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
阻塞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8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38642篇;相关期刊683种,包括临床肺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蚌埠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第三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等;阻塞性的相关文献由62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生、吴俊华、白春学等。
阻塞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38642篇
占比:99.55%
总计:440603篇
阻塞性
-研究学者
- 李建生
- 吴俊华
- 白春学
- 李素云
- 文富强
- 魏永祥
- 不公告发明人
- 钮善福
- J.卡尔
- 申永春
- 童茂荣
- 蔡映云
- 冯恩志
- 吴世湸
- 安境燮
- 张伟
- 张瑛
- 杨生岳
- J.里德林格
- 何权瀛
- 夏锡荣
- 张丽
- 申寅植
- 郭振援
- 冯素香
- 叶京英
- 朱爱华
- 李晓欧
- 李洙义
- 殷善开
- 江春平
- 王卓婷
- 王向东
- 秦彦文
- 秦江月
- 陈宗茹
- 陈宝元
- 黄宁侠
- 黄蓉
- 丁秋菊
- 刘鹏
- 吴昊
- 姚春所
- 张希龙
- 张欣
- 张湘燕
- 徐凤平
- 徐状
- 慈书平
- 戴煌
-
-
张宁;
彭琨
-
-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以夜间睡眠反复缺氧及睡眠碎片化为特征的睡眠障碍疾病,可引起广泛的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导致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磁共振扩散成像是基于无创检查活体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反映组织微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分子水平早期观察患者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分析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并监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本文对磁共振扩散成像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
袁好鑫;
刘幸幸
-
-
摘要: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按照其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五大类[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PH中的第三大类。HPH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限制性肺疾病、其他限制性/阻塞性混合肺疾病、或低氧环境的长期存在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肺血管发生不可逆性的转变,其中肺动脉重塑,是导致HPH严重恶化和难以逆转的主要原因。
-
-
高静;
田静;
黄刚;
张文文;
方燕燕;
赵莲萍
-
-
摘要:
目的利用静息态磁共振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技术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全脑网络节点中心性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首诊未治疗的OSA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行MRI头颅扫描及认知心理量表评估。比较组间全脑DC值差异,并分析DC差异脑区与认知心理量表评分及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患者右侧楔前叶、左内侧额上回DC值显著减低,右侧海马旁回DC值显著增高(高斯随机场多重比较校正,单个体素P<0.001,簇大小P<0.05)。左内侧额上回DC值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分(r=0.326,P=0.043)呈正相关;右侧海马旁回DC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总分(r=-0.361,P=0.024)、MoCA记忆评分(r=-0.333,P=0.039)均呈负相关。结论OSA患者在默认网络核心脑区及海马旁回的静息态DC异常,这种异常主要与认知记忆功能相关,可能是OS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重要神经影像生物学标记。
-
-
牛芳兵;
张业清;
苏克雷;
唐铖;
郑舒婷;
王琦
-
-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研究发现,OSA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肺癌、肺纤维化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密切,其与上述疾病常协同发病,相互影响,从而可增加治疗的难度,导致不良预后。但临床上常忽略OSA对呼吸系统疾病带来的影响。本文就OSA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
-
郭燕;
陈光斌;
熊妍希
-
-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长期反复的低通气和呼吸暂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反映大脑的自发活动,在此基础上运用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大脑的功能变化,早期识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为进一步分析患者认知等功能减退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依据。
-
-
郭丽娜;
祝希敏;
谷淑荷
-
-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曲唑酮联合无创性气道双水平正压(non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甲壳质酶蛋白(chitinase protein,YKL-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OSAHS患者162例,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BiPAP通气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曲唑酮联合BiPAP通气治疗,两组均治疗40 d。对比两组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scale,PSQI)评分、OSAHS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Calgary生活质量指数(Calgary quality of life index,SAQLI)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_(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 oxygen saturation,MSaO_(2))、血清PPAR-γ、YKL-40、vW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曲唑酮联合BiPAP通气治疗OSAHS患者,可帮助患者症状改善,通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下调血清PPAR-γ、YKL-40、vWF水平。
-
-
王玲;
杨馥宇
-
-
摘要: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间歇低氧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齿状回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间歇低氧组及DHM组(n=18),在实验6周、8周、12周3个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大鼠,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齿状回MAP-2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齿状回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在相同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间歇低氧组及DH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缩短,MAP-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间歇低氧组比较,DHM组大鼠实验6周、8周、12周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37.57±3.55)s vs(67.88±3.17)s,(49.05±3.30)s vs(75.13±2.85)s,(57.90±3.42)s vs(84.22±3.59)s],跨越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延长[(39.38±2.69)s vs(20.96±2.25)s,(30.60±3.02)s vs(17.32±2.91)s,(24.59±2.59)s vs(11.26±3.11)s],MAP-2表达明显升高(47.26±4.18 vs 33.89±2.64,39.08±4.59 vs 24.64±2.43,27.24±3.51 vs 14.15±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正常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小泡丰富,突触及细胞器结构正常;与正常组比较,间歇低氧组突触小泡减少,结构不清,细胞器损伤;与间歇低氧组比较,DHM组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损伤减轻。结论DHM可改善间歇低氧大鼠认知功能,这可能与增加海马齿状回MAP-2表达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
-
刘晔弘;
张奇
-
-
摘要:
冠状动脉疾病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虽然基于指南的药物治疗仍是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基础,但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左主干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等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来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能带来更多的益处[2]。
-
-
吴茜;
李莉;
李红蔚;
李建国;
华静娜;
王星;
张东
-
-
摘要:
目的建立上气道阻塞与肥胖两种方法共同诱发所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实验动物猪模型,探索一种与临床病理状态接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喂养的方式将巴马猪饲养为体重指数>40kg/m^(2)的肥胖实验猪,建立自发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动物模型。同时,联合实验动物猪声门上方注射生理盐水造成上气道狭窄的方法共同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动物模型。手术过程及结束后,观察实验动物鼾声、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同时进行胸CT检查以验证实验动物模型咽部影像学情况。结果经过喂养后实验动物猪的体重指数达到40kg/m^(2),同时,应用气管镜于实验动物猪声门上方注射生理盐水后经CT扫描证实咽部狭窄,实验动物猪睡眠过程中出现鼾声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肥胖与上气道狭窄共同联合可以引起睡眠呼吸暂停,提供了一种新的,更贴合疾病临床特征的造模方法。
-
-
史文松;
方会娟;
胡玉缀;
常国涛;
杨玉伦
-
-
摘要:
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肺部肿瘤,临床误诊率高,本文报道1例误诊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及总结思考。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体检发现左肺下叶阴影1月余”为主诉于2021年7月6日入院,1月余前患者因体检行胸部CT提示:左肺门团块占位灶伴局部阻塞性改变,大小约40 mm,建议支气管镜进一步检查。
-
-
-
-
-
-
邹建刚
- 《第十一次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人群患病率为1﹪到4﹪,65岁以上者发病高达20﹪至40﹪.临床上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其中以阻塞性最常见也最具危险性.SAS和心律失常是两种临床常见病症,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SAS患者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同龄人高.临床研究显示58﹪的SAS患者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7﹪到74﹪.而且,随SAS程度的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在SAS患者的心律失常中,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或心动过速,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室内阻滞、房室阻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