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籽胶
亚麻籽胶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80779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农业工程学报、肉类工业、肉类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食品工业新技术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三次年会、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十四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等;亚麻籽胶的相关文献由357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时婴、陈海华、周光宏等。
亚麻籽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0779篇
占比:99.94%
总计:180893篇
亚麻籽胶
-研究学者
- 许时婴
- 陈海华
- 周光宏
- 徐幸莲
- 王璋
- 孙健
- 冯美琴
- 汪勇
- 邓乾春
- 孙晓冬
- 梁珊
- 史峰山
- 王鹏
- 黄庆德
- 黄凤洪
- 张炜
- 张震
- 徐松滨
- 李威娜
- 相启森
- 禹晓
- 聂成镇
- 葛佳佳
- 赵百忠
- 邓凤桂
- 陈涛
- 黄沙沙
- 刘骞
- 孔保华
- 张存劳
- 张宁
- 张贵彬
- 徐江波
- 李小凤
- 李爱军
- 杜平
- 滕英来
- 王琴声
- 申瑞玲
- 翟娅菲
- 肖江
- 胡国华
- 赵秀峰
- 陈元涛
- 黄玉
- 万楚筠
- 付丽
- 刘昌盛
- 刘登勇
- 刘跃泉
-
-
姚思含;
廖敏和;
康佳欣;
魏子凯;
刘宁;
任皓威
-
-
摘要:
采用酶辅助三相分离法(EATPP)同时提取亚麻籽中的油脂、蛋白质和胶,以亚麻籽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EATPP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EATPP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 h,酶添加量433 U/g,叔丁醇用量3.9 mL/g,硫酸铵用量2.1 g/g,三相提取温度45°C,三相提取时间4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3个品种亚麻籽的亚麻籽油提取率为84.47%~89.03%,亚麻籽蛋白提取率为50.58%~55.69%,亚麻籽胶提取率为31.62%~35.61%。采用EATPP不仅能够同时分离亚麻籽中脂肪、蛋白质和胶,而且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亚麻籽的利用率。
-
-
赵宏蕾;
徐敬欣;
孔保华;
夏秀芳;
辛莹;
刘骞
-
-
摘要:
研究亚麻籽胶添加量(0%、0.05%、0.10%、0.15%和0.20%)对肉粉肠淀粉糊化度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肉粉肠的淀粉糊化度、水分含量、红度值和弹性等随亚麻籽胶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亚麻籽胶添加量为0.10%时均达到最大值(P<0.05);此外,当亚麻籽胶添加量为0.10%时,肉粉肠的蒸煮损失最小,总体可接受性评分最高(P<0.05)。因此,0.10%亚麻籽胶添加量能够提高肉粉肠的品质特性。
-
-
姚玥;
孙凯杨;
孙丰梅
-
-
摘要:
以脱脂亚麻籽粕为原料,采用酶法联合超声波提取其中的亚麻籽胶。以亚麻籽胶得率为指标,筛选提取亚麻籽胶的最适酶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亚麻籽胶中单糖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最佳酶制剂为果胶酶;亚麻籽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25%、提取温度40°C、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脱脂亚麻籽粕与水的质量体积比)1∶30、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亚麻籽胶得率为33.41%;亚麻籽胶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分别为甘露糖0.97%、鼠李糖14.05%、葡萄糖醛酸0.16%、半乳糖醛酸22.17%、葡萄糖3.76%、半乳糖17.44%、木糖23.53%、阿拉伯糖10.30%、岩藻糖7.62%。
-
-
胡海玥;
石可歆;
李海岭;
李子来;
袁哲;
周彩莹;
杨晨;
汪建明
-
-
摘要:
为探究亚麻籽胶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作用机理,将不同添加量(0%、1%、2%、3%、4%、5%)的亚麻籽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以制备复合膜,对复合膜成膜液的流变特性和粒径,以及复合膜的横截面微观结构、二级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亚麻籽胶添加量的成膜液均为非牛顿流体,成膜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着亚麻籽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且G′均大于其相应的G″,说明亚麻籽胶的添加使膜的网络结构变得更紧密,最高热失重分解温度提高;当亚麻籽胶添加量为3%时,蛋白质分子与亚麻籽胶形成氢键,膜横截面的微观结构显示,该变化可以使膜更加致密。当亚麻籽胶添加量为4%和5%时,过量的亚麻籽胶影响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膜断面出现纹路,最高热失重分解温度下降,但仍比单一大豆分离蛋白膜高。
-
-
孙梦嘉;
全双;
陈亚淑;
陈洪建;
彭登峰;
邓乾春
-
-
摘要:
DHA藻油是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非动物来源,但因其自身水溶性差、易氧化产生不良风味等特点,极大约束了其摄入途径。据此,采用高压微射流技术与逐层沉积技术(LBL)制备负载DHA的亚麻籽胶(FG,质量分数为0.4%)-紫苏分离蛋白(PPI,质量分数为0.225%)双层乳液,研究Ca^(2+)添加量(0%~0.5%)对上述双层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采用INFOGEST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探究PPI-DHA藻油单层乳液、FG-PPI-DHA藻油双层乳液、Ca^(2+)-FG-PPI-DHA藻油双层乳液中DHA的消化特性,以及上述3种体系递送虾青素的效率,并通过监测其在消化过程中粒径分布、电荷特性及微观状态变化等解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DHA藻油双层乳液储藏20 d后,未添加Ca^(2+)的双层乳液的粒径从10.4μm降低至4.3μm,Zeta-电位从-23 mV降低至-33 mV,Ca^(2+)添加量为0.4%的双层乳液的粒径和电位未发生显著变化,乳液液滴分布均匀,无分层、絮凝、沉淀现象;DHA藻油双层乳液储藏20 d后,添加Ca^(2+)的双层乳液的Turbiscan抗重力稳定性指数(TSI)较未添加Ca^(2+)的双层乳液有明显改善;3种乳液体系模拟消化过程中,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分别为68.88%、50.84%、52.32%,虾青素生物可及性分别为47.42%、12.54%、9.66%。说明添加Ca^(2+)有利于DHA藻油双层乳液的稳定储藏,但对消化过程中脂肪酸与虾青素的释放具有一定迟缓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设计靶向递送体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
赵荣敏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浓度亚麻籽胶(FG)对大豆分离蛋白(SPI)功能特性的影响,试验将FG添加到SPI溶液中,使得SPI/FG共混体系中FG的浓度为0%~0.4%(m/V),通过巯基和二硫键探究其对SPI/FG交联聚集的影响,然后通过测量乳状液的粒径、Zeta电位和光学显微镜,分析其对SPI/FG制备的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FG浓度的增加,巯基含量先减少后增加,二硫键趋势与之相反。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随着FG浓度增加而显著提高,且乳状液的粒径结果与光学显微镜结果相一致。综上,较低浓度的FG可以控制SPI的交联聚集,提高乳液的乳化特性,并且在浓度为0.2%时,效果最好。
-
-
杨华;
王雅妮;
孙晓冬;
徐赵萌;
孙彤
-
-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复合涂膜对三文鱼鱼片的保鲜性能,获得具有高效长效缓释性能的生物保鲜材料。方法以亚麻籽胶(FG)和壳聚糖(CS)为成膜材料,丁香酚(EG)和月桂精油(LEO)为保鲜剂,采用流延法制备逐层FG/CS+EG/FG+LEO复合涂膜。以三文鱼鱼片为研究对象,评估复合涂膜的保鲜性能。结果FG/CS+EG/FG+LEO复合涂膜能够显著抑制三文鱼鱼肉中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鱼肉持水力,延缓脂肪氧化、蛋白质分解和色差值的变化进程。结论EG和LEO复配使用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多层涂膜组成的缓释体系有效地延长了生物保鲜剂的作用时间,使EG和LEO对鱼片的保鲜效果更好,其中FG/CS+EG/FG+LEO复合涂膜的保鲜效果最优,可使生鲜三文鱼鱼片的货架期从7 d延长至13 d。
-
-
胡海玥;
周彩莹;
李海岭;
李子来;
袁哲;
冯永莉;
杨晨;
汪建明
-
-
摘要:
该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作为成膜基质,添加不同量的亚麻籽胶制备多糖-蛋白复合可食用膜。以机械性能、稳定性、阻隔性、光学性能为测定指标,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累计加权,探究亚麻籽胶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功能特性的影响。当亚麻籽胶添加量为3%时,膜厚、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未添加亚麻籽胶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分别提升了80.00%、85.38%、285.78%;氧气透过性、水溶性和透光率降低了27.58%、130.08%、10.06%;其隶属度值为0.2827,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
-
孔玲;
曹建宙;
李新林
-
-
摘要:
为探究瓜尔豆胶和亚麻籽胶对鸭血豆腐综合品质的影响,分别设计4种不同的添加量(1.5、3、4.5、6g/L)与5种复配比例(1∶9、3∶7、5∶5、7∶3、9∶1),综合分析鸭血豆腐的色泽、质构特性、感官特征以及失水率。结果表明:在4.5g/L的添加量下,鸭血豆腐硬度、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达到最高值;瓜尔豆胶4.5g/L的添加量组综合得分最高,而亚麻籽胶6.0g/L的添加量组综合得分最高;2种胶的添加量从1.5g/L增至4.5g/L,鸭血豆腐失水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选择4.5g/L的添加量进行复配试验,结果表明:瓜尔豆胶∶亚麻籽胶复配比为7∶3、添加量为4.5g/L是最优的复配参数,能显著提升鸭血豆腐硬度、弹性和咀嚼性(p<0.05),保持最低失水率,且维持良好的组织形态。本研究为鸭血豆腐制品的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
-
-
张志颖;
张琳璐;
白英;
王丽芳
-
-
摘要:
以亚麻籽饼粕为原料,以亚麻籽胶(flaxseed gum,FSG)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对FSG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并对2种方法提取的FSG进行扫描电镜、流变特性、抗氧化性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FSG结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法的提取率高于热水浸提法。热水浸提的FSG结构厚实完整,呈片状,超声提取的FSG结构单薄,呈碎片化。2种FSG在贮存期间均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热水浸提FSG初始黏度高于超声提取FSG;超声提取FSG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优于热水浸提FSG。抗氧化性测定结果显示,超声提取的FSG表现出较高的总还原力及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而热水浸提FSG具有较高的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能力。
-
-
-
-
段善海;
陈凌远;
叶暾昊;
夏士杰
-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三次年会》
| 2007年
-
摘要:
以粘度、膨胀率、抗融性、抗热变性、保形性等为指标,对低热量冰淇淋生产所需乳化稳定剂进行复配研究。结果表明,低热量冰淇淋所需乳化稳定剂应选择黄原胶、亚麻籽胶、结冷胶、酪蛋白酸钠、三聚甘油酯,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和对照实验最终确定可改善低热量冰淇淋品质的组合为:黄原胶0.28%、亚麻籽胶042%、结冷胶0.08%、酪蛋白酸钠0.23%、三聚甘油酯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