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
赵元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632篇,主要集中在音乐、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篇;相关期刊364种,包括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人传记:上半月、北方音乐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等;赵元任的相关文献由533位作者贡献,包括戎林海、赵贤德、戎佩珏等。
赵元任
-研究学者
- 戎林海
- 赵贤德
- 戎佩珏
- 徐百柯
- 唐兴红
- 江南
- 刘铮
- 周质平
- 张光茫
- 戴鹏海
- 任卫新
- 佚名
- 史飞翔
- 吴星云
- 夏丽柠
- 廖辅叔
- 汤礼春
- 纪伟
- 金丽藻
- 付磊
- 余谦益
- 侯仁锋
- 冯琳
- 冯雪红
- 刁刻
- 刘子玉
- 刘宜庆
- 刘戈
- 刘飞
- 劲松
- 吴健
- 吴宗济
- 吴小如
- 孙建英
- 孙慎
- 孟祥海
- 崔磊
- 张婷
- 张美伦
- 张贵
- 徐伟
- 徐可
- 晏建怀
- 朱振涛
- 朱江
- 李强
- 李朋朋
- 林茂灿
- 柯玉升
- 梁静雯
-
-
崔磊
-
-
摘要:
20世纪伊始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开端,其间国内涌现了一批具有高学养、高技巧的歌曲创作者,留下系列脍炙人口而又意蕴深厚的作品传唱至今。诗词作为该艺术体裁的歌词元素是其重要特点,创作者们通过对词、曲元素的构建,谋求词(即文学)与曲(即音乐)关系的高度契合,从而达到词义曲传的效果,形成音乐与文学水乳交融的境地。笔者试对几位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者的词曲结合手法进行分析,并溯其思想观念之源头,进行梳理,以阐释中国艺术歌曲词曲结合之要义。
-
-
宫宏宇
-
-
摘要:
1915年11月,美国波士顿刊行的《中国学生月刊》上发表了赵元任用英文写成的《“中华颂”改进之我见》(A suggested revision of the Chung Hwa Hymn)一文。这篇短文的发现,不仅对于赵元任在美期间的音乐活动研究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了解我国近代国歌创作历程亦有参考作用。
-
-
路思涵;
盛露露
-
-
摘要:
赵元任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100多部音乐作品,其中最值得后人探讨和研究的还是其创作中的民族性。赵元任在借鉴外国创作手法的同时,不忘融入本民族的音乐特点,进一步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渗入到其作品中来。本文通过对赵元任的人生经历及成就、音乐作品整理和代表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解析其艺术歌曲的民族风味。
-
-
韩亚嵚;
吴跃华
-
-
摘要:
赵元任作为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他的早期作品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创作的钢(风)琴曲。赵元任在艺术歌曲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正是得益于其早期“选曲配伴奏”思维的锻炼和积累。厘清这一认识并对赵元任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音乐创作上的规律。中国早期音乐创作的发展,其实也遵循了这样的成长规律。
-
-
陈汝嫣
-
-
摘要:
被赵元任定位为语体文试验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其翻译是在对当时普通语体文的越轨中实现的:在官方避免土语的要求下使用北京方言;自述只在对话中加入北京方言,实际上方言却溢出到叙事;故意使用文言或欧化句式;保留音节不惜舍去含义等。这些越轨,反映了语体文试验与翻译原作双重目标之间的距离。翻译和语体文试验的两个目标,在不同的方向牵引《阿丽思》文体的生成。实践中对普通语体文要求的偏离,却是本作翻译成功的原因之一。国语运动时,语言的规范尚在生成、变化、探索中,而《阿丽思》的翻译丰富和扩展了语体文在词汇和文法上的内涵。
-
-
薛洁
-
-
摘要:
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赵元任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从其创作背景切入,通过对该作品曲式结构及特色和声的分析,探寻了赵元任视野中的“中国音乐”观。并进一步从文化层面与欣赏美学的视角,并结合文章作者个人钢琴演奏实践,逐次以整体把握作品情绪、与歌唱者同“呼吸”、与歌唱者“对语”三个标题呈现钢琴音乐自身美感,对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了分析。艺术歌曲的钢琴声部是具有独立意义的,能够深入理解、诠释其本身的艺术特征及情感内涵,才能更好地与歌唱形成互融。
-
-
鲁兆周
-
-
摘要:
很喜欢《春天不是读书天》这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已近,收拾书包好过年。无独有偶。有一首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歌名也叫《春天不是读书天》,作曲者为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歌词来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原名诗作:春天不是读书天一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
-
-
-
冯东
-
-
摘要:
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影响下,1919年,傅斯年成为北大学生领袖。他大学毕业旋即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1926年冬,他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教书,不久创办语言历史研究所。此后数年,他一直工作在学界,掌管过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桃李满天下。他以史语所为基础,推动中国近代学术事业发展,集结一大批优秀人才,陈寅恪、赵元任等被他带到史语所搞研究。
-
-
-
-
戎林海
- 《2008中国翻译理论研究高层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本文从翻译的目的与作用,翻译的标准和翻译的途径与方法三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赵元任先生的翻译观,认为其翻译思想属于语言学派,既带有明显的现代语言学的特征,又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翻译思想。
-
-
周质平
- 《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研究对外汉语在美国的发展,赵元任(1892-1982)是必不可忽略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由于他自己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编写汉语读本,因此,他所提出的理论不但增进了我们对汉语结构的了解,同时对汉语教学也起了实际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就赵元任对汉语教学提出来的指导性原则进行分析,并将他的教学理念与当前流行的许多教学法,如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能力语言教学法(proficiency approach)等进行比较,并指出这些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与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