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汉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2700篇;相关期刊320种,包括现代交际、少年儿童研究、科教导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PCC2008/ISPF2008)等;国际音标的相关文献由49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继风、赵述凤、邱政政等。
国际音标
-研究学者
- 黄继风
- 赵述凤
- 邱政政
- 雷建军
- 孙孝坤
- 张莉菲
- 李斌
- 江荻
- 沈恪
- 金施琪
- 黄秀更
- 万润泽
- 严文清
- 于洪志
- 关志伟
- 刘彦宏
- 刘汇丹
- 刘秋霞
- 吴健
- 吴涛
- 周建
- 孙志强
- 孙雪
- 宫丽影
- 尹洪
- 张俊淼
- 张园园
- 张引
- 张楠楠
- 张正红
- 暴海燕
- 曹文
- 曹曼
- 朱佳慧
- 朱蕾
- 李健
- 李剑
- 李永宏
- 李炯
- 李红
- 李谱英
- 林宝卿
- 潘晓声
- 潘芊瑾
- 王亚莉
- 王宏军
- 王德芳
- 王栋
- 王桂林
- 王琳
-
-
郑茜
-
-
摘要:
音标教学不仅影响学生日后英语朗读的准确性,还制约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效果。基于此,教师要提高对音标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国际音标为导向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文章围绕以国际音标为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以国际音标为导向开展英语教学工作的方法。
-
-
苏雅芸
-
-
摘要:
英语词汇一直以来都是英语语言学习者备受困扰的难题之一。由于长期侧重应试教育,很多大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本身的知识建构不够系统完整,基础学段的很多语音和词汇知识欠缺,继而影响到大学英语的学习。尽管很多大学生基于长年累月的学习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音标和自然拼读学习词汇,但是多数对于这两种方法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模糊状态。本文从当下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分析国际音标和自然拼读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
-
-
王浩;
任东梅
-
-
摘要:
英语音标教学一直是中职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但很多学生因为不熟悉和不了解英语音标的读音,遇到英语单词时不能按照音标正确发音.这就需要中职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汉语拼音入手,通过研究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帮助学生认识英语语言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的相同点,研究汉语拼音对英语音标教学的正向迁移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系统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
-
杨秀莲
-
-
摘要:
对于高中英语初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国际音标是他们学好语言的第一站。学习国际音标,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还有助于学生自主拼读英语词汇,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本文结合教学现状,详细阐述了国际音标在高中英语初学阶段发挥的作用。
-
-
周凯
-
-
摘要:
自然拼读法的概念自然拼读法在国内也叫直接拼读法。意思是在没有掌握和不借助英语国际音标的前提下,能够利用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规律,直接把所学的英语单词准确地拼读和拼写出来。它把拼读和拼写当成了一个整体来对待。记住了形也就记住了词音,记住了词音也就等于记住了这个词的拼写形式。即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
-
-
张莉菲
-
-
摘要: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48个国际音标中的双唇爆破音、舌齿爆破音和舌后软颚爆破辅音。[p][b]/p//b/美式读音符号,英式读音符号,传统的国际音标的读音符号都一样。/p/是p的发音,/b/是b的发音。双唇爆破辅音。发音时双唇紧闭,憋住气,然后突灰分开,气流冲出口腔,发出爆破音。/p/是清辅音,声带不振动;/b/是浊辅音,声带振动。
-
-
张莉菲
-
-
摘要: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48个国际音标中的摩擦音。摩擦音是一种辅音。发音时,两个发音器官彼此靠拢,形成狭窄的通道,气流通过时造成阻碍发生摩擦,发出声音。英语发音中共有10个摩擦音.
-
-
暴海燕
-
-
摘要:
英语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读音与拼写,增进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教学法。系统的拼读学习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听说水平,增进阅读能力。结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该文尝试将传统语音音标教学与自然拼读法进行对比,分析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运用自然拼读教学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用策略。
-
-
-
-
-
曹文
- 《第五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文章首先根据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以来若干版本的国际音标方案和国内1921年以来多种版本的国际音标表及其他一些材料,对国际音标方案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在这个基础上,论文就近年在国内引起较大争议的国际音标辅音的命名系统问题以及有关语音学术语的命名及翻译问题展开讨论,指出音标表的命名系统至今都很简陋就是一个明显的缺点。中国语音学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很好地加以了弥补。如果能把这些向学生解释清楚,所谓教学上该教“齿/龈音”还是“舌尖前音”的困惑也就不存在了。
-
-
唐余俊
- 《第四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成语是一种语言中相沿习用的、有着丰富内涵、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固定短语。汉语成语言简意赅,修辞效果显著,但对于非以汉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或国内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统称"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对外汉语阅读材料中常出现成语,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就介绍了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除仍需使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在语音教学中更强调善注国际音标等,在词形教学中更强调善于比较形近汉字的笔画数、笔顺和部件形体差异等,在语义教学中更强调善讲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化差异等.
-
-
-
-
江荻
- 《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PCC2008/ISPF2008)》
| 2008年
-
摘要:
国际音标符号的名称是音标分类和音标功能的形式呈现,有高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内涵.随着语音科学的发展,建立标准的语音描写中文术语或规范的音标符号中文名称将是学科成熟的基本标志.本文依据《国际语音学会手册》的音标(英语)命名原则,分别讨论了辅音、元音、附加符号等音标的中文定名问题,并对这些音标符号逐项定名.辅音的中文定名原则是:被动发音部位+次类发音方法描述(气流类型+嗓音类型)+发音方法;元音的中文定名原则是:舌位水平维度项+舌位垂直维度项+唇状项.文章还提出音标符号是对事物的指称,具静态性.附加符号附加于基本音标符号也是指称事物,不是描述变化,具有静态性质和非独立表征性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X化/X的/X部位的/X性”等四类组合音标符号的特征,制订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复杂音标符号中文定名规则.
-
-