护室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0、20min患儿体温均较术后即刻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10minRamsay评分均较术后即刻降低,且研究组Ramsay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0、20min FLACC评分均较术后即刻降低,且研究组FLACC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0、20min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术后即刻降低,且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较低(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88%)较常规组(21.95%)低(P<0.05)。结论APS模式下的护理干预策略可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全麻苏醒期的各项生命体征,缓解术后疼痛,提升镇静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恢复。
    • 郑乔; 鲍洁
    • 摘要: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预警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予以验证。方法分别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6月和2020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行全麻下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训练集(n=119)和验证集(n=3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训练集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结果观察者的警觉性/镇静评估量表(OAA/S)评分BMI≥24、吸烟、高血压、气道不通畅、OAA/S评分≥3分和Riker躁动评分≥5分是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依此建立预测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预警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index分别为0.861和0.796,校正曲线均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75(95%CI 0.833~0.892)和0.826(95%CI 0.787~0.873),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危险因素较多,基于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护理模型能有效预警全麻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概率,对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陈光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患者呛咳反射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全麻苏醒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与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各34例。比较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心率、血压、呛咳程度、镇静程度、咽痛程度。结果 拔管期间,研究组呛咳评分(1.2±0.3)分,低于常规组的(2.6±0.7)分(P<0.05);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研究组血压均低于常规组,心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PA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镇静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咽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身麻醉苏醒过程中,与右美托咪定比较,瑞芬太尼对预防血压水平升高、预防呛咳反射、缩短PACU停留时间等方面的作用更显著,且镇静效果、稳定心率更佳,拔管后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
    • 李春蕾; 张海燕
    • 摘要: 目的探索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全麻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98例全麻苏醒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完成指令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试验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躁动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用于全麻苏醒期患者中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缩短各项苏醒期指标时间。
    • 李杰; 杨阳; 张倩; 郭倩; 耿昊; 王金兰
    • 摘要: 全身麻醉各种手术中,尤其是泌尿介入手术,手术过程中广泛留置导尿管是必要的,这是为了方便排尿和测量尿量[1]。但这会导致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即为全麻术后苏醒期发生的因留置导尿管导致的下腹憋胀、尿急的症状,CRBD可能伴有烦躁不安,甚至伴有企图动手拔除导尿管的行为。
    • 刘洋
    • 摘要: 目的观察气管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苏醒期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7例。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经气管内给药利多卡因1.5 mg/kg,研究组按同样方式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生命体征(HR、DPB、SBP、MAP)变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麻醉效果、镇静情况、麻醉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44,P=0.047),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研究组HR、DPB、SBP、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研究组PaCO_(2)、PaO_(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研究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30 min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内给予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全麻苏醒期拔管患者,可稳定机体生命体征与动脉血气指标,镇静效果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此类患者中应用并推广。
    • 高爱华
    •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在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UPPP治疗的OSAHS患者9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原则分组,即D1D2组,每组45例,各组均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D1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微量泵静脉泵入Dex(负荷剂量0.4ug/kg),D2组Dex泵注负荷剂量为0.8ug/kg.监测两组围麻醉期情况,对两组拔管前即刻(t0)、拔管后10min(t1)、拔管后20min(t2)、拔管后30min(t3)、拔管后40min(t4)、拔管后50min(t5)的Ramsay及RA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RASS评分比较,D1组各时点评分均较D2组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显示,D1组t0、t1时点较D2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停麻醉药至首次睁眼时间较D1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行 UPPP 治疗时采用单次负荷剂量Dex0.8ug/kg泵入,可获得较好镇静、镇痛效果并对维持麻醉苏醒期循环稳定、减少应激更为有利.
    • 赵春兄
    • 摘要: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60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各麻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min)、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min)分别为(5.28±0.31)、(8.69±1.14)、(7.58±0.76)和(13.59±1.32);对照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min)、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和定向力恢复时间(min)分别为(11.23±0.54)、(14.21±1.32)、(12.36±1.16)和(21.43±1.27).研究组患者麻醉苏醒各指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研究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减少术后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许祥华; 孔媛媛; 陈杨磊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间改善心理状态和降低躁动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术后躁动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应用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在苏醒期间显著改良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