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的相关文献在1951年到2022年内共计56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07篇、会议论文7篇、相关期刊1422种,包括党史纵览、上海党史与党建、北京党史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等;陈独秀的相关文献由392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家康、杨飞、朱洪等。

陈独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07 占比:99.8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2%

总计:5614篇

陈独秀—发文趋势图

陈独秀

-研究学者

  • 张家康
  • 杨飞
  • 朱洪
  • 徐光寿
  • 祝彦
  • 唐宝林
  • 庞国翔
  • 苗体君
  • 胡明
  • 张宝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中国汉字自上而下、由右向左的竖写方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这种书写方式不合乎现代人们的习惯和视觉要求了。当近代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等情况后,汉字竖写就更感不便了。提出汉字竖写改横写的第一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在《新青年》1917年3卷3期上,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首次提出了汉字“竖改横”的见解。
    • 闻学峰
    • 摘要: 对于《新青年》第九卷主编者问题,目前学界尚无共识。陈望道积极为《新青年》九卷一号组稿、以编辑身份为该期有关文章撰写“附记”、该期《编辑室杂记》系陈望道撰写等史实可佐证九卷一号为陈望道主编。自《新青年》九卷二号起陈望道未在该刊发表任何作品、1921年7月后鲁迅给该刊寄稿时寄稿对象为“仲甫”、陈独秀留下编辑该刊的痕迹等史实可证明九卷二号至六号系陈独秀主编。胡适对陈望道不满、陈望道与陈独秀不和及新青年社南迁都促使陈望道在编完九卷一号后退出《新青年》。《新青年》没出现过“上海、广州两个编辑部并存”的情况。
    • 陈雨芹; 张芹(指导)
    • 摘要: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年仅13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在跳板上深吸一口气,纵身华丽一跃--几乎是"零水花"!霎时,全场沸腾,全红婵近乎完美的几次跳水让世界为之震撼,她,为祖国夺得了一份沉甸甸的金牌!"青年之于社会,尤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正如陈独秀先生所言,青年人是社会中最有朝气的一股力量。青年人有热血、有干劲,是清晨的朝阳,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
    • 罗泰琪
    • 摘要: 1917年《新青年》从上海迁到北京后,陈独秀既要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又要上课,所以他独编《新青年》的局面便难以维持。于是,《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组建编辑部。编辑都是北大教授,有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沈尹默、刘半农、陶孟和。如此一来,陈独秀身上担子减轻了,编辑部人多也好办事。可是,刊物不设主编,一人一期,各负其责,编辑部内部逐渐出现问题。
    • 摘要: 《建党的那些人与事--东方曙光》主编:王晓明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本书选取了90年前,陈独秀、李大钊等时代先驱,在国家危亡的情势下,探索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历程。同时,介绍了参与建党的那些人物的历史境遇。透过一个个令人感慨的人物和事件,让读者通过党的诞生历程,以及隐藏其后、鲜为人知的种种真实故事,更加深刻地理解共产党人的理想、胸怀和精神世界。
    • 刘岳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关于时局的主张广州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转变了与国民党不合作的态度,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口号。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由陈独秀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第一次就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问题,向社会各界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
    • 马丽春
    • 摘要: 我重新练习书法五年后,某日路遇我老师,他看过我字后,忽然坐下来和我聊天,临了说,不妨学学陈独秀的字。老师是知名书家,他既这样说,想必有道理。次日见一书画家,此公年轻时一夜顿悟书法之道,人未老,可字已有斑驳萧散的气息。问他对陈独秀的字可曾有过研究?他说没有。同日见到另一个业内人士,说起书画名家倒也滔滔不绝,独问到陈独秀的字,也摇头以对,说他不曾有过研究。
    • 唐子越
    • 摘要: 吕澂的《美术革命》与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澂来信》于1919年1月19日一同被发表在《新青年》的"通信"栏目中。本文以了解这两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文章内容、美术革命思想中对于美术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为主题。
    • 陈廷湘; 曾琦
    • 摘要: 陈独秀1922年发表的《造国论》尽管只是对当时革命目的提出的一家之说,但创建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却是近代先进国人对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共同诉求。从数十年的论争看,近代先进国人的确都抓住了创建现代民主国的关键--法治。近代中国,从清末预备立宪起就开启了创建法治国家的运动,变法失败后,维新群体的立宪活动、辛亥革命、捍卫共和斗争、国民革命运动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政等,虽然具体内容差异极大,但均行进在创建民主法治国的轨道上,且无论理论论争或实际追寻都未找到可通之途。创造民主法治新国问题仍就留存在近代史上。
    • 王宝山
    • 摘要: 陈独秀(1879—1942),谱名陈庆同,官名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准确地说,“独秀”是陈独秀在民国以后才改用的名字。民国以前,一般的人都叫他陈仲甫。庆同是陈独秀的谱名。据他的三子陈松年回忆,陈氏家族谱名中间的一个字,是由20个字排列组成的,“我只记得十五个字,开头的一句已忘了:‘……天章衍庆遐,长源传祖德,永远振家邦。’”“庆同”是陈独秀的第一个正式名字,但迄今没有发现他使用谱名的资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