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离子
硫离子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31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55368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石化技术、腐蚀与防护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2011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31届年会、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等;硫离子的相关文献由804位作者贡献,包括葛红花、刘金水、陈述等。
硫离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5368篇
占比:99.94%
总计:255530篇
硫离子
-研究学者
- 葛红花
- 刘金水
- 陈述
- 龙云飞
- 周国定
- 曾荣今
- 陈冠凡
- 刘玛丽
- 吴湘思
- 周子涵
- 成奋民
- 邢晨阳
- 陈国良
- 张新申
- 张盾
- 邓豪华
- 陈伟
- 刘爱林
- 台德艳
- 吕锟
- 吴文权
- 张华民
- 张家宜
- 张晗
- 张洪章
- 易平贵
- 李亚
- 李先锋
- 李光文
- 李群
- 林新华
- 王亭
- 王宏
- 程晓红
- 莫珊
- 薛云
- 赵正喜
- 郦和生
- 钟维邦
- 陈建
- 高跃昕
- 侯静
- 刘宾虹
- 屈少华
- 康万利
- 李洲鹏
- 王彪
- 王欢
- 王鹏
- 解群
-
-
梁培瑜;
张世金;
邓觅;
朱林;
吴施婧;
吴永明;
刘煜
-
-
摘要:
针对负二价硫离子(S^(2-))显COD性质,采用硫酸亚铁(FeSO_(4))与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PFS+PAC体系”)开展对500 mg/L S^(2-)的模拟含硫废水中COD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FeSO_(4)和“PFS+PAC体系”的投加都能有效去除COD,过量FeSO_(4)(S/Fe摩尔比小于0.5)可使COD的去除率达85%,PAC和PFS的投加量为644,2080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82%;“PFS+PAC体系”和FeSO_(4)联合投加时,增加FeSO_(4)对COD的去除率提升并不明显,PAC投加量增加到161 mg/L以后不再提高COD去除率,PFS的投加量增加可以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PFS+PAC体系”投加量的增加会导致污泥沉降比增加(最大达95.5%);当PAC和PFS的投加量分别低于161,520 mg/L时,FeSO_(4)的投加可以减少污泥量(S/Fe由40~10时,SV减少25.4%)。研究成果对于降低高S^(2-)、低有机质废水的COD浓度及防止S^(2-)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
-
-
周雪娇;
谭飞;
艾广通;
陈永利;
李玉华;
廖曼琦;
罗福明
-
-
摘要:
铝土矿中杂质硫在拜耳法溶出工序大量以不同硫离子形态进入溶液,对氧化铝生产及产品质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利用GuassView 5.0对不同硫离子形态建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中的B3LYP/6-31G(d,p)计算优化目标离子,获得了S^(2-)、S_(2)^(2-)、SO_(3)^(2-)、S_(2)O_(3)^(2-)以及SO_(4)^(2-)等离子的最高占有轨道能(E_(HOMO))和最低空轨道能(E_(LUMO))。计算结果显示,五种含硫离子能量差ΔE_(LUMO-HOMO)大小如下:S^(2-)>SO_(4)^(2-)>S_(2)O_(3)^(2-)>S_(2)^(2-)>SO_(3)^(2-)。即在无外来氧化剂、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溶液中S^(2-)形式的硫可以稳定存在,其次是SO_(4)^(2-),S_(2)^(2-)、SO_(3)^(2-)和S_(2)O_(3)^(2-)则相对稳定性较弱,这与化学定量分析检测获得的高硫铝土矿溶出液中硫离子的赋存形态及分布情况较吻合,可为高硫铝土矿选择性湿法脱硫提供理论支撑。
-
-
李奔
-
-
摘要:
在浅海油田实施注聚驱采油实施过程中,配制聚合物溶液粘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经研究发现,胜利油田海上产出水中含有较多的二价硫离子,造成聚合物溶液粘度大幅下降。为解决海上平台空间和承重有限,采出水高含硫等问题,采用生化除硫、密闭隔氧配液等一系列技术,探索出适用于海上平台的采出水配聚、小型化设备、高效保粘注入的工艺模式,保证了浅海平台配聚溶液粘度稳定。
-
-
郭斐
-
-
摘要:
本文对化学驱现场出现的黏度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水质是影响井口凝胶黏度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水中的钙镁离子、钠钾离子、硫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等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发现硫离子和亚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有很大影响,钙镁离子、钠钾离子对聚合物黏度有一定的影响,铁离子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不大。
-
-
曹卜元;
李荣;
任尚远;
王苗;
曹家豪
-
-
摘要:
油田开发过程中,高矿化度的采出水对管线设备腐蚀严重。非晶Ni-W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管道连接件表面电镀非晶Ni-W镀层,可以提高连接件的耐蚀性能。通过浸泡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非晶Ni-W镀层及L245钢在含硫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Ni-W镀层与L245钢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对比分析非晶Ni-W镀层与L245钢的腐蚀原理。结果表明:硫离子会加速基体L245钢的腐蚀,非晶Ni-W镀层可以有效提高L245钢在含硫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硫离子浓度为0.0010 mol/L时,非晶Ni-W镀层表面形成钝化膜,使腐蚀减缓;硫离子浓度为0.0050 mol/L时,Cl^(-)和S^(2-)协同作用,在非晶Ni-W镀层表面发生点蚀。
-
-
-
官迪;
吴家梅;
刘昭兵;
陈山;
纪雄辉
-
-
摘要:
研究外源硫化钠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Cd)形态变化及迁移积累影响,为硫素固定土壤活性Cd、降低稻米Cd积累的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种植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硫化钠用量对水稻-土壤系统中Cd的迁移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1 g·kg-1硫化钠,水稻根系及稻谷生物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增加59%,同时有效降低水稻器官组织中Cd的积累;0.5 g·kg-1硫化钠处理下水稻根系、茎叶中Cd的积累分别下降76%、70%;稻谷中Cd的含量随着硫化钠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当施用量为0.3 g·kg-1时,稻米Cd降幅最大(降低68%),继续增加硫化钠用量,稻米Cd降幅无显著差异;适量施用硫化钠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离子态Cd含量,最高降幅为55%;DTPA提取态Cd降幅约为17%.同时S2-在土壤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硫酸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pH的增加.研究表明增施硫化钠0.3 g·kg-1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效率,有效降低籽粒中Cd的积累.
-
-
林佳丽;
林立超;
陈珠灵;
王建
-
-
摘要:
介绍一个由科研成果转化的分析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纸基显色分析法测定白酒中硫离子的含量.硫离子与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的四磺基酞菁铁(Fe(Ⅲ) TSPc)在酞菁环平面的轴向位置与中心铁原子配位,能进一步促进过氧链的断裂及高活性中间体高价铁氧正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导致3,3 ',5,5'-四甲基联苯胺(TMB)氧化产物在纸基上显色加深.利用颜色强度与硫离子含量的关系,可实现对硫离子简单、快速、实时、可靠的检测.本实验综合运用化学、光学、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对实验室硬件要求低,易于推广,且实验操作难度适中,内容新颖,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
-
李秋雨;
刘红梅;
李彦;
戴幽;
李慧中;
刘焱
-
-
摘要:
为确定真空熟制咸鸭蛋蛋黄黑圈现象发生的原因,对真空熟制咸鸭蛋黑圈蛋的黑圈部位和未变色部位以及非黑圈蛋黄的相应部位进行理化分析,在初步确定与黑圈形成有关的物质后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黑圈蛋中黑圈部位蛋白质含量降低,分子质量为36 ku处的蛋白质电泳条带变浅,蛋黄颗粒的微观结构混乱无章,蛋白质的变化使黑圈部位pH值由6.20变为7.90,从而导致色素的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硫含量在非黑圈蛋蛋黄中分布均匀,而在黑圈蛋中,黑圈部位硫含量为5.17 mg/100 g,高于未变色部位的2.31 mg/100 g;S2-与蛋黄成分的呈色反应表明,其只与含金属离子的卵黄高磷蛋白有呈色反应,可以使正常蛋黄颜色变黑,黑圈蛋黄颜色加深,促进黑圈的形成;Fe、Zn、Cu在黑圈蛋中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均与S2-有呈色反应,但只有Fe与S2-的呈色符合黑圈的特征色,进一步研究发现Fe含量与蛋黄黑圈程度呈正相关;综上,黑圈的形成是在蛋白质、Fe、S2-以及色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
-
-
倪誉晏
-
-
摘要:
在对入厂产品硫化铵水溶液进行化验的过程中,发现找不到合适的检测标准,并且硫化铵产品的卖家提供的标准是1960年的标准,这给我们化验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方法对比,发现其与某产品的检测方法有许多相通之处.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了适合硫化铵产品的检测标准,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
-
葛红花;
赵莉;
周国定;
赵玉增;
孟新静
- 《第七届海峡两岸材料腐蚀与防护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通过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图研究了模拟冷却水中氯离子和硫离子对316L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性能及半导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氯离子浓度大于一定值时使不锈钢在模拟冷却水中的点蚀电位降低,但在开路电位下自然形成钝化膜过程中电极阻抗值及钝化膜半导体性能不受氯离子的影响.硫离子使不锈钢钝化膜的钝态电流密度显著增加,并降低了不锈钢电极的阻抗值,同时Mott-Schottky图显示硫离子使钝化膜的半导体性能发生变化.
-
-
-
-
-
张乐华;
王沥东;
陈晓远;
黄光团;
蔡兰坤
-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水系统在处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污水在输送过程中,污染物会发生转化,并生成新的物质.其中,在硫酸盐还原细菌(SRB)作用下生成的H2S气体便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物质.由于我国废水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我国许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采用铁盐进行除磷。铁盐的铁离子与磷酸根反应生成难溶解性盐以及多核羟基络合物,再通过电中和与絮凝后的絮体卷扫与吸附架桥发生凝聚反应。最终通过固液分离将磷彻底去除。上述过程会产生大量富铁剩余污泥。本论文旨在赋予富铁剩余污泥第二次生命,研究把富铁剩余污泥回流到城市排水主干管中,抑制管道腐蚀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把富铁剩余污泥回流至城市排水主干管中,硫离子的生成量抑制率在99%以上,能够很好地防止城市排水管道的腐蚀。硫化铁沉淀是降低水中可溶性硫离子的主要机制;另外,腐殖酸与硝盐根离子等对硫离子生成抑制作用也是重要因素。该技术不会引起管道的堵塞,也不会对生物法水处理过程有负面影响。
-
-
郑凯元;
库肯·毕哈利;
丁刘缪;
芦昌盛
- 《2015年高校化学化工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
| 2015年
-
摘要:
H2S在水溶液中是二元弱酸,在101.325kPa下,其饱和溶液浓度约为3580mg·L-1,即0.1050mol·L-1.在H2S水溶液中,酸根离子([S2-])与弱酸的平衡浓度或者分析浓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多元酸在溶液中的解离状况是非常复杂的,元数越多、各级Ka值越接近,越为复杂。对于二元弱酸H2S,理论计算表明,在很宽的浓度范围内,其多次解离后形成的酸根离子浓度几乎保持不变。同时计算结果还表明,由于作为溶剂的水的电离作用会影响到溶质的电离,对弱电解质进行无限稀释并不能使其在水中的电离度无限增大。这意味着弱电解质的定义是相对于所选择的溶剂而言的;换句话说,如果加强溶剂的碱性,将使得H2S的电离度有效增大,直至完全解离而成为强电解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