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刘半农

刘半农

刘半农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6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6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424种,包括文史知识、名人传记:上半月、读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球化与中文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刘半农的相关文献由57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承志、王文宝、刘半农等。

刘半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6 占比:99.7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9%

总计:688篇

刘半农—发文趋势图

刘半农

-研究学者

  • 张承志
  • 王文宝
  • 刘半农
  • 朱洪
  • 佚名
  • 徐希景
  • 徐瑞岳
  • 罗泰琪
  • 陈鲁民
  • 孙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亚非
    • 摘要: 近日,笔者趁着闲暇阅读了薛林荣先生所著的《鲁迅的饭局》一书,跟随作者从一次次饭局中走进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管窥鲁迅从1912年5月至京到1936年9月在上海辞世这24年间的生活、创作和思想轨迹。在“鲁迅的饭局”上,光照时代、名传后世的大家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萧红、郁达夫、茅盾、郑振铎等先后相聚,实乃人生快事。
    • 罗泰琪
    • 摘要: 1917年《新青年》从上海迁到北京后,陈独秀既要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又要上课,所以他独编《新青年》的局面便难以维持。于是,《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组建编辑部。编辑都是北大教授,有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沈尹默、刘半农、陶孟和。如此一来,陈独秀身上担子减轻了,编辑部人多也好办事。可是,刊物不设主编,一人一期,各负其责,编辑部内部逐渐出现问题。
    • 张承志
    • 摘要: 20世纪初以降,中国现代翻译戏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时代启蒙与道德观念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鲜明表征,给予了普通大众一种精神上的启迪与抚慰。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翻译戏剧以启蒙、人道主义为核心,处处闪耀着五四新文学启蒙的新风气,在赋予中国文学现代性内涵的同时,亦为中国翻译戏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方雪梅
    • 摘要: 作为中国新诗尝试期的拓荒者,刘半农坚守朴素的民间立场,为白话新诗开拓了地方化、生动化的创作途径。诗人既客观地挖掘落后愚昧的乡土社会阴郁暗淡的现实,真诚地展示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苦难,也热情地描摹地方风物、人情世态,赞颂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韧性和美好爱情,还直接取法于民歌民谣,以方言和口语入诗,借助民间语言构筑了新诗的美学价值。
    • 张承志
    • 摘要: 侦探小说是一个被历史建构出的现代文学类型。新文学闯将刘半农著译的侦探小说兼具本土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的双重质素。一是反映了清末民初官场腐败、民众昏懵与西方崇尚科学、民主、人道主义精神的现状差别,二是塑造了一些具备睿智、科学、正义等现代品格的侦探形象。他们有的是重情重义、匡扶正义的本土型侦探(官府捕快);有的是尊重科学实证、善于逻辑推理型的西方侦探;有的是好奇心驱使的业余侦探与令人捧腹的滑稽囧探,这些形象各异的侦探类型无疑为后来现代侦探形象的塑造起了促进作用。
    • 摘要: “她”是专指女性的第三人称。从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都称为“他”。别说在古文里,就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里,出现那么多太太、小姐、丫头,也找不到一个“她”字。五四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但“伊”与“他”并用,常常造成混乱。1926年,刘半农先生专门创造了一个“她”字。“她”与“他”读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语习惯,很快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和认可。
    • 裴帅; 李小汾
    • 摘要: 刘半农是20世纪初期我国重要的语言学家和新文学先锋,亦是在中国摄影史发展进程中取得了重要理论成就的学者之一。本文主要揭示了刘半农对中国早期摄影理论建构的贡献,并对其重要著作《半农谈影》展开梳理和研究,从词句斟研及社会学的角度说明其新文人摄影观的核心和形成这一观念的背后原因,继而重新确立其观点在中国摄影史中的意义。
    • 丁高奎; 王丽娟
    • 摘要: 刘半农对近代语文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创了歌谣研究“比较”与“搜集”并重的研究范式,为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内容注入了活力;确立了新式标点和分行、分段的现代书写规范并沿用至今;对四声的研究为推广国语奠定了基础,文法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学者开始走向独立的本国国语文法研究道路,对方言语音与词汇的整理为方言文学与汉字简化提供词汇与字料参考;召集了同时代学者共赴国语建设,培养了大批新生代科研力量。其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应该多一些实证研究,少一些概念争论;研究者应常怀直面问题的研究意识,避开随波逐流的人云亦云。
    • 董卉川; 张宇
    • 摘要: 当下学界对刘半农的散文诗中动物系列的散文诗鲜有论及。特别是《老牛》这部作品,最初刊载于《新潮》的版本与之后收录于《扬鞭集》的版本,虽然创作主旨和思想情感并无:二致,文体形式却截然不同一由分行排列的自由诗蜕变为了分段排列的散文诗。一、语言表述的变动刘半农将《新潮》中的《老牛》收入《扬鞭集》之后,其语言表述的变动共有七处:第--处改动是《新潮》版中的“直射他背上”,在《扬鞭集》中被刘半农改为“直射它背上”,“他”变为了“它”,这涉及了五四白话文运动语言规范化的问题。第二处改动是《新潮》中的“他虽然疲乏”,收入《扬鞭集》也被改为“它虽然极疲乏”,与第一处类似,“他”变为了“它”。此处改动还增加了一个“极”字。
    • 袁一丹
    •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态度的同一性"背后,隐伏着不同的思想脉络,因而有必要考察参与者此前此后的生命轨迹.刘半农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形象,被定格为文学革命的战士.这一历史定位抹去了他作为"红男绿女"小说家之前史,也遮蔽了他个人气质中与战士形象不尽吻合的生动性.从鸳蝴派小说家到文学革命的战斗者,刘半农在身份转换过程中,通过与周作人、钱玄同等《新青年》同人的互动,努力涤除自身的洋场才子气.然而这段卖文为生的前史,仍会影响"五四"以后刘半农对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的态度.从刘半农早期创作的侦探小说、滑稽小说及反乌托邦小说中,不难看出他在谋食与谋道之间的内心挣扎.从"半侬"到"半农"的自我改造是一场拉锯战,难以逾越的"耻辱的门"象征着五四新文化人自我改写的限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