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
第三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

第三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04-18

主办单位: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组委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讨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发病学、早期确诊办法、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145例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2.6;临床症状多以慢性刺激性咳嗽为主,占81.9﹪,可伴有咳血、发烧和盗汗等症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黏膜红肿、充血占22.6﹪,溃烂、干酪坏死占25.8﹪,息肉或乳头状结节占35.5﹪,疤痕狭窄和/或闭塞占16.1﹪;毛刷涂片查到抗酸杆菌75例(51.7﹪),病理诊断结核54例(37﹪)。治疗以全身抗结核治疗,结合局部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或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病变部位灌注及定点注药,必要时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结论 当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经抗炎治疗无效,虽然胸片、CT检查多表现正常,都应进早进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早期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最好办法,另外要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需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
  • 摘要:目的 探讨氩气刀治疗气道内肿瘤联合氩氦刀治疗肺内肿瘤对中央型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男26例,女8例,平均年龄67.1±5.8岁),鳞癌22例,腺癌6例,腺鳞混合癌2例,小细胞癌2例,结肠癌肺转移2例。TNM分期均为Ⅲ~Ⅳ期,气道内和气道外均有病变。气道内病变采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给予氩气刀烧灼;而肺内病变则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的方法,将周围型病灶冻融治疗。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1、3、6个月复查肺部CT,并对患者的治疗及生存状况进行分析。随访时间为1月~32个月。结果 APC治疗前支气管腔内肿瘤阻塞程度为87.1±3.3﹪,经平均3.2±0.3次APc治疗后,腔内阻塞程度为33.3﹪±4.2﹪。其中8例支气管完全堵塞的患者经3~6次APc后再通。CR 9例(26.5﹪),PR 15例(44.1﹪),MR 10例(29.4﹪),有效率100﹪。气促指数由术前的4.1±1.3,减为术后的2.1±0.1(P<0.05)。肺癌患者KPS评分由术前的28.4±4.1﹪提高到术后第二天的77.4±3.8﹪(P<0.01)。氩氦刀疗效与肿瘤大小有关,对直径<4 cm的肿瘤,氩氦刀消融范围可达94.3±1.5﹪,有效率达100.0﹪,而对直径>4 cm的肿瘤,消融范围可达85.6±1.6﹪,有效率达76.5﹪。氩氦刀术后病灶由大变小,1月左右可见效,瘤体密度开始呈空洞样改变,随瘤体变小,空洞渐消失,6月左右,有3例(8.8﹪)病灶完成吸收,达治愈效果(CR),PR21(61.8﹪),MR10(29.4﹪)。中位生存期10个月。已死亡23例,死亡者平均生存时间11.8±1.7月,1年生存率34.8﹪。结论 氩气刀联合氩氦刀治疗中央型肺癌,能快速畅通气道,减轻肺内瘤负荷,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两种方法均为微创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并探讨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间的差别。方法 对14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药敏试验,协同过筛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 1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86.2﹪,其临床分布以ICU(48.3﹪)和呼吸科(22.1﹪)为主。该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敏感性超过50﹪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多西环素、加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他定/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各医院的感染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在感染患者中,56.7﹪患有基础疾病,92.2﹪先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76.8﹪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严重,多发生于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 摘要:目的 探讨Geneva量表结合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58例疑似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Geneva量表、D-二聚体测定以及两者结合三种方法来对肺栓塞初步诊断,并与最终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有267例患者确诊为肺栓塞。Geneva量表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分别为88.4﹪,90.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90.2﹪,Youden指数分别为51.7﹪,51.4﹪;两者结合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97.8﹪,97.3﹪,53.8﹪;两试验均为阳性的似然比为2.62,均为阴性的似然比为0.04。结论 Ceneva量表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简单易行,对肺栓塞早期诊断具有筛选价值,有利于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两者结合起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 摘要:目的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飞行时间质谱(SELDI)筛选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并初步构建其诊断模型。方法 采用WCX2蛋白芯片对31例肺癌、29例肺部其他疾病(11例肺炎、18例肺结核)和32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研究,采用PBS Ⅱ-C型蛋白芯片阅读仪读取芯片信息,用Proteinchipsoftware3.2软件采集蛋白峰,并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蛋白,发现潜在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再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建立和验证诊断预测模型。结果 发现肺癌组和正常人组比较,两组间有23个差异蛋白,其中分子量为5707 Da、4887 Da、5969 Da、4157 Da、4217 Da、4676 Da、4702 Da、9349 Da、9560 Da、9192 Da、9399 Da的蛋白质高表达,分子量为8563 Da、8689 Da、4284 Da、4176 Da、3161 Da、3974 Da、3275、8463 Da、6441 Da、3954 Da、2094 Da、2610 Da蛋白低表达。用这些差异蛋白构建的诊断模型诊断肺癌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特异度为96.9﹪,ROC曲线下面积为100﹪。将31例肺癌和29例肺部良性病变组(11例肺炎、18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有8个差异蛋白,其中分子量为2911Da、2199 Da的蛋白高表达,分子量为6441 Da、7778 Da、8563 Da、13761 Da、8689 Da、15122 Da的蛋白低表达。采用Biomarker Pattern软件建立诊断模型发现,分子量为7778Da、8563 Da、和2911 Da的蛋白质可以将两组进行区分,经过10倍交叉双盲验证,该诊断模型诊断肺癌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62.1﹪。ROC曲线下面积为92.68﹪。结论 SELDI技术可以将肺癌患者和正常人正确区分,这对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而肺癌和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
  • 摘要:目的 评价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疑诊肺部隐球菌感染的患者27例,全部进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和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经病理证实肺隐球菌病9例,乳胶凝集试验全部阳性,非隐球菌感染患者18例,乳胶凝集试验全部阴性。乳胶凝集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肺隐球菌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10例患者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螺旋CT、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盲检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损伤,经治疗临床症状减轻4例,病情加重2例;5例患者定期随访,2例患者病情稳定,3例患者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结论 IPF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不佳。
  • 摘要: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一种临床少见的、原因不明的、长期反复的弥漫性肺泡出血(DAH)所导致的肺含铁血黄素沉着,晚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IPH主要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成人罕见。本文2例IPH患者均为成人,年龄分别为19岁和34岁,病史分别为5年和10年。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咯血,双肺弥漫性腺泡性毛玻璃影,相关的免疫学检查如ANA谱,RA,ANCA、抗-GBM抗体均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观为深黄色,铁染色发现含铁血黄素细胞。经支气管透壁肺活检(TBLB)组织病理显示肺泡腔内大量的含铁血黄素细胞,无血管炎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IPH为除外性诊断,需要和其他原因引起的DAH相鉴别。成人IPH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均好于儿童。
  •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36例慢性肺心病并发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肺心病并发脑梗塞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晕头痛28例(77.8﹪)、反应迟钝2例(5.6﹪)、嗜睡1例(2.8﹪)、失语1例(2.8﹪)、肢体不同程度瘫痪16例(44.5﹪)、精神症状2例(5.6﹪)、昏迷3例(8.3﹪)。病变部位:基底节区23例(63.9﹪)、脑叶10例(27.8﹪)、丘脑1例(2.8﹪)、小脑1例(2.8﹪)、多发性脑梗塞1例(2.8﹪)。经综合治疗,临床治愈18例(50﹪)、好转14例(38.9﹪)、死亡4例(1.1﹪)。结论 肺心病并发脑梗塞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被原发病症状掩盖,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症状时易被误诊为肺性脑病或电解质紊乱而延误治疗,故及时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极为重要。CT表现为多好发于基底节区及脑叶。
  • 摘要:目的 观察部分过敏原疾病儿童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湿疹/荨麻疹三组儿童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试剂为北京协和医院诊断试剂厂生产吸入组与食物组共40种过敏原试剂。结果 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组儿童随年龄增大,皮肤阳性率增高趋势,而湿疹/荨麻疹组不明显。常见过敏原吸入组为屋尘(15.1﹪)、尘螨(28.3﹪),蟑螂(17﹪)、家蝇(20.8﹪)等;食物组为螃蟹(9.4﹪)海虾(7.5﹪),鲤鱼(7.5﹪)等,近年蟑螂过敏原阳性率增高。哮喘组儿童皮肤试验阳性率54.5﹪,而有45.5﹪为阴性,其致病原(变应原)有可能与病毒引起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有关。结论 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阳性率较成人低,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过敏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基本上与成人一致,但蟑螂过敏原阳性率增高,可能与南昌近年来人口密度增大,儿童与蟑螂接触几率大有关。哮喘儿童除常见过敏原引起外,推测还与病毒感染有关。
  •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中高海拔地区对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6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疗效观察,其中 .治疗组(NPPV组)37例,对照组(non-NPPV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3d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SaO2均较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4h,3d后pH、PaO2、PaCO2、SaO2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院时间缩短更明显(P<0.01),且两组患者插管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中高海拔地区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及住院费用。早期上机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 摘要:目的 探讨烟龄(年数)、烟量(年支)、戒烟时间(年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的关系。方法 测定156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根据气道阻塞程度分为ⅡA、ⅡB、Ⅲ级COPD。结果 各组间的PEF﹪、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与烟量及烟龄存在负相关,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在控制年龄、烟量等因素后,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而与烟龄存在负相关。结论 戒烟可减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恶化。
  • 摘要:目的 探讨GICA法在快速诊断流感病毒感染中的可靠性及了解流感病毒感染在急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GICA法和标准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科住院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的流感病毒A、B抗原,部分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 GICA法检出Flu A、B抗原单一和混合阳性患者21人,26例次,免疫荧光法检出30例次,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阳性标本中10份行病毒培养,结果 6例阳性。上感、肺炎组及老年患者Flu病毒检出率高。Flu感染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结论 普通病房有流感的散发病例,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均应引起重视,GICA诊断试纸条是快速检测Flu的简捷的好方法。
  •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生物膜肺部感染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 从大鼠切开的气管内注入0.1ml109CFU/ml藻酸盐包裹的PA0579或浮游PA0579,术后第3、7、14d观察大鼠肺部的细菌学、病理学特点及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藻酸盐珠组的细菌形成单位(CFU)显著高于浮游菌组(P<0.01);藻酸盐珠组的肺大体病理及炎症反应程度均较浮游菌组严重;藻酸盐珠组的肺TNF-α水平均高于浮游菌组(P<0.01)。回归分析表明,藻酸盐珠组的TNF-α水平与肺大体病理有明显相关性(r=0.78,P<O.02)。结论 TNF-α可能在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损伤中发挥介导作用。
  • 摘要:目的 初步研究使用肺部呼吸诊断成像系统记录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振动反应图像(Vibration Response Image,VRI图像)的特点。方法 选取间质性肺疾病患者8例,以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通过肺部呼吸成像诊断系统记录受试者的VRI图像,并分析图像的特点。结果 通过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VRI图像进行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在图像的正常与异常的判定方面有显著差别,P<0.05。对于Velcro啰音的检测分析发现,临床听诊有5例(62.5﹪)有Velcro啰音,而分析结果显示6例有湿哕音,其中5例与临床检查结果一致(83.3﹪)。动态图像特点分析显示,胸部CT表现以双下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为主、且听诊以双下肺可闻及明显的Velcro啰音为主的病例中共有5例,其图像均具有为程度不等的在吸气高峰前后能量中心明显向两肺下部移动的特点,且通过SHOWMOVIE软件分析可以看到此时在CT和临床听诊异常的部位有大量的湿啰音显示,其中更为典型的则表现为吸气初图像不是从上到下出现,从下到上消失,而是以图像下部先出现、后消失;其中有一例还表现为在呼气相时能量亦集中于两肺下部。结论 VRI图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功能的变化,且可能为病情监测和治疗评估提供一种便于掌握和操作的检查方法。但是间质性肺疾病是一大类疾病,应该加强不同种类的间质性肺疾病、以及同种疾病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VRI图像特点研究,同时进行疾病监测和治疗评估的研究。
  • 摘要:目的 振动反应成像(VRI)是一种新型肺部成像技术,本试验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门诊COPD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和VRI检查,对照组选50例健康志愿者,行肺功能和VRI检查。VRI结果包括振动值、QLD值、啰音和图像评分,对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并分析VRI结果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后振动值1.8±0.5,右肺QLD值52.3﹪±13.0﹪,啰音数2.2±5.2,图像评分4.1±2.0,对照组振动值2.O±0.4,右肺QLD值45.4﹪±6.1﹪,啰音数0.1±0.3,图像评分0.7±0.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VRI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VRI图像评分与FEV1﹪呈线性相关(r=-0.30,P=0.03),回归方程y=62.633-2.416x(y:100×FEV1﹪,x:VRI图像评分)。结论 COPD患者VRI结果与正常人存在差别,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结果稳定,可协助COPD的诊断。支气管舒张试验后VRI图像评分对估计气流受限程度有一定价值。
  • 摘要:近年来,间质性肺疾病似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警惕性,本文主要探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病史询问中应格外注意:①对职业史及个人生活史的系统追述;②有无结缔组织疾病等既往史;③有无导致肺纤维化的药物应用史、放射线接触史。体格检查中发现杵状指、双侧肺底部吸气相爆裂音(尤其后者)有助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中应重点进行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检查。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肺功能与肺CT(尤其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困难时需行肺组织活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