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属配合物

金属配合物

金属配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24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3篇、会议论文159篇、专利文献1236861篇;相关期刊343种,包括广东化工、广州化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83种,包括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发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等;金属配合物的相关文献由576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平、周明杰、张娟娟等。

金属配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5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36861 占比:99.92%

总计:1237823篇

金属配合物—发文趋势图

金属配合物

-研究学者

  • 王平
  • 周明杰
  • 张娟娟
  • 井上英子
  • 濑尾哲史
  • 王辉
  • 冯小明
  • 曹建华
  • 丰佩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曲子妹; 王脉; 王树; 薛贵平
    • 摘要: 目的合成大黄酚-锌配合物,比较大黄酚及大黄酚-锌配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大黄酚和氯化锌为起始原料,通过配位反应合成大黄酚-锌配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元素分析等方法对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酚与大黄酚-锌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清除能力,并采用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合成的大黄酚-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2,大黄酚与锌的化学计量比为2:1,分子式为C_(30)H_(18)O_(8)Zn,大黄酚通过8位酚羟基中的O和9位的羰基O与锌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六元环结构。浓度为80 mg/L时,大黄酚、大黄酚-锌和维生素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7.4%±1.21%,86.3%±0.78%和90.6%±1.10%;浓度为100 mg/L时,大黄酚、大黄酚-锌和维生素C的OH^(·)清除率分别为59.4%±1.20%,91.3%±0.40%和74.4%±1.11%;浓度为80 mg/L时,大黄酚、大黄酚-锌和维生素C的O_(2)^(-·)清除率分别为54.6%±0.76%,84.6%±0.87%和80.1%±0.85%。结论大黄酚-锌制备成功,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 刘博予; 岳天才; 张开发; 王多志
    • 摘要: 本文以含咪唑/三唑基的两种有机羧酸H_(2)L^(1)和H_(2)L^(2)(H_(2)L^(1)=2-(4-(1H-1,2,4-三唑-1-基)苯基)-1H-苯并[d]咪唑-5-羧酸;H_(2)L^(2)=2-(4-(1H-咪唑-1-基)苯基)-1H-苯并[d]咪唑-5-羧酸)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3种新的金属配合物[Co(HL^(1))_(2)(H_(2)O)_(4)](1),[Ni(HL^(1))_(2)(H_(2)O)_(4)](2)和[Mn(HL^(2))_(2)(H_(2)O)_(4)](3)。通过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3属于单核零维结构,金属中心离子均为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3都是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构筑成的二维超分子结构。对三种配合物的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顺磁性相互作用,配合物2和3具有反铁磁性相互作用。并对1和3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可作为潜在的电容器电极材料。
    • 高静; 苏虹霞; 姜敏
    • 摘要: 以3,5-二(2-羧基苯氧基)苯甲酸为主配体,采用一锅溶剂热法合成了系列金属有机配合物(M=铜、钴、锰),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选取罗丹明B和甲基橙作为目标物,探究了不同的配合物对目标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可以高效地降解甲基橙,对罗丹明B则没有催化降解性能。
    • 佟萍; 刘泽含; 徐达峰; 史寒冰; 李海南; 雷蕾; 石雨婷; 潘思佳; 许瑞波
    • 摘要: Schiff碱是一类含有亚胺或甲亚胺基团的化合物,具有许多诱人性能。作为优良配体,可与金属离子配位,制备Schiff碱金属配合物。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因分子结构独特、易于合成、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优良,在很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Schiff碱及其配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为探索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与结构、性能之间关系提供一定支撑,以期吸引更多学者关注并加入到该领域研究,通过分子设计实现目标功能,开发其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 郭玉娇; 曾义
    • 摘要: 在密度泛函M06-L/DZP水平下计算研究环戊二烯双核金属乙炔配合物Cp_(2)M_(2)CH≡CH(M=Ni,Co,Fe)不同自旋多重度下共轴和垂直两种构型的可能结构。计算得到的三个体系中的垂直构型能量都明显高出其共轴结构。各自能量最低共轴结构分别为单重态的Ni-Sig1,三重态的Co-T1和五重态的Fe-Q1。其中Cp_(2)Co_(2)CH≡CH体系的单重态Co-Sig2能量仅高于Co-T14.9 kcal·mol^(-1);Cp_(2)Fe_(2)CH≡CH的七重态Fe-Sep2和三重态Fe-T3与Fe-Q1能量较为接近,仅高出Fe-Q10.1~3.1 kcal·mol^(-1),都具有实验上的合成可能。
    • 郭亚星; 江珊; 林清叶; 孙伟明
    • 摘要: 目的克服姜黄素水溶性差和生物利用率低的难题,对姜黄素进行结构修饰并设计双姜黄素配体金属化合物。方法在姜黄素结构中引入水溶性基团,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对接验证水溶性及其与靶点结合强度。将性能优异的L-羟基脯氨酸-姜黄素的阴离子作为配体L,与低毒性的Zn^(2+)和Cr^(2+)结合设计成双配体的ZnL_(2)和CrL_(2)配合物,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其几何和电子结构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L-羟基脯氨酸-姜黄素具有负值最大的溶解能(-161.61 kJ/mol)和较大的对接打分(8.990)。设计的ZnL_(2)的结合能和Gap值分别高达601.85 kJ/mol和3.67 eV,均高于CrL_(2)。结论结构修饰显著提高了姜黄素衍生物的水溶性,且保留了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ZnL_(2)较CrL_(2)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中Zn^(2+)与配体形成强极性共价键。
    • 王曼; 汪铃泓; 邢迦迦
    • 摘要: 诺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该类型药物一直是近些年来抗菌药中热点研究课题之一。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法设计拟合实验。实验表明,当反应温度约80°C左右,反应时间约2 h左右,反应物料比n(诺氟沙星)∶n(溴代甲基环己烷)=1∶1.1时,产率最高。在表征过程中,通过熔点测定,诺氟沙星熔点约为221°C,衍生物熔点约为208°C,铜配合物的熔点约为246°C,三者熔点有明显差异,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在红外光谱测定中,3320 m^(-1)处为N-H键峰消失,说明该键断裂;1379 cm^(-1)处为甲基振动峰,没有出现偶合情况,说明了哌嗪环的N-H键上的H已经被环己甲基基团取代。在核磁共振氢谱中,δ值约为3.6 ppm处为NRC6H5基团。以上表征手段确认了生成物的结构。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验证该工艺条件是合成产物最纯产率最高的合成工艺。
    • 王文龙
    • 摘要: 为寻找新型广谱的抗菌素先导化合物,以5-溴呋喃-2-羧酸和2-四氢糠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2种五元杂环铜配合物,利用(1)^H NMR、(13)^C NMR对其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以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铜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初步体外抑菌活性显示,在0.038 mg/mL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两种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5-(5-溴呋喃-2-基)-1,3,4-噻二唑铜(化合物4)的抑菌活性较强,其浓度与抑菌活性呈线性关系。
    • 王乐; 秦刘磊; 刘洋; 任丽; 徐慧婷; 刘尊奇
    • 摘要: 以甘氨酸(Gly)、18-冠醚-6、二氯化锰(MnCl2)和盐酸为原料,通过蒸发法获得一种新型相变一维链状氢键型甘氨酸超分子化合物[(Gly)2+(18-crown-6)2(MnCl4)2-](1).通过元素分析、变温X射线单晶衍射和介电测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解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从P21/c(100 K)转化为C2/c(293 K).随着温度升高,[MnCl4]2-呈现无序状态的共棱双四面体结构.质子化甘氨酸分子和分子内羟基(—OH)发生动态摆动,引起O—H…Cl型一维氢键链产生明显伸缩运动,导致化合物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出现结构相变及介电异常.
    • 谢嘉恩; 罗雨珩; 张黔玲; 张平玉
    • 摘要: 金属配合物因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如配位结构可调、好的光稳定性、大的斯托克位移、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与长的荧光寿命等,在生物成像、分子探针、医学影像等领域中备受关注.与单光子吸收相比,双光子吸收的金属配合物因其具有更加优秀的深度分辨率以及低光损伤性等优点,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荧光探针和细胞器染料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双光子吸收的金属配合物对生物分子(如pH、O2、HC1O、NO、SO2、GSH、DNA等)的响应检测用于疾病的诊断,以及作为细胞器(如线粒体、溶酶体、脂滴、细胞核等)染料探针用于细胞内动态行为和演化过程的实时示踪研究.最后,针对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分子探针以及细胞器染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