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息态

静息态

静息态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56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7690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磁共振成像、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杂志(电子版)、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等;静息态的相关文献由2012位作者贡献,包括卢青、姚志剑、江桂华等。

静息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2 占比:1.6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7690 占比:98.32%

总计:28163篇

静息态—发文趋势图

静息态

-研究学者

  • 卢青
  • 姚志剑
  • 江桂华
  • 吴劲松
  • 周福庆
  • 王丽
  • 刘海燕
  • 龚洪翰
  • 滕皋军
  • 王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周燕; 权利; 阮江海
    • 摘要: 目的对偏头痛患者静息态脑电进行图论及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连接存在的可能改变进行分析。方法首先获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16导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检查已经临床诊断为偏头痛但脑电图结果未见异常的患者73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7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截取两组受试者静息态EEG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通过相位同步分析方法计算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 PLV)构建电极导联连接矩阵,并计算网络属性参数,再运用精确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exact low resolution bra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eLORETA)方法探索两组受试者DMN连接差异。结果与健康者相比,偏头痛组在全频段、delta频段及beta1频段,左侧额区与右侧顶区存在大量连接增强的边;在theta频段,左侧额区与左侧顶枕区之间存在少量连接减弱的边。图论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EEG的聚类系数、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高于健康组(P<0.05)。两组受试者DMN网络连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lpha2频段:在该频段,偏头痛组患者双侧顶下小叶之间的连接显著增强(P<0.05)。结论偏头痛伴随着脑网络连接的异常改变。通过对静息态EEG进行网络连接分析,可能识别临床脑电报告中不能发现的潜在异常,这可为今后偏头痛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李影; 张玲; 徐红; 姜琴
    • 摘要: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抑郁情绪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的差异及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从脑功能角度了解ASD患儿伴发抑郁情绪的病理机制。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例伴抑郁的ASD患儿、25例不伴抑郁的ASD患儿及25名正常发育(typical development,TD)儿童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并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ASD症状和抑郁症状进行评估,采集所有被试的大脑T1像结构磁共振数据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计算自动解剖标记(automated an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中90个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值(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比较三组脑区ReHo值并分析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基于ReHo值的比较分析显示:与TD组相比,伴抑郁ASD组额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默认网络、听觉网络、感觉运动区域、注意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颞叶差异脑区主要分布于听觉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顶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默认网络、感觉运动区域(P<0.001,经AlphaSim校正);与TD组相比,不伴抑郁ASD组额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听觉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顶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默认网络、注意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与不伴抑郁ASD组相比,伴抑郁ASD组差异脑区主要分布于感觉运动区域、注意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伴抑郁ASD组右侧额中回(眶部)ReHo值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r=0.631,P=0.003)和儿童抑郁量表总分(r=0.656,P=0.002)呈正相关。结论伴抑郁情绪ASD的发生与大脑广泛区域功能下降相关,尤其是感觉运动区域及注意网络功能下降。
    • 马雪英; 班超; 赵鹏飞; 牛广明; 乔鹏飞
    • 摘要: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海马不同分区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变化,分析其潜在的神经机制和临床指导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44例BECTS患儿和3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脑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数据,采用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分别分析前、后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改变。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BECTS患儿左侧前海马与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度降低(P<0.001);右侧前海马与左侧颞中回颞极、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额中回眶部的功能连接度降低(P<0.001);左侧后海马与左侧海马、右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降低(P<0.001);右侧后海马与右侧舌状回、右侧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度升高(P<0.001)。结论BECTS患儿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特征发生改变,对于理解BECTS潜在的神经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郭燕; 陈光斌; 熊妍希
    •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长期反复的低通气和呼吸暂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反映大脑的自发活动,在此基础上运用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大脑的功能变化,早期识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为进一步分析患者认知等功能减退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依据。
    • 张川; 刘竣; 杨汉丰
    • 摘要: 目的探讨静息态下颈源性头痛患者脑功能区活动的变化以及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探索脑功能区活动变化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17例颈源性头痛患者(cervicogenic headache group,CEH组),以及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 group,HC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并采集图像,然后进行预处理、后处理及统计分析:1)计算并分析CEH组与HC组之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值的差异;2)选取ALFF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作为ROI,并提取其内的ALFF值,再与CEH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1)与HC组相比,CEH组患者右侧海马旁回、右侧丘脑ALFF值显著增高,而左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上回、前扣带回、后扣带回ALFF值明显降低(Alpha Sim校正,P<0.05);2)左侧额内侧回及前扣带回ALFF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3、-0.549,P<0.05。结论CEH可引起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及疼痛调节脑区间功能连接的改变,这些脑区主要涉及疼痛信息的中继传递、处理调节、以及认知、情绪、记忆等多方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CEH的中枢神经机制。此外,某些脑功能区如左侧额内侧回及前扣带回的功能变化或可作为疼痛程度临床评估的影像标记。
    • 田婧; 范晨雨; 李浩正; 杨青; 吴毅
    • 摘要: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对比观察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差异。方法:应用fNIRS分析20例左侧、20例右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强度,并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第一躯体运动区(M1)、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区(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PSC)中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情况下,左右脑卒中组的全脑功能连接平均强度均低于健康组;同源比较中左侧脑卒中组与左侧M1区(患侧)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ROI功能区间功能连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脑卒中组的PFC区、M1区与FMA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功能性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研究中,左右脑卒中组的全脑功能连接平均强度均低于健康组;其中左脑卒中组的患侧M1区功能连接低于健康组,而在左右半球间的功能连接中左右脑卒中组的两侧半球M1区间的功能连接均减少,右脑卒中组的两侧半球PFC区间的功能连接减少。
    • 冯佳怡; 吴冶凝; 邱海嵊
    • 摘要: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信号不仅反映了神经活动,还保留了头动、生理运动、设备等带来的噪声,这将导致静息态功能连接的错误估计。为了得到准确的功能连接网络,分析噪声来源、运动校正方法,并研究独立成分分析、频率滤波和CompCor等信号回归的去噪方法及其在啮齿动物中的应用。通过评价信噪比(SNR)发现,CompCor和独立成分分析去噪后的图像有较高的SNR,可替代有争议的去噪方法。由于噪声是复杂且相互影响的,最大程度消除噪声而不影响感兴趣区域的信号仍是静息态数据预处理研究的方向。
    • 袁航; 于晓华; 李翔; 秦嗣钧; 梁桂香; 白田雨; 魏本征
    • 摘要: 目的采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析方法,研究电针刺激双侧子宫穴(EX-CA1)引发的大脑活动及其功能连接情况,探究针刺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刺激22名健康女性受试者的双侧子宫穴,对受试者脑部rs-MRI数据做标准化预处理;采用度中心性、低频波动振幅和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被试针刺前后的局部自发性脑活动;采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针刺前后静息态脑网络的连接情况。结果局部自发性脑活动分析发现,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受试者楔前叶、眶额皮层、舌回、杏仁核以及中央后回的神经活动强度降低(体素P<0.001,团簇P<0.05);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听觉网络和右侧额顶网络功能连接减弱(体素P<0.001,团簇P<0.05),视觉网络功能连接增强(体素P<0.001,团簇P<0.05),并且在听觉网络和视觉网络中发现下丘脑-垂体系统被协同激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子宫穴前后,部分脑区的神经活动及功能连接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下丘脑-垂体系统的不同脑区也出现了不同的活跃状态。据此推测可知针刺子宫穴的作用机制与大脑调节生殖激素水平、情绪变化及躯体感觉有关。研究设计的脑影像分析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阐明针刺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的神经作用机制,并为针刺其他穴位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方法。
    • 杨文蕊; 李琰; 杨黎; 张洪英
    • 摘要: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辅助运动区(SMA)功能连接(FC)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2例PD患者和5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被试行头颅rs-fMRI检查。数据分析基于Matlab 2013a平台的RESTplus软件。选取双侧辅助运动区前部(pre-SMA)和本部(SMA-pro)为种子点,计算各种子点在多个滑动窗口上与全脑其它体素的功能连接。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PD组与对照组之间功能连接变异系数(FCVC)的差异,并对FCVC差异脑区与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帕金森病患者的pre-SMA脑功能网络,表现出与右侧颞叶、双侧豆状核的FCVC值减低,与左侧颞下回之间的FCVC值增大;Pro-SMA功能脑网络,表现出与双侧颞中回、右侧枕中回及双侧基底节区的FCVC值减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组中pre-SMA与左侧颞下回之间的FCVC值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389,P=0.006)。结论:Rs-fMRI可反映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皮层通路的相互作用模式有一定程度的破坏,pre-SMA与左侧颞下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变异系数增高,可能提示是一种对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的补偿机制。
    • 戴云蕊; 张洁; 喻婷婷; 赵益林; 张亮; 潘龙; 黄鼎祥; 刘昌盛; 陈军
    • 摘要: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探讨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静息状态下三重网络模型(默认网络、突显网络及中央执行网络)功能网络连接(FNC)改变。方法:搜集2019年9月-2020年6月本院32例酒精使用障碍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被试行颅脑常规MRI及rs-fMRI扫描,采用DPABI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GIFT软件进行独立成分(IC)分析,识别默认网络(DMN)、突显网络(SN)及中央执行网络(CEN)内的IC组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DMN、SN和CEN的FNC的差异。结果:经头动检测后最终将28例酒精使用障碍者和19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酒精使用障碍组CEN内的IC8与IC14、IC10与IC28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DMN的IC1与CEN的IC28、DMN的IC6与CEN的IC8之间功能连接显著增强;此外,CEN的IC8与DMN的IC9、IC18及SN的IC22之间功能连接亦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功能连接减弱的区域。结论:AUD患者三重网络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